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1

活着是一種人們追趕時間的基本姿態,更是生命面臨死亡的吶喊。活着,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它是生命的一種狀態,更是靈魂的永恆追求。

活着是繁花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當我們聽着故事的敍述者福貴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時,可以感受到他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感受到生命在苦難中沉浮時的彷徨與吶喊。福貴的一生就像他所唱的“少年好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樣淒涼孤苦。他年少無知時,萎靡地活着,享盡榮華富貴;他看盡生死後,麻木而樂觀地活着,無依無靠,亦無慾無求。

也許,生命本就是這樣的無常。生活充滿了許多的磨難和挑戰,人的一生就要不斷地迎接命運的挑戰,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積極進取,實現生命的價值,追求活着的意義。人們盤踞生活之山,日日與兩條巨蟒摩娑盤旋,一條叫命運,一條叫死亡。福貴經歷過大浮大沉的一生,但最終卻以一種滑稽的方式死去,昭示着高貴命運不過是人類苦苦追尋的虛妄而已,而活着是生命最有力的吶喊。

佛説:婆娑世界,眾生皆苦。婆娑即為忍受,這與餘華《活着》的真諦恰恰吻合。又有詞雲: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少,又十年皆老,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中,寧無些個煩惱。

面對命運,福貴選擇與其鬥爭到底,寧死不屈;面對生命,福貴選擇守護等待,頑強樂觀。其實對於死亡來説,活着也是人們強有力的吶喊和進攻。畢竟,死亡只需要一時的意氣,而活着卻需要一輩子的勇氣。

福貴的一生飽含滄桑和痛苦卻又樂觀積極。活着是福貴生命的吶喊,是他渴望天倫之樂的體觀,更是他不屈不撓的一生的寫照。

靜水流深,總有一種力量在默默中玉汝於成;細水流長,總有一種聲音衝破歲月依舊洪亮,那便似福貴生命的吶喊——活着,那般清脆卻又深意悠長。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2

上師範的時候現當代文學老師就給我們推薦過餘華的《活着》一書,當時看了一部分,覺得不是很喜歡,太過壓抑和苦悶,今天回想起來也許是年紀和閲歷的原因吧。今年寒假開始的第一天去逛書店,準備買一些書打發寒假單調枯燥的生活,很巧,一眼就看到了《活着》,於是,上學時候的美好記憶被勾起,毫不猶豫買下了它。

回到家,從五六本書中間抽出《活着》這一本,躺在牀上,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將它讀完。説老實話,我讀書比較慢,喜歡邊讀邊品,看看作者的語言妙在何處。可是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它的故事情節非常緊湊,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等細膩的句子很少,作者餘華的敍述手法非常直白樸素,沒有任何的煽情。在他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主人公福貴經歷的每個悲劇都是痛苦的,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令我在讀的過程中都感覺透不過氣來,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正如美國《西雅圖時報》的評論所説——“《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閲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沒有那種功力去評論《活着》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除了看過作者餘華的幾篇不同版本的自序外,也沒有認真查找資料研究過作者。但我分明看出了本書給讀者提供了一種理念,即如何生活,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主人公福貴雖然有着種種惡行,但是在的大背景下還是學會了如何生活。且看小説的結尾,那可真叫人難忘。敍述者看着老人和他的牛,一隻名字叫福貴的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這樣的結尾有什麼寓意呢?餘華在日文版自序中的最後一句話也許會給我們啟示:“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

我們的一生也窄如手掌,可是我們能否讓它寬若大地呢?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活着呢?我想,讀完《活着》我們是該思考活着的意義以及如何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3

早上泡在圖書館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説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為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説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為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

書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現在一直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給鎮長的女兒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彷彿看到有慶嘴脣發烏,臉色鐵青地呢喃着頭暈,我好像觸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醫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一把有慶,卻被什麼阻擋着,只能眼睜睜看着,心發憷。其實有慶是不是代表着那個年代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之士呢,他們一腔熱血被時代活活抽乾,成為有權階級的美食。

畫面一轉,是老人福貴和他的老牛福貴。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餘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敍述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下午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説,很少有人能這麼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着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鉅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天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説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這裏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麼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説,:“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麼有趣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着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這裏流着誰的眼淚呢?

