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

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

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1

從社區圖書室借來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又購買電子版方便出差閲讀,每一章結都看了兩遍。驚歎作品的細膩與偉大,值得反覆咀嚼。

“妻子老了,可你還精力旺盛。你只要看上一眼,就會覺得再也無法愛你的妻子。不管你怎樣尊敬她,一旦遇到可愛的人兒,你就完了,完了。"這段對安娜哥哥婚姻描述堪稱經典。安娜哥哥出軌家庭教師,被妻子發現,家裏雞犬不鳴,五六個娃離不開妻子照顧,他只好困囿於家庭,一次又一次請求妻子原諒,儘管他已經不愛她,但為了家,為了孩子,必須裝出愛妻子模樣。這是不幸家庭其中一種。陶麗,安娜嫂子。對她而言,何嘗公平?畢生精力貢獻給家庭,卻遭來丈夫背叛,更難以接受的是他喜歡的是身份地位相貌都不如自己的家庭教師。自尊心碎了一地,卻無法逃離,深思熟虛之後,還是選擇原諒。但一切與之前不同了,她不再信任他,也不願意再愛他,為了孩子面子只能如此。

記得看川端康成自傳時,有個極深印象。小時候,川端康成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患眼疾看不見,常年閉門不出異常孤獨。而他很貪玩,每晚都玩得很晚才回家。每天晚歸都很內疚,發誓再也不出去玩了,可第二天傍晚,他又偷偷溜出去玩。回來又內疚又發誓,明天還是依舊。這和男人出軌心裏如出一轍,並非十惡不赦,人性使然。

我問身邊女性朋友,如果另一半出軌,能原諒他嗎?好幾個朋友都異口同聲,堅稱絕對離婚。但事實上,當她們另一半有風吹草動時,儘管她們不甘心,內心各種糾結,但還是選擇原諒。這就是現實生活。從人性角度而言,一輩子只愛一人是不可能的,人的情感需要多種多樣,一個人不可能滿足另一個人所有感情需要。現代社會又處處充滿誘惑,只要你還有魅力,就不愁沒人欣賞。你是願意守着一顆無趣的靈魂,還是與他人競爭顏值百裏挑一,靈魂獨一無二的人?這是兩難選擇。人生是條流動的河,需要不同支流加入,又分別流向不同河道,這條河才具有生命,否則,死水一潭,生命凝固,枉然來世一遭。這是對生命褻瀆。

當然,男女得公平。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男權思想,要摒棄。婚姻是一項社會制度,以家庭為單位,社會治理需要。它違反人性有很多弊端,但它也有諸多好處,彼此關愛,彼此取暖,利於社會和諧穩定,利於資源整合孩子教育。錢鍾書説,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來。其實,進出無分別,幸與不幸在於自身修練。經營婚姻需要智慧,每個人都要寬容,温柔以待人性中那點瑕疵。放過他人放過自己,方可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2

愛情固然美好,就像絢爛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嚮往,擁有一個人一生的快樂和幸福,但在不輕易間它卻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在愛情中灰飛煙滅。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倫斯基過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氣,對她來説他就是希望和寄託,而弗倫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種征服感,就像獵人戰勝猛獸一樣,這種愛談不上偉大。安娜對愛情的渴望讓她忘卻了苦惱,愛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讓她衝破世俗。安娜才決定投入新生活-----和弗倫斯基在一起。

不過,安娜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愧疚與罪惡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對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終以自己的方式結束了生命,尋求心靈的安靜。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她的身軀是,不知安娜是否後悔她的一生就這樣結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譏諷,她完全追求的愛情也將粉碎,經過心靈的折磨,她以死來證明對社會的反抗,對真愛的執着。(我很是佩服)

我敢相信在現在的社會安娜這種形象還會受懲罰,我們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懷疑是否還存在。在哪?但安娜還是沒有對現實妥協,她,一個柔弱的她還是沒有對現實妥協,她,現在需要的大概是無痛苦,無干擾的生活吧,但現實給不了。

愛情是什麼?對安娜來説,她又是否得到過?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起不拋棄她,在任何時候都在背後永遠給她依靠的人,但她卻得不到。

火車從她身上駛過,發現她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子,她無力抵制。因為她決定死亡,一個常人無法亂下的決定。在孤獨的身軀背後我還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孤獨是這個女人的結局,悲慘是這個女人的宿命。

火車駛過時,輕輕地,不要打擾安娜安靜的生活。

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3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個不同。輕輕打開那面塵封的扉頁,我彷彿再次跨越歷史和空間的鴻溝,來到了沙皇的俄國。

