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9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9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9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1

花了四天時間讀完了《追風箏的人》,晚上終於能夠睡個好覺了。不用再擔憂哈桑的命運,不用再猜想阿米爾到底犯下了怎樣的罪行。

雖然讀的是譯本,但完整能夠感遭到作者非同一搬的文字功底。驚奇它關於人物的塑造,耿直而有醜聞的父親,嚮往正義卻又搖晃不定的阿米爾,你不可對其中的人物妄加評價,由於隨着之後的閲讀,他的形象會越來越飽滿的站在你面前,他或許就像你身邊的某個人。

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架更是出其不意的精彩。友誼,愛情,戰爭,背叛,救贖,這一切雜糅於一體,又彷彿任何一點都是不可或缺的。

至於言語,更不用多説,是我之所愛。最喜歡的就是言語精練的文章,它太契合我的胃口,沒有裝腔作勢,沒有無病嗟歎,每一句自有它存在的理由。有些段落和句子,我以至要一口吻讀上三四遍,細細品味之前方肯罷休。

閒下來有時也會想象兔脣哈桑是什麼樣子,阿米爾的妻子是怎樣的賢惠美麗,還有哈桑兒子那細眯着的眼睛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説的,讀到這一句時,有一種酸酸的東西一下子湧了上來,為哈桑,也為阿米爾。我不曉得原着用阿富汗語這句話是怎樣表達的,是不是也有這誘人的神韻。

阿米爾也的確被打動了,可他打動的是一個僕人對主人的忠實,而我看到的是哈桑對朋友的忠實。

藍風箏被追到了,阿米爾證明了本人的實力,可這一切是哈桑用莫大的羞恥換來的,阿米爾用本人的眼睛目擊了一切,他就看着它發作。這必定阿米爾的後半生將永不停歇的做着一個噩夢——一條滴血的燈芯絨棉褲躺在一堆破磚瓦上,也必定了他將用本人的生命去救贖本人曾犯下的罪行。

哈桑到底是死了,死的緣由竟是為了維護主人的房子。但他的兒子還在,兒子和他一樣可以嫻熟的打彈弓,但不同的是他的兒子比他英勇,當年他只敢拿彈弓恐嚇阿塞夫,他兒子竟真的把玻璃球射到了阿塞夫的左眼裏,這真讓人解氣。

當拉辛汗請求阿米爾去救哈桑的兒子時,阿米爾竟回絕了。我真想給阿米爾一個耳光,想想哈桑怎樣對他的,可轉念一想,又有誰真的不怕死呢。最後,無法擺脱內心罪反感的他還是英勇的去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當這句話從阿里德口中再次説出時,我曉得這又怎樣深深地刺痛了阿米爾,這一刻或許他會想起很多。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羣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着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笑容。

我追。

這是小説的最後兩段。

阿米爾笑容着追着人生的風箏,追着他心中的仁慈,耿直,老實,還有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義無返顧的去追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2

獨立在於靈魂之中,而不在於一個鮮亮的外表。一開始我選擇這本書寫讀後感是因為,書名多麼美啊——《追風箏的人》。還有封面,晚霞讓天空變得斑斕,一個孩子牽着風箏在那絢麗的景色奔跑着。這是一個夢一般的場景啊!

但翻開書讓我頗感失望,既不是我愛的青春文集,也不是讓我沉浸在它那優美詩句的散文。而是一個講阿富汗主僕之間的故事。但當我靜下心,慢慢閲讀時,書本緊緊地吸引住了我。阿米爾和哈桑一生下來就是主僕關係,但他們並沒有彼此介意,相反,他們成了互相最信任的朋友。每天,他們一起去樹上看景色,一起做惡作劇,一起聊天、講笑話……我想,正因為哈桑不識字,正因為每天阿米爾給哈桑講故事,他最後才會愛上寫小説,成為一個作者吧。讓我最感動的就是風箏大賽,當阿米爾希望哈桑幫自己撿回風箏時,哈桑的回答讓我震驚‘為你千千萬萬遍’。人生當中能有幾個像這樣的朋友,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當阿米爾因撿到風箏獨自享受着人們的稱讚時,哈桑並沒有生氣,而是在一旁默默地祝福他。我以為他們的友誼可以直到永遠。可是好景並不長,有一次阿米爾親眼目睹了自己最信任的人被幾個富家子弟欺負,而哈桑也看見自己最信任的人沒有解救他。他們的關係破裂了。他們沒辦法面對對方,沒辦法和從前一樣了。哈桑離開了……

當時我在想,阿米爾真的有錯嗎?責任全在於他嗎?他真的是一個懦弱、膽小的人嗎?仔細想想,並非是這樣。他當時只是一個孩子啊,任何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都會不知所措。也許讓他們友誼破碎的是互相不夠坦白,誠實吧。對阿米爾來説,風箏象徵着罪惡,他一直追,一直追,想得到心靈的寬恕;對哈桑來説,風箏象徵着友誼,他一直追,一直追,想把它牢牢握在手中。

