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1

六月份,我靜下心來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

書中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教育獨到的見解,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仍然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談談“因材施教”的問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面對班裏許多令人頭疼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的學生,老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呢?很多教師都從學生身上找原因,什麼不知道學習了,腦子笨了,家長不配合等等;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瞭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並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在閲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平時不應該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蘇霍姆林斯基給一位後進生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閲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

後來,這位學生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裏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與現實生活中我們整天對待學生冷冰冰的態度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反思。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2

每一年,無論是接哪個班,都會遇上一些學困生,這往往是我最傷腦筋的事。對他們,平靜時,苦口婆心地勸説,煩躁時,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氣時,會毫不留情地訓斥……結果,學生信心全無,往往破罐子破摔。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如果你想教你的“頭腦遲鈍”的學生學會思考,那就請你把他們領到思維的源泉那兒去,那裏會展示出現象的鏈條,一事物的結果成為另一事物的原因。

思維過程緩慢的學生,當他努力用思維來把握這根鏈條,在記憶中保持住幾樣事實、事物和關係的時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種無可取代的思維訓練。問題在於,在各種現象的鏈條中,要一個接一個地進行發現,好比在兒童前點燃起思考的火花,它們會刺激思維過程活躍起來。只要點燃這種火花,兒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現象。這種意願、願望就是加速思維過程的活動性和推動力。

這段話,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對待這些學困生的呢?他倡導的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他説:我們的崇高使命就在於:要使我們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個專業,這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麪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正像新課改所倡導的精神一樣,“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應該是完整、有自尊、,充滿自信的、個性洋溢的人。我們要用真誠和愛心去呵護他們,激勵他們 。這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對待學困生,更要有細心和耐心。

一、目標激勵:目標層次化,對班級中各類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目標,從而對學困生產生激勵鞭策作用。

二、尊重激勵:教師對學生尊重,能使學生產生滿足,愉快的心理體驗。公正、平等地對待學困生,尊重他們的人格,聽取他們的意見,從而使他們產生一種積極進取的動力,真正使阻力變成了動力。

三、情感激勵:學困生也有豐富的感情世界,因此,要轉化他們,必須大力進行感情投資。古人言:“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有感情,才會聽取老師的教誨。

四、榜樣激勵: 學困生一般比較注重具體的,實際的東西,對老師空洞的説教,常有一種逆反心理,你要他這樣,他偏要那樣。所以,單憑説理是難以見效的。 要注意在本班級樹立學生身邊的典型,尤其對那些基礎較差但進步較快的同學給予大力表揚,號召全體同學向他們學習,這樣做,不僅促使這些學生加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進步的希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經常宣傳榜樣,樹立典型,對學困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表揚激勵:榮譽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當而又適當地給學困生生以表揚和鼓勵,能夠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激發榮譽感和進取心。在平時,我們要多找學困生的“閃光點”,學困生並不是一切都壞,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有的雖然紀律觀念淡薄,但能積極勞動,不怕苦,不怕髒,帶頭完成任務;有的對班集體不夠關心,但常常能夠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有的文化基礎較差,但學習態度比較認真……我們對學困生凡有積極行為和進步表現的,都應給予表揚和鼓勵,來激勵學困生的進步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3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4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根據年輕教師的來信,針對教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編寫的一本“教育問答”,是他30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如“什麼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樣形成的?”“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呢?”“怎樣靠閲讀擴充知識?”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學中的實例。下面就談談我感觸最深的:

課堂上學生學習注意力是否集中關係到整節課的成敗。“要掌握學生的注意力,就應深刻地瞭解兒童的心理和他們的年齡特點。”

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注意是學習的門户”。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據專家調查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要長時間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必須把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相結合。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這種結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使學生意識裏有一點“思維的引火線”,也就是説,“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東西,在感知教材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越積極,他學起來就越輕鬆。”

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對於訓練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和在集體生活中的適應力和自控力都有很大意義。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遊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一、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

效率低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注意力容易轉移,幹着這個,想着那個;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因此教師要儘量讓學生在某一時間內只做好一件事,如認真閲讀課文,思考某一個問題或完成某一項練習,培養孩子做事的專注性。

二、對學生講話不要老是重複。

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覆交待好幾遍,唯恐學生記不住或聽不清。卻不知這樣學生反會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於一件事反覆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養成漫不經心的習慣,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説一遍,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三、訓練學生善於“聽”的能力。