書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則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美豐滿的女性形象之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一經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後,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這個資產階級婦女解放的先鋒,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個性的解放和真誠的愛情,雖然由於制度的桎梏,她的悲劇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但她以內心體驗的深刻與感情的強烈真摯,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劇性命運而扣人心絃。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安娜·卡列尼娜時,一種異樣的陰霾就籠上了心頭,不是因為她出眾的美貌,而是因為弗倫斯基與她的第一次相會。安娜對真摯愛情的追求與上流社會虛偽腐敗的道德觀念之間的不可調和的衝突,是安娜悲劇的主要原因。託翁如此着筆,定然是要引出一些難解的困境。她將自己的追求寄託在真摯的愛情裏,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並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而是有着極其深刻的內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這種種衝突首先表現在她與丈夫卡列寧的矛盾鬥爭中,屬於彼得堡官僚集團的卡列寧是個殘酷無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

安娜,一個上流社會富有家庭的年輕女子,嫁給了年齡懸殊的卡列寧。貌似是收到了混跡官場的丈夫的冷落,才有了外遇,有許多讀者都認為卡列寧的刻板與“唯名是圖”造成了安娜的悲劇。

安娜·卡列寧娜,總體來説,是一個怯弱而又勇敢的人。可以説,最後的卧軌,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站起來,卻無能為力。安娜的慘死從多方面揭發和控訴了沙皇俄國特別是它的上流社會的腐敗和黑暗。她的死,是對黑暗社會的一個反抗,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嚮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要求婦女解放的時代,這一種悲劇給我們的啟示,更是深遠而恆久的。

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4

本書主要介紹了兩個人物,即安娜和列文。

安娜,活潑,開朗,熱情,可愛,追求愛情,很具有貴族氣質。她的一生從平穩到激昂再到低沉,然後恢復到平靜。

在遇到伏倫斯基之前,她安於與卡列寧的互相蔑視,毫無愛情基礎的婚姻生活。她將愛情逐漸轉變為對兒子深深的母愛。火車站上與伏倫斯基的一次偶然邂逅,點燃了她渴望已久的愛情火花。從此她的人生慢慢走向高潮期。她對兒子的愛也抵消不了對伏倫斯基的愛,所以她選擇了拋棄丈夫,拋棄兒子,只留下伏倫斯基。過了愛情最甜蜜的時期,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唯一剩下的只有伏倫斯基的愛,她完全忽略了自己可憐的小女兒。越是認識到自己擁有的可憐,她越想用力緊緊抓住這僅有的。也就導致了她對伏倫斯基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她變得越來越不滿,越來越愛嫉妒,越來越愛猜忌。使渴望愛情又不願讓愛情枷鎖鎖住自己人生自由的伏倫斯基越來越無法忍受,對安娜也越來越冷淡。處於絕望邊緣的安娜選擇了卧軌自殺來解脱自己,解脱別人,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報復伏倫斯基,讓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讓其後半生永遠活在痛苦之中。

安娜的悲劇,我覺得是她一手造成的。愛情應該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猜忌與佔有慾是愛情最大的敵人。既然選擇了愛情,就應該細心呵護,而不是計較與埋怨。愛情是要經過升温期,高潮期,面對誘惑期和平穩期,每一步都是很難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不可缺少的武器。在瞭解了彼此的心意後,信任比吃醋更有用。

列文,真誠,善良,不喜歡貴族圈裏的氣氛,喜歡農民,喜歡農村。

他的一生大多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中。他渴望的愛情是那麼的純潔與高尚,甚至一些很小的必須過程(婚禮前的聘禮與訂婚)都會影響它的完美性。他很單純就希望世上所有人和所有事都像他想得那樣單純。他的妻子吉娣也像他一樣單純,他們的結合是所有認識他們的人最樂意看到的。列文很努力地使自己充實;很努力地希望自己對所有人都能平靜,禮貌,温和;很努力地想要做到善。他總處於探索中。追求的精神令人佩服,但太過執着也不是一件好事。人和人畢竟不同,不同的人就會讓你對他們產生不同的感情,那麼自然而然你就會流露出不同的態度。如果非要一視同仁,那未免也太苦自己了。可能只有神才能做到。

最後,我想他們兩個主人公的結局也是一種鮮明的對比。他們倆都有對真正愛情的渴望與大膽追求的精神,但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同。安娜只想着完全佔有,而列文卻懂得在愛情中反省,很能為他人着想。這也許就是導致他們人生不同的主要原因吧。

高一《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5

關於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古今中外,眾説紛紜,不同階層不同世界觀不同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複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後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義。

安娜是一個資質優美,有很高文化教養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裏,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都是美豔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閒恬靜而又顯得那麼優美端麗突然變為好奇、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心裏讚歎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麼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着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同她談話是一種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捨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瞭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着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並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歎賞她”,安娜“那穿着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着一串珍珠的結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鬆亂的捲髮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一個複雜多端詩意葱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

安娜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着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了無限的關切、温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註定了無盡的悲劇結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一經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後,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説:“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她是一個正直而不放蕩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説:“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於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掙扎在貴族社會虛偽的污泥裏,極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不是男性生活的點綴品,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她將自己的追求寄託在真摯的愛情裏,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並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而是有着極其深刻的內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安娜體態和精神的美,不是偶然的。安娜的美,對作品的主題思想和情節結構以及作品人物,特別是對安娜本人的命運,都是有重要的作用。魯迅説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kopj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