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改寫作文 >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通用26篇)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通用26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通用2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通用26篇)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

泉水叮咚,鳥兒啁啾。一束清風,喚醒了落葉,與它一起翻轉搖曳。沉寂了一夜,山澗中又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鳥兒伸展着翅膀,在氤氲的薄霧中若隱若現;地上的蟲子紛紛打開翅膀,翅膀振動着,發出只屬於蟲子們的伴奏;樹葉上的露珠,耐不住性子,紛紛滾落到地上,濺起晶瑩的水花。

一綹綹陽光掛在樹枝上,投下點點光暈,不知何時開放的荷花,在翠綠的荷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粉嫩、嬌翠。幾條魚兒躲在大片的荷葉下吐着泡泡,好奇地觀望着上面的世界,挨挨擠擠的荷葉,張開了或大或小,或深或淺,像一隻隻眼睛,捕捉着周圍的美景。

小橋流水人家。溪邊的青草已長得及小腿高,一對白髮夫婦坐在竹椅上,相互依偎着,在房檐的陰影下,回想當年的甜蜜時光。兩個人互相打趣、逗樂;門外樹上的葉子都樂得笑起來。

小溪的上游,老農婦的大兒子在鋤着豆地裏的野草,二兒子心靈手巧,正編着一個雞籠,鋤地的聲音和編雞籠的聲音形成了一曲小令。最討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只顧剝開蓮蓬,不顧媽媽的喊叫聲。

這樣的地方,有美景,趣事和樸實的人們。

這在我心中就是一幅最美的鄉村畫卷。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2

出鄉村恬靜的氣息在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裏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裏透粉,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裏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閒着,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着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着游魚,一邊剝着蓮蓬吃,搖着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3

有一天,我在農村經過,走到溪邊的時候,聽到了帶着醉意的吳地的方言,我仔細一看,原來是溪邊的一個低矮的茅屋。這個茅屋旁有一棵大樹,母雞帶着一羣嘰嘰喳喳的小雞們在大樹下的草地上覓食,一隻公雞像一位將軍似的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好像在保護着自己的妻兒。在茅屋後的葡萄架和茅屋上的幾個大大小小的南瓜也給茅屋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茅屋裏,一對長滿白髮的老夫婦看起來剛喝了一些酒。老翁略帶醉意地對老婦説:“哎,你呀,最近好像年輕、漂亮了不少咧!”老婦一聽,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是嗎?那你好像也沒那麼多皺紋了呀!”接着,便聽到了這老夫妻的哈哈大笑聲。

在小溪的東頭,老夫妻的大兒子正戴着草帽,拿着鋤頭給豆苗除草,一滴滴的汗水掉落在地上;他們的第二個兒子正坐在地上認真地用竹條編織着雞籠;他們最喜歡的,最小的兒子正淘氣地把溪裏的蓮蓬摘下,躺在溪頭旁的地上包蓮蓬,有時候還頑皮地跑去和小雞玩耍,他是多麼天真、充滿稚氣啊!

看到這情景,我回憶起了我的童年,感觸大發。於是,我提筆寫了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4

我懷着悠閒的心情散步至此地,這兒的景色真好!

這有一座低小的茅屋,它看起來隨時都會坍塌,一陣風吹過來可能連根草都不剩。茅屋左邊有一棵蒼勁挺拔的大松樹,它投下了一大片的綠茵,給一片地方帶來了涼爽。屋後有一條清澈見底溪面波光粼粼,小溪裏有碧綠的荷葉,魚兒在水裏快活大的游來游去,寬大的荷葉就是它們的“遮陽傘”,溪裏還開着朵朵少女般的荷花,它們形態各異,有的完全綻放開了,有的才展開了兩三片花瓣,還有的只是花骨朵兒,含苞待放。

老翁和老婦盤腿坐在屋下,他們是一對夫婦,用家鄉吳音談笑風生,還時不時喝一口酒,帶着醉意,好不瀟灑。

他們的大兒子在溪東的豆田裏賣力地耕種,全身都是汗,就像被一場大雨淋過一樣,可他依舊賣力地幹活;二兒子在用竹片編織雞籠,可真心靈手巧;最頑皮可愛的小兒子趴在溪邊,吃着蓮蓬開心地笑着。

鄉間的生活真美好,真想體驗鄉間生活!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5

在青山的懷抱中,在竹子的圍繞中,在鳥語花香的環境中,在翠綠的小草鋪滿的環境中有着好幾處人家。

有一處低矮的茅草屋,前面的小溪似一塊塊流動的藍寶石,與草地的翡翠相成益璋。在屋中,有一對白髮夫妻喝了點酒,紅光滿面,神采飛揚。老爺爺和老奶奶互相用那綿軟好聽的南方口音道着家裏的事。你聽:

老奶奶:“老頭子,別喝太多。”

老爺爺:“好啊!明天跟老大去集市賣點豆子,賣幾個雞籠,再買點什麼?”