“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於學生來説,誰要是上課善於聽,能理解並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佔優勢。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鼓勵學生複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四、要讓學生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有的家長以為,讀書做作業的時間越長,學習成績就會越好。其實,時間太多也有負作用。造成許多學生對於時間沒有緊迫感,學習起來慢騰騰的,本來一小時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時還沒完成,而且養成注意力渙散的毛病。時間不多,反倒會逼着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在課餘時間從事一些有意義的訓練和活動,如學習掌握某種樂器、學繪畫等,這些活動本身就具有鍛鍊學生注意力的功能。

五、訓練自我控制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排除主客觀因素的干擾,才能專心致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學生的書桌上不要擺放帶有裝飾品的文具,看書寫字時保持正確的姿勢,不亂動、不亂摸,字要寫工整等等,學生如果能控制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行為,就比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緒。同時還可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加以培養。如聚精會神地下棋,這是集中思想,訓練有條理地思維的良好方法。學生學會專心致志,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注意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常抓不懈和相互配合。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有很多,“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有人説老師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靈的明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向大師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5

最近,我開始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着他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我覺得找到學生和老師發生的現象的根源,有益於我們開闊眼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老師的時間從那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這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常我也是這樣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各小時擠的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給學生談心等,還要抽出時間搞教研;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

可是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裏來呢?帶着這樣的問題和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天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另外,我還明白閲讀不但對老師有益,而且讓每一個孩子能夠自由支配時間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過於喜歡閲讀。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應當教會每一個學生怎樣在書籍的世界裏旅遊。閲讀是為了能讓孩子們擴大視野,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

面對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面對新時代的學生,要做一位好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需要我們老師有較好的心理素質來適應這個多彩紛繁的世界。書中作者的建議、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來説,如同一條條歡快清澈的小溪,彙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讀常新。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6

新任教師培訓後,宋校長推薦讓我們看一下蘇霍姆林斯基的,雖然還沒有看完,但是真的受益匪淺。看過之後才明白為什麼宋校長極力推薦這本書。

在自己不長的教學工作中,那一點點的瑣碎小事消磨着我曾經的雄心壯志,自己反而在工作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困惑。心裏真的很浮躁,好久沒有靜下來好好讀過書了,這次迫於作業開始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心裏的浮躁與迷茫真的在慢慢減少。有很多的金玉良言,讓我自己開始不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並向着早日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而努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就是應該學會去賞識學生。作為一名老師,特別是一名低年級老師,更應該學會去賞識學生。我想了想我們班的那羣孩子,只要我説表揚時,孩子們會立刻去調整自己的坐姿,答題方式等等。我發現學生特別想把最棒的自己展現出來,讓同學老師看到。我發現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最近,我嘗試着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作業的好壞,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着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併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着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特別調皮,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一直都在玩,一直都在動,課堂上總是被他弄出各種各樣的的與上課不和諧的聲音出來。我也跟他的家長溝通過,但是收效甚微。説實話,對我這麼一個新班主任來説,真的很頭痛。我不能一般的標準來要求他,他總是做不到。在我跟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家長反映説孩子最近在摺紙的時候,才能安靜下來。我就對家長説,那今天就讓孩子在摺紙上寫拼音日記。我沒想那麼多,晚上家長給我發短信説:今晚孩子很愉快地完成了拼音日記,而且時間比原來的少了很多。第二天來,孩子給了我一隻小船,他的作業就寫在那隻小船上,字跡比原來乾淨整潔許多,而且內容很好。學生有了轉變,作為他的老師,我真心感到很高興。學生確實應該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教育。一次,這名學生拼音日記寫的特別認真,但是他有一個詞用的特別好,我給他標註出來,還在班上把他的日記給大家讀了一下。孩子特別高興,下課就來告訴我老師我明天一定還會寫的更好的。晚上家長給我發了一條信息:今天晚上孩子跟我説:“媽媽,你不知道有比優和小花更厲害的,就是這種,我肯定也會有的”。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他描述:“很奇怪的波浪線的一種”。今天他的日記“五顏六色”被劃上了很奇怪的波浪線的一種,他很開心,我也很開心。孩子有上進心,還有信心了。感謝老師!他今天很積極地寫日記,還説:“我明天肯定還會有的”

通過老師一個個很簡單的表揚賞識,這個曾經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學生一點一點的建立起信心,在不斷的進步着,孩子雖然還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看到孩子通過老師的表揚在一點一點進步,作為一名新老師,心裏真的會格外的高興!我就想發現寶貝似的,我覺得今後一定要多多表揚孩子們,孩子們的自信心也會建立起來,孩子需要我們的賞識與鼓勵,我希望孩子們可以在我們的賞識中,越來越優秀!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標籤: 教師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8o3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