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精選17篇)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精選17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精選17篇)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選編了《傅雷家書》兩則,在這兩則信中,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兒子的愛。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着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着又説“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説,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

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2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內容,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湧的年代裏,傅雷通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3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説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百分之百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是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審查”,也用不着擔心“批判”。

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

沒有半點虛偽,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4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温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

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自古就是人們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書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説不出來的話更好的流露。《傅雷家書》就是這個例子。

《傅雷家書》摘編了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這本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的讀物,充滿了父愛。

傅雷老先生曾説過,他給兒子的信有好幾種作用: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年輕人的思想,

三、訓練傅聰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看了這本書,就似看到了傅雷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對國家、生活的熱愛,以及他對兒子的深沉的愛。

我從書中讀懂了很多。比如“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當我遇到困難時,看了這句話,會馬上鬥志昂揚。讀了“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使我明白無論得失成敗,只要努力過,奮鬥過,就足夠了。讀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讓我明白有些事不能做得太過。

有一段話一直令我有無限感慨:“其實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完美不一定全是好事,有塊鏡子的碎片一直想尋找另外幾塊碎片,由於有稜角,他走得慢,欣賞了許多美景,但當他找到其他碎片,圓鏡子太完美了,但他們看不到風景了。

《傅雷家書》雖是父母與孩子普通的書信,但卻影響了很多人,它是永恆的經典。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6

對我而言,《傅雷家書》實在是一本好書。

初讀此書,會感到乏味,無趣,因為我覺得這只是一堆雜亂的書信,甚至連成書都太過牽強。但是,讀完我才恍然大悟,這並非只是父子之間瑣碎的家常話,這其中包含了許多。

這是傅雷對於兒子傅聰的牽掛之心,也是父親深沉而又嚴格的愛,傅雷是一位文化素養,高學識淵博的父親,他能夠理智的教育孩子,幫助孩子,他總是會預料到一切,可能發生之事,給兒子提出建議,當然也愛説些瑣事家常。

其次,書中所有書信內容,都很具有文采,雖只是普通,日常的來往書信,卻又像極了精雕細琢,不過倒也符合他作家,翻譯家的身份。誠然,如果讓我用心去花很多時間來寫一篇作文,我也決不會有傅雷所寫的信那樣優美。

像傅雷夫妻一樣,我的父母何嘗不是對我關懷備至,他們對我的愛,雖然沒有傅雷那樣文采飛揚,但卻沒有比傅雷夫妻少任何一點對子女的關心。我曾厭倦父母的嘮叨,認為其不值得一聽,但也可謂是天縱之才的傅聰,也是在父母的嘮叨中成長的。現在,我也意識到父母的嘮叨,是十分可貴的,因為除了父母之外,沒有人會花時間來關心你的生活了。對於父母理應該是尊重和感激。

“家書始於墨跡,墨跡止於絕筆。”這是書中序言的一句話,的確如此,這本書不僅僅是書信,也包含了傅雷的大半生,書,我們毒的盡,可人,我們讀不完。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7

近期讀了《傅雷家書》,着實讓我感觸良多,受益匪淺。

學校教育的發展和進步很快,學術成就卓着,目前小學生的父母基本上已經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在教育子女學習成長方面比他們的父輩們更具有優勢,教育進入一個暫新的階段。很多父母雖然具有文化知識,但是嚴重缺乏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致使家庭教育有失偏頗,有的甚至走向極端。因此,家庭教育方法的培訓應該專門地進行課程設置,起始時間也應該提前到婚前或孕前,讓爸爸、媽媽們能夠順利上崗。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經驗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8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這就是《傅雷家書》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不同於普通家信之處。

《傅雷家書》是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字湧動,閲者無不為傅雷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諦。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繫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父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9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一部飽含親情的家書,他更是家長與孩子共處的經典範例。

相信看過此書的人們都會發現,這是一本“神奇”的書!音樂方面,我們可以從貝多芬、肖邦的名字中瞭解各種各樣的世界名曲;語言方面,我們又因傅雷是位學貫中西的作家而得福,可以學到不少中西方文化甚至英文單詞……

當然,重點不止以上這些,最重要的是,傅雷作為一位父親,對他的兒子傅聰的感情與態度,與常人大有不同。

傅雷是一位沉着、理性又富有智慧的人,在平日裏,他永遠以朋友的身份與傅聰進行着書信往來,談人生,談藝術,談古今,談哲理……他那富有智慧的大腦常常令我在讀書時擊節稱賞,忘我地大叫一聲:“哇!怎麼這樣有遠見?”當他聽説兒子每天在異國他鄉獨自練琴八小時,他便告誡傅聰要把心態放平,放鬆下來才會有更好的收穫;當他聽説兒子將面臨考試,他便勸説他不要再沒命地練琴,保持身體健康才能超常發揮;當他一天天寫着信,卻收不到傅聰的回信時,他便立刻心急如焚……

