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關於設計與空間讀書筆記

關於設計與空間讀書筆記

關於設計與空間讀書筆記1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藝術,是歷史賦予每一個文化藝術類刊物的必然使命。《設計與空間》是既有文化內涵,又具藝術特點的雜誌。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史,優秀的文化、傳統的藝術燦爛輝煌,瑰麗多彩,勿容多説,《設計與空間》就是紮根於這塊肥沃土壤裏的一棵幼苗。我想象《設計與空間》雜誌是否開闢專題欄目去介紹,多從遠古到現代的優秀作品中去體味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去領略獨具魅力的傳統藝術。從中尋找民族文化藝術的源和脈,去把握現代藝術設計中的中國特色,正真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比如:能採訪到大師級藝術家,介紹其作品,配發欣賞文章、評論等(我國有很多融會貫通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大師,如:韓美林、陳漢民、靳埭強、陳紹華、杭間等等)。請大師們現身説法,藝術感染力最大,這當然也很難。如果《設計與空間》雜誌,能提供這方面的欄目,讓讀者從仰望大師,到了解大師的藝術創作和藝術生涯,無疑會使讀者的藝術人生有所感悟。就會讓很多人受益匪淺。那麼《設計與空間》雜誌就更有內涵和活力了。假設在《設計與空間》的啟蒙和影響下,在浙江林學院或其它地方,能誕生象韓美林大師級那樣的人才,那麼《設計與空間》雜誌,不僅是優秀文化、傳統藝術的傳播者,而且是優秀文化、藝術人才的引路人。

關於設計與空間讀書筆記

從文藝理論的角度,選擇案例,為讀者提供“學以致用”的知識和藝術養分。

《設計與空間》雜誌,出生貴族,有很好的依託,理論基礎濃厚。用理論剖析案例,是行之有效的吸引讀者眼球的很好方法。它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用實例來説話,讀者易懂、易記,印象深刻。就我個人對類似雜誌的印象來説:清華大學的《裝飾》雜誌,學術氣氛濃厚,理論多,實例少,為學術交流的導向性刊物;南京林業大學的《室內設計與裝修》,以案例的作者自己來寫創作體會,圖文並茂,很有説服力,讀者閲讀不累,既具專業性,又大眾化,通俗易懂;《中國廣告》雜誌用很多廣告公司策劃的成功案例來介紹、來闡述,也很有説服力;還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美術觀察》雜誌裏面“藝術批評”專欄等等。都是用理論來剖析實例,以實例來説明理論,讀者易懂而成為經典。

以上是我對《設計與空間》雜誌的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純屬個人愛好。在雜誌剛剛“呱呱落地”的時候,就有那麼多的希望和等待,這是不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與《設計與空間》創辦人宏偉目標相一致,我只是一名讀者出於的關心。但我知道:一個嬰兒的成長,要經過漫長歲月,不單需要父母的精心呵護和培養,同時也需要社會的關懷和愛護。成長的過程本身是一種美,是曲折的美,變化的美,是不斷完善的美。

《設計與空間》雜誌,名字取得很好。“設計”二字解釋多種多樣,“設計”的範疇很大(這為雜誌內容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礎,為各相關學科的交流預留了空間)。但“設計”的功能只有一個,就是設計“美”。“空間”是時間與距離的和,也就是説:空間=時間+距離(這為雜誌跨越千年歷史長河、跨越東西方間隔距離,尋找藝術的美,設計了空間)。《設計與空間》就是“美的空間”或“美的時空”,讀者們在《設計與空間》中尋找“美的空間”,並通過“美的時空隧道”去領略東西方文化、藝術的精彩,去享受遠古的和現代的藝術美感。這應該是《設計與空間》雜誌創辦人的初衷吧!《設計與空間》雜誌應該是美的傳播者。

創辦一個刊物很不容易,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財力、人力、物力,其中的艱辛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

關於設計與空間讀書筆記2

一、設計與空間的概念與內容

空間是人與物之間的感受關係,主要由視覺觸發,同時與聽嗅覺都有相關。築土為器實際上是創造了無的有用空間,有用的是空的無的那一部分,但是有的那一部分(“土”材料的尺度質感等)直接決定着人對無的那部分空間的感受。建築空間的要素是地板,牆壁和天花板,這三者形成空間的邊界,同時這三者也成為重要的空間設計要素,其形式質感尺度色彩等成為空間設計的重要內容。而設計與空間的構成要素是地面和立面(牆面),以及不完整的頂面(林冠,也可看作立面的一部分)。二者的尺度,形式,質感,色彩及組織秩序構成了帶給人不同感受的外部空間。

二、設計與空間的步驟

首要重點是對場地進行平面佈局:既是對該空間所要的用途進行分析,併合理設置不同用途所在的相應領域。

不同用途的領域如何確定呢?