老奶奶:“買一點小玩意,給老三玩。對了,再買點鹽,順便帶老三一起去,見見世面。”

老爺爺:“依你,都依你。”

你看,話題轉到兒子身上了,我們看看他們窗外的兒子吧!

大兒子正拿着鋤頭,在小溪東邊給小豆苗除草。他盤算着把一些苗弄了,種上芋頭。

二兒子也沒閒這着,拿起竹片,為自家母雞編個產房,又暗想:編多幾個吧,好賣出去做件新衣裳。當他把第一個雞籠做完,忽然,母雞大叫一聲,飛到產房裏。他被嚇了一跳,一看,原來是小兒子翹起的雙腳提到了母雞。他火了,因為那母雞是他最喜歡的,他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寶貝”他説:“小心點!”

小兒子這時也沒被嚇着,繼續拿着蓮蓬,品味着人間美味——蓮子。

小溪中的魚兒蹦起來,也想要討來吃。

這真是一幅美妙絕倫的,靜中有動的,又美又“甜”的“畫”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6

矮矮的茅草房邊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的小溪,小溪兩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大大的荷葉在一起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綠如翡翠的大圓盤。一陣風吹過,荷葉翩翩起舞,小溪叮咚,叮咚地流着,好像在一起唱着優美的歌,跳着快樂的舞。咦?溪裏有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這是誰呀?哦,原來是溪前的大柏樹呀!大柏樹旁的茅草房上,結了許多大大的南瓜。房屋後是一片鬱鬱葱葱的松樹林。從遠處眺望,還有一片禾苗,真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喝着美酒,説着悄悄話呢!老爺爺笑眯眯地對老奶奶説:你呀,真是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年輕了!老奶奶聽了,可高興了,説:你呀,今天怎麼這麼會説話了,是不是又做錯什麼事了?嘻嘻,哈哈!屋裏傳來一片笑聲。

老爺爺和老奶奶在屋裏談天説笑,大兒子十分勤勞的在溪邊的田地間種豆子,望着一些剛發芽的豆子,擦了擦頭上的汗,高興地説:今年一定是一個豐收年。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雞籠,他想:等小公雞生下來,就可以和雞媽媽一起住進來了,這可是它們安全舒適的家。

小兒子呢?他正趴在溪邊剝蓮蓬吃,不時還説幾句:這真是人間美味呀!太好吃了!我要多剝幾個給爹、娘和哥哥們一起吃這人間美味的蓮蓬。

老爺爺和老奶奶還在屋裏喝着美酒,談天説笑,快樂極了!大兒子在田地裏勤勞的幹着農活;二兒子正在為小公雞們和雞媽媽們做安全舒適的家;小兒子則悠閒地趴在溪邊剝蓮蓬吃。

這真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7

夏日的一天,在一個幽靜的竹林下,傳來了一陣陣喝醉酒後温柔。逗趣的話。這是童年的辛棄疾扁跑過看一看。只見老翁説:“你看看,現在生活多美好,秋天莊稼大豐收,冬天一起喝點酒。”“是呀。你看看這三個孩子,多麼孝順、乖巧、懂事。”老婦説完,會意的笑了。

這裏夏日炎炎,可身為長子的王保不得不拿着鋤頭到小溪東邊的豆地裏鋤草。二兒子王棟也不閒着,你看,他正坐在大樹下仔細認真的編織着雞籠,像左看這調皮可愛的小兒子王鶴集在溪邊一邊看蓮蓬,一邊剝蓮蓬,蓮蓬有的全綻放,有的還沒開放,有的張開了花蕊,漂亮極了!這是童年的辛棄疾不由詩興大發,拿起毛筆,寫了《清平樂。村居》這首詞。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8

一個夏日炎炎的午後,詩人辛棄疾漫步在一座偏僻又秀麗的村莊小道里,不遠處,看到了一户人家温情無限的情景,他不由的停下了腳步。

只見一條涓涓細流的小溪圍繞在一座茅草屋旁,那座茅草屋又低又小,許多瓜藤盤在屋頂上,屋內有一對白髮夫妻,這對夫妻剛剛飲罷酒,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談論、説笑着。只聽那老爺爺略帶醉意的説道:“這裏多美好啊!雖然我們不富裕,但是很幸福,這就足夠了。”老婆婆笑道:“是啊!這裏並沒有城裏那些勾心鬥角的人。”説完,老爺爺和老婆婆又陶醉在這幸福的遐想裏。此時,在屋外,那對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只見他頭戴斗笠,身穿一條白褲子,手裏拿着鋤頭,正十分賣力的鋤着豆,乾的滿頭汗水也不停歇。在溪旁,一棵高大粗壯的樹投下巨大的陰影,樹下坐着一個看上去像是九、十歲的男孩,這是夫妻的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兩隻大雞正呆呆的望着他,等待他把自己的房子編好。而這對夫妻最小的兒子正頑皮的趴在溪頭的一撮草叢裏,兩腿一上一下地晃着,在溪頭剝着蓮蓬,一邊剝,還一邊塞在嘴裏吃。

