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豹-在巴黎植物園》讀後感範文

《豹-在巴黎植物園》讀後感範文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

《豹-在巴黎植物園》讀後感範文

纏得這般疲倦,什麼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條的鐵欄杆,

千條的鐵欄後便沒有宇宙。

強韌的腳步邁着柔軟的步容,

步容在這極小的圈中旋轉,

彷彿力之舞圍繞着一箇中心,

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時眼簾無聲地撩起。——

於是有一幅圖像浸入,

通過四肢緊張的靜寂——

在心中化為烏有。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無疑是世界最有魅力的詩人之一,他的這首《豹》,可謂炫耀他詩天才詩魅力的經典作品,它是會讓世界上任何喜歡詩歌的讀者,觸目而心動怦然,體温增高,面溢欣然之色。我當時就是那樣,被搞得神醉迷離,不能自已,現在重新讀,感覺依然新鮮。詩歌究竟如何讓我們感動的呢,我想對着陽光,透視之背,看字面之上與之後的神性。

第一節寫一頭豹受困在籠中。寫處境。但作者卻一反常態,反思維而行之。他沒有寫鐵籠之狹隘之憋屈,而是寫籠舍之大之遙遠:“走不完的鐵欄”、“好像有走不完的千條鐵欄杆”,這當然與事實不符,誰都知道豹的籠子是很狹隘的,是為豹兩體定做的。可是,讀者為什麼沒有質疑,恰恰覺得極為真實,其原因就在於作者沒有敍寫表象,他寫的是感覺,寫囚徒的感覺,它身囚其中,每日每夜的踱步,每時每刻的出逃,都沒有逃離,囚籠已經如如來佛的手掌,無限小,同時有無限大。囚籠與鐵欄成了一匹豹子的整個宇宙和全部世界,除此之外,世界空空洞洞的。

第二節寫豹之精神。寫內在的苦楚。“彷彿力之舞圍繞着一箇中心,/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志昏眩。”豹依然為豹,不是獵狗,它本身具有的高貴和神性不會因被囚而降低或減弱,它無法避免羞辱,但始終不肯降低願望和身價,它不肯適應環境,不肯妥協,不肯媾和,所以它沒有平靜和安逸的感覺,相反,那種反抗現實與命運的意志更加兇猛,就像颶風的中心之力一樣,強烈內聚,更富衝擊性。這是寫一個偉大人物,一個受挫的偉人,內在的思想和精神的鬱悶。

第三節寫豹之安閒。如果一二節寫豹的躁動,那麼這一節則逼真的描摹出豹躁動之後,疲憊之後的安閒。細節之細,觀察之細膩,讓人不能不佩服詩人的敏鋭。詩人在這裏,並且在整首詩中,都把自己化作了那匹豹,豹是人,人是豹,人獸合一,息息相通,詩人的體會完全是那頭豹子的感受,一顰一笑,自在其中。“只有時眼簾無聲地撩起。——/於是有一幅圖像浸入”,一幅圖像進入,什麼圖像?不可能是其他,圖像自然是人的圖像,或飼養員,或參觀者,他們進入豹的眼睛,豹仍然是緊張,一陣戰慄,而後戰慄消失。或許,我不該使用戰慄一詞,那麼用什麼呢?——警覺?興奮?我想還是後者最為合適,一頭猛獸,他並非懼怕人,而是本能的想到獵殺,在遠古的遠古,無論是人還是一般的獸,都不過是食物,是追獵的對象,所以,每一次人影一閃,不過是刺激了豹的神經,喚醒它本能與天性。這裏寫出了豹的自然本性,它與生俱來的野性,它不可能被馴化,不可能與人成為密友,或者用另一種説法,它不可能被戰勝,它的高貴是天然存活在血液中的',它或者暫時的等待,如果暫時的不被處死,它要反抗到底,最終會選擇勝利的。

賴訥·馬利亞·里爾克與好多畫派大師有所交往,尤其與羅丹的相識,他甚至做了羅丹一段時間的工作祕書,這不同尋常的經歷使得詩人大受裨益,畫師們察物體情的細膩與準確,耳濡目染,詩人自然受其影響;當然,還不止於此,據説里爾克出身名門,他有着貴族家族的背景,高貴的血統及其非凡的經歷,使得詩人自覺不自覺的賦予了一頭猛獸的獨特神韻,這裏,沒落的貴族與被囚的猛獸幻化一身,孤傲,鬱憤、敏感、超然,同時滲透着英雄末日的蒼涼氣息。一個優秀的詩人,當他觀物,常常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此,他所述之物,外象更加逼真,內藴更加豐富;因此,我們可以説,那頭皮毛華麗、骨骼俊朗,充滿着力與野性的非洲豹,正是與他對視,有着高貴血統和尊貴氣質的、才氣橫溢、孤高不羈的詩人里爾克。里爾克的豹,同時是里爾克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zw3lw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