那對我們來説風箏象徵着什麼呢?我們一直再追什麼呢?是堅強,是勇敢,還是寬容?我想,都不是。對我們來説,風箏象徵着獨立,我們一直追,一直追,想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現在這個社會,父母都希望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給我們,都希望我們可以平平安安地長大,快快樂樂地長大,不受一點痛苦。但由於他們這種過度的保護,讓他們的關愛變成了溺愛。他們一味地給予、給予、給予,已經遮住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不能眼觀六路;已經堵住了我們的雙耳,讓我們不能耳聽八方,已經迷糊了我們的大腦,讓我們不能獨立辨別是非對錯。我們根本就不明白獨立是什麼,遇到事情只會請求他人的幫助,不會自己解決。一個不懂獨立的人,就像是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不會自己去尋找一滴水,最後必定焦渴而死。我們必須追尋那風箏。讓我們勇敢地追吧,追尋那美好的東西,即使路途再遙遠再辛苦!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3

為了一本好書,我們會讀上許多遍,愛不釋手。但是這本書,我卻不敢再讀上第二遍,那字裏行間透着的“救贖”二字,已超越了人類所能接受的壓抑與悲傷,讓我的心彷彿在因啜泣而顫抖。

我看見一隻風箏,飛得那樣低,彷彿揹負着鉛垂一樣的沉重。我看見了一個人,在後面努力地追趕,他的雙腳也像被鏈鎖束縛着一般沉重,似乎總是差那麼一步……

“風箏”貫穿了全書,也無疑富有深刻的內涵。文中主人公富家少爺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就是那場風箏比賽,哈桑為了幫助阿米爾贏得他夢寐以求的桂冠而付出了尊嚴的代價。

生活的一切都從那裏開始朝着相反的軌跡運行。

阿米爾揹負着深深的自責與痛苦,無法正視哈桑,便以卑劣的手段逼走了他。但是愚蠢的他很久才意識到,他對哈桑的欺騙與背叛需用他的一生來救贖。於是二十年後的他,早已被那噩夢般的童年壓得喘不過氣來,他重返故鄉,去追逐那被血紅的夕陽浸紅了的,斷了線的,二十年來一直在天上飄飄蕩蕩的風箏。

那風箏上的鮮麗的彩繪,勾勒出他們曾經的友誼,在他得知哈桑是他父親的私生子時,此刻的友情已上升到了兄弟情。那背叛的雨愧疚的風早已將風箏上的圖案變得模糊不清。但是此刻的阿米爾要追上那個風箏,只有追上它,才能贖清兒時的自己犯下的罪過,才能原諒自己,讓自己的靈魂平靜下來,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但是,他追上了嗎?

書中結尾寫道:“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羣尖叫的孩子中奔跑。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着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

結尾的未知性,更賦予了全書悲劇性的色彩,讓這個故事變得更殘忍。或許兒時的阿米爾對那個對他無數次發誓“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所做的一切,是用一生也贖不完的罪。

往事不論温暖還是不堪回首都已成為既定的事實,再多的救贖也只是心靈上尋求一絲慰藉,你永遠也追不上那個斷了線的風箏,總是差那麼一步。儘管追上的可能性微弱,但是阿米爾仍勇敢地追,因為這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品質。

曾經傷害過那個最愛你的人,現在是時候為他“千千萬萬遍”。

我愛這本書,但是我又怕再拿起它,不僅是因為怕再看到書中描寫的阿富汗在塔莉班的高壓統治下的血腥,恐怖的生活,更是怕再體味到那救贖的心。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4

《追風箏的人》是圍繞阿米爾與哈桑兩兄弟的故事,兩個人從小喝着相同的乳汁長大,友情卻沒能跟着成長一起走,就像風箏斷了線,沒了聯繫,直到多年以後,命運的大網又將兩人“綁”在一起,而遺失在記憶裏的往事也不自覺的湧上阿米爾的心頭,他又面臨着一次關乎人性的抉擇,一條可以再次成為好人的機會。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人生這趟旅途,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每一步都不會白白的,都有存在的意義,也都作數。以前我以為人生是一段一段的,彼此不會有多大的聯繫,後來發現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到現在發現,那些過去不僅僅是走過的小腳印,而是會狠狠的在心上留下刻印,冷不丁的抽搐。

阿米爾為哈桑帶去的傷害一直在如影隨形的跟着他度過了20多年,無法放下,精神上的他就像是被判了無期徒刑的囚徒,即使不為人知,即使哈桑選擇原諒,也做不到放過自己。而阿米爾曾經犯下的錯就像平整的白紙被揉皺了不能回到最開始的樣子,無法回去。

多年以後,有一條路,可以讓阿米爾重新成為好人,還好,阿米爾終於勇敢了一次,還好有些事還來得及,還好我所有的熱淚盈眶都值得。往事不可憶,終也是感謝以前踏出的每一步,不論是甜的苦的澀的還是酸的,才成就了一路成長的現在的我們,且我們也一定都在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

