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1

今天我認真的讀了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讓我感觸良多,也讓我瞭解了很多中華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她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祖先們用勤勞,用智慧為我們創造了燦爛及其豐富的文化,許許多多的中國發明為世界做出了貢獻!

我們現在學習用的書本紙張原來都是祖先們一步步創新出來的,替代我最早的龜甲和獸骨,竹筒等沉重的書本,為我們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他們還統一了文字,發明了火藥、指南針。

我們現在學的漢語和漢字是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字她歷史悠久,是我們溝通的工具,我以後一定要認真的學好每一個漢字,説好每一句漢語,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這五大學派的理論對當時和現在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在我以後的學習道路上我一定會慢慢去了解和運用!

讀完了整本書,讓我更熱愛我的祖國,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成長的道路上用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做個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2

這本書裏面講了很多關於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講了一些節日的習俗和事情,主要講了中國文化血脈、民族精神、傳統美德、節日習俗。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本書告訴了我諸子百家,四大發明,四大名著一些文化成果和孔子、老子這樣的文化名人,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除此以外,其中講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更是值得讓我們學習。還有中國的節日習俗,()這些節日習俗多姿多彩。張騫,鄭和一些人讓中國文明走向世界。

書裏面講的非常好,讓我知道了一些知識,作為祖國未來的下一代接班人,應該從小樹立愛國意識,銘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學習,為祖國更美麗的明天作貢獻。我們應該從身邊點點滴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樂於助人。生活中,我們要尊敬長輩,遇到長輩要打招呼。

讓我們珍惜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中華文化的傳人,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3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一直傳承着,從未中斷。當讀完《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後,我深深地被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和民族精神震撼了。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語言文字、科學技術、中醫中藥等,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這本書不但講述了偉大的中華文化,還讓我們記住了很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愛國、孝順、尊師、誠信、守法等。它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一些古人的言談舉止,包括真善美和假惡醜,告誡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真善美的優良傳統,堅決抵制假惡醜的不良行為。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我們要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世代相傳。

呼籲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子孫傳承中華文化,只要我們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築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4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們有令世人驚歎的輝煌燦爛的文化成果;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們有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們有羣星璀璨的文化名人,可是令我更加驕傲的是,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在我們這一代青年心中生根發芽,汲取精華,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依稀記得三年級學過的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從此我懂得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尤其是我們小學生,有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請教同學和老師,也就在那時,我養成了不懂就問的習慣。

從小我就對唐詩宋詞情有獨鍾,我愛李白的灑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愛蘇軾的豪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也愛李清照的悽美: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也愛王維的鄉愁:青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詩詞讓我們深刻了解了詩人博大的胸懷,也從中認識到每個時代獨有的特點。他們寄情於詩,託志於詩,這種中國獨有的文化史別的國家所不能及的。

就在最近,我們認識了她,她曾是溝通亞洲內陸的交通要道,她也曾是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路,她也曾是促進各國友好往來的友誼之路,在那裏,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經,班超投筆從戎。壯烈豪邁的英雄事蹟,一代一代,一遍一遍廣泛流傳,她就是富有永恆魅力的絲綢之路!

有人認為“優秀的傳統文化”遙不可及,不,其實它一直就在我們身邊,還記得剛剛逝去的春節嗎?大家載歌載舞,大地一片歡天喜地,掃塵,貼春聯,掛年華,放爆竹,拜年,親人團聚,這無一不透露着隆重、熱鬧與喜慶;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這不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也不正藴藏着優秀的精華文化嗎?

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我們應該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時代精神,緊跟時代步伐,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5

在我的小書桌上,擺放着一本淡藍色、清秀典雅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它是安徽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讀本,由安徽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組委會編寫。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除引言以外,主要寫了“愛國如家”、“孝悌友愛”、“尊師重教”、“誠實守信”、“明禮守法”、“勤學勵志”這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

從引言中,我知道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在《愛國如家》部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深深震撼了我;《孝悌友愛》中,我讀懂了“親愛利子謂之慈,子愛利親謂之孝”;《尊師重教》令我陷入思索——怎樣做一個尊敬老師的小學生?《誠實守信》教育我們,做人應當“言必誠信,行必中正”;《明禮守法》指出,法律是天下的準則,人要能夠始終保持純正之德;《勤學勵志》篇可用一句話概括,即“學不可以已”。

我最喜歡的,是《六尺巷的故事》。從前,有一户姓張的人家和一户姓吳的人家。他們為了牆基爭地界,打起官司。張家的張英在朝當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張英的家人就寫信給張英,想讓他出面處理。但張英讀過家書之後,沉思片刻,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寫道:“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主動將院牆退後了三尺。吳家人深感驚訝,非常佩服張英的肚量,於是也將院牆退後了三尺。這就是有名的桐城“六尺巷”,爸爸曾帶我去瞻仰過它。

讀了上面這個故事,我也非常敬佩張英。是啊!修身為先,大度做人。張英的謙遜禮讓,成為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典範。

當我們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問好的時候,當我們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我們懂得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我們努力學習、立志報國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不也是在承載和弘揚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嗎?

