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哈佛家訓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1

哈佛家訓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課本,這本書曾經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在它又繼續影響着我們中國人。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不僅要用牛奶和麪包將子女養大,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他們還要及時用完美的思想薰陶我們的靈魂。幾乎所有的所輕人都渴望有成功的人生,然而,他們幾乎都是因為缺少正確指導,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小心誤入歧途,這本書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這本書不僅可以激發我們對社會,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以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

我被《哈佛家訓》生動有趣而且富有很強的人生哲理的故事給吸引住了,內容結構微妙微竅,富有很大的啟發性,絕對是一部“經典”之作。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在其中悟到了很多很多東西,回味無窮。很多時候,生活中的一些細小的故事中往往藴涵着深刻的道理,會引起人們會心的感悟。這本書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輯錄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每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個名人成功的艱辛與困難,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和生活意義,給我們的思維以啟迪,引導我們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這是一本推薦給青少年的教育讀本,對於我們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啟示。

應該説,它不是純理論的教育書籍,它帶給我們的,更是平易近人的道理和心靈的感悟,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籍。這本書能讓身陷絕境的人看到希望,能讓自暴自棄的人重新樹立起自信,這本書,融入了很多精神,讓我們重新站立起來。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2

《哈佛家訓》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其中有兩個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個小故事叫《被拆掉兩次的亭子》,故事説的是: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的父親是一個農場主。有一天,父親覺得園中的那座亭子已經太破舊了,就安排工人們準備將它拆掉。福克斯對怎樣拆掉亭子很感興趣,父親答應等他從寄宿學校放假回來再把亭子拆掉。可是,等兒子走後,工人們很快把亭子拆掉了。福克斯放假回來,發現亭子已經不見了,整天悶悶不樂。父親驚異地看着兒子,知道自己錯了,為了兑現自己的諾言,他重新找來工人,讓他們按照舊亭子的模樣在原來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後,他找來福克斯,當着福克斯的面把亭子又拆掉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將一座亭子拆掉兩次,絕不僅僅為了滿足一個孩子的願望,在院子裏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裏重建了一座亭子,這座亭子就是一個信念;對誠信的信念。

另一個小故事是《無私奉獻的報償》。故事説的是:多年以前,在荷蘭的一個小漁村,全村人都以捕魚為生。為了應對突發的海難,村裏人組織了一個自願緊急救援隊。有一次發生了海難,人們紛紛前去營救,當第一撥人回來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人,16歲的漢斯自告奮勇地報了名。母親抓住了他的胳膊不讓他去,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在海難中喪生的,他的哥哥保羅也出了海,一直沒有消息,母親不想再失去他。看着母親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漢斯義無反顧地登上了救援隊的划艇,衝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終於,救援船再此衝破黑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漢斯救回來的'那個人竟然是他哥哥——保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就是這樣得到回報的。有時候它好像很偶然,很出乎意外,可是無數事實證明,無論是好的回報還是壞的回報,一定有其深刻的原因;這一原因是:我們一定曾經為這個結果做過什麼,我們的為人習慣一定有導致這種結果的某種因素。

沒有哪一本書像《哈佛家訓》那樣讓我們震撼,也很少有一本書向它那樣,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將人生的哲理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如果你希望過上成功快樂的生活,我堅信,這本書會告訴你其中的奧祕。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3

今日我最終讀完了《哈佛家訓》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本書不僅僅適合我們小學生來讀,也能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明白不要以自我的好惡,自我的情緒,自我的想當然來考察和確定孩子,以自身任意的習性薰染孩子。也能讓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你能夠從書中任何一頁來開始讀,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引人入勝,每個故事都以不拘一格的表達方式將豐富的哲理智慧展現出來。

書中的故事很多,分為以下幾類:歡樂——生命躍動的和絃、專注——滴水穿石的定力、剛毅——堅韌不懼的膽識、幽默——淺含諷喻的微笑和信念——託舉靈魂的翅膀。從這本書中讓我明白了:時間和機遇就像一匹奔跑的駿馬,如果你沒能抓住他它的鬢毛,就只能看見它揚塵離去的背影。在這本書中我領悟到:也許一羣螞蟻,就能證明生命的團結和偉大;也許一抹雲彩就顯示着生活的自由與完美;也許一個微笑,就包含着自信和善良的力量。

智者説:”一花一天國,一沙一世界。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能從小細節中看到大景觀,從小故事中無處伸道理,小事件中總結出真智慧,那些博大精深的往往孕育在最簡單最常見的事物中。

這些故事都有一個你意想不到的道理。讓我們一齊去閲讀它,一齊享受書帶來的知識吧!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4