外部空間大致可以分為人活動的空間比如步道,休憩,聚會,運動遊樂等和因為安全等等原因不適合人進入的空間,比如行車區域,垃圾處理區域,大高差或有其它安全隱患的區域。人活動的區域空間與不適合人活動的區域空間以及它這兩個大類別內的細分空間比如安靜與喧鬧的空間之間的組織秩序和空間聯繫的手法,比如採取完全隔斷或者是保持路線上的隔斷而視覺上保持聯繫性等等,也就是需要用到我們所説的空間的對比滲透過渡疏密關係色彩層次等設計手法,比如設置高差,綠化,水景,牆壁(矮牆,高牆)這樣的內容來形成各式各樣的空間類型和空間感受。

 三、設計與空間的關鍵點和要素

尺度(大小)、質感、空間秩序

設計與空間中,確定了某一空間的用途之後,就可根據用途來確定空間的大小,鋪裝的質感和形式,牆面的造型、綠化的質感和形式以及該空間與相鄰其它空間的秩序關係,考慮在整個行進過程中,該空間所處的位置,如何從其它空間中對該空間形成滲透或阻隔,形成對比或過渡。

不同功能不同性質的空間通過組織形成秩序,在秩序中就可形成空間層次的對比過渡,其中的高差變化,材料質感,精細程度,空間尺度大小,疏密開合作為打動人心的重要設計要素,可以作出極具變化的內容和形式。甚至就連照明系統,根據空間屬性的不同,也應該設計出不同的燈光氛圍,比如臨江湖的靜謐空間和高牆圍合的靜謐空間;開敞的運動空間,下沉的運動空間,都需要不同的'燈光氛圍。

需要注意的是,在外部空間具有某一個確定的方向性時,在盡端需要設置具有吸引力的內容,也即是我們經常説的端景或對景。同時要避免空間走向沒有任何轉折變化的一直向前,形成一條看不到盡頭的直線,這樣會造成空間的擴散,形成質量低劣的空間,難以吸引人。此外,除了盡端的端景,沿途的空間也要有不斷能吸引人的內容,以豐富人們對空間的感受。

在尺度考量上,人作為步行者活動時,心情愉快的步行距離為300米。乘坐交通工具的距離為500米。作為人的領域而得體的規模是500米見方。(該段數據不太理解與清晰,暫寄於此)

同時D/H關係符合在1和2之間的變化規律,小於1則有壓迫感,大於2則有遠離感。在每20到25米的長度距離上要有變化,或形成節奏,大於這個距離則會給人以枯燥感。同時,預先了解從什麼距離看清材料,在設計階段選擇適於不同距離的材質,能大大提高設計與空間的質量。

高差、牆壁、水景要素的應用

高差可以明確的劃定不同領域的界限,可以自由的切斷或聯繫結合空間,有效利用地面高差也可以創造出變化無窮的外部空間。

牆壁在外部空間中起到分隔、圍合的作用。

H=30釐米:勉強能區分領域。

H=60釐米和90釐米:區別領域,視覺上有連續性,未達到封閉程度。

H=1.2米:大部分身體看不到,產生一種安心感。劃分空間的隔斷性加強,視覺上仍有充分的連續性。

H=1.5米:頭部之外的部分都被遮擋,產生了相當的封閉性。

H=1.8米:人完全看不到,封閉性強。由於視覺上地面的連續性被牆壁隔斷,產生了感覺上的封閉性。

當有連續的牆壁時,在開口處和兩處牆壁之間區域、D/H規律開始起作用。由此可產生想快速通過,盼望進入,入口開闊等多種感覺。此時,牆壁的高度位置質感長高比成為設計重點。由於設計與空間的限定要素是地面和牆壁,所以牆壁(豎向,綠化,堆坡)成為重要的設計內容。