我是中國人,我願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一員!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6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為基礎,以五十餘年的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中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之一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具有源遠流長的文化。説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勝數,例如:中國陶瓷、四大發明、文房四寶、皮影等。今天,我們就着重説一説文房四寶,所謂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筆:因為王羲之的緣故,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造紙的狀況,並對四紙做了説明,給予很高的評價;硯:墨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中,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發展,才能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可現在在“洋節”風靡,而傳統文化卻逐漸被人們淡忘。清明節還有誰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只是去墳前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誰會安靜地在家包粽子呢?中秋月圓之夜,又有誰和家人一起愜意地坐在院子中,吃着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傳統文化慢慢被人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社會中日益冷清,這些現象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重視呢?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無形的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傳統文化因子,這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中國文化講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整個民族不斷棄舊圖新,不斷改革創新,文化傳統在不同的時代延續,變化和發展。中華文化在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中綻放出奪目的絢麗光彩。

在科技條件下,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藴含着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着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

陽光照透每一顆塵埃,耳邊卻傳來了來自千年前的呼喚。是誰在吟誦:牀前明月光的故鄉情;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腸斷白瀕洲的`思念之情;蝶戀花的愛慕之情。

破茅草屋前的杜甫含淚辛酸“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汩羅江前的屈原“半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鬱鬱寡歡壯志難酬的心情。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乏優秀的:鞭躂黑暗,它刀刀帶血;憧憬光明,它聲聲不倦;刻畫人生,它句句有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人民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薪火相傳。

文化是民族的,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大家庭。讓我們把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到世界上,為弘揚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微薄之力,代代相傳,保衞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家園!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7

週末,我上街購物。突然,烏雲密佈,天氣驟變,我匆匆忙忙地往家裏趕。

騎到一個小區附近的時候,我看見了一個老人摔倒在地上,身後還有一把歪倒的輪椅。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車看着那個老人,只見他手臂支在地上,略帶肥胖的身體艱難地扭動着,還帶着微微的呻吟聲。卻始終爬不起來,我剛想下車去扶他,腦海中卻突然閃過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畫面,再看看眼前這位老人,心想:他會是訛人的老人嗎?扶,還是不扶呢?此時我的內心異常矛盾。天下起了毛毛細雨,有點冷,而我的心,好像也是冷的。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老人還是沒有爬起來。環顧四周,我發現在這條新建成的街上,除了我,就只有店門口的兩個小夥子了,而那兩個小夥子也像我一樣,看着老人。嘴上在説着什麼,卻沒有出手相扶。這時,一箇中年人騎着一輛摩托車開了過來,他偏頭一看,正好看見了那個摔倒的老人,連忙停下了車,就地停放一旁,不假思索地向老人跑去。看到那個中年人去扶老人,我和那兩個小夥子也急忙過去幫忙,幾個人吃力地架起老人肥胖的身軀,再抬起他癱瘓的雙腿,我幫忙按住那輛亂跑的輪椅。齊心協力地將老人扶上了輪椅。中年人將老人推進了小區老人的家裏。而我看見被中年人遺忘的連鑰匙都沒有拔的車子還在那兒,便在一旁守着,直到中年人返回來。

“扶不扶”漸漸成為了了中華民族的共同話題,扶還是不扶?也成為一個艱難的抉擇。尊老愛幼、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從20xx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播出後,無不引起國人的反思。扶還是不扶?扶了又該如何保護自己不被誣陷,值得思考。如果盲目地扶了,會不會和那句經典的台詞“扶之前是開大奔,扶之後是騎二輪子”一樣呢?南京彭宇案、重慶萬鑫案、天津許雲鵬案……一系列的案例接踵而至,讓扶不扶再一次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這次,我和小夥子都猶豫了。因為“扶不扶”已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思想。這次,中年人毫不猶豫的行為猶如醍醐灌頂,使我恍然大悟。是啊,我怎麼忘了,老師曾經告訴我們:“‘人’字的一撇一捺緊緊地靠在一起,密不可分,就好像是我們大家,是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幫扶的。”

回家的路上,雨更大了。雨水遮擋了我的視線,但我的內心卻逐漸清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我腦海浮現。“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伸出援手,播撒愛心”等語句縈繞耳畔。我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我相信,大雨過後,天更藍,水更清;我相信,老人是可以扶的!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8