太陽漸漸的落下了,辛棄疾見此幸福美滿的家庭,不禁揮筆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9

夏天,在長滿青草的溪邊,有一座小茅屋,裏邊住着老公公、老婆婆和他們的三個兒子,他們過着幸福、安詳的日子。

有一天,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茅屋裏互相説話、取笑,他們的心情很愉快。那麼,三個兒子在幹什麼呢?原來他們在各自幹各自的事呢!

茅屋外,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鋤草,太陽照在他的身上,弄得他汗流浹背。

二兒子正坐在板凳上編織雞籠子,他一絲不苟,編得可認真了。

小兒子呢?原來小兒子趴在小溪的旁邊,正剝蓮蓬呢!他扎着兩個小辮子,直衝着天,一雙小腳丫快活地在空中蹬來蹬去。看得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小兒子比大兒子和二兒子更加憨態可掬、惹人喜愛。也許他的年齡還小,等到大一些時,就也要到田裏鋤雜草了。

這一家人住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過着平安幸福的生活。對於喜歡和平寧靜生活的人看來,多麼像一幅優美的鄉村生活畫卷啊!太令人神往了!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0

在小溪邊,有一户人家。他們住在一間又破又小的茅屋裏。茅屋後邊有一排排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處處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的溪清澈透明,水底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陽光投射在水面上,顯得波光粼粼,煞是好看。一陣微風吹過,水面泛起了一圈圈漣漪……

茅屋前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點小酒,紅彤彤的臉上看出他們已經略帶醉意。老倆口操着滿口的吳地方言,正在飲酒作樂呢!老翁:“我説老伴兒,你喝醉了!”“你才喝醉了呢!我可清醒得很!”老婦人連聲應道。‘哈哈哈……’笑聲隨着風,越飄越遠……

老倆口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辛勤地鋤雜草,幹得多賣力呀!而二兒子也沒有閒着,正用竹草細心地編織着雞籠,還時不時地跟老倆口插上幾句嘴哩!

這時,溪邊嘩啦啦的聲音打碎了水面的陽光,打破了老夫妻的遐想,原來是小兒子撈水裏的蓬蓬出來,正在剝蓮蓬吃呢!老倆口又好氣又好笑,哥哥們都在勞作,就他在溪邊閒着吃東西,真是個淘氣的孩子!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1

夏日裏,幽深的竹林透着勃勃生機,茂密的青草好似地毯鋪綠大地。遠處的山戀隱約可見,一條清亮的小溪靜靜地流淌。

這是一個偏僻而又清新秀麗的江南山村。小溪旁,有個又低又小茅草屋,屋裏坐着一對剛剛飲罷酒的老年夫妻,他們略帶醉意,用地方的方言談論着。只聽那老翁説:"如今的生活多美好啊,我們豐衣足食,頤養天年”。那老婦笑了笑説:“是啊,我們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孝順,老三乖巧、懂事!”説罷,望了望在屋外的三個兒子。

雖然烈日炎炎,可是生為長子,老大依然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鋤草;老二年紀尚小,可他也沒有閒着,正在樹蔭下編織雞籠;老三最小,他橫卧在溪邊,一會兒逗逗水裏的小魚,一會兒又剝食蓮蓬,那調皮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愛。

這是一個多麼清幽美好的山村,一個多麼和睦美滿的家庭啊!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2

鄉野的清晨,格外寧靜。在遠處有一户人家,小小的茅草屋屋頂上蓋着厚厚的茅草,牆壁被刷成了雪白,彷彿一枚精緻的別針別在了綠色渲染的布上。小溪邊,綠草油油的,時不時冒出一兩朵彩色的小花。

屋裏,一對白髮老夫妻正悠閒地坐在窗旁,老夫的手中端着一個白瓷杯,裏面是滿滿的甜酒,他一邊喝,一邊與身旁的老奶奶談論着今年的收成,臉上滿是幸福的表情。

大兒子是三個兒子當中最勤勞的,他早早地背起了鋤頭,來到不高的山丘上種地來了。滿地的豆苗一望無際,長勢甚。大兒子一邊掄起鋤頭一邊將田裏小小的雜草除。歇口氣後,遠遠望着自己用汗水種的豆芽,不禁心中愉快極了!