原來,《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4

讀這本書是一種精神的震撼!作者冰冷地敍述着殘酷的現實,緩慢的將僅有的一絲幻想和美好不斷地打破,用一個一個的死亡來詮釋着活着的本質。過去,我以為活着是一個過程,現在我卻感覺活着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或許某些時候,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

年少無知的富貴輸光祖上積累的財富,加之父親的氣絕身亡讓他重獲賢惠的妻子和聰明的女兒,他活着似乎有了意義。殘酷的戰場讓他目睹了生命的無力,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然後,撿了一條命回到家,母親卻已離開人世,聰慧的女兒不再會説話也不能再聽到聲音了。之後,心地善良的有慶賽跑第一,似乎讓人感受到了希望,可是作者依舊敍述着殘酷的現實。熱愛的生靈有慶居然是被抽血抽死的,殘酷的社會和無知“醫生”的行為實在令人髮指。為人忠實卻遭遇不幸的鳳霞嫁給了忠厚老實的二喜並懷了孩子,似乎希望又重現了,然而……鳳霞的離去,二喜的遇難,接着又是家珍的逝世,就連充滿靈性的苦根也未能辛存,死因居然是撐死的!這一切,歷歷在目的是,眼前是一個一個橫卧着的靈魂!最後富貴和與他同名的老牛的身影漸漸消失……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人來到這個世界,最終的宿命不過都是迴歸土地的擁抱。在活着這樣一個廣大而又沉重的話題面前,似乎每一句話都顯得蒼白,每一聲歎息覺得無力。然而活着,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活着是艱難的,也是美好的……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5

“活着,失去。失去,活着。”

我這一生都在失去,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我還活着。

我這一生,年少時荒誕不經,輸光了家產和祖宅,氣死了父親;進城給母親買藥,被抓去打仗,親人不知,離家兩年,回來時母親病死,女兒因為生病又聾又啞;為了給兒子讀書,我曾把可憐的懂事的女兒送給別人只為了省一點飯錢;我賢淑的出身富貴人家的妻子跟着我吃了一輩子苦得了病為了一雙兒女和這個家沒享過一天福;我義氣豪情的兒子給別人輸血,血被抽乾,死在了他12歲;我以為上天厚愛我,賜給我女兒一個好丈夫二喜賜給我和妻子一個好女婿二喜,可我女兒因為難產死了,死在我兒子死去的醫院;女兒死後三個月妻子也離我而去;外孫苦根4歲時他爹二喜被水泥板夾死;我已經是一個糙老漢了,做不了多少重活了,苦根跟着我5歲就學會下地,他7歲發燒説頭暈我都沒意識到,覺得太對不起小小的外孫,心疼地給他煮了半斤豆子吃,沒想到這是他的最後一餐,他太久沒吃飽了,他撐死了。

我把我的親人都埋在了一起,茅草屋再也不是家了,只是一個住的地方。

從此以後,沒有父母頤養天年,沒有妻子賢良淑德,沒有兒孫承歡膝下,只有我還活着。

這一生,我風光過,我混蛋過,我落魄過,我死裏逃生過,我失去過,我一直在失去,不斷失去,可是我還活着。

我買了一頭老得犁不動地要被人殺掉的老牛,給它取名福貴,我覺得它像我,我們都是孤苦伶仃,相依為命。

其實經歷了那麼多,我看透了,我不悲傷,儘管我老得快走不動了,儘管家家炊煙升起時我一個人獨自回家,儘管回家後只有一室孤獨落寞等着我。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6

《活着》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面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裏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不過的生命。

少年去遊蕩。老人叫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着幾代家業,不聽長輩教誨,辜負對他百般忍讓,如故跟着他的妻子,最終賭光了幾代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着喪父,為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後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為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為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裏,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只有受着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隻有隨着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為他感歎。是他強忍着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過於乏味,讀初三的時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畢業,以為過了中考這一關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只要熬過初三,接下來就是輕鬆愉悦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初中畢業了,可這卻是高中的起點,還來不及暢快的舒口氣,又得咬緊牙,開始高中的馬拉松了。我曾問自己,這麼苦是為了什麼?卻總也找不到結果。福貴的一生似乎讓我有些明白。這就是生活。

身為一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我經歷的磨難是少之又少,與大人比,與福貴比,與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初中堅韌是為了中考,那麼高中堅韌便是為了高考。我們應該少抱怨,腳踏實地的前進才是正道。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7

我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活着的意義是什麼?進一步來説,活着的定義是什麼?在當今這個年代,我們所想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這是我們對活着的理解。然而,當活着都成了一種奢望,當自己生命都不能把握的時候,正如本書作者餘華所説,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以一個老人的視角娓娓講述故事,講述的是一段關於命運與死亡的鬥爭史。這位經歷了親人相繼離世的老人,他內心微小的希望一次次地在現實中破滅,他生命中的温情一次次地被現實所剝奪,直到他唯一的外孫也離開了人世,活着成為了他人生最大的奢侈,他從此和一頭垂危的老牛相依為命,故事也至此結束。他的活着是一種結局,同樣是一種新的開始。在我看來,這位老人在人世經歷了這般遭遇之後,他的靈魂早已沒有了生命力,只剩下一個空蕩蕩的軀殼,活着僅僅是在維持肉體的生命力。他看淡了世間所有活着之外的事,沒有什麼能再喚起他的靈魂。他甚至倦於死亡,只是靜靜地以一種活着的方式度日,不用思考,不用擔憂,只是靜靜等候。我們很難想象與理解主人公當時的心境,但透過文字我們能感受他對生活的無力感,所有的感情融為了一種緩慢的活着方式,一種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生存方式。這種結果的出現必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密不可分,而主人公福貴正是大部分勞動人民在那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總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為了活着,人們經歷着層出不窮的逃亡和失去。為了活着,人們一次次失去了底線。我不禁認為,人本身一定是懼怕死亡的,人本身就是自私的,人越是活得艱苦,就越是艱苦的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8

