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

在讀《認知心理學》之前,一直都覺得心理學是一門很神祕的學科,因為由於它的名字比較突出。吸引我的眼球。所以就決定來看一看。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洞悉別人的想法,所以當初就迫不及待地想讀一讀《認知心理學》。

可是當我拿到《認知心理學》,翻開一看,裏面的種種術語就讓我摸不着頭腦。那些模式識別、表象等概念,還有各種各樣的學派,都是以前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東西。由於現實和想象差距太大(其實主要原因是我沒有搞清楚認知心理學是什麼),使得我當初的“一腔熱血”當即變成了“一溝絕望的死水”,不再有興趣看《認知心理學》了。

但是,既然已經選擇了,那就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是?所以只好硬着頭皮開始翻看《認知心理學》,不過依舊是一頭霧水。看書的速度幾乎到了一天一頁。過了幾天自己也覺得這樣不行,於是乎,到圖書館的角落裏找了幾本認知心理學方面的書,對照着自己手頭的那本北大出版社的《認知心理學》看。看着看着,真的開始有“傳説”中的“漸臻佳境”的感覺,開始覺得認知心理學有意思了。

本書介紹了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對各種重要認知過程的研究,包括知覺、注意、記憶、表象、思維和言語等。對記憶過程分章闡述了記憶結構、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對思維過程則分章闡述了概念、問題解決和推理。書中涉及各種認知過程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將豐富的實驗資料與理論分析緊密地結合起來。着重介紹了各種認知過程的模型,同時指明各種認知模型存在問題和爭論,使讀者可以瞭解認知心理學的全貌,有助於作深入的思考。

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發展的結果。它與西方傳統哲學也有一定聯繫。其主要特點是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知識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這個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爾強調演繹法的作用,認知心理學重視假設演繹法。康德的圖式概念已成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主要概念。認知心理學也繼承了早期實驗心理學的傳統。19世紀赫爾姆霍茨和東德斯提出的反應時研究法,今天是認知心理學家廣泛採用的方法,並已有了新的發展。

認知心理學是反對行為主義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響。認知心理學從行為主義那裏接受了嚴格的實驗方法、操作主義等。近年來,認知心理學已不專注於內部心理過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為的研究。一般認為,人們使用從環境得來的信息,結合記憶內存儲的東西,指導未來的行為,並塑造生活環境。

認知心理學也是心理學與鄰近學科交叉滲透的產物。首先,語言學對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喬姆斯基將語言學與心理學相結合所創立的心理語言學,可以説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控制論、信息論、計算機科學對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產生了一門邊緣學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與認知心理學關係極為密切,計算機的出現使人們找到了分析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和狀態的新途徑。

這本書富有系統性,內在邏輯性很強。很適合專業人員對認知心理學的經典方法和實驗進行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但是對於我這種無聊看看的人,實在看不明白,讀完之後,仍然是摸不着頭腦,一頭霧水。不過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學到了好多的東西。更加了解心理學這門學科。令我對這門學科有了好多的興趣。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2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裏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後讓我後悔的事,經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凶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於父母,由於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裏學習關於“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複於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説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

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3

看了《用教育心理學塑造自己》和《用教育心理學打造日常教學新亮點)兩個章節後,我發現身為教師,心態很重要。“心態積極天地寬”,快樂與失意往往取決於人對事物是否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悲觀的老太太晴天擔心做傘店生意的女兒,雨天則擔心做洗衣生意的女兒。有一天,一個人説:“下雨天,你的一個女兒會財源廣進;大晴天,你另一個女兒會生意興隆。”她聽後豁然開朗,不再發愁,轉憂為喜。

看來,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態對待,會有不同的結果。在此,我很羨慕後來那個人的心態,不僅陽光、積極,還能感染、帶動周圍的人。