其他的二個兒子中,二兒子是最聰明絕頂的,他的心十分靜,還會編竹籠。你瞧!他現在正盤腿坐在樹蔭下,為自家養的一對公雞、母雞加固雞籠呢!

最淘氣的要數小兒子了。他現在正偷偷趴在茅草屋下,從茂密的荷葉中摘下一個十分飽滿的蓮蓬,裏面的蓮子又大又圓,遠遠看去還以為是一顆顆打磨過的綠寶石呢!他抬起兩條腿,不停地搖晃着,涼風陣陣,舒服極了!可是他袋子裏採摘的蓮子並沒有增多,原來是這個小饞貓一邊剝一邊向嘴裏送呢!

怪不得許多著名詩人都喜歡田園生活,原來是因為田園生活是那麼的輕鬆快樂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3

在一個小村莊,有一間小茅草屋十分引人注目,這個小屋的右邊,是清澈見底的小溪,溪旁的小草綠油油的,讓人乍得一看,就感覺渾身清涼。咱再説一説小屋,小屋裏時不時地傳來一陣歡快的笑聲,這笑聲竟然是一個老公公和老婆婆傳出來的。他倆聊的不是什麼大事,只是一些小事而已,比如説:“昨天老李家有了一個男娃,可咱家都有仨了”,“老王家的小牛丟了,剛才看了他發現牛不見得樣子,可笑死我了!我給你學一下,就是這樣,哈哈……”

咦?前面怎麼有一個少年在耕地,那少年十不過八九,那剛毅的面孔上微微的皺着眉,我想他在思考者什麼。胳膊上有着一塊塊結實有力的肌肉。每一次揮動鋤頭時,胳膊上的青筋好似一條條蚯蚓一般,但在遠處看時,又好似一條青龍在他的手臂上環繞。雙腿好似兩根柱子一般,牢牢的豎在地上,鋤頭每一次揮舞下來時,周圍好似有一種氣勁,紮在土地裏時,鋤頭已經沒進去了,再往後一拉,一小片土地就被翻出來了。

在小屋的門旁,靠着一位少年,少年臉上十分温和,如果不是手上正在編着雞籠的,看起來就像一個温雅的書生一般,他雖然土了一點,可他手上的動作卻讓人咋舌不及,他的雙手好似一陣小旋風,雞籠上的竹條密密麻麻,嘴裏還嘀咕着:“今天的要多做一些,要不然明天老陳結婚的份子錢不夠了”。

小溪裏有一片荷花,荷葉襯托着荷花,荷花映着荷葉,組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有一個小孩趴在溪邊,小孩的頭髮弄成兩個辮子,被頭繩豎立着。小臉肉嘟嘟的,並且潔白如玉,好像一掐就會掐出水來。小孩肉乎乎的小手剝着蓮蓬,小臉露出滿意的笑容,小嘴裏還説着,:“這一顆給媽媽,這顆給爸爸,那兩顆給大哥和二哥。呀!媽媽的那顆弄髒了,我還得再剝一顆”。説完,小肉手又開始剝蓮蓬了。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4

這是一個繞溪的小村莊,溪邊有依稀的小草、小花和那精緻的蓮蓬。溪邊有小屋,小屋是用茅草做的,雖又低又小,但在夏天可以遮陽;秋天和冬天可以取暖。

這户人家有五口人:老翁、老婦、大兒、中兒、小兒。

這天老婦和老翁坐在一起,聊家常。每當聊到老婦年輕時的美貌,老翁就不自禁地微笑,同時為老婦整理她那凌亂在風中的銀髮,好像最初那一見鍾情的樣子。在不經意中,老翁一邊喝茶,一邊懷念着過去,已無法自拔!

大兒子也在溪東邊鋤豆,一邊幹,一邊想:等我幹完了活,有了錢,我就去娶媳婦!這一直鼓舞着他鋤地,成為樂精神食糧!

中兒子在家門口用草、木、枝織雞籠,他一邊幹一邊念:“我!一個心靈手巧的男人,不能浪費才華,一定要讓家族發揚光大!”

小兒子才五歲出頭,朦朧中什麼也不懂,只見他爬到一棵蓮蓬邊,看着中間的蓮子説:“你好!我能和你玩嗎?”他等了許久,發現蓮子並未動,急得摘下一個蓮子放入嘴中。啊!真苦!好難吃!那紅潤的臉蛋立馬浮現出苦澀的表情。過了一會兒,他衝到了老婦的懷中,拿起水杯,一口飲盡,才解蓮心之苦!

