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薦】《祕密》讀後感

【薦】《祕密》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祕密》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薦】《祕密》讀後感

《祕密》讀後感1

這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個思想開始的。一本書因為讀者不同的閲歷和體會,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讀後感。這本《祕密》的書是我識字以來所看過的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書。這是一本讓我感覺充滿正面力量陽光燦爛的書;是我一位好學的宗親羅秋波先生推薦給我學習的。在此表示感謝。我的宗親維漢先生,欽盛先生······都是祕密的實踐者。他們是我的榜樣,使我對祕密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成功例子和學習動力。感謝!

《祕密》我前前後後看了十多遍;越看越有趣,並且把它整理成讀書筆記;把重點的字眼和哲理性、啟發性的詞語摘錄下來;以便加深體會,我想讓我身體細胞都吸收到祕密的信息。

書中的很多詞語大多數出自於國外名人名句,可能是為了增加理論的可信度。為了方便我們的探討;我把言論名人名字隱蔽,因為我相信他們裏面任何人的話,不需要權威身份來證明。同時也不影響我對他們的感激;是他們帶給我們偉大的心靈的啟發。

我們剛剛接觸《祕密》的時候,你或許有好多的情緒上的牴觸;因為傳統教育是告訴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渴望,期盼,那麼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只是換一個方式給你而已。或許你認為“天方夜譚“、“痴人説夢”“黃粱一夢” 、“南柯一夢”的傳説;那麼,這本書告訴你;你的夢不要醒了就忘記,要繼續義無反顧的做夢。並且把夢想變成現實。或許,你認為是一種“迷信’?這是科學不是迷信,但是;你必須入迷的去相信它;“信則有,不信則無”。還有就是潮汕人的俗語就是;“做食不要想食”。是的。“做”是必要的,只是在“受到啟發的做”效果是不一樣的。它讓你“做”的更加開心快樂,並且獲得成功。

“窮則思變”,潮汕人大多數是白手起家的,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他們渴望追求財富,努力拼搏,很多成為老闆。他們成功了。可能他們不理解或不知道這個祕密的存在。但是他們其實也是運用了這個祕密。再想一想,那些“粒粒皆辛苦”每天早起晚歸辛勤耕耘的農民或奔波勞苦的人們,為什麼他們大多數一輩子都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呢?那就是他們不知道“祕密”或不相信祕密。

如果你保持着過去的想法,認為金錢的唯一來源只有工作,“我非常辛苦地工作。奮鬥才會有錢”,那麼立刻丟掉這些想法吧。難道你要繼續這麼想,讓它成為你生命中的必然的結果?這種想法對你根本沒有好處。

我們可不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或是假想的狂熱觀點來談這些的。量子物理學家驚人的研究和發現,使我們對深不可測的心智創造力有了更多的瞭解。這個祕密法則在萬古之初就開始運行,它一直都在,也將永遠存在。並且和很多歷史智者們;柏拉圖、莎士比亞、牛頓。雨果。貝多芬、林肯、愛默生、愛迪生、愛因斯坦。他們都知道並且在運用這個“祕密”——————所説的話是一致的。就是;我們不可能擁有這樣一個宇宙,它可以獨立於我們的意識之外。實際上,所有被我們感知的一切,都是由意識所塑造的。

我們聽過“阿拉丁神燈”故事嗎?那位巨人總是説的一句話:“你的願望,就是我的命令”。其實那不是神話;是知道“祕密”的人另一種方式的解讀;包括電影《憨豆先生》主人公也是以風趣幽默對“祕密”的另外一種解讀;他享用一小塊“三文治”就像在享受“滿漢全席”的感覺。

這個祕密本來就能給你任何你想要的—————————幸福、健康和財富。你可以從一無所有開始。然後,從這一無所有、從這不可能之中,道路就被創造出來了。

《祕密》讀後感2

古老廢舊的花園裏,人跡罕至。門是鎖着的,鑰匙被埋在了深深的土底下。宅子裏的僕人從來不敢談論起這個祕密的花園,因為他們脾氣古怪的主人對於這個花園總是抱有厭惡的態度。但是祕密總是會被人所發現的。

