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通用11篇)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通用11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通用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通用11篇)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1

凌晨4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裏,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這幅流傳在網絡上的照片,令人震撼。

據説,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説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着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很少見到哪個學生光吃不讀,也很少見到哪個學生邊吃邊閒聊。在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説話,無一人不在閲讀或記錄。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

於是,哈佛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哈佛產生的美國總統有7位。

哈佛校園裏,不見華服,不見化粧,更不見晃裏晃盪,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話,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理想的證明。

人到底有怎樣的潛力?人的夢想,為什麼在哈佛就能實現?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製片人謝娟曾帶攝製組到哈佛大學採訪。

她回憶説:“我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2時,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當時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個不夜城。餐廳裏,圖書館裏,教室裏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並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是太累了。

謝娟説,有一個在哈佛學習的北大女孩,她説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課,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得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閲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

那個北大女孩説,她在這裏一個星期的閲讀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閲讀量,而且,在哈佛的作業量很大。“我們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否則,你是無法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的。”

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佔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

在哈佛不僅學生有壓力,老師一樣有壓力。在哈佛的課堂,要求老師講的東西都是新的。老師每年講課的內容都要跟上前沿科學的發展變化。因此,哈佛的老師必須處在最前沿科學的研究陣地。哈佛認為,教授首先應當是個學者,能夠享受挑戰和創新的樂趣,而且能與他人進行有説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説: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相比之下太輕鬆了。我們總是説,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裏,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在美國,隨着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大學習的任務。到了大學時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鬆下來了。他們放鬆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對此,謝娟也非常感慨:“我們也對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進行了採訪,但卻很難感受到哈佛那樣的學習氣氛和探究氛圍。”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中國式的教育讓學生在高考前“用力”過猛,在該儲備能力的階段不僅沒有積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這種能量。

旅美教師呂老師説,中國學生在大學階段被美國學生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其根源還在於我們的基礎教育。

美國小學是知識的吝嗇鬼,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識的數量,一個月只允許孩子得到一個知識,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這個過程中,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孩子對知識總是有渴望的感覺。

而中國的小學教育是一個貪婪鬼,把知識當成了免費的黃金珠寶。中國教育者不知道知識與智慧的關係,總是讓孩子直接得到越來越多的知識。美國教育的聰明就在於: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後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由於開始的時候,知識都特別簡單,比較容易得到感悟,知識也就容易變成智慧。智慧其實就是我們常説的創造力。

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美國教育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中國教育是讓孩子通過感性認識得到知識,或者直接得到知識。美國教育一個月的知識量只相當於中國教育一天的知識量。相差29天,這29天就是感悟的時間。美國教育通過讓孩子感悟比中國教育多產生了一個東西:智慧。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多產生了一個東西:創新能力。

在高中時期,美國學校培養的是自主學習的習慣。而比較中國,中國的高中是老師填鴨式學習,讓學生習慣了依賴。能力、習慣上的差距,讓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在大學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哈佛的學生説,在哈佛學習強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煉獄的感覺,對意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如果挺過去,以後再大的困難也就能夠克服了。而中國大學生認為,終於擺脱束縛,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於是,把大多時間用在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我們在最該學習的時候斷檔了。這就註定了,我們的大學生被甩得越來越遠。

哈佛老師經常給學生這樣的告誡:如果你想在進入社會後,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都能得心應手並且得到應有的評價,那麼你在哈佛的學習期間,就沒有曬太陽的時間。在哈佛廣為流傳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種,學習,學習,再學習。”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拼命趕路。也許當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後面向前追趕,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另一個結局。

哈佛沒有高樓大廈,只有新英格蘭的紅磚牆。即使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過在校園有一個不起眼的停車位。

畢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圖書館,尤其是一個個像圖書館那樣的人,或者説,一個人就是一座圖書館。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裝的。

有人稱史華慈是哈佛的一位類似東方的大儒,在他動過癌症手術的82歲高齡的時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時去辦公室工作,即使有時要倒下。而他辦公室裏掛大衣的兩個衣架,竟是用鐵絲胡亂纏繞而成的。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書,每本幾百頁,還要交上閲讀報告。哈佛過橋便是波士頓,前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在哈佛讀博士那幾年,沒有上過橋沒有去過波士頓。

哈佛學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榮譽,而是一種證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樣的意志力,人到底有怎樣的發揮潛力?

