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通用6篇)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通用6篇)

本書為哲學家周國平先生畢生散文精華,全書採用四色印刷,配以大量精美的圖片,在完美的視覺體驗中感悟生命的智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通用6篇)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1

生命本來沒有意義,所謂的意義正是人們力證自己活過的一種表現。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很多,從小到大,小到考試的失利,大到失去自己的親人,經歷人世間的親情,愛情,友情,總有一些事情,開始超出自己理解的範圍,開始尋求不到答案的時候,我開始想去找一個依靠,一種精神上的支撐,所以我像大多數的人那樣,開始努力學着包容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與事,也希望能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

我開始去敬畏這個世界,發現自己的渺小,卻也從這本書中明白,於世界你可能微不足道,但世界於你亦然。那些事業的不如意,感情的失意,生活的窘困在這兩者面前彷彿少了一些分量,是否會讓你自己輕鬆一些呢?

我驚訝於作者把人的生命的內在本質剖析的如此透徹,書中不僅提到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也提到應該怎樣面對生命、面對逆境和孤獨。生命本來沒有意義,是我們自己在創造意義,以此證明我們存在過,那所有喜怒哀樂的前提,都應該是善待生命的樣子。

讀了這本書,我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開始重新看待自己面臨的種種問題,開始努力嘗試做一個有信仰的人。也慢慢的明白,如果説這是一種成長,我所應該做的絕不是去適應,而是一種選擇性的接受與對它的改變。希望在繁雜的世界裏找不到頭緒的人,能在這本書中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2

周國平老師的這本《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是去年為了給兒子的書湊單才買回來的,所以一直閒放着而並沒有閲讀。臨近開學了這段時間,想起學校的讀書計劃,想起了這本書,想起了閲讀。

我雖然從小也很喜歡看書,但是確從來沒有看過周國平老師的作品,這算是我第一次買他的書來閲讀。記得我第一次聽説周國平老師的大名及他的這本書是在同學的朋友圈裏。《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就是這題目始終讓我念念不忘。生命本來的樣子是什麼樣?自己生命本來的樣子又是什麼樣?

當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當看完了後,真是感慨頗多。我驚訝於周國平老師把人生命的內在本質居然剖析的那麼透徹,他提到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還講到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對待生死的態度,面對逆境和孤獨的態度。又講到關於父母教育孩子,學校老師教育學生等問題。

他通過自己對生命的體悟來用文字去喚醒更多人的覺醒,他告訴我們人生有三個基本的覺醒: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靈魂的覺醒。關於生命的覺醒是讓人保持單純,不要過多的把外在的那些財富、物質、權利、地位、名聲等看的比生命還重要,不要把這些甚至當成了人生主要乃至唯一的目標,為之耗去全部精力,這樣就是褻瀆生命,不尊重生命。自我的覺醒就是要知道自己不但是一個生命,而且還是個獨立特徵的生命個體,一個自我。這個自我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重複的。你必須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為你自己。關於靈魂的覺醒,他説人是有靈魂的,一個有高尚靈魂的人才會有高貴的人格。人要有自己的信仰,才會有真正的靈魂。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重視精神生活,具有更高智慧的自我。

這本書可以為你我在生命暗淡無光,身處逆境,煩惱挫折時指明方向;可以在大家孤獨無助時給於心靈的温暖,也可以幫助人在面對婚姻愛情出現危機時,給於明智的處理方法。在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存在。你死之後,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再活一次。那麼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應該怎麼度過?周國平説,每個個體要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當好自然之子。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3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我喜歡這本書的書名,也喜歡這本書的裝訂風格,就是一本書籍本來的樣子。

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家。整本書分為七個章節,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生命本來的樣子。書中每一句話都透着深刻的哲學道理,能讓人悟出很多東西,是一本特別佛系的讀物。