朋友?每個人都不喜孤獨,也有許多人不喜交朋友,我也不是例外,不是高冷亦不是裝B,只是想請幾個人在生命裏,便足矣!若我在你面前是個傻氣的孩子是個瘋掉的傻子,那麼我想説一句抱歉,謝謝你們包容了我的任性和惡作劇,因為我不是開玩笑的,是認真的試探,我也承認我的脾氣就像藍天白雲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但是既然你上了我的友之車就請不要輕易下車,我很小氣,小氣的把你當朋友就是認定了的一輩子,絕不會變。

你是我最珍貴的朋友,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只要如你所願。——哈桑

我是個笨拙的人,我只知道當你開心時,我便滿心歡喜,當你難過時,我便鬱郁不歡,好書總是與悲傷的故事有關。

我想,它之所以能夠長銷,歸根到底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具有普遍性的人生故事:一個有缺陷的人想要克服自己的缺陷,成為更好的人。另外,它是關於家庭的:一個人想要努力獲得父愛。它也是關於友情和兄弟之情的:一個人怎樣彌補在這方面的錯誤。這些都非常貼近人性,即便不是阿富汗人,也可能有共鳴。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5

小説總是能表達出各種情感:悲傷快樂又或是殘忍,最近看了《追風箏的人》這樣殘忍而又美麗的故事,作者以温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給寒冬的季節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心間頓生暖暖的感動。

人生也是這樣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幸,不要總在抱怨生活,而要學着面對人生。本書的主人公阿米爾的朋友哈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母親很小就拋棄了他和他的殘疾父親。他們遭受着眾人的恥笑和不屑的眼光,他們難過悲傷但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依舊在這阿富汗這片土地上找尋着他們自己的天地。

童年就像糖果的香味那樣甜,那樣美好。“我的整個童年,似乎就是和桑一起度過的某個懶洋洋的悠長夏日,我們在爸爸院子裏那些交錯的樹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與強盜,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蟲。”追逐着風箏,望着空中的飛鳥飛過而留下的痕跡,真希望這一切可以定格在那一瞬間。

悲劇是什麼?魯迅先生説“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阿米爾和僕人的兒子哈桑參加了阿富汗傳統的鬥風箏比賽。要贏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追到被他最後割斷的風箏。哈桑是當地最出色的追風箏高手,他替阿米爾去追,承諾阿米爾一定追到。然而,風箏追到了。哈桑卻被幾個少年抓住恥笑與傷害哈桑。阿米爾目睹了,格軟弱的他卻選擇了袖手旁觀,並再次錯誤地選擇了逼哈桑離開家門。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和他父親亡命出逃,阿米爾遠遷美國,但他對哈桑的負罪感未減,後來他知曉了有關家庭的巨大祕密,原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為了找回“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重返阿富汗,而哈桑已死,阿米爾在被拳擊的捶打中我看到了久違的感動,那是一種勇敢,一道動人的風景線,一瞥驚鴻的亮光。阿米爾最終救出哈桑的孩子找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在《追風箏的人》中,風箏是一個象徵。它是珍貴的友情、温暖的親情、美好的愛情,也是忠誠、友善、勇敢。而對阿米爾而言,童年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自私、怯懦傷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其實是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風箏成為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一種對希望的寄予,我相信這個時候阿米爾的心已經得到了救贖因為他已經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美好。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6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個殘忍而又美麗的故事,關乎背叛和救贖。一瞬間,那些温暖細膩、傷感美好的文字如潺潺細流湧入心靈,淚水一再決堤。

放風箏,追風箏。兩個少年的友情由這裏開始。風箏那飄搖的脆弱恰似兩人關係的寫照:一主一僕,身為僕人的哈桑對阿米爾少爺的忠誠讓人感動。他坐在樹下滿心仰慕地認真聽少爺阿米爾念故事;他為了幫少爺撿回那個藍風箏,被一羣惡霸孩子堵在巷子裏,遭受無聲的欺侮;他明知被栽贓“偷竊”,卻還是不肯説出真相,只是不住地掉淚。

有人説,他這是愚忠。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個孩子的赤子之心:無關種族、無關宗教、無關地位、無關身份,只因單純的他一直把阿米爾認作“朋友”。他脱口而出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成為阿米爾永恆的牽掛,更柔軟和浸潤了數十億讀者的心。

拉辛汗説:“這裏有你做回好人的路”。多年後,當阿米爾在良師益友拉辛汗的指引下,終於喚醒了內心的良知,決意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去尋找哈桑、去完成對自己年少懦弱和卑劣而犯下過錯的救贖時,我甚至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阿米爾的內心世界從狹隘、幼稚走向完整、成熟的過程,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成長曆程的一種濃縮: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我們內心埋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祕密,傷害了幾多不該傷害的人,有過多少不為人知的卑劣往事……在一番又一番的背叛與懺悔、遺失和追尋中,也許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懊惱和難以挽回的遺憾。不得不説,每一次成長都是個艱難的過程。我們善於在時間長河的洗滌中淨化和忘卻很多東西,可內心的救贖只能依靠我們自己來完成。

