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1

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作者用簡單樸實的語言描述了出一位心地善良,淳樸的勞動婦女。

阿長,是作者小時候的保姆,作者平時叫她阿媽,但阿長卻經常切切擦擦,指手畫腳,當作者知道是他害死了他心愛的隱鼠後{一隻老鼠}便有些厭惡他了,自從這件事之後,小作者便改口喊她阿長了。之後,由於阿長經常講故事給作者聽,讓故事中的奇妙經常陪伴小作者,年少的作者甚至在阿長的絮叨中感受到了她的某種神力。時間久了,作者也漸漸不討厭阿長了。

有一次,作者去遠房叔叔家做客,無意間,看到一本繪圖的山海經,畫着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只可惜書不小心被弄丟了。大概是他對那本山海經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都來問“山哼經”是怎麼一回事。大字不識的阿長休假過後,居然就遞給了作者一包書,高興的説:“哥兒,有畫的山哼經,我給你買來了。”讓作者從此對他產生了無比的感激之情。以後,雖然作者也買了許多書,也包括其他版本的山海經,但沒有一本能夠代替他小時候看的那本山海經。

看似簡單的買書一事,其實裏面包含着阿長對作者的無比關愛,沒有人叫阿長去買《山海經》,阿長掏的是自己口袋裏的血汗錢去買的。目不識丁,口中説着“山哼經”的阿長又是怎樣費盡周折買到《山海經》的?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你在懷裏永安他的靈魂。”充分表現了作者對阿長的懷念與祝福,讓我也不由自主的跟作者產生共鳴,彷彿我也看到了愛講故事,睡覺擺着大字的長媽媽……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2

這天,我看了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我的心深深的觸動了。

文章是講述魯迅先生與“阿長”的故事。“阿長”就是“長媽媽”。“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文章先是説“‘長媽媽’,已經説過,是一個一向帶領我的女工,説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我認為這是魯迅先生在評價“長媽媽”的地位。讀到下方時,我又有了新發現,“阿長”這個名字別的女工也用過的,我能夠體會到“長媽媽”在魯迅先生家的地位有多麼低下,因為連名字都能夠用別人的,而且是為了省事。

又往下讀時,我發現魯迅先生十分憎恨”阿長“,因為阿長經常會告狀,我卻認為”阿長“雖然會告狀,但她是出自於真心想帶好魯迅先生的,阿長不僅僅會“切切察察”還明白許多風俗。但魯迅先生卻不領情。

“阿長”的性格不僅僅善良、熱心,還會關心人,我明白她對魯迅先生的心是好的,但是那時魯迅先生還小,並不願聽。可她卻不知厭煩的傳授她所明白事情。還為魯迅先生買了一本《山海經》,別人不願做,她卻會去做,她小時候沒讀過書,從“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中,她連字都記不住,能夠想像到買這本書有多麼艱難,於是魯迅先生又對她產生新的敬意。

所以,魯迅先生為何三十年後還要專門寫一篇關於“阿長”的一篇文章。

我能夠想像,其實魯迅先生是很同情“阿長”的。因為,她為這個家做出了許多的貢獻,最後,卻連名字都沒落下,我認為魯迅先生是有後悔和內疚的。

最後,我想説我也很同情長媽媽。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3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滄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敍或議,前後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4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和阿長在一齊的故事,它真實的表現出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也無不充滿着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滄桑的人,她不僅僅迷信,而且還有麻煩的禮節。她有許許多多魯迅並不喜歡的習慣,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之後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再加上當魯迅明白是她“謀殺”了那隻隱鼠,使魯迅對她不僅僅僅是煩厭,還有憎惡!直至之後,長媽媽幫魯迅買了他夢寐以求的《山海經》時,對長媽媽產生了敬意。

關於《山海經》,魯迅只是隨口的説説罷了。但沒想到大字不識一個的長媽媽竟用自我的錢買了《山海經》。正如魯迅説的有些事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長媽媽,這個勞動婦女,樸實善良的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長媽媽並不是是很好看,但這並不能掩飾她的淳樸善良和待人真誠。

長媽媽的離去令人懷念,但魯迅連她的姓名都不明白,使他感到慚愧。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我們的身邊默默的陪伴,或許他們的一些行為使你感到厭惡,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卻是那麼的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就你的老師一樣,他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錯誤;就像你的家長一樣,整天的對你絮絮叨叨;就像你的朋友一樣,逼你做一些對你有益但你又不喜歡的事。

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後悔。珍惜他人對你的愛就是珍惜你自我。當他們對你提出意見時,不要忘了説一句“多謝”。牢記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牢記他們對你的愛,對你的好。這樣才不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5

初讀這篇文章,大概瞭解了阿長的模樣以後,不免有些失落。"阿長"在我未讀書之前給我的印象是温柔的、纖瘦的、婀娜多姿的妙齡少女。可讀了以後,卻漸漸知道她原來是一個又矮又胖、嘮嘮叨叨的老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卻正讓我感覺到文章的真實性。更增加了我的閲讀興趣。

長媽媽有些習慣確實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型睡姿、各種古怪的禮節......全文中並沒有怎麼介紹阿長的優點,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形象鮮明的真實的.人。

慢慢的,她開始讓我又愛又恨。

她相信夢想、相信許願,帶着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生活。最令我感動的便是她買《山海經》那一段。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麼買到這本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一個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的人是怎麼買到的,也許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答案,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雖然有很多缺點,有時還會像個小孩子一樣,但這都無關緊要。

因為她有一顆善良的心。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6

每讀完一本書或一片文章,我都會有很多感受,但《阿長與山海經》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出自魯迅的《朝花夕拾》。

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經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

這篇文章的主要資料是:魯迅小時候,家中的保姆——“阿長”懂得很多規矩,並把這些規矩都教給了小魯迅,並且經常陪伴他,所以他很喜歡她。但自從她不細心把魯迅養的心愛的小老鼠踩死後,魯迅便很憎恨她,覺得她是故意的。可當魯迅很想看帶圖畫版的《山海經》時,阿長卻在過節時,跑了半個城市給他買了回來,讓魯迅很感動。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種像“阿長”這樣的人,她把自我明白的規矩像教給自我的孩子一樣,毫無保留的教給了魯迅,當魯迅憎恨她時,她卻毫不在意,照樣對魯迅好,甚至在得知魯迅想要《山海經》時,不惜犧牲過節時間,跑了半個城市給魯迅買了這部書。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卻是一個善良、可愛的人,她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她的善良、樸實、可愛卻讓人印象深刻,讓人不能忘記。

“阿長”的完美品德讓我想到很多人,如:教師把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學生,軍人把自我的生命用在了保衞祖國,工人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並不起眼,沒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們的貢獻卻是極大的,是不可代替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w3v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