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我這樣做班主任》讀後感

《我這樣做班主任》讀後感

最近我閲讀的書是李鎮西老師的《我這樣做班主任》,書中記錄了李鎮西老師30年班級管理的精華,是李鎮西老師愛心智慧的結晶。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鎮西老師的個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我這樣做班主任》讀後感

整本書讀下來給我的感覺是,如果説只是當班主任,不難;當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難,但會很累,是我們平時説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學生早讀、出操、衞生等等,事無鉅細,親力親為,累身;想要成為優秀的班主任,難!需要用心的去付出,愛心、耐心、童心、責任心等等,還要有班級管理的技巧、藝術等,累心;但若想要成為像李鎮西老師這樣的班主任,那是難上加難,因為他是在真正的從事着“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工作。

在這裏,談幾點自己的感受與體會。

一、平等。這裏的平等不僅是指的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生生平等,還包括師生平等。

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班級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單就我們班的《班級管理制度》中都是從給方面對學生的行為、規範、成績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沒有涉及到老師的範圍。而李鎮西老師和學生們共同制定的《班級管理條例》中對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規定:“凡每月對學生髮脾氣超過一次,或錯批評學生,或利用自習課講語文,或下課壓堂兩分鐘以上,罰掃教室一次。”並且在《條例》實施不久,李老師便因錯批評學生而“犯規”,當天放學後,二話不説,拿起掃把,一個人在教室裏幹得大汗淋漓。當看完這些後,我反思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如果把這些規定放在我們班的《班級管理制度》中會是什麼樣子,我馬上想到的是教室衞生會被我承包。

二、童心。

李鎮西老師説童心是師愛之源。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報答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正是因為李老師保持着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遠的未來班”和“浪漫的高95級一班”。才有了在我看來只有在電視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情境,而他們卻真實的發生在他和他的學生之間。

三、態度。做為一名老師,對待教育,我們要以什麼心態對待自己的職業?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提出四種態度:第一種是“應付”的態度。沒有教書育人的熱情,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既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孩子,這樣的老師如果實在無法改變心態,不如改變職業。第二種是“飯碗”的態度。因為做教師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飯碗。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比起教育家們的追求,談不上高尚,但絕對不低下。忠於自己飯碗的老師同樣令人尊敬。第三種是“事業”的態度。把教育不僅當飯碗,同時也當做自己的事業,事業意味着研究與創新。第四種是“宗教”的態度,為教育的一切付出,不是來自上級要求,而是源於自己內心的召喚,基於自己的良知。反思自己,對待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哪種心態?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在書中談及班主任工作,李鎮西老師這樣寫道:“班主任工作是個筐,什麼內容都要往裏裝!班主任的責任似乎無限大,因為他們什麼都要管而且必須管好;同時班主任的權利似乎又無限小,因為無論是誰都可隨時給班主任下達任務,是一個忙忙碌碌的辦事員。”是現在班主任老師的真實寫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聲。

《我這樣做班主任》一書是李鎮西老師30年班級管理的精華,因為李老師所擔任的是初、高中的班主任,很多東西與我們小學有着差別,比如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所出現的問題等,但是教育都是互通的,有很多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還是很值得借鑑,如:開展小組競爭,增強班級活力。李鎮西老師在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具體的做法,實用性強。本身我們班就開展着小組競爭,但是卻很片面,只是針對學習,借鑑李老師的做法,加以完善。再如隨身帶個小相機,原生態的記錄下學生真實的生活,留下珍貴的回憶;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個善於傾聽的朋友,近在咫尺的師生通信,做走進學生心靈的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z2kq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