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 篇1

四個不同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為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

電影講述民國、抗戰、解放初期和現代四個時代四代年輕人遭遇的青春變革,講述其中的選擇與思考。按時間順序最早的是民國時代陳楚生飾演的清華學子吳嶺瀾(為方便記住下文我就都以演員名做電影人物名了),糾結是否要在周圍人學習“實科”的大勢下回到自己內心喜歡又擅長的文科;在他學成之後在西南聯大做老師的抗戰時期,出生於廣東的富家子弟“王力宏”在他的課上受他啟發毅然遵從自己的內心踏上戰場做了一名飛行員,而接受到“王力宏”駕駛飛機投遞的物資的“黃曉明”在長大成人後同樣進入了清華校園,他暗戀着自己的好友“章子怡”,而章子怡則傾心立志要支援邊疆的“胡家華”。在一次為初中班主任出氣的事情中章被眾人所誤會,而眾人平日的不滿一股腦的爆發也使她的命運發生了改變,而一同犯事的胡則因怕前程被毀而不敢發聲,如願去到邊疆的他在雪地救了另外一對情侶,這對情侶後來的孩子是現代公司中做公關推廣工作的“張震”,他在職場中成了上司爾虞我詐的犧牲品,而在對手暗示他交出上司的黑料和麪對需要幫助的四胞胎家庭時,他糾結於是否該相信世界的真與善。

這就是電影所講的四段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電影劇情中的分散。的確如此,在觀影的前半部分我需要努力理清思路才能跟得上這四個毫無共同點的故事(努力的原因是因為我去之前就想好了要寫這個推送),四段故事關聯得很牽強,而且其中導演也並沒有表達出共同的一個主題,直到電影已經過半,“陳楚生”故事中他的老師意味深長的一段話才讓電影開始靠近一個主題——年輕人要活得真實。陳的老師想讓他更通透地思考人生路,面對真實的自己;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需清醒地看清戰爭時代很難有安逸清閒的求學場所,章扮演的敏佳小公主則需拋掉虛榮面對自己並沒有和毛合過影的事實,張震所飾則需清楚世界本就艱難、善良只是選擇,而全部故事的主題全是通過張震最後在照顧四胞胎的屋子裏所説的台詞而昇華——當你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裏,就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要做什麼,就不會再問西東。

這部電影很難稱得上是佳作,敍事上有些平淡無力,四段故事並沒有強烈的情緒共通,瑣碎的故事如章子怡的初中班主任的家庭糾葛筆墨重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要我打分,我是能給這部片子打上8分的高分的,其中大部分的功勞要給陳楚生與張震的這兩段故事。我很喜歡片中陳楚生的幾段出鏡,把少年時代關於人生關於理想的思考與迷茫展現得很真實,身上所帶的幾分書生的耿直與清秀讓我也看到了自己。片中他説很羨慕泰戈爾在清華講座時身邊幾位文學大家的氣定神閒,他相信這是對於人生、對於世事思考後的通透。是啊,年輕時我們總糾結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糾結到懷疑自己這種思考是否有價值,而當你看到別人身上思想的力量時,我相信你就知道,課程上的學習只能教給你技能與方法,獨身處的思考才會讓你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與世界,才會讓你發自內心地相信這個世界,擁有氣定神閒的平靜。

而張震這段故事則是整個電影最重要的部分,他對上司的一句“我和你們不一樣”也十分熱血地擊中了我,當世界變得充滿欺騙,當你的上司為怕避風險而借你提出劍走偏鋒的提案,提案順利則功勞歸他,而當最後提案慘敗時則讓你犧牲離職;當你連買一份餃子餡都被商販欺騙,一直幫扶的困難家庭對你也是過分依賴時,你是否還一如少年地選擇善良,是否耿直地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