最近一段時間,學校舉行了“綠絲帶漂書活動”,黃教師佈置同學們回家利用課餘時間讀一讀《哈佛家訓》這本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哈佛家訓》分為23章,分別是:人性、信念、細節、愛心、睿智、智慧、創意、勇氣、自信、苦難、成功、樂觀、理性、感恩、行動、處事、心態、挫折、生活、財富、誠信、情緒、敏感。在閲讀的時候,我常常掩卷沉思,自我的不足、自我經歷過的挫折,自我經歷過的成功或失敗等等。這時,我彷彿自我也是故事裏的一分子,在書的海洋裏盡情的遨遊,在不知不覺中懂得了許多,讓自我逐漸的成長起來,就像一棵稚嫩的小樹,在努力地吸取養料,茁壯生長。在每一個小故事的最終都有一句或一小段話,其中有不少讓我映像深刻,比如像“成功”一章裏的一個小故事《堅持本色方能成功》,它就告訴了我一個道理:成功的人是很多,但能夠説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自我獨特的智慧。這些智慧是他們區別於別人的本質特徵。

所以,人不怕沒有本事,就怕不能找到自我身上的特長和優點,不能把他們發揮的淋漓盡致,因為堅持本色也是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從這段話裏,我就明白了我們要善於找出自我的缺點並加以改正,也要善於發現自我的優點,利用自我的優點把每一件事做好,同時也要有自我獨特的智慧,這樣成功就離你不遠了。看到那裏,我不禁又想起暑假裏發生的一件事。那一次我們在上作文課,教師回家給我們每個人佈置了一篇作文。第二天教師在講評作業的時候,發現有個同學從網上抄了一篇作文下來。教師很生氣,叫那個同學重新寫一篇交上來。我感到很奇怪,這篇作文十分好寫,為什麼必須要去抄呢?自我寫不是更好嗎?看了這個小故事,我才找到了答案。原先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為成功付出,總想着走捷徑,最終害了自我。這是我讀了這本書獲得的一個道理。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5

之前看《哈佛家訓》,我就是囫圇吞棗地看,根本不怎麼注意內容,但是當我看完了,我發現每一篇文章都教會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可以説是很珍貴。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最熟悉的是品性的第二篇——《笆籬上的鐵釘》。

在家裏,我的脾氣也很壞,只要一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發瘋、亂髮脾氣。發脾氣的時候我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説什麼也不聽。但是這個小男孩他用釘釘子的辦法來控制脾氣,我覺得還是可行的。

我想像這個孩子一樣,發脾氣或跟別人吵架以後,就找一個地方釘釘子。可以把釘子看成仇人,心裏發泄了,可能就會舒服一些了。如果沒有發脾氣,那就拔掉一根釘子。那些釘子一天比一天少了,就證明自己的脾氣比以前好多了。

跟別人吵架的時候,你必須想到,傷害了別人心中的傷口,就像心中有一根刺,就算你怎麼挽回了,那根刺永遠都留在那邊。再拔出來,傷口就更難癒合了。你的朋友、你的家人,是你的自信、你的勇氣,可是有的時候,你會説出傷害他們的話,讓他們難過。他們表面上説沒事,其實他們心中有一道傷口,那道疤痕永遠不會好。我們總把最難聽的話給予了最親最好的人,自己也應該反省反省。壞脾氣是一把劍,一把可怕的劍,很容易傷害到別人,也很容易傷害到自己。但是隻要改掉了壞脾氣,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支持的你也會更多。

哈佛家訓讀書筆記6

最近,書會的閲讀書目是《哈佛家訓》,這是一位哈佛博士送給子女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禮物。《哈》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描述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而每一個故事藴含着豐富的教育氣息、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彩的生活意義。

其間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無窮,如《被拆掉兩次的亭子》讓我們對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父親的“誠信”肅然起敬;《南瓜與鐵的較量》讓我們感悟到拼搏的力量;《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讓我們感歎郵遞員創造的奇蹟,等等。但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道終生受用的測試題》,這道題堪為經典,説你開着豪華車路遇三個同時在等公交車的人,一個是生命危在旦夕的老人,一個是你做夢都想報答的醫生,另一個是你的夢中情人,而車內只能再坐一個人,你該如何取捨?我好奇地猜測其結局,但終究沒能將故事圓滿,就像故事中的那99%人中一樣。這與其説是一道智力題,還不如説是人生題。我們不能預測到最佳答案,是否是因為我們從未想過放棄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及時地、合理地放棄一些東西,我們是否還有可能會得到更多呢?

這讓我想起了《魚和熊掌》的故事,有的時候我們難以抉擇,甚至勞心傷神,但只要我們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的放矢,魚和熊掌就不會成為問題。其實,我們在不經意間一直在做着選擇,如選擇了工作必放棄了休息;選擇了辛勤必放棄了懶惰;選擇了拼搏必放棄了安逸。聯繫到我們的職業,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專業素質一流的教師,就必須潛心於專業學習,而放棄一些玩樂的時間;想讓學生信服於你,就必須為人師表,而捨棄一些不良嗜好;等等。我想我們的選擇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如果你覺得是你所需要的,就一定奮勇向前;但如果只是“浮雲”,該放棄得都得放棄。必須割捨而不肯割捨,則是疑慮與執迷,對自己有害無益。能在必須割捨時,毅然地割捨,才是堅強與灑脱。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nrkz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