等到後來,當阿米爾喜歡的女子在婚前告訴他關於自己的往事,問他還能不能接受她時,阿米爾果斷地回答説“當然”,禁不住讓人再次唏噓,得要經歷多少苦難與折磨,一個人才能逐漸將稜角抹去,丟掉執拗與自私,學會忍耐,學會平靜地接受遺憾,接受不完美。成長的得與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恐怕,也只有索拉博(哈桑之子)嘴角那一抹微笑,才能抹去阿米爾內心深處的悔恨與自責吧。失去了哈桑的阿米爾是不幸的,卻又有着一絲幸運。當他為了心愛的索拉博拋卻大人身份,混在一羣少年中,雀躍着去追逐那隻跌落的風箏時,他已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不是苟且偷生,不是自我保護,而是將愛與希望傳遞。

或許,越是深沉的愛,就越該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沉澱,在血液中滲透,在時光裏雕刻,即使生命燃盡,也仍叫人對這個失望的世界充滿眷戀。

但願,每人心中都有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全力以赴去追尋,並樂意把它獻給自己所愛的、全心全意珍惜的人。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7

有人説,這是一部需要相信靈魂的人才有必要閲讀的書籍。“總想從這書裏得到些什麼”我這樣想着,帶着期待看完了這部《追風箏的人》,合上書,感覺心靈有一種被洗滌過的虛空和沉重,但卻久久無法言喻。我不禁想:背叛過後,該如何去救贖,救贖是為自己還是為了你背叛過的人?而你追的風箏真的斷了線了嗎?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總是深情對小主人訴説着,這曾經是一段多麼乾淨純粹的少年友誼。然而,在僕人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施以暴力和侮辱時,被哈桑視為最信任朋友的阿米爾卻因為懦弱而放棄對哈桑施救,眼睜睜地看着哈桑被殘忍的折磨。因為極度痛苦和自責,阿米爾甚至編造藉口將哈桑趕出家門。自此,牽連着阿米爾和哈桑的風箏線似乎永遠的斷了。

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那場背叛,離家多年的他選擇面對,選擇贖罪,希望自己最終能夠無愧於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那個愛他的人,那個被他背叛,被他傷害的人,那個自己兒時最好的玩伴朋友,那個已經逝去的自己同父異母的私生弟弟。可是,命運給他的只有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唯有説起風箏才會笑起來的孩子,而這樣看來,牽連着阿米爾和哈桑的那隻風箏線依然還在。

友誼在歷經這麼多生死、背叛、思念之後真的變得蕩氣迴腸。我們都是,或者曾經是像阿米爾般的追風箏的人,在生命某個成長的階段,總會有過那麼一次深刻的過錯、遺憾甚至難堪,讓我們耿耿於懷、痛心疾首。是要做在困難之中由弱變強的柔韌派還是做在權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答案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想過無數次的理由和解釋卻總是難以心安,因為總感覺得不到真正的寬恕。所以,我們也會像主人公阿米爾一樣,在苦苦地尋找那個打開自己心結的鑰匙,也一直期盼着那條風箏線真的不要斷,不要斷。

人生短暫而充滿美好,傷害和過錯在所難免,但絕對不是生命的主旋律。面對過錯,只要我們像阿米爾那樣,用一顆勇敢的心去面對、去化解,最終必定能得到靈魂的救贖。面對背叛,我們就要像哈桑那樣,勇敢原諒傷害過自己的親人或朋友,以求彼此心安。只要我們始終相信,有那麼一隻從不曾中斷的風箏線在心裏,那我們的靈魂必定如哈桑般純結、乾淨,我們的人生也必將如阿米爾結局般圓滿幸福。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8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我的思緒如同天上的一隻只風箏高低起伏。宛若在夢中,我聽見心底有個聲音對我説:“為你,千千萬萬遍。”我想起了那隻藍色的風箏,想起了哈桑——那個兔脣的哈扎拉少年。

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時的阿富汗沒有硝煙,沒有戰火,阿米爾和哈桑就出生在這裏,一個美麗祥和的地方。

阿米爾和哈桑的命運,或許在出生時就已註定。也許是阿米爾父親與哈桑父親的主僕關係,也許是普什圖人對哈扎拉人的歧視,使阿米爾和哈桑,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阿米爾十分渴望父親的關愛,於是參加了一場風箏比賽。當天空中只剩下他的紅風箏時,他取得了勝利。忠誠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但就在回去的路上,哈桑被曾經得罪過的人攔下。這時阿米爾也找到了哈桑,他看見哈桑被人欺辱,卻跑到了一邊。正是因為他的膽小、怯弱,使他一生都在贖罪的路上。

我們或許無法責怪阿米爾。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也藏着一個像阿米爾一樣的小人,膽小、怯弱的小人。我們只能用自己的選擇去彌補我們所犯的錯。