《活着》翻閲起來尤感滯重,總有那麼一些細節,不經意間就會打動你,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説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福貴雖然歷經苦難,但是他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旁人眼中福貴的苦難一生,而對於自己感受一生的福貴,也許更多感受到的是歸於平靜的幸福。

命運,讓災難與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讓他的至親至愛,一個個記憶中鮮活的生命,相繼在他毫無防備中離開,命運,也賦予了他一種沉重的責任,讓他在失去至親的巨大悲痛中,放棄了隨之而去的解脱,而選擇了留在這個悲傷的世界,去照顧健在的親人,去儘自己活着的責任。

命運,也恩賜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來一個賢惠能幹的好妻子,無怨無悔,傾盡一世温柔,陪他終老一生,以至於,他可以在她最後的日子裏,揹着她,在落日餘暉的田野中,靜靜地走着,懷舊地訴説着,欣慰地笑着,悄悄地哭着,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苦難中忍耐,在忍耐中堅強,在堅強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新的苦難。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9

人活着,最怕的應該是孤獨吧。無論多麼輝煌的背景,轉身既是孤獨的背影。有時候看完一本書是享受的,但是有時候覺得看完一本書是悲傷的。前不久看完了餘華的作品《活着》,如果要問我説,看完是什麼感受,那一定是:壓抑。當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最後只剩下主人公富貴和那頭老牛的時候,不免會覺得作者太過無情、冷血,但又是作者那種冷靜幾近殘忍的寫作手法,才會給我們那麼多的思考。

今天我又把書本拿了出來,我有在書中做筆記的習慣,我翻到了這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這句話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想過吧,只是都沒有一個太好的答案,可以滿足自己,也就不了了之。悲傷的時候我認為是不適合看《活着》這本書的,因為它會把你帶入一個更加悲傷的情緒中,也許更糟糕的是,會讓你無法自拔。

有時候,你不會不敢把文章串聯起來,因為一旦串聯,你會發現,這書中的主人公未免也過得太慘了吧,這樣的承受能力,我想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很難想象的,太可怕了,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當我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有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我們在一個死衚衕裏走不出來,另一種是我們越想越敞亮。也許,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10

以前喜歡閲讀但很少寫讀後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涵。人為何而活着?有人認為是為了愛活着,有人認為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認為因為責任而活着,而富貴卻説:“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苟且偷生只為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時已經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於活着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孃已經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麼走了,當看到這裏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為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麼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乾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後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原本以為苦難就此結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後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可最後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着,趕着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為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對於自己來説,活着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11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小到大接觸的古典文學著作很多,優秀的文學大師亦不少,然而每讀餘華,總使我潸然淚下。他的作品不是最優秀的,卻是最讓人觸動心絃的。

餘華在很多作品中傾注了濃烈的情感,既書寫着苦難,又書寫着温情,有苦難的地方總是有温情的存在。他的作品,除了能給你感動,還有一種能使你砥礪奮進的力量,我相信這是每一部文學經典都隱含的功能。小説《活着》是以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對“我”進行傾訴的方式回顧了他的一輩子,講述了福貴不僅經歷過動盪的社會和歷史時代的變遷,還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生死別離,到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生活。文中的苦難生活雖然無處不在,但整體卻營造出一種在大苦大難中相濡以沫的温情。讓讀者感到既辛酸又樸實,無不為之動容。

其實餘華並非是單純地書寫苦難,而是想通過苦難來寫人性的真善美以及主人公在面對苦難時頑強不屈的精神。在抒寫人生苦難的同時,也在描摹他們生活中的希望和温馨,而這一連串苦難中的温情,正是福貴戰勝苦難的重要精神支柱。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揭示了一種命運無常的苦難,活着的人活着就要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困境,一個人更應該始終保持着高昂的鬥志和樂觀的心態。