父母雙亡、從印度搬過來的小女孩瑪麗,脾氣古怪,性格暴躁。無意中找到了花園中的鑰匙,打開了祕密花園深鎖的門。於是她叫上了迪康—一個在約克郡十分有名的少年,想一起去探索祕密花園。老宅主人的兒子科林脾氣和瑪麗一樣糟,他神經兮兮,總覺得自己是個駝背,覺得自己很快就要死了。但在瑪麗的鼓動下,他們三個最後一起進入了祕密花園。

科林的母親,就是在祕密花園—她生前最喜歡的花園裏,從一棵大樹上掉下來去世了。這也是老宅的主人要鎖上祕密花園的原因。它荒涼破敗,沒有一點生機。在三個孩子的努力下,祕密花園變成了像以前一樣的欣欣向榮,他們把它稱為魔法——是他們使用魔法讓花園恢復了以前的樣子,是他們使用魔法讓瑪麗和科林的性格變得討人喜歡,同樣也是魔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

在他們所想象的“瑰麗的魔法”的幫助下,花園開始變的日漸繁榮,他們完成了一項項看似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們就像是那蝴蝶的幼蟲,一點一點地破繭而出,蜕變成為最美麗的蝴蝶,向着陽光展動着它那明亮的翅膀。而這一切的改變,僅僅靠三個孩子和一個年老的花農。

然而,從魔法中受益的並不只是花園。瑪麗和科林,在這“魔法”中也學了很多,他們開始變得不那麼暴躁,不那麼古怪,他們開始接受生活的美好,變得陽光、積極、向上。他們的臉上開始帶上笑容,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瑪麗的脾氣再也不倔了,科林再也不覺得自己會死掉了。並且科林還從一個病弱的小男孩,成長為一個健康的少年——就像約克郡千萬個普通的少年一樣。

這真的是“魔法”的作用嗎?

不,這是他們自己的決心與夢想帶來的。

他們的夢想從始至終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花園恢復原樣,但他們卻從不曾想到自己會從裏面受益良多。改變最大的就是全書前後反差最大的男孩——科林。以前他是小王爺,從來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蠻橫、無理、倔強。他的世界裏只有他自己,但是,當他看到祕密花園的時候,他進去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會永遠,永遠,活下去的!”現在他健康結實,不比全約克郡任何一個男孩差。

人的夢想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它會改變他的習慣、他的思維方式乃至他的性格。它會讓人變得勇往直前,一心只為完成這件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極有可能就收穫了優秀的品格和強大的能力。

在全書的結尾,作者寫出了老宅的主人與他的兒子相遇的過程。老宅的主人是個駝背,因為妻子的死亡,絲毫不疼愛他的兒子。他也像全家的人那樣認為他的兒子是一個駝背,羅圈腿,性格暴躁,不討人喜歡。但是當他走進宅子裏看見祕密花園的時候,他看見他的那個所謂“脾氣暴躁、駝背、羅圈腿”的兒子在花園裏站着,與他的夥伴們嬉笑玩鬧,還一頭扎進了他的懷裏。這是他從來沒有想到的。他也沒有想過有一天他的兒子能夠完成他做不到的事——站着,昂首挺胸的,走出了那個被鎖了整整十年的祕密花園,讓全宅子裏的人都驚呆了。

全書用這樣一個高潮結尾,寫出了大自然的“魔法”和人類的美好心靈,同時也寫出了夢想對人的巨大改變作用。看這本書,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我們也應該像科林一樣擁有一個夢想——因為擁有了一個夢想,你就擁有了一個奇蹟。