在寒假中,利用學習之餘,我又重讀了山東省地方教育課程。

當我暢遊在書中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經典驛站”中我感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在"名人長廊”裏我看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曾經活得多麼的大氣和自信!品格是多麼的高尚!在“名勝佳境”裏,欣賞到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山水名勝,每一處風景,都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在“藝術樂園"裏,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中華美德有很多,比如説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就好比《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比如説:幫下班回家的爸爸倒水、幫媽媽洗腳、陪弟弟妹妹玩……這些都是中華傳統美德。

現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的到處都是垃圾,什麼塑料紙、瓜果皮到處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於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的心裏會怎樣想?是否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的文明人吧!” 這也是中華美德。

中華美德里還有樂於助人。當同學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去幫助他,而不是蔑視他。或者,在公共汽車上有空位時,我們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沒有老人或身體不便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位子讓給那些人坐。

同學們,除了這些,中華美德還有很多很多。它經常會在我們中間出現。所以,我們一定要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9

“我們,是中國人。”

短短的六個字,卻深深地、深深震撼了我。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小書,我眼前浮現出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五千年曆史,那光耀百代的文化成果令我驚歎,如此燦爛輝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無疑是歷史長河中奪目的智慧結晶。

中國首先以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著稱,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從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如今的隸書、草書、楷書,漢字一直以一種獨特的神韻吸引着我們。

記憶裏,在媽媽親切指引下,我早早地與漢字結下不解之緣,童語中熟稔了“上中下,人口手”,長大後,我開始學習書法,在這奇妙的墨韻世界裏,感受到了漢字之美:古樸長的隸書、行雲流水的行書、揮灑自如的草書、優雅嚴謹的楷書……我沉醉於她母親般的魅力,似乎與我的血脈相連,難以割捨。

你看:一個個漢字構成了多彩的詩詞世界,當中有“兼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美妙意境,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昂高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非凡想象……這是漢語獨有表達,而豐富的文學體裁,《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則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學的奼紫嫣紅、瑰麗璀璨。

但在這個物質文化空前發達的時代,人們與美麗漢語的感情似乎漸漸淡化。隨着計算機的普及,更多的中國人選擇使用鍵盤書寫,而流傳了幾千年的漢字在人們的筆尖下變得生疏和躊躇起來,以至有人驚呼:‘漢字危機’來了!的確,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安靜地執筆書寫、吟誦詩文呢?

我喜歡看兩檔節目:《中國漢語聽寫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它們都以一種讓現代人較易接受的方式,讓我們深入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受益匪淺。著名學者葉嘉瑩如是説:“中國古典詩詞是寶貴的文化瑰寶,若不盡到傳承的責任,上對不起古人,後對不起來者,我一生一世都熱愛古典詩詞,如果有來生,我還做教師,仍然要教古詩詞”

其實,傳承中華文化,不僅僅是專家學者們的責任,更是全體中國人的責任!“全世界都在學講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我們説的話,讓全世界都認真聽話。”是的,只要我們繼承與發揚中華文化,總有一天,孔夫子的語言會成為國際的流行語,世界都會是我們至美的精神家園!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10

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誠信,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關於誠信的故事舉不勝舉:古有季禮掛劍,宋濂借書,商鞅立木為信;今有李雪英打工為兒還債,趙慶珍替戰友盡孝22年,宋慶齡舍玩等友這些無不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守信。

在《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個讀本中,當我看到安徽省繁昌縣皖江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徐慧嫻在回家途中撿到現金及銀行卡總計金額有31萬餘元時,她不為所動,主動聯繫失主並全額交還,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令我感慨萬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不誠實的一件事。記得那是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看到同桌新買了一盒彩筆,非常漂亮,想讓媽媽給我買,可是沒成功,於是我以借用為名,並答應她用完之後歸還。但我實在是喜歡了,便想佔為己有。於是,我悄悄把筆藏起來,騙同桌説,畫筆不知道被誰拿走了,怎麼也找不到。同桌看着我偽裝的表情,沒有多説什麼。現在,每當我看到那盒畫筆時,我就如鯁在喉總不是個滋味。特別是不敢面對同桌的那雙眼睛,這件大包袱一直壓得我喘不氣來!對照徐慧嫻,想想自己,我覺得好後悔。老師、家長每天都在教育我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可我呢?我卻沒有做到。為了貪小便宜,卻撒了謊,欺騙了同桌,也失去了自己內心的那份純真。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兩年了,但我覺得這件事就像發生在昨天,它給我的教訓使我終生難忘,激勵着我今後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誠信是一朵鮮花,它開放在人們荒蕪的心田;誠信,是一場春雨,它滋潤了人們乾渴的心靈;誠信是一抹陽光,它照耀着人們寬大的胸懷;誠信是一盞明燈,它點亮了人們前進的道路……

從今以後,我決心要誠信做人,立志成材,讓誠信美德作為我人生啟航的準則,陪伴我一路走下去,讓誠信這朵美麗的奇葩開在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zo9n7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