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兑現?

哈佛告訴你——在哈佛的凌晨四點半。

哈佛圖書館牆上訓言

1.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 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5. 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6. 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都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呢?

7. 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

8. 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9. 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2

哈佛,每個學子心中最高的殿堂。作為世界一流學府,哈佛大學培養了許多名人,他們中有八位美國總統,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三十位普利策獎得主和各行各業的精英。

凌晨四點半你在幹什麼?大部分人都處在睡夢之中。而哈佛的學子們早已手捧書籍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就像書中説的一樣:到了哈佛你就會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而是付出了更多努力的人。

哈佛學子們如此努力,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必須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堅實地寫下人生的華美篇章。那麼就問問我們自己,我為什麼要努力?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或許是為長大後生活得更輕鬆,亦或是應父母要求。

前兩者還好,至少是在為自己讀書。如此便引出了一個問題。我,在為誰讀書?如果只是為了父母的誇獎,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便都是毫無意義的。但若心中有了意念,知道不論是父母或是老師都是希望我們有個精彩的人生,所以我們更要為了自己用功讀書。那麼我們才會真正投入進去,便更容易成就人生。

哈佛的學子們不僅是為自己讀書,更深深沉醉於書籍本身。他們讀書無所謂環境,無所謂條件,無所謂時間。哈佛的餐廳、醫院甚至是一把長椅都是一個圖書館,在他們的眼裏,世界是安靜的,唯有手中的書籍在同內心交談。

《哈佛凌晨四點半》一書讓我懂得了成功不僅要靠努力讀書,更要循着自己的心,讓讀書成為不可分割的.情趣,還要學會思考人生,展望未來!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3

今天,我讀了《哈佛大學凌晨四點半》這篇文章,重新認識到了學習的意義。

凌晨四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裏,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説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着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邊做筆記。在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一百個正宗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

哈佛校園裏,不見華服,不見化粧,更不見晃裏晃盪,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

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這種巨大的壓力,讓學生磨練意志、感悟學習、提升創新能力。

我頓悟: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拼命趕路。也許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後面向前追趕,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另一個結局。

加油吧!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兒!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4

我有一個缺點,就是想到了什麼事,卻喜歡先放着等會兒再做,結果就是忘了。最近在看《哈佛凌晨四點半》時讀到了一個小故事,讓我深受啟發。

索菲婭是哈佛大學藝術團的歌劇演員。在一次校際演講比賽中,她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最為璀璨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先去歐洲旅遊一年,然後要在紐約百老匯中佔有一席之地。當天下午索菲婭的心理學老師找到她,問了她一句:“你今天去百老匯和畢業後去有什麼差別?”索菲婭仔細一想:“是啊,大學生活並不能幫我爭取到去百老匯工作的機會。”於是,她決定一年以後就去百老匯闖蕩。

這時,老師冷不丁地問她:“你現在去跟一年以後去有啥不同?”索菲婭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對老師説,她決定下學期就出發。老師緊追不捨:“你下學期去跟今天去有什麼不一樣?”索菲婭有些暈眩了,想想那個金碧輝煌的舞台和那雙在睡夢中輕盈跳躍的紅舞鞋……她終於決定下個星期就前往百老匯。

沒想到,老師又乘勝追擊:“所有用具都能在百老匯買到,我已經幫你訂好了明天的機票,你明天就去吧。”索菲婭激動地説:“好!”