成年後的阿米爾為了贖罪,放棄了在美國安逸的生活,回到了阿富汗,時局動盪的阿富汗。是的,那裏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一路上,他歷經坎坷,也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要救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的親侄子。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的犯錯,然後彌補,然後再無可避免的犯錯,然後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彌補。在這條通向好人的路上,阿米爾一直在贖罪。歷經千辛萬苦,阿米爾終於把索拉博帶回了美國。

燦爛的晚霞中,一隻只風箏在天空中翱翔,又是一場風箏比賽。阿米爾和索拉博齊心協力,將最後一個對手的風箏割斷,他們贏了。當那隻風箏飄落時,阿米爾追了上去。就像兒時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一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用一生去追的那隻風箏,是親情、友情、愛情,也是正直、善良、誠實。這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一個他自我期許的人。追風箏的人,所追逐的僅僅是風箏嗎?很明顯不是。我想,那隻風箏既是哈桑去追逐的那隻斷線的風箏,也是阿米爾成年後去追尋自我救贖的那隻他心裏面的飄忽不定的風箏,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人所要尋求的內心的無愧和寧靜。

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9

我仰望蔚藍的天空,色彩繽紛的風箏歡快的飛揚着,不時有幾個風箏旋轉着向街上的人羣攢動着。這是阿富汗一年一度的追風箏的節日。最後一個停留在空中的風箏主人和追到最後掉落風箏的人將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

多年以後,曾經一個懦弱的小孩,阿米爾在拼命為自己的侄子追回被戰爭摧毀的童真與快樂。這是在舊金山血紅的殘陽下,一個高大的身影在追逐一隻風箏。

因為怯懦,熱愛寫作的他只好揹着父親把創作的詩文藏在被子裏。多年後他才拾起這份勇氣去打拼自己的寫作天地。費孝通説:“在父母眼裏,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們理想再來一次的機會”。也許我們中許多人面臨和阿米爾一樣的煩惱,壓抑着內心最執着的渴望。但請記住丁尼生的話:“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安徒生在流浪中譜出一部部愛的童話,權菊仙搖着輪椅寫勵志的傳奇,我們需要追逐着勇氣。

因為怯懦,他設計哈桑變成小偷永遠離開這個家;因為怯懦去捍衞友誼,他選擇去背叛那份忠誠。在我們看來這是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馬克思説:“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你是否對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遠做一個無愧於他的人,這就是你的靈魂、性格、心理以致道德的最好考驗”。

在如今鳥語花香的校園裏,沒有欺凌霸市的惡少來考驗我們的友誼。我們耳聞的鐘子期與俞伯牙的惺惺相惜;目睹布羅德邦卡夫卡的執着投稿,那種死心塌地的忠誠似乎只出現在《哈利波特》中的.小精靈身上。可捫心自問,倘若真正考驗我們的刀槍棍棒來臨,我們的友誼仍會牢不可摧麼?

因為怯懦,阿米爾不敢正視哈桑是父親的私生子,自己的弟弟這一真相,因此它一直被美麗的謊言包裹着。但真相是殘忍的,無論謊言多麼美妙,我們都要有勇氣去面對和承擔生活的真相。如同海涅説的:“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但阿米爾最終選擇了勇敢,他選擇了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阿富汗,去拯救他弟弟的兒子——他的侄子索拉博,在父母捍衞阿米爾的房子被槍殺後,他失去了他的童年。當阿米爾在舊金山的夕陽下無悔地為索拉博追逐那隻風箏時,我突然意識到風箏線另一端承載是什麼?是勇氣!阿米爾終於抓住了這一份勇氣,突破內心的怯懦,全力彌補以往的過失。

《肖申克的救贖》中曾有這樣一句:“怯懦囚禁人的靈魂”。每個人的內心都飄着一個風箏,風箏的這一端牽着過往,風箏的另一端牽着勇氣。終於有一天,我們會忘我地奔向它,有勇氣去追逐夢想,有勇氣去捍衞友誼,有勇氣去尋覓真相,有勇氣去打破靈魂上的枷鎖。

那一刻,我們破繭成蝶!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10

傍晚,空曠的黑色的土地,籠罩在橘黃的夕陽染紅了的天空下。一隻風箏,一根長線,一個人影,一幅讓人捉摸不透的畫面,那長長的風箏線後面到底是什麼呢?

我翻開華麗的封面,開始走進那一片火紅的晚霞,頭上風箏獵獵作響,耳畔傳來了那句真摯的諾言:為你,千千萬萬遍。書的開頭,作者那温和輕巧的筆調,描寫出了阿米爾記憶中阿富汗,展示了一個少為人知温馨幸福的喀布爾。平日裏,我們聽到關於阿富汗的,都是跟恐怖主義扯上關係,總以為那是一個人們從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槍聲中的地方。那份和諧美好,與今日的落魄戰亂的鮮明對比,令人震撼!