在某一封家書中,傅雷終於收到了傅聰的回信,他説:“多少天的不安,好幾夜三四點醒來睡不着覺,到今天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封信與第七封信相隔整整一個月零三天。”由此可見,精確數字的背後,是傅雷的認真,嚴謹的性格體現,更是一位父親望穿秋水般的思念與牽掛。

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呀!傅聰一定很感謝他那如師似友的父親吧!我想。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0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書是《傅雷家書》,淺談一下感想。

傅雷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評論家。《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先生及其夫人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編的1954年至1966年的書信,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字裏行間都父親的`愛與期望。

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們都説,傅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過於嚴厲的,但父愛如山,實際上傅雷曾經説到,他要和兒子成為最親密的朋友。他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對立的人,與孩子交流生活所感藝術所感以及對孩子音樂道路上的看法,卻從不會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他把孩子當成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同時借書信形式鍛鍊孩子思維,傳播思想,互為彼此“忠實的鏡子”。

在我看來,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師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是孩子的師長,但是我們擁有平等的人格。我們可以給孩子傳授知識,傳授人生的經驗,我們也可以是朋友,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比肩成長。他們潛力無限大,他們身上會有一萬種你意想不到的可能,只是,有時候他們少的的是因為來不及經歷而產生的不瞭解,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等位的引導,而不是把自己放在高處給予想當然又居高臨下的指導。孩子的人格值得尊重,他們的洞察力,創造性,想象力,感知力都非同小可,他們的勇敢認真和純真,都值得大人學習。而我們,需要像朋友一樣,走在孩子的身旁,共同成長。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1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輯印在這本集子裏的,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超脱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2

父愛如山、如海、如家書,封封觸情、觸愛、沁人心脾。親情至深,傅雷卻用數封家書表達了愛的全部。一本書,一段情,一對父子,即使時光易逝,時隔半個世紀,親情之愛卻從未腐朽。

傅雷,他為人坦蕩正直,愛子心切,是嚴父更是良友。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心孩子遠離身邊,父母們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撫養成人,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高興,也為此感到憂愁,我們應諒解父母的矛盾心情。

在傅聰的成長途中,父親傅雷似乎早已化為天空的北極星,引導傅聰在黑暗迷途中找到正確方向。除生活的瑣事之外,還涉及了藝術以及為人處世之道。傅雷讓兒子知道了“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他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經驗、藝術體會、文化感悟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自己兒子。

回首遙望,過往的今天,微弱的燭光下,仍有心繫遊子而深夜未眠的傅雷。提筆,細細詢問孩子是否已經加衣加棉,是否工作有張有弛,生活是否有做到自律,是否找到終身伴侶。兩人若近在眼前,互相噓寒問暖,比量三分,雖然傅聰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依舊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這其中滿滿是深切默默的愛。

傅雷在信中曾説“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這句話飽含了傅雷對兒子的鼓勵與支持,雖然眼淚是辛酸的,但這卻是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強,讓自己不斷走向成功的動力。我們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崎嶇坎坷、荊棘叢生,但經歷了這些,我們會變得更堅強,收穫如那酒漿一般的甘甜。

《傅雷家書》字裏行間都深藏着一顆父親的愛子之心,不同於母愛的温柔細膩,父愛更像是那雄偉的高山,深遠而廣闊。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3

傅雷先生一生自律、嚴謹,極其珍惜時間。他認為:正規工作是祛除煩惱最有效的良藥。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日子久了,也就放過去了,甚至於忘了,豈不可惜!生活正規化,學習正規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的成績?以後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萬萬不能“空”與“忙”調配得不勻,免得臨時着急日夜加工的趕任務。可能有很多人不太喜歡這段雞湯式説教的話,但人是要對自己狠一點,嚴苛一點,沒有自律,便沒有自由。與大家共勉。

只有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學習中,休息起來才會暢快。不要認為傅雷先生只會工作,是個不懂休息的工作狂。其實他只是擅於高效地利用時間。他説:別老説時間不夠;首先要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上———特別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幾年來常囑咐你———節約時間,擠出時間來!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瑣之事上浪費光陰。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物館欣賞名畫,從造型藝術中去求恬靜閒適。可能有些人會説:真是站着説話不腰疼。現在工作這麼忙,再加上如果有家庭小孩,有時間刷刷手機就不錯了,還顧得上其他的嗎?我同意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壓力都很大,尤其是女人,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是多麼不容易。但越是這樣,就越要有自己的精神內核,要有真正屬於你的無論誰都拿不走的東西。這些都是刷手機看娛樂八卦等學不到的。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真正樂在其中的興趣愛好,它會讓你不空虛,會讓你自信。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4