第二天,索菲婭就來到了百老匯,當時百老匯的製片人在招一部電影的主角,要經過百裏挑一地艱苦角逐才能勝出。索菲婭也報名了。

她閉門苦練了兩天,第三天,她是第48個出場的,當導演看完索菲婭的表演後,當即選索菲婭為主角。

於是,這個只來了百老匯三天的年青人,穿上了人生中第一雙紅舞鞋。

如果是我,可能在老師問第一個問題時,就會想出不少理由來安慰自己:我需要在大學裏學到更多的知識,練習的時間更長些,準備得更充分,成功率更高些等等,然後就是一直拖着,夢想永遠只是夢想。而索菲婭不怕失敗,勇於嘗試,正是我們這些初生牛犢應該具備的精神,只有不斷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也不用定什麼偉大的目標,就從小事做起,該做的事情馬上就做,不要拖拉。從這個故事中,我懂得了“沒有什麼來不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和“想到就立即做”的道理。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5

哈佛大學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學習天地。對於這一座百年老校,我們只知道那是理想的大學,是世人都想要進入的大學。哈佛大學之所以可以培養出這麼多棟樑,不僅是因為那裏有全世界最好的老師,質量最高的教育方法。“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在哈佛求學的學子們在進修期間也十分努力,他們時時刻刻都在學習,書也從來不離手。路燈旁、醫務室、餐廳和圖書館都是他們學習的場所。清晨、中午、傍晚哪怕是凌晨四點半都是他們學習的時間。

今年暑假裏我閲讀了《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哈佛大學學子的認真以及競爭的激烈。書裏全面介紹了哈佛大學的精神、獨特的思想和精英教育。讓我們從各個方面加深對這座“思想寶庫”的認識。書中的主要內容是哈佛對人生理念的觀點,由勤奮、自信、熱誠、快樂、勇學、創新、實踐、自律、夢想和機遇這是個板塊組成。書中的語言嚴肅,每講一個道理就會有一個小故事,那是一個個成功者的故事,讓我們深受啟發。之後是一道道讓你腦洞大開的思維題和心理測試,可以讓你在心亂了,看書看累了時輕鬆一下。這樣你可以懂得更多,學得更好。

精英的教育、獨特的思想、勤奮的氛圍、自覺地學習,讓哈佛凌晨四點半不再無人問津,讓哈佛大學煥發它應有的風采。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6

任何事情都要竭盡全力,而不是盡力而為。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花費大工夫。

懶惰就像灰塵,再硬的鐵碰上也會生鏽。

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為時已晚!

如果今日不走,明日就只能奔跑!

這些膾炙人口的人生格言都是我摘抄自《哈佛凌晨四點半》裏的人生箴言。每當我讀到這些令人振奮的哈佛警句時,我都會心潮澎湃。

《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哈佛大學培養社會精英和優秀青少年的制勝法寶和成功祕訣。書中大量的舉例證實在哈佛大學裏只有通過勤奮和毅力以及不斷進取的學習作風來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其中,竭盡全力的卡特只用了三年時間就成為了一家大公司的CEO,並出版了個人自傳,鼓勵人們竭盡全力的去學習;花甲之年的雷史東先生依然走在時間的前沿,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娛樂企業;從一個自卑的黑人小男孩成長為一個自信的心理學教授的基恩博士,他體會到一個人的成敗並不取決於他的出生,而在於他有沒有自信心。他們都是哈佛大學學生和老師,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實了哈佛的精神。

當你在埋怨學習地辛苦之時,哈佛的學子正在思考一個又一個複雜的問題;當你在被窩裏熟睡的時候,哈佛的學子還在大學的圖書館夜讀;當你拿着平板電腦廢寢忘食的玩遊戲時,哈佛的學子們早已經拿出一個又一個優異的成績了。儘管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我從這本書裏已經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勤奮、努力、專注、不斷超越自己才能夠獲得不同於常人的成就。