當然,令人震撼的不僅僅於此。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個人,是主人公阿米爾的父親,一個在別人眼中魁梧正直的勇士,還有阿米爾同父異母、從小一起長大的哈桑。

哈桑善良、重情重義,他毫無保留地為阿米爾付出,這種從血液裏自然流露出來的對親人無私的愛,讓我們感動、震撼。為你,千千萬萬遍。而如今我所能想到能毫不猶豫地説出這句話的人,那就是我們至親至愛的父母。親情這份深沉的愛,從我們出生開始,就默默地再滋潤、保護着我們,你可感覺到了?還是像少年的阿米爾一樣,習慣到麻木了?哈桑的勇敢無畏,從小時候時時為阿米爾挺身而出,到臨死還保護着阿米爾的家園。這份情誼至深至重,讓我們看到他遇害時,心像灌了鉛一樣沉重難受。

阿米爾的父親,無論在在阿米爾童年、少年還是成年的眼中,他都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在阿富汗時,生意上,他千辛萬苦的投入獲得了富裕的生活,在公益事業上的嘔心瀝血,讓他成為了眾人景仰的人物。在逃往美國的途中,他冒死反對俄國士兵侮辱同行的一位阿富汗婦女;在美國生活,他拒絕救濟金,靠自己辛苦掙來的錢,養家餬口……父親無疑成為了阿米爾心目中的標兵,但是,也許正因為父親的強勢,成為阿米爾一直的依靠,使得他性格柔弱。父母把温室營造得太舒適,也是會讓兒女長得太過嬌氣。而後來阿辛汗揭祕哈桑是阿米爾的父親與僕人阿里的妻子所生時,我們又會大吃一驚。雖然這樣的設計不是無跡可尋,因為阿里提醒過,阿米爾和哈桑吃過同一個奶媽的奶,這就是兄弟……但也許是阿米爾父親的形象太過光輝,以至於我們想小説中的人一樣,難以置信一個把盜竊作為一切罪過源泉的人,也會做出這中事情來。但是,阿米爾的父親也是人,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總是會有弱點的。他變現出來的硬漢形象,與不敢承認自己的親骨肉,又成為一個引人深思的對比……在社會中,我們總是為了聲譽、利益或者為了生存,而有很多很多的無奈。即使是錯,也不敢承認。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11

《追風等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説。書中的主人公阿米爾出生在一個福裕的家庭。雖然他的媽媽在他出生時去世了、但他的爸爸十分寵愛他。阿米爾還有一個忠實的僕人,同時也是他的玩伴架哈桑,故事就是繞着阿米爾和哈桑懸展開了關於人性的背叛和救贖。

看完這部小説,我的心不能久久平靜下來首先主人公阿來爾的懦弱讓我感到憤怒。他親眼目睹他的僕人被強*卻沒有挺身而出,有到這一幕我的心都哪寒了,哈桑不僅是他的僕人,也是他的玩伴。他不僅沒有在哈桑遭到強*時挺身而出還因為無法再面對哈桑而請求爸爸把哈桑和哈桑爸爸解僱。

因為無理的要求而被爸爸拒絕後,他以哈桑偷竊了他的生日禮物來陷害他,哈桑也知道是阿爾米要陷害他但是他沒有解釋,而是承認偷竊。哈桑受到了肉體上的傷害,他不僅沒有安慰哈桑,還讓哈桑失去了工作,簡直是雪上加霜。

後來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的爸爸帶着阿米爾逃到了巴基斯坦,把家留給拉辛汗管理,再之後阿米爾去了美國並和一個女生組成家庭,在這時拉辛汗打電話給阿米爾,希望他回到巴基斯坦,因為哈桑和他的妻子在照看阿米爾的房子時,被入侵者槍斃,而他們的兒子也因此進了孫孤兒院,但阿米爾仍不想回去

拉辛汗沒有辦法只好告速阿米爾,哈桑就是他爸爸的私生子,阿米爾才回去。對阿來爾來説,僕人身份的哈桑就不值得他去珍惜、同情嗎?先不説哈桑在他小時候盡心盡力,把哈桑解僱後,哈桑一家還在不求回報的幫他照看房子,在得知哈桑被槍殺後,他依然無動於衷。但他知道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後態度才有所轉變。

當我知道哈桑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妹後,我就更加同情起這個一生坎坷的悲催人物。明明都是同一個父親,他的兄弟是光鮮亮麗的少爺,而自己卻是見不得光的私生子,雖更諷刺的是還要當自己兄弟的僕人

而這個兄弟在自己遭到傷害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還雪上加霜,回憶起阿米爾對哈桑做過的事之後,我的憤怒顯然已到達了頂點。

也難怪當初阿米爾的爸爸那麼偏愛哈桑,原來一切早有了鋪墊。明明都是他的兒子,他帶着阿米爾到外國生活卻把另一個兒子置至不理,甚至被人槍殺,他怎麼可以這麼偏心呢?這讓我不僅想起電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當姐姐和弟弟只能二選一的時,媽媽最終選擇救出了弟弟,這姐姐來説,被媽媽拋棄,那是麼殘忍的事。而哈桑的身世和遭遇都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12