記得有人曾經問我:“你為什麼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我調侃道:“小時候,我的理想是成為偉人,但隨後慢慢發現,要成為偉人實在太辛苦;於是我又冒出一個念頭,做偉人的妻子吧,可後來又發現,這一願望也很渺茫;最後我決心成為偉人的老師!”都説老師是充滿陽光的事業。一開始,我躊躇滿志,一心要培養優異的學生,但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發現自己的願望越是美好,對學生抱的希望越大,就越容易有挫敗感。久而久之,失望與悲觀的心理佔據了上風。我對學生的“愛”也漸漸變了味,動輒發脾氣,口口聲聲是為他們好,其實是未擺正心態、急於求成。一度,我視“差生”為敵人,其實,不是他們不聽,而是我戴上了“眼鏡”看待他們,以消極的心態對待問題、處理事情,陷入了惡性循環。長此以往,我工作得不愉快,對學生也失去耐心,學生則對我喪失了信任,自然使局面陷入被動。

後來,我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與立場進行思考,心態逐漸變得平和。與學生的關係有所緩解後,我變得耐心與細緻了,也贏得了學生的信賴和尊重。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被人信賴是一種福分,然而信賴他人卻需要莫大的勇氣和信心。

一位女教師剛當高三班主任不久,班裏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個學生價值近千元的快譯通在教室裏丟了。一切跡象表明,偷東西的人就是本班的學生。這位女教師的第一感覺是心裏非常難受,為什麼這樣的事會發生在自己班裏,而且是自己剛剛“走馬上任”後不久。她當時非常自責,覺得這是自己對學生品行教育的失敗。

如何處理這件事,這位老師考慮過許多方法,最終她是這樣做的。那天放學前,她像往常一樣站在學生們面前,儘管她心裏波濤洶湧,臉上卻顯得風平浪靜。學生們似乎都很緊張,一雙雙眼睛神情複雜地看着她,他們在等待老師“破案”。於是,這位老師説:“大家都知道了,我們班裏發生了一件不該發生的事情,有個同學錯拿了別人的東西,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很後悔。我很瞭解他,我知道他一定會把這件東西還給同學的。我相信他,我敢用自己的生命打賭,他一定會這樣做的!是的,我打賭,從現在開始我不吃飯,等拿錯的東西還回去後我再吃飯。好了,現在放學吧。”

學生們都揹着書包回家了,沒有一個人留下來。

第二天早上,仍然沒有人來找老師承認錯誤,也沒有人把東西送回來,當然,這位老師也沒有吃飯,可是她依舊打起精神去上課。

第三天上午又是這位老師的課,她的胃裏空蕩蕩的,強烈的飢餓感揪心抓肝,她喝了一杯水,堅持上完了這堂課。走下講台的時候,她感覺到腿有些發軟,頭上冒出許多虛汗。學生們都在靜靜地看着她,目光中充滿關心。她知道,這些眼光中一定有一道是愧疚的,她要給他時間。

晚上放學之前,這位老師在自己的辦公桌上看到了那個失蹤的快譯通、一塊三明治和一封信。信上寫道:“老師,謝謝你的信任。我一定會改正錯誤的。”下面沒有署名。她沒有再追查這個學生是誰。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這批學生早已經畢業了。她想他也不想讓任何人知道這件事是他做的,但她堅信,他再不會這樣做了。

後來有人問那位老師,為什麼要用這種自虐的方法來處理,如果那個學生真的不交出快譯通,你豈不是要餓死。

那位老師説,如果當時當機立斷進行搜查,也許那個東西還沒有轉移,查出來了,膽大的死不承認,又沒證據證明一定是他偷的,怎麼辦?既要費事費神又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膽小的承認了,成了小偷,從此他會永遠抬不起頭來,而且眼看就要高考了,他的人生將會逆轉,這輩子不就毀了。所以,她就用“絕食”來呼喚、催促那個學生“悄悄”改正錯誤。而這個非常之舉的前提和力量便是信任。果然,她獲得了成功。

書上説得好,“當我們無法改變一些殘酷的教育現實時,就試着改變自己;當我們不能改變學生的過去時,我們可以努力改變他們的現在。”不論教師是要有平常心、公正的態度,還是要能充分信任與理解學生,我想都源於一個字——那就是“愛”。有了愛,能克服一些不良的心態,像急躁、武斷和厭倦等,也能工作得更積極些吧。

在看這本《每天學點教育心理學》時,我不僅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學生,也是自我心理成長的過程。讀史讓人明志,讀書使人明思。還是要多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oxql2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