《祕密》讀後感3

放假對我來説是一次很好的調整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次自我提高、充電的機會。在讀完《童年的祕密》的過程中我回憶到了我對自己的孩子的影響以及班級孩子的教育,我慶幸自己完整了讀完這本書,我能有機會了解和學習認識、尊重孩子並能有機會彌補孩子做過的關鍵期的理念和方法。當你為了孩子,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看完之後,我算是明白為什麼蒙特梭利教育在蒙特梭利女士手中大放異彩、而在推廣時屢屢受挫了,《童年的祕密》裏體現出的那種“兒童優於成人”的思想境界,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深刻領會和深度認同的。

我們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蒙台梭利在書中給我們描繪的“正常”的兒童模樣是:他們有尊嚴,守紀律,舉止得體,熱愛學習!有良好的的控制行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於思考。他們沒有恐懼,不一味順從,沒有過多幻想,不迷戀玩具,不説謊...

看到這裏或許你會説,這不是幻想嗎?世上有如此堪稱“完美”的存在嗎?這或許真的不僅僅是“正常”,而是“完美”吧。不,這不是幻想,我們的孩子也是可以成為這樣的天使,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

我認為“正常”並非要求我們的孩子事事完美,而是強調培養是非判斷能力,正直,快樂,有責任感,能夠承擔壓力,能夠探索這個世界並且覺得學習或者工作是愉快的,不容易隨便成癮。可是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不是每個父母都是教育家,也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夠按照孩子的需求給與適當的關懷和愛護。書中更是指出兒童心靈上的許多烙印,都是成人在無意間烙下的。他們在打着為孩子好的旗號,有意無意地壓抑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導致很多孩子得不到充分、舒展的發育和成長。所以,我覺得孩子周圍的所有成人即孩子的父母、老師以及祖父母必須瞭解孩子,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並把它們從自己設置的障礙物中解放出來。

首先,我認為父母和老師應該端正對兒童的態度,孩子沒有是非對錯的判斷力,或許面對你的批評,他會內疚,反反覆覆的批評變成了一種指責,孩子逐漸失去了自我。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消除自身的內心障礙,做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

其次,關於孩子塑造孩子行為最好的時機就是孩子做出正確行為的時候。在孩子作錯後反覆的指責只是在強化錯誤的行為,只有孩子做出正確行為時我們對孩子的肯定,才是孩子積累正確行為經驗的優選方法。千萬不要讓口頭獎勵被物質獎勵取代。

當然,書中也依舊強調關愛和理解對孩子的重要性。畢竟人類都是感情動物,或許在糾正孩子行為之前先與孩子連接情感,處理起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認為真正的陪伴,拉近的不是身體的距離,而是心靈的距離。只有我們認真的與孩子相處,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從而發現孩子內心深處的祕密。

所以我通過看這本書,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一種包治百病的藥,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方法,有的是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提升完善的過程。要知道過程應該比結果有意義的多,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的結果,或許放慢腳步用心享受這個過程,會有不一樣的美的收穫。

《祕密》讀後感4

讀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深奧,值得我們細細品讀與研究。雖然我還未能做到完全理解,但是書中有一個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

蒙台梭利在書中講述了成人是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成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衝突所產生的後果幾乎會無限擴展,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穿戴全部由父母代勞。

成人對兒童的態度就好像他們是兒童的造物主。成人認為他們自己永遠正確,兒童要以他們為榜樣,所有兒童的行為與自己相左的都是錯誤的。這種態度在潛意識上抹殺了兒童的`個性,而成人卻還自以為熱心。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並認為自己瞭解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究開始慢慢消失。

作為成人的我們被控告了。原因就在於我們忽視了“兒童的精神”。與兒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兒童,照顧和引導孩童,所以對兒童的錯誤理解越來越糊塗。因此解決的方法首先是成人要知道:他們錯了。正如書中所説:解決兒童與成人的衝突問題的關鍵在於成人要具有認識到阻礙他們真正“理解”兒童和尚未意識到的錯誤,這種心理準備。

另外,書中中還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發現兒童和解放兒童。試想今天,我們在解讀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在創造的幼兒教育中發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為孩子創造迴歸以人為本的生態式教育環境??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因為了發現兒童的渴望。