我在讀了一部分的《追風箏的人》後,每當放風箏的時候,我都會仰望着天空,靜靜的佇立一會兒,腦海裏便是阿米爾與哈桑的故事,便再次想起了那個悲慘而又美好的故事……

還記得我為何會對這本書感興趣,還是由於電影頻道-“佳片有約”中推薦的一部影片,《追風箏的人》,我與母親一起熬夜看完後,便心生了一個念頭,我一定要看看這本書,便剛好從老師手中借到了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12歲阿富汗的富家少爺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的故事,全文的線索就是“風箏”。他們兩個人親同手足,但是在一次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風箏比賽是在他們那裏的傳統項目,一般有一個放風箏的人和追風箏的人,一般都是跑得快的去追風箏,但是畢竟阿米爾是少爺,哈桑是僕人。所以自然放風箏的任務就由阿米爾來擔任,追風箏的人就是哈桑。

放箏比賽先讓放風箏的人比技術,一旦風箏線被割斷後,追風箏的人則要以最快的速度把風箏完好無損的撿回,但是讓別人撿到你的風箏,那麼你的風箏就歸別人了,就在哈桑追風箏時,被一羣長得高大強壯的大孩子圍住了,逼他交出風箏,不然就打他直到交出風箏,這是阿米爾正懷着高興的心情去找哈桑,因為他相信哈桑一定能追到風箏,贏得比賽,但是當他看見哈桑被欺負過他們的大孩子圍住時,阿米爾卻因為害怕而止步了,自己一個人害怕的跑回了家中,丟下了哈桑一個人,阿米爾(amir)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無法面對哈桑,於是用計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發戰爭,阿米爾被迫與父親逃亡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次回到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了救贖,他把哈桑的兒子帶到美國,在一次聚會上,阿米爾再次放起了風箏。

作者處理的人物很細緻,把人的本性寫的十分真實,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歷史,也寫出了哈桑的淳樸。雖然哈桑最終還是沒有和阿米爾見上一面,但是悲劇也往往更加耐人尋味。我們也能從整個小説中看到阿米爾的成長,從一個懦弱膽小的孩子到一個能自己承擔起一切的大人,可見時間真的能讓一個人成熟很多,並且友情是多麼的難能可貴。讓我不由得更加珍惜現在的友情和生活。

讓我看到風箏,想起自己……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13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讓我們一起追尋那人格的風箏。

12歲的阿米爾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爺。他本與僕人哈桑手足同情,但在一次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讓阿米爾無比痛苦,無比自責的事。因為那件事,他逼走了哈桑,不久後自己也隨父親去了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因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他一點點探索着,看着戰爭中阿富汗的慘狀,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已經故去的哈桑的兒子,拉回了那隻他丟棄了的人格的風箏。

説實話,我並不喜歡這樣帶“悲”的作品,但在長長的歎息之後,我卻感受到了無比的震撼,那隻飄蕩着的風箏線也悠悠晃晃地系在我的心上。在書中,阿米爾追尋着的似乎是他與哈桑的友誼,是他不再內疚的,變得勇敢起來的心。

原本的阿米爾是懦弱的,無法保護也無法面對自己的夥伴,好在追尋中他還是找回了失去了的心。可是,在生活中,每一次傷害都可以彌補嗎?不是的,有的風箏將再也尋不回來。不得不説阿米爾是幸運的,而我也曾有過類似的幸運的遭遇:那件事發生在20xx年的暑假,我剛剛學會站立的小表弟來我家玩。一次沒人時,我的腳不小心掃到了他,還站得不是很穩的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面對媽媽的責問,我違心地説:“是他自己摔的。”還好,我最後還是説出了真相,拉回了那隻差點飄離的“風箏”。

細細想來,我似乎比阿米爾更幸運,因為他與哈桑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他的“風箏”已是殘缺。而在這“風箏”的背後,附着的是人性,是誠實、勇敢、善良的品質,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不失去我們的“風箏”,才能算一個真正的“人”。

像原本少年時的阿米爾,他那懦弱的表現使他的“風箏”丟失,在日後的幾十年中他都是在後悔與自責中度過,這也是懲罰。直到他重踏故土後,他那不顧一切的救贖才讓正義迴歸,但“風箏”還是殘了,這也意味着他在今後的日子裏還得一刻不停地追尋,追尋那隻對他來説無比重要的“風箏”

阿米爾的“風箏”丟了,又被追回。而你的呢?你可曾丟失了你那隻帶有你人格的“風箏”?在那飄蕩的風箏上也有着一份對人命運的掌控。不論因什麼,也不論為什麼,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吧!一起找回我們的那隻“風箏”,並將它好好保存,永遠不再丟失。你願意麼?

讓我們一起追尋那隻人格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14

背叛,救贖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當你説謊時,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時,你偷走公平的權利。”背叛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救贖!