讀餘華的作品,總使我想起魯迅。正如魯迅所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雖然他們身處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在作品中關注社會人生的動態和人生價值,並且都在作品中寄寓了深切的悲憫和人文主義情懷。餘華的小説給人恆久的温情,就如夜空中的明星,儘管渺小,總能給人在黑暗中帶來明亮的希望。此刻,苦難已不再是簡單的肉體能感受到的苦難,更多的是苦難中在精神上與命運鬥爭的痛苦與無奈,甚至是超越精神的苦難。餘華把他的人生理想與期望付諸於苦難書寫中,通過寫實的手法細緻刻畫底層人物同命運鬥爭時展現出來的人性的温暖,這是他憐憫所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底層人民所摩擦出來的。文字簡單質樸,卻充滿了温暖與關懷,救贖與勵志。閲讀他的長篇小説,猶如上帝般俯視着芸芸眾生的一切,感受人間冷暖與喜怒哀樂,直擊人性最深處。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閲讀不同階段的文學經典,每一部作品的背後除了固有的學術,更多的是承載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們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不用飽受飢寒,但我們能夠通過一部部文學經典,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12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作為一部經典之作,《活着》講述了一名叫富貴和他周圍人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故事。富貴年輕時因為賭博從富家的紈絝子弟淪為身無分文的農民,然後在抗戰時期被抓去抗戰,經歷了非人的折磨,意識到生活的殘酷。幸運的是,迎來了紅軍,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但是在富貴晚年的生活中,他以及他的下一代遭遇了一系列的突發意外,使他明白了生活的艱難與不易。

富貴的一生正是當時那個年代所有社會底層人民所經歷過的一生,娶妻生子,辛苦持家,然後生老病死。然而生活並不會讓你如此平庸度過,總會給予你意料之外的東西,戰爭,階級鬥爭,突發意外等,總會在生活的某一個時間來臨讓你措手不及。讀後感·在那個年代,人們飽受飢餓,戰亂,矛盾,爭奪,尊嚴之間的選擇與抉擇,最終只是為了“活着”!

無論人們身處在哪個年代,終歸逃不了生活的洗禮。過去,人們為了填飽肚子到處奔波;現在,人們為了精神愉悦日常消遣。終歸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們究竟有沒有想過人到底從何而來,又要到哪裏去,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富貴坎坷的一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生命中充滿了無數的坎坷和挫折,但這些都不能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可以被打壓,但是不能被打敗,要努力,勇敢的活着。或許,人們活着就是為了自身而活,而不是為了人以外的任何東西而活。如果要説活着的意義,那就是為自己而活,並且活的精彩,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13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他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由於嗜賭,他把偌大的家產敗盡,從富家子淪落為農家漢,當他飽嘗辛酸,以為能夠過上儘管貧窮卻快樂的日子時,卻被迫經受戰場的九死一生,以為能夠一家團聚,卻不得不理解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甚至孫子相繼死去的殘酷事實,最後陪伴着他的,只有那條叫做福貴的老牛,但他仍然堅強而樂觀地活着。

小説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地敍述着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作者説:“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將讀者對變好的幻想打破。也許這是作者經過種種後得出的結論,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去追求幸福。誠然,福貴的一生的確飽經磨難,當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去世,他還活着!但他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

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我們是幸福的,正因我們無需生活於那個動盪的歲月,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好好地活下去。有太多的人去質問活着的好處,總要去追求金錢,名聲,這些我們都未必能獲得,但我們該慶幸的是我們都活着!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等而選取死亡的有多少人!為什麼要選取死亡呢?只有活着才會有期望。我們要活着,但不能只為活着而活着,我們需要目標,需要追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賦予好處給本沒有好處的生命。

因此活着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14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一一死去,這寬廣又沉重的話題壓抑得欲哭無淚。是的,它太沉重,害怕它刺痛我的心。是的,它太寬廣,凝聚了太多責任和使命。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還未曾感受過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還未曾思考過生存的意義卻被絕情地捲入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緊接着,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讓我捫心自問時,我無從以答。然後,那顆年輕的心漸漸平復躁動,開始思考,人為什麼要活着?

餘華用一種近乎冰冷的語調帶我們走進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然後絕情地否定了那些年少的輕狂歲月。

餘華對每個走進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的人説,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是否現實生活的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總是承受再多苦痛,依然要堅忍,這是否便是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所以在黑暗的故事裏,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那個人兒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最後終於捋清,縈繞在心頭久久無法散去的那種思緒,走出這個叫做或者的故事而堆積在心裏的那抹思緒,是震撼,是感動,是對生存意義的頓悟,正如當你兩鬢雪白時,再憶起那些年少輕狂、玩世不恭,才會明白他們終將臣服在宿命腳下。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正感受着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正思考着生存的意義咀嚼着那個叫做活着的故事。緊接着,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再次讓我捫心自問時,我淡笑不語。然後,那顆年輕的心終於不再躁動,開始明白,開始面對那個叫做活着的故事外的叫做活着的,現實。

《活着》的讀書筆記600字15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本身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本身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本身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本身。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本身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zv4e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