讀《傅雷家書》有感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

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

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5

這本《傅雷家書》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以及文化修養起到了深遠的作用。不但被譽為“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還被稱為“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在以往的生活中,傅聰從小就不愛吃蔬菜,只吃肉食,並置若罔聞傅雷的警告。傅雷便懲罰傅聰只吃白飯,不許吃菜。這樣以幾乎苛刻的愛,是以嚴厲為襯托的,這是不同於尋常的方式,可見傅雷對兒子的愛很深沉。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兒子給予了無窮的期望和無盡的教導。把自己心中所想和口中所念都寫於信中——將自己對兒子的愛毫不保留地呈現在兒子面前。這種肉麻的愛是被苛刻所襯托出來的,與傅雷之前對兒子的愛相比,在家書中顯得親切、偉大。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遠沒有黑暗的,只是永遠沒有被黑暗所遮蔽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對我們人格上的支持,字裏行間顯現出他人格的力量。他對傅聰的要求:“先做人,其次是做藝術家,再是做音樂家。成績不是第一,人品最重要。”

我認為傅雷的做法非常值得讚揚和推廣,父母應該首先關心孩子的心裏健康和身體健康,其次再是學習。現在有部分家庭只關注孩子的成績,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導致一樁樁慘案發生,比如前段時間報道的大二學生弒母案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問題釀成的悲劇。

希望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亦師亦友——當孩子困惑時能幫助解答,指引方向;有問題時,能一起説説心裏話等。希望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呈現在一起相處的生活中,不要像傅雷對傅聰的愛是呈現在相隔千里之外的書信交流中。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6

與大多數父親不同,傅雷的大兒子傅聰,向他的父親一樣選擇了藝術這條路。文藝是條羊腸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雙雙在這條小路上走出精彩。並且獲得極大的共鳴。他們的關係由父子變成朋友,再到兩個惺惺相惜藝術家。如果説傅雷憑藉的是時代造人,在那個的年代抓住“天時”,經受磨礪之後,終見光輝。那傅聰這個偉大的音樂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樣一位知性的父親,不成功怎麼説得過去呢?“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裏。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觀清晰的看待藝術,絲毫沒有迂腐偏見,這樣的老人,即使在所謂“新社會”的今天也是鳳毛麟角。可在那個年代,傅雷的藝術修養達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為之讚歎。

傅雷的視角是從國際出發的,這與傅雷多國遊歷是密不可分的。這提醒着我們現在很多人記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條祖訓。“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有閲歷禮自直”。一個人,特別是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什麼閲歷、城府的話,是永遠不會成熟的。

傅雷夫婦在浩劫中遭受身體與精神的蹂躪,夫婦二人於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雙雙自殺而亡。在傅雷夫婦留下的遺書中,註明自己的後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處理,並將事項一一列出,其中還包含保姆的生活費與他們夫婦的火葬費,傅雷夫婦不畏死亡,而世人為他們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婦生前所留下寶貴的書信,不僅影響了傅聰的一生,更是感動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我想,不論我們處於哪個時代,這些都是我們最該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財富。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7

今年寒假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不是一本書,而是拔傅雷給海外遊學兒子的家信編在一起罷了。但這本不是書的書卻給了我不一般的收穫。比起小説它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畢竟父親對兒子的話是我們最熟悉的;比起現在盛行的“成功祕笈”來,它不流於説教,並檔次也高了不知不少。它用獨特的方式(書信)展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成長的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表現了傅雷在生活中細緻、嚴謹、認真的作風。

總的來説,《傅雷家書》主要寫了傅雷對兒子生活、藝術上疑問的解答。在生活方面來説,傅雷不僅是拉家常,噓寒問暖,而是與兒子談怎樣做人,修養,戀愛,甚至於兒子長期在國外而偶爾寫錯的漢字。諸多方面,都寫得讓人心悦誠服,入情入理。這也表現了傅雷淵博的學識,而更重要的,一個多年與兒子分離的人,竟能一投筆即寫出兒子的心聲,排驅兒子的煩惱,並在生活中處處細節中給以指導,不能不説是一個父親對兒子體貼入微的關懷。

至於藝術方面,家信中也是諸多提起,處處可見,其中傅雷對不同種類不同類型藝術作品的批評,對兒子彈琴技巧的指導,及對小説中各色人等的點評,更是顯出了傅雷極高的修養,及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其實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傅雷、傅聰父子之間像朋友一樣真誠交流的狀態。他們之間,雖然相隔萬里,卻能通過書信的方式像面對面一樣無所不談。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們父子一樣。尤其是年紀與書中傅聰相去不遠的我們,平日與父母的交流少得可憐,有的也大多像成績、學習、生活瑣事之流,缺乏深層次的,真誠的,有建樹的交流。

握緊拳頭,什麼也沒有;張開雙手,我們卻擁有了一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yzro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