這就是一個小户人家一天的生活。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5

在夏天的某一箇中午,詩人辛棄疾信步來到一個村莊。這是一座美麗的村莊,村莊四周綠樹環繞,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地流着。不遠處的荷花池裏一張張荷葉挨挨擠擠,輕輕地浮在水面上。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一陣微風吹來,空氣中散發着陣陣清香,真是美不勝收。辛棄疾不由地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

這時從一所房子裏傳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辛棄疾順着笑聲望去,只見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婦正在一邊喝酒,一邊用南方的方言説説笑笑。辛棄疾走過去與兩位老人交談:“你們好啊!老人家,我路過此地,你們能不能給我一口水喝

“這當然可以了,遠方的客人,您請坐。”老人一邊説,一邊從屋裏端出了茶。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6

我曾經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但是由於奸臣秦 的陷害,我的官職被一貶再貶,最後只淪落到一個小小縣令、。

上任之後幾天,我一直無心做事,便到鄉村林間散散心。在鄉村,一切都顯得格外寧靜,沒有城裏種嘈雜、喧譁。在小路旁,有一條小溪一直跟着我,好像是我的貼身護衞,小溪的水十分清澈,小溪兩旁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溪水慢慢的流着。忽然,從遠方隱隱約約地傳來一陣陣嬉笑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跟着笑聲往前走,聲音時斷時續、難以捉摸。我仔細的聽,慢慢的走,看見了一間茅草屋,茅草屋又低又小。在屋子裏,有人正帶着酒後的醉意用南方的語音相互逗趣、取樂。我好奇地走近茅草屋,往窗子看了一眼。哦,原來是一對白髮蒼蒼、其樂融融的老夫婦,他們指指點點,説着有趣的事情,逗得對方哈哈大笑、。房子外面,在小溪東面的大兒子正在田裏種豆,可能因為天氣炎熱,他只穿了一條短褲,戴了一頂草帽在田中幹活。二兒子心靈手巧,他坐在下,拿着竹條編制雞籠,他是那麼認真、那麼全神貫注、那麼一絲不苟。最喜歡的小兒子那淘氣、調皮的樣子。他幫不上哥哥的忙,就獨自趴在小溪邊,翹起雙腳,抱着蓮蓬呢······

太陽已經偏西,落日的餘暉照耀在我的臉上,孩子們都回家了,家中升起了裊裊的炊煙。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離開了這個,令人嚮往的小鄉村。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7

我來到了一個小溪邊,看見長滿青草的溪邊有一座矮小的茅屋,我就走上去看了看,看見屋裏有一對夫婦在喝酒聊天,十分悠閒自在,看着他們高興的樣子,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這裏的風景實在是太美了,溪裏面有魚有蝦有青蛙,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蝦在河裏非常歡快;青蛙則在辛苦的為人們捉害蟲。這麼一幅有靜有動的鄉村畫卷啊!這裏美到了妙不可言的境界。我可以想象出這裏晚上有多美:河水上浮着荷葉,幾隻螢火蟲照亮這個小舞台,跳舞的是誰呢?答案是:荷葉。你看,荷葉在風的吹動下隨風搖曳,恰似婀娜多姿的仙子。夏天吹得風也是涼快的,如果晚上在這裏的話,那就更美了。我陶醉在這種幻想裏。

“年輕人,你在幹什麼?”突然,我聽到一位老爺爺問我。我説:“我路過此地,,過來看了看,那三個想必是您的孩子吧。”老夫説:“是的,你看我們的大兒子在溪東邊除豆地裏的雜草,他天天揮汗如雨的幹活;二兒子因為沒到種地的'歲數,所以在哪兒仔細的編雞籠;我們家最調皮可愛的就數小兒子了,你看,他正趴在溪頭剝蓮蓬呢。”

我感想太多了,提筆寫下《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8

一片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個小村莊。村莊的東邊有一座小房子,房子旁邊有一條小溪,溪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羣。房子裏有一對老夫妻,他們一邊喝着美酒,一邊用吳地的方談着話。老夫説:“咱們的大兒子力氣大,能幹活;二兒子聰明、編織技術好;小兒子才六歲,但特別聽話,從不搗亂。”老婦説:“對呀,老大每天種菜鋤豆,讓咱們有足夠的食物;老二給我們補衣服,不會挨凍。怪不得鄰居們都説咱們老大老二好。老三雖小,可是乖巧、不搗亂。”

這時,他們的兒子在幹什麼呢?老大在小溪東邊豆田裏除雜草,老二在織雞籠,小兒子則跑到老大面前説:“大哥,陪我玩兒吧!”老大説:“不行,小弟,我在鋤豆田裏的雜草呢,不鋤的話,豆子就長不出來,你也就吃不成你最愛吃的炒豆了。”“多長時間可以幹完?”“至少一個時辰(兩個小時)。”“時間太長了,我找二哥去!”老三立刻去找老二。“二哥,陪我玩兒吧!”“不行,我得織雞籠,否則雞全跑了。”老二説。“多長時間可以幹完?”“少説也得一個時辰。”老三隻好走開。