一、生命本沒有意義

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這可能是很多哲學家探討的問題,大概與我們凡人無關,我們既來之,就則安之,從沒考慮過我們在這個世上到底為什麼存在,也不會去考慮每一個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既然賦予我生命,我就應該好好享受她,感恩她,在世間所有一切的存在都有他的必然性,我們的生命也一樣。

“智慧是逼出來的`,知道困境不可改變,只好坦然接受,這就叫智慧。”特別喜歡這句話,我們生於世,與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有足夠的智慧,我們想探究我們存在的意義,我們面對苦難要尋求解決的方法,這就是我們存活的意義。

我們需要知道自己要什麼,要什麼樣的人生,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我們的心態決定一切,能擁有好的心態,凡是也就能夠超脱。

二、當好自然之子

我們是大自然的孩子,就應該順應自然,迴歸自然。我們擁有的智慧應該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心態,凡是不較勁,不和自己較勁,不和他人較勁,不和老天較勁。看開,放下,才是自然賦予我們的智慧。相同,我們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並不應該依從我們的教育觀來成長。我們對孩子負責,並不是要干涉孩子,只要教會做人,培養美好品德,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其他的就要讓孩子自己發展。做父母的只要做好監護人即可安心。

三、恰到好處的愛

愛,是永遠談不完的話題,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對愛的定義。男女之間因為愛而結合,可因為對愛的理解不同,對愛的追求不同,對愛的駕馭不同,往往因愛神傷。

“愛情僅是感情的事,婚姻卻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面同理合作的結果。理想的夫妻關係是情人、朋友、伴侶三者合一的關係。”此章對於婚姻的解讀讓我懂了很多,愛很簡單,但是婚姻並沒有那麼簡單。所有章節中,這一章的文章數量是最多的。可見,每個人都渴望愛,都希望擁有美滿的婚姻,哲學家也不例外。而對於婚姻的見解也讓我對婚姻有了新的感悟。

其中一篇文章《寬容偶然的出軌行為》,更是讓我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忍受。其實婚姻沒有勝負,絕對符合定義的完美的愛情只存在於童話中,現實生活中的愛情不免有這樣那樣的遺憾。

四、信仰是生命的歸宿

信仰是人們心中對一種東西的堅信,不一定是一種宗教,所有你認為對的可能都會成為心中的信仰。信仰是內心的光,照亮了人生的路。沒有信仰的人猶如在黑暗中走路,而信仰則能撐起我們的靈魂,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使我們走得有力量。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我們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需要精神的支撐,不能僅憑肉體存活於是,那樣跟行屍走肉沒有什麼區別。而信仰就是我們的精神所在。

五、靈魂只能獨行

這章中提到了一個概念:人人都是孤兒。我們為什麼會渴望愛,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孤兒。我們的誕生只是偶然,這顆星球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是孤獨的。但孤獨又是有價值的。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能力。”我贊同這樣的説法,可能因為我和作者一樣都是性格內向且不善交往的人。當獨自一個人時會與自己的靈魂碰撞,會發現自己真實的內心。

六、思考死,最有意義的徒勞

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們沒有人願意面對它。但如果把死亡看得普通一點,看得順應自然一點,看得像家常便飯一點,也許就不會那麼的痛苦。死亡會給人帶來巨大的痛苦嗎?不會。而是會給生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死亡會在何時到來,但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死亡,讓死亡變得沒那麼可怕,欣然接受,把每一天都當做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也許那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有意義,我們對於家人才會更友善,我們的愛才會毫無保留地給與他人。當死亡變得沒那麼可怕時,我們才會活得更好。

七、成為你自己

認識自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往往被身邊其他的事務所困擾,被身邊其他的人所改變,從而好像丟了自己。我們很難認識自己,認識真實的自己,因為我們對待不一樣的人和不一樣的事會變成不一樣的自己。就如書中所舉的例子,“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點頭微笑;我舉起酒杯,聽着應酬話,用笑容答謝;我坐在一羣妙語連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説這俏皮話,讚賞或得意大笑……在所有這些時候,我心中會突然想起一個聲音,這不是我!”好像,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時候,可能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候,因為我們丟失了自我。所以獨處,用來找回自我。

我們應該用平凡的心態過着我們平靜的生活,珍惜我們平凡的幸福。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4

01

人這一生,總有某些時刻是在認真地思考生命的意義: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想追求的是什麼?我在這個世上,可以實現什麼價值?我能坦然地面對死亡嗎?