耿直這個詞,現在真的難稱得上是一個夸人的詞,在你讀書多年一直以學校教誨你的善待他人去待人接物時,上司説你耿直,同事笑你耿直,父母讓你別太耿直。世道是很艱難,生活也很乏味,但活着不就為創造自己世界的美好麼?我盡一份力,我選擇相信,也許沒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但這讓我看到的小世界更好,讓我更加愛自己,更有動力地活下去,這有何不可為?我相信待人真誠就能交到真朋友,我相信對待愛情不妥協能收穫幸福的婚姻,我相信堅持善良能讓我過得幸福。又快到了過年回家面對親人“關切詢問”的季節了,希望當這個世界再評價你“這孩子真耿直是不是讀書讀傻了”時,你能驕傲地説上一句:“對,我就是耿直,我和你們不一樣”。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願我們在被打擊時永遠記得真實的珍貴。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 篇2

和曹媽一起去看了《無問東西》,看完電影下來的電梯裏,就有人在討論好不好看。有個人説:反正他沒有看懂,也許有人會覺得好看吧!我聽了微微笑了下,曹媽説最後那幾句話很有寓意,我深深地點了下頭,是的!整部電影,講了四個不同年代的清華人的故事,看似毫無關聯,最後又交待了他們之間的聯繫。整場讓我最震憾的是,戰亂年代,清華搬到雲南,成立西南聯大,在茅草屋的教室裏,外面瓢潑大雨,教室裏亦雨聲大作,教授講課的聲音,幾乎被雨聲遮蓋了,教授身上都淋濕了,然後教授在寫滿板書的黑板上,寫下了:靜坐聽雨!這是何等的情懷!還有就是王力宏出場,哇,那是真得帥!哈哈,原來帥到無邊的帥哥出來,我還是會偶爾犯點小花痴的,呵呵!

看完電影首先我感到的是自卑,這種自卑是一種羞愧的自卑。是美好時代把我們麻醉了,在小的時候,憧憬嚮往清華北大的生活每個人都有過,那時候我認為,清華之所以厲害是因為它在京城。現在看來我真的錯了,大學之所以為大學是因為有大師,大師的靈魂是堅強的,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在用自己的精神去感染學生,把知識傳授下去,為了祖國能強大起來。更是擁有者志同道合的同學,他們都是佼佼者,都極其優秀,無論條件如何他麼都會刻苦的學習,或許這就是真正的清華吧。而現在,身為一個大學生,擁有者極其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我們的大學生活是鬆散的,精神是懈怠的,每次看書只是因為期末不要去掛科,老師講課都是多媒體讀重點。對,我們進步了,但思想卻落後了,我們生活在美好的時代中,把自己麻醉的像行屍走肉,玩玩手機刷刷微博撩個妹,愛的死去活來。看了電影發現那不是愛,是自我精神上對自己的一種麻醉,是自己強迫自己認為那是愛那是情懷。錯了,我們做不到不離不棄。跟他們比我顯然是沒有什麼文化,跟他們還差的很遙遠,但每個人都有權利花點時間去思考人生,每個人都要用一生時間去琢磨什麼是真實的。也許我們的勇敢只是自我麻醉的無所畏懼,真正的勇敢真正的愛應該是無問西東吧。

北平下了一場蒼蒼茫茫的大雪,你在雪中看遠方,你在雪中聽故事,你曾經在泥濘中掙扎,你在山洞裏聽課,你在陽光下操場上奔跑。你們一代代人有些責任與擔當,你們都在自我中真實。

這是我們近百年來的青春,在清華園裏,有一羣最從容的`人,書寫着一場Young Forever的故事。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青春電影之一,這裏有着導演最大的野心和誠意。將幾代人的青春都連接在兩個小時裏,想來太過侷促,卻又恰到好處。

看似互不相關的幾條線,卻是從信仰危機開始的。一個人從開始思索為什麼讀書開始,承認並尋找真實的自己,獲得一種實實在在的感情,有所同情,有所原諒,有所擔當,享受生命中的時時刻刻。在思考生命的過程中,思考自我並不羞恥,反而有一種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悦。

有那麼幾個場景,鏡頭美到令人窒息。北平一場蒼蒼茫茫由遠而近的大雪,所有知識分子相聚一堂的淡定和從容,泰戈爾演講的詩意,吳嶺瀾上課的優雅,陳寅恪、聞一多講課的風度,教物理的老師寫到“靜坐聽雨”後,一人披蓑衣而坐,於瓢潑大雨中釣魚的意境,沈光耀飛上天際的絢麗,光耀母親,一字一韻的腔調。敏佳,清瘦的背影和一雙會説話的眼睛,充滿苦難的淚花。梅貽琦校長的一番詩一般的話……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 篇3

在沒有看任何宣傳片的情況下,今天去看了《無問東西》這部電影。倆多小時看下來,感受就倆字,震撼!