外部空間中水、石的運用

靜水可使空間顯得深遠,倒影使空間更加開闊。

動水:流水,噴水,跌水。增添了水的動勢和趣味。

水景可以保持視覺的連續性,可以劃分空間,可以限定界限,可以出發聽覺。與石結合可以引發對自然山水的聯想聯繫,豐富人的感官感受和精神體驗。

關於設計與空間讀書筆記3

20xx年喜事連連是註定要大樹特樹地寫進歷史的一年。在這春暖花開、爭綺鬥豔的季節,浙江林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設計與空間》雜誌創刊了,她象一朵綻開的杜鵑,在藝術的百花園中,引人矚目。這是藝術設計界的幸事,是我們從事現代藝術設計人員的喜事。她是我們瞭解、學習和借鑑當今藝術設計領域前沿的、先進的設計藝術的一個窗口。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作為一名讀者,我衷心希望她健康成長,為我國現代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作出非同尋常的貢獻!

《設計與空間》創刊號,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浙江林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師生在教與學、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創作成果和心裏路程,也介紹了國內外影響較大的藝術展覽和藝術競賽,轉載了自己學院師生和兄弟院校老師專家的學術論文等等。圖文並茂,信息量大,可喜可賀。拜讀《設計與空間》,我彷佛窺見了浙江林學院的藝術家們澎湃的創新精神和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那種“語不驚人誓不休”藝術追求,在我們這些俗人看來,可能是不可思議,但換一種角度看這種追求,他們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尤其是在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正如《設計與空間》編者所引用先生的話:“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正是這種精神的推動,才誕生了《設計與空間》,使浙江林學院的學子們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然這不是一般“一畝三分地”,它將成為我國現代藝術百花中一塊“芳草地”,必定會長出鮮豔奪目的花朵,結出沉甸甸的碩果。

儘管如此,我還是懷抱崇敬的心情,在《設計與空間》創刊之際,在送上深深的祝福的同時,投石問路,遞上我對她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算是對《設計與空間》雜誌編輯老師的敬意吧!

關於設計與空間讀書筆記4

借鑑和分析南京林業大學的《室內設計與裝修》雜誌,不難看出,它的內容不盡限於室內設計與裝修,它涉及環境、建築等多個方面的領域,它認識到“人與環境,室內外環境,建築與人”的有機聯繫,它科學、全面地介紹了這一領域的知識。同時介紹了古今中外優秀的設計案例、大師作品;並及時報道世界室內外設計的重大事件;它有遍佈各發達國家的特約記者或撰稿者(學者),定期為其撰文投稿。所以,它的信息量大而質高,是大家公認的國內一流的專業類雜誌。

《設計與空間》雜誌,在內容方面會在已後的期刊中涉及多個學科和專業,這是明智的選擇。在閲讀本期創刊號兩篇“考察遊記”中,我就感悟到文學與藝術的完美,因為“文學是藝術之母”,現代藝術設計更需要文學和其它姐妹藝術(音樂、繪畫、書法等等)的滋養,所以説《設計與空間》雜誌,在內容欄目的選擇上是合理的、科學的。

但是,《設計與空間》雜誌,如果定位在學院內部刊物,那是不夠的,因為讀者的面小,影響力也就小,稿件的來源也小,檔次也就不能提升。這就無形之中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不利於發展。以我之陋見:不僅“是讓浙江林學院各學科專業間建立起相互交流、學習的平台”(創刊號徵稿啟示中文),而且還應該充當浙江林學院與國內外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學習的平台,比如與兄弟院校相互約稿、相互採訪報道等等。也可刊登社會上優秀設計師的優秀作品,以豐富雜誌的信息量和提高信息品質。《設計與空間》雜誌,不僅要“展示自己”,展示學院師生創作、研究成果,更要展示凡屬符合現代設計潮流的院外優秀作品。有容乃大,不盡是氣度,而是刊物本身發展的需要,是藝術規律發展的要求。又比如説:展示刊登歷屆畢業生在不同崗位上所創作的優秀作品,這對於在校學生來説具有榜樣的力量,因為歷屆生已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知識和藝術表演手法轉換他們的成果,這些成果、這些作品是得到社會實踐的檢驗,被社會大眾所接受了,這樣的信息同樣有吸引力的,能吸引更多的讀者汲取真正的藝術養分,學以致用。……

尚且如此,更何況國內外眾多的優秀作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世界,擴大交流平台,提升自已。

標籤: 讀書筆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g3pjx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