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是深愛着自己的學生的。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我們那樣的辛苦那樣的勞累那樣的甘於清貧那樣的不計名利,而學生們面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卻似乎總是無動於衷。其實,這一切的尷尬都只因我們對學生的愛過於武斷、包辦與專制。對學生,愛是立場,愛的智慧則是境界。

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當然首先是作為一名成人。在自己有了人們還未真正理解兒童的覺悟之後,就要着手來解決兒童與成人之間的衝突了。學習對兒童的心理進行分析,知道他們的想法,明白他們的需要,重視他們的精神世界。我想,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家長,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平時主觀認為的兒童的想法是不同的,這也許就是“童年的祕密”。

《祕密》讀後感5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好書,它揭開了兒童成長奧祕的革命性觀念。本書,作者蒙台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的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着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並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來,我對這點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了,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抗議,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説出來,到了小學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並作出讓步。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例如我家現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在吃晚餐時,對餐桌旁邊誰坐哪個位子很敏感,平時,她習慣坐在爸爸媽媽中間的位子,爺爺坐在最旁邊的位子。記得有一次,吃晚飯時,我坐在我女兒的位置吃飯,女兒馬上就説,爸爸你坐錯了,並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級裏的學生,他們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們在教室裏上課之前,會很自覺地坐好等待老師來上課,當有一名學生總是站着,或者在搗亂,其他學生總會覺得不習慣,從而會對他產生反感,當我到了教室裏之後,很多學生會主動地舉手告訴我這個學生怎麼樣不遵守紀律。

蒙台梭利還告訴我們,成年人應該去努力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闢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首先要滿足孩子的睡眠需要,“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應該讓他多睡些”。新生兒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為主,一天的非睡眠時間只有幾小時,幼兒園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時以上,到了小學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時以上,才能滿足睡眠。但是,蒙台梭利也告訴我們,千萬別讓兒童過量睡眠,過量睡眠,會讓他們缺乏必要的活動時間,不利於身體的正常發育,不利於成長。我女兒説,睡太久了,上幼兒園會遲到,要早睡早起。現在的小學生,由於作業量過多,有的同學寫得較慢,一直寫到晚上十一點的現象較為普遍,中午也有作業,不能午睡,這樣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這樣,怎麼能滿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台梭利説,成人能夠以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強加於兒童,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做。一旦發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願去做,而是成人藉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兒來説,因為擔心她自己吃飯會吃不飽,因此都是大人餵給她吃,但最近我發現,在吃飯這點,她早已落後於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兒園裏吃飯排名倒數。我在想,這就是我們一直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己吃飯的鍛鍊,難怪在幼兒園裏吃飯很慢。這幾天,我們不喂她了,讓她自己吃,幾天來,她進步很快,還會用筷子吃飯夾菜了。我也在暗暗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早點讓她自己吃呢?為什麼我們要幫她呢,讓她自己來不是很好嗎?有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寫家庭作業時寫得慢,陪伴的家長又沒有耐心,為了趕時間,家長會幫着寫,這樣將不利於學生快速完成寫作業。學校衞生大掃除,低年級家長會主動地幫孩子班級搞衞生,這樣包辦代替,也不利於孩子的勞動能力的提高。

《祕密》讀後感6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的書籍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人,要讀書,更要讀好書。祕密花園,無非是一本飽含智慧的書籍。它有細膩入微的細節描寫,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畫,更有引人入勝的環境描寫,人生需要這樣一本好書。

