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做最好的家長》讀書筆記

《做最好的家長》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最好的家長》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家長》讀書筆記

《做最好的家長》讀書筆記1

閲讀了李鎮西教授的《做最好的家長》一書,我感觸很多,雖然我還未為人父母,但從中卻可以為自己以後做到很好的思想上的準備。書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和孩子一起快樂的成長,做家長的不但要注重對孩子的物質投資,更應該注重對孩子的情感投資。目前許多家長雖然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可是由於教育方法不恰當,許多孩子對家長出現了叛逆的心理,孩子的行為讓家長束手無策。那麼家長到底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成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家長呢?

一、要理解孩子

孩子最渴望的是家長能真正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能支持自己的選擇和追求。但家長卻只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孩子一有過錯或表現得不出色,就滔滔不絕地説個不停,沒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解釋機會。是問一個不能吐露心聲的孩子能忍受這樣的教育方式嗎?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孩子、通情達理的家長,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二、要關心和賞識孩子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有些心理錯位,比如: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讚美孩子的優點,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弱點;或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其實,這樣的“激將”法、“對比”法,只會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和崩潰,甚至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取得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不如從細微之處發掘孩子的閃光之點,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並常記在心中、掛在嘴邊,及時給予誇獎,使他明確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信。對孩子的鼓勵和信心的培養,李鎮西教授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

三、不要給孩子施過大的壓力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做事的標準去完成任務。根據孩子心理年齡特徵和各方面能力所限,標準過高,孩子達不到,屢遭失敗,只會產生持續失敗的挫折感,形成一種“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雖然家長們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也不能給孩子過重的精神壓力,這樣往往會弄巧成拙。書中李鎮西教授的育女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他的女兒語文測試只考了個77分,面對這麼差的成績,他努力剋制住自己的情緒,並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將自己的不滿發泄在女兒身上。,他故作輕鬆地説:“呀,考試就得了77分,下次爭取上78分。”就是這樣的鼓勵,使他的女兒沒有喪失學習的興趣。説實話,沒有哪一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好,但是,面對已經很差的考試成績,如果家長一味地責怪,並施加壓力,下次必須要考到多少分以上,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必然會受到挫傷,下一次的考試成績也許會更差。

《做最好的家長》讀書筆記2

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家長》是因為老公的推薦。在看的過程很快使我認識到,這是一本在子女教育方面非常有啟示意義的好書,是一本家長應該細讀、值得回味的好書。

看後覺得,這本書所寫、所記、所闡述的不僅僅是李鎮西老師如何陪伴自己的女兒成長、成才的過程,而是給所有的老師、家長介紹了一些教育理念,一些教育方法,一些教育實踐。教育是門學問,也是門藝術,更是個系統複雜的工程。教育是堪比泰山還重的一份責任,也經常是讓所有家長、老師時時刻刻牽腸掛肚無法迴避的日常瑣細之事。讀完此書,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明確做家長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終身教育者。

我們的身份雙重的,即是家長,又是教師,而我體會最深的,絕大多數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便萬事大吉,教育孩子的事便完全推給了老師,成也老師,敗也老師。還美其名曰交給老師我們放心,只要是為了孩子好,要打要罵隨便,決不袒護,絕對支持。見過多的是這樣的家長,想想自己從孩子入學起也加入了這些家長的行列中,自己卻渾然不覺。還常常感歎:能教育好別人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卻束手無策,讀此書後愧疚:自己在推卸責任。家長要養育孩子,不僅養孩子,而且還要育孩子。不僅管衣食住行,而且管怎樣成長。養育從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就開始了,我們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啟蒙老師,我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着孩子。怎樣穿衣,怎樣更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的事,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表示痛苦和憤怒……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的成長,不知不覺中擔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半途而廢,孩子上學就把教育任務完全交到了老師的手中,孩子不是接力棒,而是一塊尚需雕琢的石頭,需要家長的辛勤勞動,需要老師的挖掘,才能成為一件驚世作品。家長是孩子的終身老師。

調整做家長的心態,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永遠不滿意,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天才,而不把孩子當成一個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試都應該滿分,所以家長永遠對孩子表示失望。一個人不應該簡單的與別人相比,而應該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有進步。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遺傳、環境等很多外因和內因註定了孩子成長的差異,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個領域,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長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作為家長,我讀此書,收穫很多更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作為教師,我讀此書,如獲至寶,心靈的窗户敞開了。這本書一直放於我的牀頭,閒暇時間我還會再讀,再領會,再品味,與孩子一起成長是我今後的路。

《做最好的家長》讀書筆記3

作為一個家長,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孩子的`身邊,看着孩子成長,很欣慰,在我們家長的呵護下,女兒順利的成為初二的學生。

