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説,這本小説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聞名中外的鉅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講述他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已其後90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喻户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何等的精彩,真的令人再生閲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本小説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仁、忠、勇之典範的英雄氣概。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其真實性打了折扣。人人都説《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是用藝術手段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哪段事實就可以拿來虛構。比如:關羽單刀赴會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關羽。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作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説描繪的一個個任務做鋪墊的。因為像正史中所説的塑造真實人物,有些情節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出色的。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人物的描寫也很精彩,如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有不同的特點。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再説説那大家都認為非常聰明的諸葛亮。大家都認為他有勇有謀,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我認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明智的。例如,蜀吳聯合火燒赤壁的時候,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知道關羽欠了曹操一個人情,但卻把關羽放在最後一關。以我來看,諸葛亮可以讓關羽在第一關,由關羽把曹操放走,再由趙雲等殲滅曹操的殘兵敗將,這樣連關羽欠的人情,和曹操都解決了,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也許諸葛亮當時真有什麼客觀因素吧。

在這本《三國演義》中讓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可能別人對曹操有一些誤解,曹操是一個奸雄,他有勇有謀。有官渡之戰的大獲全勝,也有赤壁之戰的失敗經驗。在我的眼中,曹操不再是大眾所唾棄的那個白臉,他是一個英雄。沒了曹操,劉備便失去了光彩;沒了曹操,誰來貫穿整部《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説?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説:“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今日,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終於被我看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劉備和張飛、關羽一起桃園三結義,之後,他們又三顧毛廬請了諸葛亮,他當了軍師,就有了三國。分別是蜀、吳、魏,蜀國和吳國聯盟,在赤壁大戰中把魏國打地大敗,魏國的人落荒而逃,最後魏的領將曹操去世了,魏國也滅亡了。沒過多久張飛和關羽也死了,劉備悲痛過度日日夜夜都在哭,也倒在了土裏,最後,由諸葛亮管理蜀國,還要照顧劉備的.兒子―――劉禪,諸葛亮病死了之後,劉禪治理不好國家,蜀國滅亡了.後來,吳國統一了中原發展成了晉國。

看完了這本《三國演義》,我心胸澎湃。諸葛亮的才能真是讓我有妒忌了。在舌戰羣儒的時候,他單憑一個人的智慧和口才就戰勝了吳國的所有大臣,還説服了孫權,讓蜀國和吳國聯盟,一起攻打魏國.還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能想到的東西,周瑜卻想不到,周瑜本想陷害諸葛亮,讓他在十天之內把十萬支箭造好,可諸葛亮還把十天改成了三天,周瑜聽了,他欣喜若狂,以為諸葛亮要自投羅網了,周瑜還特意吩咐鐵匠把材料少些,速度慢些,好讓諸葛亮來不及,讓諸葛亮受罰,可他臨危不懼叫魯肅借他二十條船,每一條船上放十個草把子,還用鐵鏈接在一起,便去了曹操的水塞。那時,江上大霧迷茫,曹操只聽見了殺聲震天,曹操分不清虛實,就派弓箭手去射,結果,他們中招了了,在每隻船上有2000多隻箭,和起來剛好有10萬多隻箭這下子,時間也剛好三天,周瑜沒話説了,終於承認了:我終究還是沒有諸葛亮那麼機智啊!

劉備的憨厚和忠實使我不得不配服他,若不是劉備去請諸葛亮,不然的話,他還是一個賣草鞋的人.如把他換成我去三顧茅廬的時侯,我一定會等不及直接走諸葛亮進茅廬,怒氣衝衝地把諸葛亮叫醒,然後再狠狠得罵他一頓,等怒氣消了,再去和他商量。那麼諸葛亮一定會覺得我很粗魯,也一定會不當我的軍師,蜀國也不會存在了。可是,劉備他卻在外面安安靜靜的等待,很有耐心,連抱怨也沒有抱怨一聲,安安靜靜地了幾個時辰過去了,張飛已經耐不牢性子了正要去放火,燒房子的時侯,都被劉備給制止了,最後,諸葛亮醒了,他知道劉備在外等候多時,立刻叫劉備進屋商量,諸葛亮被劉備的忠誠給説服了,成為了蜀國的軍師。這還不能説明他是個求賢若渴、忠厚老實的人嗎?

《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太有趣了!我要向諸葛亮學習他的機智和勇敢,還要向劉備學習他的忠誠和憨厚。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我最喜歡的書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好幾遍,裏邊的內部實質意義我已經牢記留心。

《三國演義》裏的主人翁之一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苗裔,怎麼會生存窮苦?他爸爸物故,跟媽媽相依為命,造就了他的豪放直爽,碰到張飛和關羽,於是有了桃園三結拜的傳聞。陶謙覺得劉備是私人才,有意要把徐州讓給劉備,而劉備一次又一次不佔先,一直到陶謙翹辮子,迫於無奈接納了除州。也是他豪放直爽,讓張飛管理徐州,最後結果張飛喝醉了,徐州成了呂布天下。呂布由於自身的需求,假意把小沛讓給了劉備,過了幾天,呂布又把小沛攻下,這時劉備投靠曹操,用計搶走曹操五萬兵馬,後來,劉備得了徐庶,打了幾場打贏戰役。曹操用計奪去了除庶,我氣焰得罵曹操奸雄。可後來又拜謝曹操--若非他搶走徐庶,劉備怎麼會曉得居住隆中的諸葛亮呢!劉備三顧茅蘆,請得神計妙算諸葛亮,真是賽翁失馬,失而復得,讓蜀國如虎添翼,如魚得水。真是啥子物品都沒可能心滿意足,只有經過盡力儘量能力取得成功。

劉備身上的物品有眾多值當我們去學習,如尊重人材、坦誠相待、團結別人……我們如今需求像劉備這麼的人,能知天下事的諸葛亮被他的誠意打動,陶謙因他的坦誠把徐州讓給他,關羽,張飛是他的好昆季,讓我們曉得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泥土三個樁,心誠則靈等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關羽的優點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勇猛、勇敢、有勇有謀、大膽、、重義氣、十分忠誠等;但也有一些缺點,驕傲、固執等。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故事,講的是陸遜給呂蒙出了一個計謀,自告奮勇用謙卑的口氣給關羽寫一封信,恭維一番,關羽因為連打勝仗更加傲慢,瞧不起東吳的將士,以為他們都是窩囊廢,威脅不了他,便把荊州的兵撤走。

結果,關羽果然被陸遜信中的恭維之詞攪得更加傲慢,最後稍不留神,着了陸遜的道兒,丟失了軍事重鎮荊州。勤部敗走麥城,最後還失手被擒,白白犧牲了性命。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受最深的是對:勝而不驕,敗而不餒,虛心使人勝利,驕傲使人失敗,這名話,有了很好的理解。我在反思。其實,有時候,自己的行為也像故事中的關羽一樣,十分的驕傲,有時被老師和媽媽表揚一下,便瞧不起同學們和弟弟,這就是驕傲呀!

關羽因為連打勝仗,助長了驕傲的心理,加上聽了一番好言好語,結果驕傲的失去了警惕性,上了陸遜的當。所以,這個故事就給我們一個教訓,要勝而不驕,不要被勝利或喜悦、表揚衝昏了頭腦!俗話説的好,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勝利,驕傲使人失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0koq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