成績出來後,如我所願的拿了高分,品味到了高高在上的感覺,然而每當被人讚揚時,我都談吐不清,遮遮掩掩,生怕被人察覺什麼。評講試卷時,老師讓我給大家講解一道題。總之,是完了,到台上,同學們都在等着我講,老師給我麥,冷汗直冒,浸濕了衣裳,臉上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淚水,蒼白的臉配上兩隻紅耳朵,我似乎聽到無情的笑聲,而且知道他們在台下議論紛紛,他們向我砸了一塊無形的石頭,重重的壓在胸口,悶得我喘不過氣。華麗的被扯了下來,掛上了“作弊”的標籤。

課後,老師送給我一本《追風箏的人》,昏黃的天,一個小孩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放着低飛的風箏。這是本怎樣的書?阿米爾背叛了哈桑,背叛了良心,此後,一直被愧疚自責的陰影纏繞。最後,人性中的善性戰勝了惡性,他救回哈桑兒子來贖罪。作弊時的一幕幕在我腦海中慢慢回放着......

小測成績出來後,同學們的嘲諷,家長的期盼,老師的批評,像是給我貼上了一條無形的標籤:失敗。沉重的打擊了我的自信心。

走進班級,似乎是一秒之隔,就身處煉獄,煎熬......提起筆,很輕鬆,但卻沒有下筆的勇氣。望着試卷上衝我獰笑的字符。我無奈地搖搖頭。眉頭一蹙,計上心來:作弊?人性的善性告誡我:這背叛了你的良心,倘使惡魔仍在你腦中徘徊,前程又談何説起?人性的劣性慫恿我:必須證明給他們看,相信你也不想在被人鄙視了!回放行屍走肉的日子,躊躇着,惡魔推搡着我,我懷揣着忐忑不安的心作了弊。

《追風箏的人》告訴我:我要像阿米爾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以好好學習的方式,來救贖我犯下的過錯。今後的學習,我都全力以赴地拼搏。將在校園揮灑青春的汗水。我將用實力來證明自己。石頭掉下來了,我輕呼一口氣,一種空洞的不知名的恐懼,刺破陽光,嘩的一下裂成碎片,再也找不到了。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是事實總是,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救贖”背叛了良心,就要救贖!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_900字15

個人認為《追風箏的人》是我大一下學期看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很幸運能讀到這本書。細膩的寫法、真摯的感情、自私的人性……這些都匯於字裏行間,情節跌宕起伏。

初讀這本書時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詫異與沉重等心情,故事開頭,我為阿米爾感到羞恥,我氣憤的是阿米爾居然如此對待忠誠的哈桑,但在我痛恨阿米爾的同時又非常同情阿米爾自責的心理。哈桑的災難使阿米爾活在無限的自責中。甚至將自己羞恥的情緒傾瀉給哈桑,用冷漠將忠誠、可憐的哈桑父子逼走。

隨着俄國對阿富汗的侵略,阿米爾與他敬重的父親逃離了那個富麗堂皇的家,前往美國。時間在阿米爾結婚、父親逝去中一點點地流逝,其中一個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人物——拉辛汗。這個阿米爾的成年朋友善於洞察人心,在阿米爾背叛哈桑時她便知曉其中的原因。阿米爾最終也是在拉辛汗口中得知驚天祕密。哈桑與自己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倆。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阿米爾一直認為哈桑深得父親喜愛。文中前部分一直敍述的事情皆以哈桑為奴僕的身份進行,在得知真相後,誰能夠真正地淡然置之呢?

令人心驚的不僅僅是故事情節,更是在字裏行間透露出的醜陋、殘缺的人性。那麼,讓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置身阿米爾的處境中,是否和阿米爾一樣懦弱呢?當你的敵人的力量遠遠超過你時,你是否會選擇視而不見,避開那些洪水猛獸?這也讓我想到一個問題:生活中困難、失敗等等接踵而來,在困難山前,我們如此渺小,我們是否曾經懦弱的退縮?在我們在為阿米爾懦弱的行為感到不屑甚至厭惡時,我們是否反思了自己的懦弱呢?

幸好,生活並不是總給你苦果,她會時不時拋出些甜頭,讓那些在黑暗中掙扎的人抓住最後一根稻草。而對於阿米爾心靈救贖的最後一根稻草便是哈桑留下來的寶貝——索拉博,阿米爾不惜葬送生命而勇敢的將索拉博從“魔鬼”手中搶出來。可憐脆弱的索拉博經過一系列經歷後開始接受了這個“阿米爾老爺”,但這個老爺卻又禽獸把他扔進了黑暗,幼小而飽受摧殘的心靈最終麻木了,眼神黯淡,像是一個行屍走肉的、被人拋棄了的玩偶。

最終,結尾迴歸昇華主題。阿米爾用“風箏”重新讓索拉博甦醒了。

最後選取書中的一段話“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政治、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説,風箏隱喻她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她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wzjx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