不是那種激動得語無倫次的那種震撼,而是如一股清澈春水緩緩劃過肌膚般的震撼。

這部電影如果有人説不喜歡,只有一個原因:

因為他沒文化。

它不是商業片,不是文藝片,就是電影。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是那種小時候在本週電視節目單上看到名字就期待着那天快點到的好電影。

如果誰再説“中國的電影人不會講故事”,就可以盡情拿這部電影抽丫的臉。

倍極精巧,感人至深。

憑心而論,我覺得這部電影相比較前陣子大熱的“芳華”,給人的思考空間更多,帶來的感受也比較直觀。“芳華”剛上映的時候,跟着熱潮去看了夜場,全程都是我的淚點,整個影院就我自己哭的聲音吭哧吭哧的貫穿了全場,林丁丁腐蝕活雷鋒,導致活雷鋒下放到連隊我哭,何小萍瘋了我哭,活雷鋒胳膊沒了我哭,蕭穗子撕情書我哭,哭到散場。芳華是濃縮了一個時代的影子,濃縮了一羣人的青春在裏面,着實感動,也有氣憤,但留下的思考空間並不多,看完了抹把眼淚回家之後,它無法帶來更多的思考。

而《無問東西》這部電影,雖然全程我沒哭,無淚點,但感受卻是比芳華複雜。

很喜歡裏面的很多話,一些對生命的叩問。

也很喜歡裏面的人性,有可怕的集體暴力,有真誠的個人,也有被恐懼和虛榮支配的後悔與最後的犧牲。很圓滿,不是平面的感情,也沒有非黑即白的事情。

辛苦供心上人上學後,心上人的變心,天天都是破碎狀態的婚姻。不願放手又天天撕開傷口給所有人看。最後害的無辜的人被毀容,自己也投進自殺。這樣的人生啊,説不上來是自己的錯還是別人的錯。或許,這才是人生的複雜性。這也是我覺得比“芳華”更高級的東西。

看完後更被王力宏吸粉,其實,一直覺得王力宏顏值和演技在線。至今還記得他在《色戒》裏,聽説王佳芝被玷污了之後紅着眼睛,微微梗嚥了一下喉嚨,那個表情。很喜歡王力宏和他媽媽的那段戲。“你所能到的名利光榮,祖上早就有了。那只是人生的一絲幻光而已”

也很喜歡裏面的年代感,很喜歡那條長長的銀杏樹路。那麼金黃那麼温暖。每次看陳鵬(黃曉明)走過那段路,都會覺得那個會給我“託底”的人出現了。

他説,無論你怎麼樣,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

更加喜歡裏面的章子怡。她讓我相信她就是敏佳。她好像也像我們所有人。內心有一點虛榮,但無傷大雅。而與她對立面的羣眾,也像是我們所有人,會為了別人的一句話,一點的雞毛蒜皮的所謂證據,就把人心想的太壞,太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揮舞着大旗,勢必想把所有發現有瑕疵的人殺死。

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仿似拍給文科生看的。結束後,內心竟然有一絲慚愧,同為文科生的我,好像真的一點文學性都沒有了。

到底是年輕啊!多麼盡興啊!