感謝李鎮西教授撰寫的《做最好的家長》一書,這本書,不僅豐富了家長的心靈,也增添了家長教育孩子的知識,可以説,這本書,是現代家長的需要,讀懂了這本書,彷彿讀懂了孩子的心靈。

李鎮西教授寫的這一書,基本上把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問題寫全了,而且解答的也非常好。為我們家長提供工了很好的材料。

讀李老師的這本《做最好的家長》,你會發現《自信心是怎樣找回來的》,李老師讓女兒走出自卑的陰影,就是告訴家長,要樹立孩子的信心;《鼓勵孩子關心班集體》,李老師指導女兒為班級效力,實則告訴家長們,這不是“吃虧”,而是一種“收穫”;《教育,與生命的誕生同時起步》,李老師強調的,也正是我們必須懂得的“家長也是教育者”的道理;《請和孩子一起上網》,李老師表明的,正是我們家長應當明晰的,作為當代人,如果不上網,則與文盲無異的認識;《幫助孩子適應高中生活》,李老師讓女兒明白高中生活是一條坎坷不平的道路,就是讓家長們要一路和自己的孩子摸爬滾打,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挺過;《我叫女兒寫作文》,李老師告訴女兒,“真實”是作文的生命,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家長,真實作文,就是做人;《如何面對和孩子的“戰爭”》,李老師的做法實際就是呼籲我們家長,為什麼不傾聽一下孩子的申辯呢?

許多家長都比較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許多孩子成績就是提不上去,怎麼辦呢?俗話説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好成績跟好習慣是畫等號的,“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話一點不錯。習慣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所以有人認為,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學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重點,也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就給了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

現在的孩子,隨着社會的進步,迷戀網絡,已經是許多家長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有許多家長的解決方法是自己不上網、孩子更不能上網。其實,家長大可不必這麼做,作為當代人,如果不上網,則與文盲無異。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大膽的上網,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陪孩子一起上網。但是上網必須控制時間,帶着任務上網,上網學習。但是,千萬別被網絡淹沒。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鬧矛盾的事情很多,特別是在青春期的孩子們,容易形成逆反心理,所以在許多事情上,家長往往都用“對着幹”“不聽話”“蠻不講理”“頂撞”來形容。其實,如果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想,他們都有可能認為大人“不聽話”“頂撞”“蠻不講理”呢!這就是逆反心理。

面對孩子的“逆反”這怎麼辦?李老師的做法是“冷處理”,儘量避免和孩子正面衝突。大家心平氣和之後,再坐在一起溝通。如果是孩子錯了,孩子必然會像我們道歉,但是如果是家長錯了,也得想孩子道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嘛!李老師經常提醒自己: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一個優秀的家長,一刻也不應該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在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中,相對來説,孩子處於弱勢而父母處於強勢,這種強勢是作為父母的年齡、輩分、生活閲歷、“教育責任”賦予的。這種強勢地位,往往是家長居高臨下,面對孩子任何一點的“不服從”不容置疑的批評、斥責。不能説家長的批評都是錯的,相反的確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犯了錯誤,但是,正是在這種“不容置疑”的譴責中,家長作則永遠處於不敗之地,而孩子應有的尊嚴消失了,孩子爭辯的權利也消失了,孩子需要的尊嚴、理解、肯定、寬容等等,統統消失了!

不誇張地説,這樣的親子關係,這樣的家庭教育,只能不知不覺的培養充滿奴性的順民!對一個家庭來説,這是不幸的;對一個民族來説,這更是可悲的!

九零後的孩子為了“趕潮流”不惜一切代價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賣一些明星的海報,而作為家長,管孩子的這種行為叫做“追星”,這是一個比較讓家長頭疼的問題,之所以説家長頭疼,是因為的確有相當多的家長都對孩子的“追星”感到不可思議,同時擔心這“追星”會影響學習。於是,有的家長不允許孩子追星,甚至撕碎孩子保存的明星照或收繳孩子買的歌碟。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的衝突不斷升級。

如何正確看待並正確引導孩子“追星”呢?李老師認為,家長首先還是需要懂一點孩子追星的心理基礎。心理學上把成長重的孩子這種對名人的極度崇拜的心理稱作“英雄崇拜”心理,這是青春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現象。少男少女之所以比較容易產生這種狂熱崇拜,這是他們青春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矛盾:一方面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不僅要求行動自主,而且希望精神獨立;可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所寄託和依附,於是便把目光投向影星、歌星、球星們,並在思維上、行動上,甚至言談舉止、衣着打扮上都情不自禁地受自己偶像的感染和影響。所以,這種崇拜心理是很正常的,也應該得到家長的理解。李老師甚至認為,孩子不追星才不正常呢!

標籤: 讀書筆記 家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v0nlq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