這些屬於價值觀的貌似很玄乎的東西,實則是每個個體區別於他人的內核,善於與自己靈魂對話的人,會更瞭解自己,更懂得愛自己,也更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完善自己。

作為一個典型的巨蟹女青年,我的心思屬於敏感細膩型,特別愛自我反思,希望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價值觀體系。

也因此,我的腦子裏總會堆滿了各式各類的想法以及從外界吸收的觀點,使得我在分析問題時腦袋裏彷彿有好多小人在打架。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自己卻沒辦法對自己的價值觀體系有個清晰的定位。

説白了,就是不瞭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02

從看到《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到下單,我只花了不超過10秒。那時,我既不瞭解書本內容,也不知道周國平教授,只是單純的“標題黨”,被這書名深深吸引,無法自拔。多麼樸實無華而又觸動人心的一句話。

仔細研讀書本里面的觀點,我更是被深深地震撼了。這幾年開始流行雞湯文,很多偽劣的文章是以一種假大空的華麗語言形式去喧囂某個站不穩腳跟的觀點,而這本書,卻“像一股清流”,用平實的語言去講訴作者對生命意義、死亡的思考等價值觀的看法。

每一段文字如緩緩流淌的小溪般,娓娓道來,有理有據,並時常讓我醍醐灌頂,不禁為作者的觀點叫絕。

原來,“人在愛時都太容易在乎被愛,視為權利,在被愛時又太容易看輕被愛,受之當然。如果反過來,有愛心而不求回報,對被愛知珍惜卻不計較,人就愛得有尊嚴、活得有器度了。”

原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原來,“我們每個人豈不都是患着一種必死但不會很快就死的病嗎?生命本身豈不就是這種病嗎?”

句句在理,引人深思。其實道理不難,我們都懂,卻因為太忙,忙着刷朋友圈,忙着玩遊戲,忙着追劇,抽不出時間和自己對話,沒能形成系統的價值觀,以至於容易被物質化的事物牽制。

而周國平教授,觸碰了我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一部分。

03

我從小就是性格特別單純的人,直到高中,我還認為這個世界是沒有壞人的。很傻,對吧?然而我那時就是這樣,活在爸媽的保護傘下,固執地給自己建了一個童話般的城堡,對這個世界有着充滿善意的期待。直到大學、工作,面對一次又一次現實的打擊,我才明白,當初父母是有多麼不易,而自己,又是多麼無知。

即使磕磕絆絆;即使我慢慢開始懂得不再軟弱,懂得去為自己爭取,懂得拒絕,懂得一點點培養自己的氣場,有時候還會有點兇;即使未來有一天,説不定我會變得有點勢利,變得開始區別對待,我依然希望為自己的心靈保留一片淨土,像書中所説:

“我唯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是別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的純真。”

做一個歷經風雨,依然温柔而純真的人。

04

前兩天生日的白鬍子老爺爺——宮崎駿,他的一生,他的作品,完美詮釋了書中所希望傳達給讀者的生命的本真。

從大肚子胖胖軟軟樂於助人的龍貓,到勇敢果敢熱愛生命和自然的娜烏西卡,再到面對被魔法變成老太太卻坦然接受的蘇菲,宮崎駿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温暖人心的角色。而他幾十年如一日一筆一劃繪製出來的電影場景,亦實亦夢,搭配老友久石讓的配樂,如冬日裏細細品嚐的一杯熱茶,那股暖流從舌尖蔓延至全身,幸福充盈了整片心靈。