而青春不過這些時日。

這些年,你愛慕過很多人,努力維護着很多情感和關係。但是卻忘記了自己才是最珍貴的,所以,謹以此片獻給珍貴的你。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 篇4

最近電影《無問西東》熱播,我也去揍了回熱鬧。帶着些許期待,也為這段時間的忙碌而找點休閒。

和平時所看到的電影不一樣的是:劇情從現代一直演到了戰火烽飛年代而後又回到現代。思緒此起彼伏,一開始還真有點“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摸不着頭腦的感覺。看完仔細品味,慢慢琢磨,再看劇情介紹,原來《無問西東》説的是四代人的芳華,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熱血。電影展現了四代人在貧苦時期年輕學者的迷茫,經典台詞是:“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戰爭時期老牌知識分子的風骨,經典台詞是:“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建國初期青年支邊的熱血,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和平時期物慾橫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經典台詞是:“看見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四條敍事線連貫在一起,讓整部影片充滿熱血、温情的同時又不矯情。

從《無問西東》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生命了珍貴,青春的無畏,也讓我明白我們這一代人太過於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是火急火燎,只想快速成功,有時卻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劇中張果果當他掃墓回來,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內心,那句“我跟別人不一樣”雖然輕柔緩和但卻那麼擲地有聲。我們這個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對自我保持初心,對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電影最後以這句台詞結尾: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實在是經典,讓我明白,在任何時代,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個善良樂於奉獻的人。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 篇5

雖然電影的故事情節裏關於兩人是否真愛過説的不是很明朗,大多數人可以看得出淑芬是愛王老師的,但是很少人能看出她那種愛是自私的是具有強烈佔有慾望的愛,王老師當初應該有愛過淑芬的,但是淑芬送了他讀大學後,估計自己的文化層次的提高和價值觀的改變等等,開始認清自己和淑芬只不過是一種感情(類似於親情,恩情),而不是愛情。愛情和感情是兩回事,王老師對淑芬由最初朦朧不確定的愛情轉變成感情(恩情),而淑真一直把自己多年的感情付出視為愛情,其實淑芬已經不愛王老師了,只是她不捨得放棄多年自己幸苦培養和付出的感情,淑芬威逼王老師成婚的,王老師站在恩情的一面,和社會所謂的道德面從婚了,可是婚後他又站在自己只忠於自己的愛情的人生觀去對待淑芬,和淑芬的關係分得清清楚楚的。我覺得他的那種不清不楚的觀念害了自己也害了淑芬。如果淑芬用剪刀逼婚時王老師可以拿出情願付出生命代價也不違心答應,我感覺淑芬不會真的殺了王老師的,或許淑芬看到王老師的絕情而放棄不再愛王老師了。我個人的觀點是王老師不夠勇敢導致了兩人的悲劇。後面的淑芬的種種威逼和暴力都是因為她的固定思維,以為逼婚都能成功着手,後面也用各種威逼方式想讓王老師能滿足她所想要的愛,誰知後面的種種威逼,王老師都不吃她的那一套。這也是和這劇情裏所説的那句話是一樣的,人應該聽從內心的指引,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當王老師説:”人就不能變嗎?人為什麼不可以變?為什麼其他事情都可以變,而這件事情就不可以變“我想這樣回答他:人當然可以變,可人更需要的改變後勇敢地承擔改變帶來的後果,更需要勇敢和無畏地迎接改變後的風和雨,如果有一樣東西,它值得你受到道德譴責甚至犧牲生命代價也要去改變,那你就應該勇敢地去改變,雖然改變會很苦很累,甚至會有生命的風險,但是一旦你改變了後,你就會重生了,你救贖的那一天也就是你光明到來也就是你幸福的那一日。”

王老師的態度看似很高傲很無辜,他就像現代社會已婚的人搞外遇後,又不願意和妻子離婚又不願意離開小三一樣。對妻子只有一張紙的關係,對小三又不能盡丈夫之責任,讓兩個女人都痛苦,這才是真正的不道德,這才是男人真正的無能和不真實的生活。如果不愛了,就勇敢地走出去,即使付出所有的代價也要去勇敢地改變,勇敢地承擔改變的後果。要不就不要隨便改變初心。一個敢於承擔改變的後果或者錯誤的後果的男人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無問西東電影觀後感 篇6

《無問西東》裏面還講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上課的一些歷史故事。

説實話,汪老師並不是資深的電影控,我能走進電影院去觀看這部文藝電影,是緣自對這所中國百年名校的敬仰而去的,實事證明,這部電影沒有讓我失望,立意之高,底藴之深厚,是最大的看點。