我非常敬佩這本書的作者,弗朗西斯霍奇森博納特,她是20世紀世界最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也是英國唯一一名一舉成名的家庭主婦。她雖移居美國,被美國視為文壇珍寶,但她一直使用最典範的英語寫作,小説的背景也都安排在英國,同樣她也是一位愛國主義作家。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九歲的小女孩瑪麗,由嬌蠻跋扈的瘋丫頭到活潑可人的好女孩的蜕變過程。寫了瑪麗其實也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她的父親每天忙於外交,而她無所事事的母親每天就會參加一些上流貴族的聚會。瑪麗一出生她的父親母親就沒有憐愛過她,而下人也是對她言聽計從,因此瑪麗在六歲時已經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逍遙跋扈、自私自利的丫頭了。在霍亂爆發的時候,每個人都忙於逃命,竟無人記得有着麼一個居功自傲的丫頭。後來瑪麗到了她姑父的莊園裏,認識了一些和藹可親的人,因此瑪麗也變的活潑開朗。瑪麗和她的生死之交一起尋找到了一個神祕莫測的祕密花園,她們一起探索奇幻的祕境,找尋失去的花園,之後為這一座神奇的莊園破密的故事。

其實社會中有許多像瑪麗一樣的女孩,但每個人都會像瑪麗一樣,找到輔助自己跨過障礙的得力之人。人生需要像瑪麗一樣願意從嬌蠻放縱蜕變成無拘無束。這也提醒了社會中的每一個父母,不要把孩子封鎖在自己的襁褓之中,更不要對孩子不聞不問。但我最喜歡的是裏面一個叫迪肯的男孩,他從小樂於助人、寬宏大量、表裏如一,他的心靈像雪花一樣純潔無瑕,容不得半點污垢,連瑪麗見了他之後都眉開眼笑、放鬆自如。草原上的每一個人,甚至每一隻動物都與他和睦共處。他每天像一隻小鳥一樣跳躍在草原上,無時無刻都給這片草原增添一筆愉悦的色彩,更因為有了他瑪麗才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一位善良的女孩。

書中的瑪麗會和他的這些義結金蘭的死黨找尋祕密花園中的祕密,會同進退共患難,就因此瑪麗學會了情同手足是什麼意思。書中每一個幫助過瑪麗的人,包括克雷文先生,他們都有着一顆寬廣的心。克雷文先生雖因逝妻而暴戾,但他依舊關心瑪麗。瑪莎雖是僕人,但心如止水,傳贈給了瑪麗她所能及的一切。迪肯雖是一個連普通都算不上的男孩,但瑪麗因為他而改變了自己一切不堪入目的壞習慣……這一切得一切並不是因為她遠近聞名的父親更不是她美麗高貴的的母親,而是那些微不足道、默默無聞的約克郡人。這也許很好笑,一個孩子的蜕變竟不是因為她的雙親,而是來源於與她毫無關係,甚至素不相識的人,但這一切的一切是千真萬卻的。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花園,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人人都可能丟失開啟這祕密花園的鑰匙。痛苦是人心靈深處最堅固的祕密,往往被人不由自主地堅守着。漫漫無期的壓抑和時不時歇斯底里的發作,會不斷侵蝕我們的靈魂。如果總是心情糟糕、容易生氣,就會慢慢看不見花園裏美妙絕倫的景色,感受不到沼澤地吹拂而來的和風,所以要讓我們用愛喚醒沉睡中的祕密花園吧!

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書籍把我們引向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所以讓我們成為汪洋書海中的一員吧!

《祕密》讀後感7

《童年的祕密》中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通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精神分析揭示齣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於成人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祕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蒙台梭利還從七個方面討論了兒童的發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礙兒童的發展的。第一、成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強迫兒童長時間睡覺。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們要為兒童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鑑於兒童是一個弱者,那麼有着更強個性的成人在指導兒童的時候必須控制自己。第二、蒙台索利認為,兒童並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發展,而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因此,成人必須調整自己以幫助兒童享受行走的樂趣。第三、蒙台索利表示,當我們評價兒童的心理髮展時,我們應該根據言語的出現以及從工作中激發出的手部動作的出現來考慮幼兒的心理髮展。第四、蒙台索利批評成人並不是從兒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發去幫助兒童,而是取代兒童完成了所有他們想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動取代兒童的行動不僅表現在行動方式上,還表現為通過暗示把自己的意識滲透到兒童的意識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童。第六、蒙台索利認為,由於成人不理解運動對於兒童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阻止兒童的身體活動。而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要比失聰的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慘也更嚴重。第七、蒙台索利獨闢蹊徑地提出,兒童具有天賦的特殊的“愛心智力”,這種愛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觀察他們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於兒童對我們成人的愛,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被喚醒。如果沒有兒童幫助成人振奮精神,那麼人類就會頹廢。