突然,老三看到了幾隻野雞:“對,爪幾隻野雞,回家做雞肉,爹孃一定會表揚我的!”老三立刻去抓野雞。但野雞用“車輪戰術”,一隻跑不動了,另一隻接着跑,讓老三消耗體力不少,老三跑不動了,野雞也全跑了;老三突然又看見河裏蹦出幾條鯉魚:“抓幾條鯉魚也行!”他立刻回家拿來漁網,想把漁網撒進河裏。但是,他不會撒網,不但沒抓住魚,反而把自己掉水裏了!幸虧網的另一頭掛在了岸上,老三才得以爬上岸來。

老三想,還幹什麼呢?突然,一個蓮蓬從河的另一端漂了過來,於是,他抓起蓮蓬趴着剝了起來。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19

工作了一天的勞累的太陽,慢慢回家了。而我卻趁着天氣已經從炎熱到涼爽的間隙,走在田園的小路上,聞着泥土的芳香,吸着清鮮的空氣,看着青青菜苗,聽着隱隱鳥鳴……

突然一陣陣嬉鬧聲打破了這份寧靜與安詳,同時也把我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我向嬉鬧聲那邊望去,只見一對老年夫婦把頭靠在一起一邊説笑,一邊喝着甜蜜的小酒,他們正在聊天,好像是江浙一帶的口音,軟綿綿的,好像説:“老頭子呀,看,我們的大兒子可真勤勞,二兒子可真能幹,而且還心靈手巧,正織着鳥籠呢!小兒子嘛,還小呢,可淘氣了!是吧!”“是呀,是呀!”老翁一邊拿起酒杯一邊應和着。

我的目光從老夫婦身上移開,遠遠望去,在小溪的東邊,又一個身影在晃動,呀,這就是大兒子呀,大兒子鋤着豆子邊上的野草,不時還擦擦頭上豆大的汗珠,擦玩了便繼續幹活,可真勤勞呀!

二兒子當然也不示弱。靜靜地坐在房前的樹蔭下,熟練地編制着鳥籠,那熟練地手法,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他面對困難從來不打退堂鼓,果然很能幹哦!

看完他們兩個兒子的勞作,他們的確很能幹,但我卻最喜歡小兒子!小兒子十分頑皮,在清澈的小溪邊上卧倒,剝着青青蓮蓬,他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啊!

我呆呆地望着這和諧、安詳、寧靜的景象,心裏有些説不出的優美的話!我慢慢地迎着晚風走在田園的小路上。這美麗的鄉村生活讓人沉醉!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20

剛吃完午飯,趁着太陽還未那麼炎熱,走上一條鄉間小路,不知不覺來到了一所農家小院前。乾草和泥土蓋成的小茅草房,略顯有點矮小,但裏面卻是一片和諧。

“老婆子,這酒還挺不錯呀!香!”“呵呵,酒鬼!少喝點兒!”。從窗户往裏望,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婦正舉着小杯子,用着當地方言談笑風生,時不時地咪一小口。聽着口音……應該是江浙一帶的人。“瞧瞧瞧,咱大兒子多有出息,果然是長大了,一大清早就出門嘍!把咱幾畝田照顧得可好哩!”老婦人笑呵呵地望望遠處的農田:“呵呵,咱們老二的手也越來越巧了……”老頭咪了一口杯中的酒,眼睛眯成了月牙兒。順着往外望,果然,老大扛着鋤頭,“哼咻!哼咻……”地鋤着地,只見鋤頭一起一落,如一道道閃電一般,時不時濺起一些土渣子。再把目光收回來,一個個頭稍微小一些的孩子,正盤腿坐在屋邊,兩隻手指捏着竹條兒,“咔噠,咔噠……”細長的手指不停地挑挑拉拉,眼神十分專注,身邊是幾個編好的精美的雞籠。

“嘿嘿!哈哈!”循聲望去,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邊上是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一個可愛的稚嫩的小孩,正趴在溪邊,搖着胖嘟嘟的雙腳,扯着溪中快要凋謝的荷花,一會兒又低下頭,專心地剝着剛摘下來的嫩蓮蓬,真是可愛!

農家生活的淳樸、幸福,那麼其樂融融,令人嚮往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21

有一天,宋代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辛棄疾,來到了一個山澗裏的小村莊。他定居以後,來到溪邊散步。他一邊走,一邊想:寫些什麼好呢?