聯想到我自己,聯想到自己有那麼一次不漂亮的成績,我開始反思。一直覺得是個還不錯的學生,學習也不是很吃力,成績還不錯,所以每次學習都只是花很少的時間完成必須完成的作業。而剩下的很多時間都用來遊戲,偷懶了。久而久之,自己就對學習懈怠了,也不踏實了,有一種自我滿足的不好的狀態,果然,成績就下降了,自己也很鬱悶很難受。現在的我很慶幸看到了《哈佛凌晨四點半》真本書,很慶幸在我最需要反思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讓我渾身充滿了力量和激情,讓我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新學期馬上就到來了,我一定能帶着這份力量走向我全新的學習道路。就好像書中的一句箴言:“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才是最早的時候。”我一定要不斷努力,不斷磨練,不斷超越最好的自己!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7

暑假裏,我讀了《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它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哈佛是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力、不折不扣的行動力的象徵。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普通的凌晨四點半,哈佛的圖書館裏坐滿了認真地看書、專心地做筆記、積極思考問題的哈佛學子。除了哈佛的圖書館,像學生餐廳、教室、醫療室裏,仍然不乏認真學習的哈佛學子。他們將所有可利用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感染着每一位學子。對他們來説,哈佛大學就像一座不夜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就是一個圖書館,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一個移動的圖書館。

這真是太震撼了。當我還在睡覺時,當我還在埋怨睡的太少時,哈佛大學的學子們已經在學習了。到底是什麼讓哈佛學子如此勤奮學習?我想着和哈佛精神與哈佛學風有關。我知道了:如果沒有勤奮,天才也將一事無成;每一個偉大的奇蹟,都源於自信的力量;擁有熱忱,你就有了改寫命運的能力;現在偷懶流瞌睡留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淚水;學習要全面,而不僅僅是“半桶水";利用你的創造力,打破思維的枷鎖;用心跳來計算時間,而不是讓光陰帶走心跳;人貴有自知,要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要混淆理想與白日夢;要抓住身邊的每一次機遇。

不要只看到別人的光環,要知道那光環後面不為人知的血與淚!人生都是一個奮鬥過程,就連哈佛的那些優等天才都不辭辛苦紮實勤奮的學習。我們就更不能放鬆懈怠了,否則只會和別人差得更遠。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我們要端正我們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始終保有對知識濃厚的興趣,努力學習吧!學習,什麼時候都不算晚。用我們點滴的積累來創造我們的未來!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8

《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是在西西弗,查閲出版次數時,看到尾頁有推薦的歐美排名前100的學校,於是回來後下了電子書在Kindle上面閲讀,大約花了兩個小時時間,總結來看,如下幾點:

1、從各個方面(學校的歷史,學生入校的門檻,學校的教育理念,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信能力,未來的發展等)説明哈佛的學子為何優秀。

2、通過一些心理問題和數學及邏輯問題的問答來啟發青少年。

3、對青少年將來出國擇校提供了一些指引。

其實這裏面,我想補充一個前提條件:為何國外的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可以這麼自律和學習能力超強。

這裏涉及到一個學習黃金期的問題,人在16歲以前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這個時候是通過左腦直接學習的,而16—30歲是人記憶力最佳的年齡,也就是説:國外的教育理念是,16歲以前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16歲以後養成了學習習慣和創新思維後,自學能力自然就上去了,於是大學的這幾年就像海綿一樣的吸收知識,而且是學生們自己非常有針對性的去完成課題,知識非常容易內化,這是一個很科學的正循環。

而國內恰恰相反,小時候就要求被不知所云的各種三字經和古詩,填鴨式的教育毀掉了孩子們的創新能力,進入大學後又是放羊式的教育,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很多人就白白浪費了這四年寶貴的黃金學習時間。

整個教育系統的改革,不在朝夕之間,不能指望學校;只能靠父母自己不斷的學習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系統,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出來優秀的人才。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9

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暢銷書的書名或許可以帶來更多的啟示。天賦異稟的哈佛學子在凌晨四點半進入圖書館學習,如此勤奮,如此聰慧,向美國以及世界輸送各領域最頂尖的人才。本書以小故事串聯,無疑是一本成功學著作,初看會激起內心被擱淺的性格閃光點。比如:要行事果敢,在機遇面前不要優柔寡斷等人皆嚮往的優勢性格,難免淪為一般成功學的假大空,以務實的姿態做事,或許是最大的教義。