看本書時。讓我想起趙嶺老師在課堂上説起兒童享有的權利——這是《兒童權利公約》賦予與規定的。

1、有生存權——每個兒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權和健康權;

2、受保護的權利——不受危害自身發展影響,被保護的權利;

3、發展權——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兒童有權接受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以及兒童有權享有促進身體、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權利;

4、參與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兒童利益的原則;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尊重兒童的觀點與意見的原則;無歧視原則。

給我的啟示:面對兒童的成長,我們應該像蒙台梭利那樣,學會觀察、學會引導、學會等待,用“有準備的”適宜環境導引兒童的內在生命力,並耐心的等待兒童完成其內在的心理變化,而不是用我們成人自以為是的“對兒童的幫助”去打擾其破繭而出的過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長”的嚴重後果。

《祕密》讀後感8

第一次讀朗達·拜恩的《祕密》一書是在寒假期間,為了打發宂餘時間,向朋友借了這本精神食糧,再次拜讀,仍然很有啟發。

朗達·拜恩是澳大利亞電視製片人和作家,《祕密》產生之前,她的工作遭遇瓶頸,父親突然去世,人際關係一團糟,在這個時候,

女兒送給她一本百年古書,在古書中朗達·拜恩發現了一些事情,於是她在史書的海洋中遨遊,通過對古籍和歷史人物的研究,她發現瞭解到這些事情的都是曾經的歷史偉人,例如愛因斯坦、貝多芬、柏拉圖等。她還發現了這個祕密的很多當代實踐者,帶着與世人分享的願望,她和她的創作團隊共同製作了《祕密》。《祕密》一經出版就風靡全球,著名作家畢淑敏對它的評價是:“你的人生,很可能因為閲讀本書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全書揭示了一個巨大的祕密——“吸引力法則”。“其大意是:人的生活“實相”是由其人自身的思想吸引而來。也就是説,當人們思考好的事情的時候,好的事情就被人吸引來了,如果思考負面的事情,那麼負面的事情也會被吸引來。聽起來會覺得有些唯心主義,但如果細細分析不無道理。

在我看來,吸引力法則跟佛學中的“心之所向,無所不成”如出一轍,強調的是潛意識的力量。就是要持續不斷地集中注意力,聚焦所有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樂觀積極正面思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們認為,想要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那麼必須要先改變其潛意識,潛意識改變了,新的局面才得以打開。人的“外在”是由其“內在”決定的,假若從改變外在着手去改變命運的話,那麼結果是徒勞的,假若能從改變其“內在”着手去改變命運的話,那麼一切神奇的途徑將會自然打開,而祕密就揭示了這個道理。

書中詳細解釋了吸引力法則實踐的三個步驟——要求、相信、接收。要求不是對過程的苛求,而是對理想狀態的渴求,讓你確定你想要什麼,當你心中清楚要什麼的時候,要求已經完成了;相信你所思所想的已經來到了你的身邊,相信那就是現在的你,而不是未來的你;接收你所達到理想狀態的感受,快樂,幸福,滿足等喜悦的心情。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就有意識地凡事都往積極的方面去想。因為,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過來的。目前的生活就是過去思想的映現——包括所有美好的事以及自己認為不那麼美好的事。

我們的思想就像一個磁場,有着某種頻率。當我們思考時,那些思想就會發送到宇宙中,像磁鐵一樣,吸引同頻率的同類。如果把注意力放在不想要的東西上,比如總想着“我不想遲到,我不想遲到……”這時其實你是在向宇宙呼喊着讓這件事發生。相反,如果想的是“我能夠準時到達。我很高興我準時到達了!”。那麼,“準時到達”這個結果就會被我吸引進來。我們的思想和感覺創造了我們的生活。所以,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思想,進而改變自己生命的狀態。

《祕密》關鍵在於讓我們改變心態,正所謂心態決定一切。所以,儘量讓自己放鬆心情,想象美好,用正面的思想去吸引美好的人事物,讓我們“心想事成”!