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有句超級棒的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文人的風骨,國難當前,大學教育的擔當,故事主要運用四代人的故事,架構起清華大學精神的傳承。影片中折射出來的大學精神,教育之根本,是汪老師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的地方。

一個國家,強不強大,重在教育的發展。作為清華名校走出來的的學子,更是要胸懷天下,畢業於清華大學的高曉鬆曾説:“名校是幹什麼用的?名校是鎮國重器”!名校培養人才,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這才是一個名校生的風範。

《無問西東》採用四重敍事手法,構思別緻。四段故事,人物主角都是清華畢業,縱橫交錯、情節上跨越時空,每個人物都足以給我烙下深刻的印跡。

無論是一部電影作品、還是一部文學作品,只要你用心去體會,都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理解,將這些體會提煉出來,就會有更多收穫。《無問西東》給汪老師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做人一定要真實,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要聽從內心的想法。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一位富家公子沈光耀(王力宏演),他考入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他的家人希望他在這所名校好好讀書,不要想着報國不報國,要按照家人的意願,順利讀完大學,然後結婚生子,不是大富大貴,而是平靜的過完一生……可是,在面對自己上課的大學被日本飛機狂轟濫炸時,他在孝道與報國從軍之間糾結,當他看到流離失所的民眾和死去的同胞,這位名校高材生聽從內心,毅然從軍。不是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課桌,而是整個國家都危亡了。想必,做為一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都會理解沈光耀的做法。

另一個人物吳嶺瀾,英文成績第一,而物理成績卻落在了“無列”,他一時迷茫不絕,還是想跟風學自己並不突出的理科,因為他認為學理科有出路。當時,他清華大學老師讓他轉文科專業,且這位老師的一席話,説出了做人做事,以及學習的根本意義,他讓吳嶺瀾要“真實”,不要被現實給左右了,要聽從內心。這位民國大學老師提到,真實是什麼?真實就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悦”。

電影中這段大學老師對學生的談話,告訴學生,做人不必客意去迎合,不隨波逐流,要聽從內心。汪老師特別欣賞這一番話,有時我們就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整天活在別人的世界裏,從而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堅守自己的人生方面,從容篤定地去實現自己的價值,無問西東,不正是我們當下浮躁的社會所欠缺的嗎?

汪老師寫到這裏不禁想到了魏晉風骨,竹林七賢他們至真的性情,不就是活脱脱的“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嗎?嵇康是竹林七賢之一,大文學家。當時,司馬昭大權獨攬,權傾朝野,他曾想拉攏嵇康,但是,嵇康在當時的政治爭鬥之中是傾向曹家皇室一邊的。對於司馬昭他採取不合作,不給面子的態度。因此司馬昭特別忌恨他。

嵇康和山濤本來是好朋友,但因山濤結交了司馬權貴,嵇康一怒之下,寫出了《與山巨源絕交書》,他這種「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的做法,為世人所敬仰。後來司馬昭還是容不下他,要除掉嵇康。臨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彈奏一曲《廣陵散》,從容赴死。嵇康身上的真實,就是魏晉風骨最典型的代表。《無問西東》這部電影也讓汪老師隱隱約約找到了這種文人風骨,簡單地説,就是“人”的覺醒。

當汪老師走進歷史之中,稍有風骨的文人身上,似乎都有着「真實,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的一面。曾子臨死時記得牀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門人把它還過才瞑目。吳季札心裏暗許贈劍給徐君,沒有實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鄭重地把劍掛在徐君墓邊的樹上。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淡泊功名。這些人在小節如此,大節更不消説。保持氣節,聽從內心,不必客意去迎合別人,不隨波逐流......這些或許也正是百年名校清華的精神,具有這樣人格的人不得不讓人敬仰!

走出影院之後,汪老師在想,眼下我們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正是給人以從心裏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的情懷。

活在當下的我們,能用心去觸之摸之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電影中傳遞的這些人文精神真的讓人流連,讓人銘記,讓人神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4vvl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