第一次看《龍貓》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宮崎駿這位大師。電影以媽媽生病了開篇,根據我多年看韓劇的經驗,我以為,會出現生死離別的場景,這樣才能調動觀眾情緒……然而看過《龍貓》的都知道,電影結束時,媽媽病情好轉,龍貓陪着兩個小女孩坐在樹梢上,笑的很快樂。

我曾以為,能創作出如此温暖的作品的人,他的過往,一定很幸福,才給予了他貼近生活的靈感。

後來,我才知道,童年時期的宮崎駿,也經歷過母親生病的痛苦,而和電影不一樣的是,他的媽媽,最終離他而去;生於戰亂年代,他經歷過動盪,更經歷過親人的利慾薰心;甚至在動漫生涯的早期,他也遭受過不被認同的失落。

歷經如此苦難的人,卻選擇了用善意去化解那一幅幅以自身經歷為背景的戰亂、悲傷、艱難的場景,而作品中對生活本真的探索和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是即使再老,我也願意一遍又一遍反覆回味的。

我想,宮崎駿是喜歡並懂得生命本來的樣子的。

05

一次又一次的退休宣告,卻阻止不了他為生命創作的腳步。他又開始畫畫了,是真的愛吧。

1月5日,是他老人家77歲生日。他説,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或許,於他,最幸福地離去方式,是在畫畫途中,趴在他用了一輩子的案台上,帶着他標誌性的白鬍子微笑。

雖然是孤獨的,但他並不孤單。

因為藴含了他的思想的作品,具有超時代的意義,會一直一直,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鼓勵大家在面對苦難時,依然保護自己內心最初的那份純真。

讀這本書,彷彿看到了宮崎駿的作品,裏面的一字一句,温暖而有力量,引人深思。再過一年,兩年,三年,每一次回讀,我相信自己都會有不一樣的思考吧。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5

從前的自己對哲學沒有任何興趣,感覺就是神神叨叨的説些廢話,隨着年齡的見長,遇到了很多困惑,這個時候,省視自己的人生和境遇變得尤為迫切,曾經不屑一顧的心靈成長之書,變成了救命稻草。

不過話説回來,很多所謂的靈魂啟發之書我還是看不下去。但這本線裝的《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從開篇就讓我聽到高山流水之音,彷彿遇見知音,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全都躍然紙上。週末兩天一有空就讀,合上書本,內心波瀾而浩瀚平靜,好似內心的想法又理順了一遍,內心的困惑都更明晰一般。面對苦難,面對挫折,身為父母,夫妻之愛,社交財富,靈魂信仰,作者一一探討,越看越堅定,越讀越平和。

我們身在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我們可以為別人而活,也可以尊崇內心而活。是做喧囂而浮躁的社交達人,還是孤獨的思考者?是攥緊指尖,讓控制慾發揮最大,還是給予信任和寬容?是埋怨命運的不公,還是欣然接受,重新創造人生之路?在書中,都能得到解答。

獨立而自由的靈魂,是人這一生存在於世的證明;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我心靈永恆的追求。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後感6

1

大家都知道,童年和少年時期,是充滿美好理想的時期。如果有人問我們,長大後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想我們都會説一些偉大的令我們崇拜的人名。比如,長大後我想成為馬雲那樣的富商。我想成為孫儷那樣的明星。我想成為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

但是,如果讓我們身體和靈魂整個兒都變成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們會願意嗎?

也就是説整個兒變成他/她,那不就不是我們自己了嗎?

我想,我是不願意的。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僅僅一次,我為何要完全做別人,而不做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呢?