《祕密》讀後感9

初讀《童年的祕密》,剛開始打開扉頁一看主要是寫關於幼兒一些行為及其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繫不夠緊密,但看着看着,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瞭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比如,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兒女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兒女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兒女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兒女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閲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兒女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兒女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閲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裏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祕密》讀後感10

讀《祕密》之前,看上去覺得我的生活還行:學習上還能得獎學金,週末兼職還算做的風生水起,還有時間戀愛,偶爾還找朋友一起逛逛街。。。。。。其實,只有我心理知道,我的生活其實一團糟:學習、生活、人際、戀愛。。。。。。我是一個表面上看上去樂觀得沒心沒肺的人,但還有一個祕密的自己是多愁善感的人。其實我們看到生活的表象和生活的本身就隔着一條祕密!更何況生活裏的種種困擾呢?心理學課和《祕密》感悟的一些思想正啟迪着我的生命!

“在愛情中,我們常常説要找一個多高多帥的男朋友或是找一個多白多美的女朋友;而為什麼不説什麼樣的男性或女性適合我;或是説我要給孩子找一個怎樣的父親或母親”心理學劉老師如是説。的確,站在別人的角度,為別人着想的這種心理,不僅能解決很多生活的困惑,還能體現為人的高度!

《祕密》全書貫穿的主線就是吸引力定律:好的吸引好的,壞的吸引壞的。生命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人的主要思想,而思想將會經過要求、相信、接收創造出來。大作家林希説,想法和實體是一致的,人生沒有想象不到的糟糕,只有想象不到的精彩,你可以顛覆你的世

界,亦可以重建;榮耀或頹廢,一切決定權在你。書裏面説到,世界上存在着一種吸引力法則,而我們本身就是一個信號的發射台,我們各種各樣的思想就是各種頻率,當宇宙接收到我們這些頻率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把相同頻率的東西給我們吸引過來。當你要吸引金錢時,就要專注在富裕上。當你去愛的時候,就會和宇宙處於全然和諧之中。如果想要獲得愛,就讓自己填滿愛。我們的思想是正面的話,好的東西就自然會吸引過來。我們的思想若是負面的,只會有更多不好的東西吸引過來。這就是“思想吸引一切”。

“對於敵人,對於競爭對手,我們如果去恨他們,看不慣他們,這就是傻子的行為。”劉老師的這句話觸動了我。這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很少有人的內心對敵人有感恩和愛,並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如果能把每個思想都裹上愛,如果能愛所有的事物和人,你的生命就會轉變。你的思想就會吸引更多更多美好的事物,與之同頻的東西,這就是愛的力量。所以我們最先應該練習的就是去感恩,去愛,去試着欣賞更多美好的事物。把你心中所想,把你的感恩,感謝,感動和愛,寫下來,視覺化你的目標,不斷的強化你想擁有它的思想,你就會吸引好的你期望的事物,相信它,欣然的接受它,這就是那個“祕密”!

瞭解完這個“祕密”後,要努力學會運用這個祕密,運用吸引力法則。並時時記得運用這個祕密,所以我唯一需要做的事是--現在就去感覺美好,專注於你相信的美好,宇宙就釋放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幫你創造奇蹟。我們才會知道,心想事成也並非一個虛無飄渺的泡沫,

而是一個非科學可以詮釋的神奇祕密,然後發現,我的生活也沒那麼壞:我還有愛我的父母,還有可以努力的前程!