不知不覺,辛棄疾來到一個地方,流水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循着水聲望去,遠遠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小溪!細看,小溪上還長着綠油油的小草,可真讓人喜啦!小溪的拐角處,還有一個又低又小的茅屋。細聽,除了叮咚溪水,還有人在説吳地的方言互相逗樂的聲音,是誰呢?原來是茅屋裏的老翁、老婦,臉上醉醺醺的,不知是喝了酒,還是喜歡鄉下生活。走近再看,他們還有三個兒子呢!大兒子在溪的東邊裏的豆田裏鋤草,不時停下來甩甩汗,又繼續幹活。二兒子在屋前織雞籠,織完一個後,一邊伸個懶腰休息,一邊看着自己織的雞籠。最喜歡的是小兒子,他卧趴在地上,剝蓮蓬玩。有時還會偷吃一顆蓮子,小兒自身頑皮呀!

辛棄疾眼前動人的一幕幕,令他感動。於是,他就寫下了這首詞,名為《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22

這是一個偏僻而又清新秀麗的江南村莊。藍盈盈的天空陪襯着幾片雪白的雲,恰似藍緞子上繡着幾朵盛開的白玉蘭。幽深的竹林裏透着勃勃生機,茂密的青草地毯似的覆蓋着大地,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着小村莊,溪中長滿了荷花。

小溪的東面有一塊肥沃的土地,豆苗已經發出了芽。小溪的西面有個又低又矮的茅草屋,屋裏坐着一對老夫妻。他們雖然滿頭白髮,但神采奕奕。他們的臉上紅彤彤的,而且略帶醉意,看樣子是剛喝過酒。老婦操着吳地的方言説:老頭子,地裏的活由大兒子幹了,二兒子也為咱們做家務,就連小兒子也那麼乖巧可愛,我們終於可以享福了。是呀,我們就好好度過晚年吧。老翁點點頭説道。説罷,他望了望屋外的三個兒子。

雖然夏日炎炎,烈日當頭,可老大依然頭戴草帽,拿着鋤頭鋤田地裏的雜草。他時不時甩一把汗。二兒子坐在樹旁十分認真地織雞籠子。他心想:這可是小雞們安全又舒適的家呢。一旁的幾隻雞咯咯地叫着,好像為自己就會有新家而開心。小兒子趴在溪頭,他一會兒逗逗水裏的小魚,一會兒又剝食着蓮蓬,那調皮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愛。

這是一個多麼和睦、美滿的農家啊!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23

在吳地的一個小村子,有一户人家,他們家的茅屋又低又小,但是他的家門前有一條小溪。小溪裏有魚兒在快樂地遊玩嬉戲。小溪裏還有許多正在盛開的荷花。荷花美麗極了,粉裏透白。荷葉碧綠碧綠的,上面還有幾顆晶瑩透明的小水珠,更襯托出了荷花的美麗。

在溪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而茅屋就在那兒。這時,聽見了兩個人説話取笑的聲音。仔細一聽,是從茅屋裏傳來的。在仔細一看,哦,原來是一對老夫妻啊。

老婦對老翁説:“老伴兒,你看看我們的兒子都懂事了啊。”

怎麼懂事呢?哦,原來打兒子戴着草帽,穿着短褲,在小溪的東面的田地裏鋤草種豆。二兒子則在專心志致地編織養雞的籠子,編好了去賣。編雞籠的繩子很多,都交織在一起,讓人眼花繚亂,但二兒子卻能分得清清楚楚。最小最可愛的小兒子呢?哦,原來正在溪邊趴着剝蓮蓬,忙的不亦樂乎呢!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24

連綿起伏的羣山,像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山間清澈的泉水,在山腳下匯成了一條彎彎的小溪。小溪叮叮咚咚的唱着歌兒,歡快地流向遠方。小溪邊碧草青翠欲滴,小溪裏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一個翡翠般的大圓盤。那白色的、粉色的荷花或傲然盛開或含苞待放。

在羣山與小溪的環抱之中,一座低矮的茅草屋掩藏在鬱鬱葱葱的樹林之中。茅屋的前面是一大片綠油油的禾苗。屋前的樹蔭下,一對滿頭銀髮的老人正藉着酒意開心地説着悄悄話:“老婆子,我怎麼覺得你越活越年輕了?”“你這個老傢伙,越來越不正經了,肯定是又在想什麼歪點子啦”······

這對兒幸福的老人有三個孝順的兒子。大兒子是個種田能手。他正在溪東的豆田鋤草,看着茁壯成長的秧苗,老大一邊鋤草一邊想:“今年風調雨順的,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等秋收過後,我帶上老爸老媽坐飛機到‘港澳台’旅遊旅遊。”老二是個養殖專家。他呀是養什麼成什麼:他養的豬膘肥體壯,他養的雞鴨活蹦亂跳、肉質細嫩。如今,正是雞鴨出欄的時候,市場上行情看好。