這本書沒有什麼不妥,對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更有幫助。他們迷惑、無助、前途無方向、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可是這樣欺瞞不了多久,到最後你也許會心生厭煩,沒耐心把它讀完——即使它是一本世界級暢銷書。書中有的故事是謠傳,本子虛烏有。比如衣着簡樸的夫婦決定給哈佛大學捐贈善款,原因是他們的兒子在哈佛讀了大一,之後染病身亡。這份好心卻被傲慢?冷漠的哈佛校長搞砸了,由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學——這僅僅是一則故事,然而卻大大損傷了它在讀者心中的價值,無心讀下去也在情理之中。

我分三次讀完本書,只是沒讀最後一些篇章,閲讀本書帶給我思維的活躍,聯想到自身的優勢、弱點,還有現在工作中的細節。讀書的樂趣還是有的:放下,合上,轉入其它。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10

凌晨四點半往往是人一天中睡得最熟的時候,可在哈佛大學裏,你卻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哈佛大學裏,大家都在圖書館裏,燈火通明。這樣的學習氣氛,讓人怎麼能不相信這裏培養出了八位美國總統,四十為諾貝爾獎獲得者。

《哈佛凌晨四點半》中有一個故事令我感觸很深,故事講述了1764年,哈佛大學突然失火了,著名的哈佛樓被燒燬了,裏面的書化為灰燼,一名叫約翰的學生恰巧偷偷拿出來一本書尚未歸還,可圖書管理規定:不能將書拿出館外,否則就會被開除。約翰將這本書歸還了校長,本以為會受到表揚,結果依舊被哈佛開除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遵循基本原則。“無規矩不成方圓”。紀律制度能保證學校穩定的教學秩序,它像法律法規一樣具有強制性,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受到學習紀律制度的約束,因為任何違反制度的行為都具有破壞性,都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篇11

凌晨四點半時的太陽,自凌晨四點半那一刻升起。——題記

並沒有華麗的詞藻,並沒有生動的手法,沒有風,沒有雨,只是平淡樸實的文字點點滴滴在心中翻波湧浪。

超級勤奮:一勤天下無難事

它並不會告訴我勤奮的含義,卻詮釋出最優秀的人,往往是最努力的人。是的,天底下沒有天才,沒有可以不勞而獲的果實,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的努力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科爾的成功不在一日,不在一週,也不在一月,三年內所有的星期天足夠成就一個人。

的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向前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才可能成功。我也因此銘記那條哈弗校訓中的一條:“假如你想在畢業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如魚得水,並且得到大眾的欣賞,那麼你在哈弗求學期間,就不會擁有閒暇的時間去曬太陽。“

沒錯,今天課上流的口水將會是明天留下的眼淚。

無敵自信:我相信,我能做到

即使到了高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自信的存在。但也會失落,如果青少年缺乏應有的自信,便很難獲得理想中的成功,即在自卑的的世界凡事皆”不可能“,但只有將”不可能“驅逐出境,將”可能“擁入懷中。那麼自信心就會像成功的催化劑,讓我看到自己的潛力所在,展現最佳的自己。

或許人生可以在這本書後改變,因為它的確教給我太多太多,高度熱忱,速度執行,勇闖學海,突破創新,管理時間,自律自控。這種種真理、經驗、方法,無不給我以方向、動力、目標。一篇篇震撼人心的小故事下,是勵志,同時也是啟發,一個個偉人身上的閃光點,也值得去讚賞,去學習。即使無法向他們一樣成功,也至少讓自己人生增添許多價值。

此書,不知是寫給哪類社會羣體,但對於我們青少年,這處在凌晨四點半的太陽,彷彿點燃了什麼,或在蓄力一發,想要擁有更美的日出,期待更有意義的一天。

哈弗校園凌晨四點半還燈火通明,激勵着我,看過就想去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73ykp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