無論怎樣,最寶貴的當屬自己。要想對自己人生負責,那就好好做自己。

2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曾説:“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

如果你依然迷茫,依然不知道何為自我,不妨讀讀《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是當代著名作家,學者,哲學家。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

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同樣是一本集哲理與散文為一體的書。充滿智慧靈性的文字,時時給人思考也給人力量。

整本書周國平用七個部分層層遞進地展示了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是一本喚醒生命覺醒的書籍。

生而為人,需要面對很多選擇和決定,也會遭到疑惑、困難、挫折等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都需要力量的支持,而覺醒內在最重要的力量。

周國平在自序裏首先拋出人身上有三個最本質的東西需要覺醒。

“首先,你是一個生命,你因此才會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才會有你的種種人生經歷;第二,你不但是一個生命,而且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並且能夠明確地意識到這一點,也就是説,你是一個自我;第三,和宇宙萬物不同,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你還是一個靈魂。”

所以,人生的覺醒就是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和靈魂的覺醒。

3

生命是一個既抽象又具體的詞,具體到你經歷的點點滴滴,都慢慢滲進你的生命裏。

既然如此,那生命對我們而言,也就簡單了。

正如加繆所説:“每當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義時,正是它的簡單令我震驚。”

生命也是一個簡單的個體,就看我們是否在人生路上,好好地經營,好好的享受生命。

談起享受生命,我們總還是要遵循生命本來的樣子。

那麼,生命本來的樣子是什麼呢?

生命本來的樣子就是我們內心的樣子。不需要矯揉造作,不需要口心不一。

生命本就如湖池水,如果喜愛,就靜靜地坐在湖邊,看一陣陣風兒過後,湖面的波紋。

生命本就如一本喜愛的書,如果要看,就一頁一頁耐心地讀。不要覺得無味,恰恰相反,在讀的過程中就是你享受生命的過程。

生命本就如你喜歡的一件事,一個愛好,一份堅持。比如你愛跑步,那就跑吧。在用腳步丈量距離的時候,你的體魄也健壯了。

生命本身也是一種追求,常常是青春時期,執着地追求。追求不丟,相信青春也永駐。

生命無聲,卻勝似有聲。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對待生命,如何把每一天過的讓自己覺得有意義。

4

生命是需要智慧的,尤其在面對苦難,在面對不可控的災難。

很喜歡周國平這句話:“在掌握的範圍內,做命運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範圍內,做命運的朋友。”

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掌握命運,掌握一切,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地過好每一天。

可是,人生是喜樂與痛苦並存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是我們人人都懂的道理。

這就需要我們要學會做命運的朋友,有時需要與命運和解,合二為一,才能更好地與生命相處。

人這一輩子,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至於為什麼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作家周國平給我們給了以下幾點理由:

第一,不和自己較勁,對自己要隨和。你要認清自己的稟賦和性情,在人世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不和別人攀比;

第二,不和他人較勁,對他人要隨緣。你要明白人與人之間有沒有緣和緣的深淺是最基本確定了的,在每個具體情況中做到大致心中有數,不對任何人強求;

第三,不和老天較勁,對老天要隨命。你要記住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的必不可免的遭遇。

學會不較勁是一輩子的智慧,不但尊重生命,也讓自己在生命中不再盲目爭鬥,做一些無畏的舉動。

5

在這個物流橫流,快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走着走着,便丟了自己。甚至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很多時候變的口心不一,很多時候變的虛榮自私。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一個西方考察隊到神祕的原始森林探險考察,請了當地土著印第安人做嚮導。在疾行三天後,土著嚮導要求隊伍停下來休息一天,問其原因時,他説:“我們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來,需要停下來,等一等靈魂。 ”

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多的意義在於告訴人們身體和靈魂要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自己,也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存在。正如盧梭所説的:“上帝把你造出來後,就把那個屬於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

於是,真正的人生需要你自己面對,需要你自己承擔。那麼,何不真實地做自己,用心過好你的每一天呢?

最後,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立的靈魂,能獨立地思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追求什麼?熱愛什麼?在生活的激流中,不失去自我,不失去温度,閃閃發光地活着。

畢竟,僅此一次的人生,怎捨得辜負呢?

標籤: 讀後感 通用 生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oqn92.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專題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