他編着雞籠,心裏那個樂呀,心想:“等明天賣了雞,給老爸老媽買台‘筆記本’,讓二老跟國外的老人交流交流。”老三還是個頑皮的孩子,整天快樂的像一隻小鳥。這不,一會不見他又跑到小溪邊剝蓮蓬去了。

你看他聚精會神的樣子,彷彿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25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着這座小村莊。一個農家小院裏的池塘,一朵朵荷花挨挨擠擠,在霸佔着水池的正中央。一陣微風吹拂着,荷花在水中翩翩起舞起來,爭奇鬥豔。

小池塘的倒影裏有一處矮小的影子,那是什麼?定睛一看,原來是個簡樸的小茅屋。詩人辛棄疾恰好路過此地,便把門推開一點,打算探個究竟。

這座屋子裏的談話讓辛棄疾充滿了好奇。只見一對老夫婦在喝着裝滿杯子的小酒,討論着他們的美好生活,陶醉在幸福之中。老爺爺眉開眼笑地對老奶奶説:“你看啊,咱們的兒子一個個都長大了,個個都這麼勤勞。雖然他們小時候過得是比較苦,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長大咯,什麼活都能幹,咱們以後終於可以享享清福了。”老奶奶聽完後,滿臉堆笑,笑眯眯地説:“是啊,是啊!咱們以後可有福咯!”

屋內,老兩口樂此不疲,談天説地;屋外,三個兒子各幹其活。看!大兒子在東邊的小溪邊鋤着雜草,他幹得那麼認真,那麼賣力,鋤一會地就得甩一把汗,好像在説:“這可真是一個豐收的好時節,待我鋤完地後,把稻穀、高粱、玉米等農作物的種子撒進田裏。到了秋天,我一定會給爸媽一個大大的驚喜!”説完後,大兒子又賣力地鋤起地來。

而二兒子這時正在編織雞籠,他心想:等我把這雞籠編完,讓小雞們住進去,這樣既安全又舒適,把雞養得肥肥胖胖的。等到過年時,我就可以把雞殺掉,燉一鍋香噴噴的雞湯孝敬他倆老人家!

三兒子這時卻在溪邊躺着,他一邊玩一邊剝着蓮蓬,一個多麼天真而且可愛的孩子!

辛棄疾看完這一切後,深受感動。又繞到了茅屋後面,他看到茅屋後面有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樹,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的恬靜氣氛。原本涼爽的天氣變得熱了起來,陽光照在池塘的水面上,池水變得波光粼粼。池塘裏還不時泛起一層層漣漪。小溪旁還有一叢叢青草,在小溪和微風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翠綠可愛。

辛棄疾對剛才看到的農家生活景象有了深刻的感悟,寫下了《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作文 篇26

農曆六月,在一個安靜的小村莊裏,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終年潺潺的環繞着這個村莊。小河裏,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圓圓的荷葉在做日光浴。河邊有一片碧綠的草地,草地上盛開着五顏六色的花朵,幾棵高大的柳樹挺立在小河邊,柳樹的枝條那麼美,那麼自然,蝴蝶在柳樹下飛來飛去,小鳥在柳樹上婉轉地歌唱。

在一個小院子裏,白髮蒼蒼的父母,中午喝了小酒,趁着酒意在説笑。老爺爺説:“媳婦,你今天真漂亮呀!"老婆婆用怪異的眼神看着老爺爺:“喲,今天太陽從西邊兒出來了,你是不是又偷吃我的蜜糖了,説話這麼好聽!”老爺爺不好意思地答應了一聲。

小河的東邊有一片茂盛的豆苗,一棵棵豆苗綠得那麼新鮮,那麼喜人。大兒子輪起鋤頭正在鋤草呢!太陽高照,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他甩了一把汗説:“今年又可以收一大筐豆子啦,到時候爹孃肯定非常開心!”二兒子正在用柳條編織雞籠,他靈巧的雙手撥弄着柳條,柳條上下飛舞。他一邊幹活一邊自言自語地説:"我得快點編好籠子,把小雞們關起來,把院子搞得亂七八糟,活像一隻只土匪。”淘氣的小兒子趴在小溪邊。一隻手握着蓮蓬,另一隻手靈活的把蓮子剝了出來,塞到嘴裏咀嚼了幾下,興奮地大叫起來:“蓮子的味道真好,爸爸媽媽、哥哥們快來吃呀!”

眼前的景象被辛棄疾看到了,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清平樂村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aixiezuowen/d887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