祕密的吸引力也許在於它的距離,而正是這個距離掩蔽某些不為人知的美。給自己留一個祕密,化作一種思想,支撐心中的某種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祕密》讀後感11

遊戲不應只在電腦裏《沒有祕密長不大》這本書講的是內向、孤單的張小偉,一次偶然的機會離開媽媽,和開朗的朱子同生活在一起,兩個男孩成為了好朋友。我喜歡書中的朱子同,他就就像我身邊的同學,很熟悉,很親切。他的成績並不優秀,但他性格很陽光、天性快樂、風趣幽默,連膽小內向的張小偉也説,和這麼幽默的傢伙呆在一起,想不笑都難。老朱是個不可救藥的遊戲狂人,他沉迷電腦遊戲,有時間就玩,當他和別人發生了爭執就説:"走,上賽爾號鬥去。"還嘲笑那些不玩網絡遊戲的同學。其實我周圍很多同學包括我都和朱子同一樣喜歡玩遊戲,現在的網絡遊戲層出不窮,受到我們男孩的"熱烈歡迎",遊戲中有奇妙的想象,驚險又刺激,好像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們。我們課餘時間在一起時,説的都是遊戲,一見面問的都是:"你的XX遊戲打到第幾關了?"然後你一言,我一語,眉飛色舞,聊得非常興奮。我覺得適量的玩玩遊戲,可以讓自己開心,給自己放鬆,不會影響身心健康的。比如書中的張小偉、寧佳心同學,他們也玩遊戲,也在一起聊遊戲,但是他們玩的時候都是適可而止,會控制自己。再比如我們班的副班長,遊戲也玩得很好,學習成績也非常棒,琴棋書畫還樣樣拿手。眼睛也愛護得很好,是我羨慕佩服的人。

但是我們小孩大部分一玩起網絡遊戲都很難控制自己,包括我自己也是,一玩起來就忘了時間,不玩時腦子裏也還總想着遊戲。過量玩遊戲,沉溺在虛擬世界肯定是有害身心的,書中的朱子同,就因為狂玩遊戲,眼睛紅得像兔子眼一樣,最後不得不住進了醫院。我還看到報紙上的一些新聞報導,有個男孩為了去網吧玩遊戲,成了偷竊犯,還有個男孩為了玩遊戲甚至殺死了管教他的外婆,根據統計很多的少年犯罪都與網絡遊戲有關。要是沒有家長嚴格管着,可能我也會像書中的老朱一樣眼睛壞掉了。《沒有祕密長不大》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黃小月和寧佳心幾個同學在課間玩"魚兒搶食"的遊戲,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説,現在很多孩子都喜歡玩電腦遊戲,電腦遊戲很傷神,而且會造成大家室外運動的減少。像魚兒搶食這樣的室外遊戲,對緩解緊張和消除疲勞大有好處,應該在全班大力提倡。同學們都躍躍欲試,後來又在班上流行起打陀螺等其他遊戲。

暑假裏,我爸爸教我玩了一種他小時候玩的遊戲,撿七個蠶豆粒一樣大的小石子就可以開始玩了,把石子一把撒在桌上,撿起其中一顆拋向空中,然後迅速抓起桌上的其他石子,再趕快接住空中落下的石子,看起來很簡單,但做這些動作必須要眼疾手快。我一開始很笨拙,不是來不及接住落下的石子,就是抓不起桌上的石子,多次反覆地練習後,我慢慢熟練了,我還自己創新,給遊戲設置了關卡,沒事就在家裏闖關,可好玩了。爸爸説他們小時候沒有網絡遊戲,但是童年很快樂,經常玩許多益智又健身的遊戲,比如打陀螺、滾鐵環、打石子等等,非常好玩。對呀,我也可以像書裏一樣,課間時在班上推廣這個"石子游戲",它不僅能鍛鍊大腦的反應能力,讓我們的手更敏捷,而且這個遊戲只用幾個小石子就能玩,材料是天然的,環保又省錢,玩時不佔地方,桌子上、地板上都能玩,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玩,同學們一定會喜歡的,哇!想想都興奮。快樂的童年當然是少不了遊戲的,但遊戲應該不只是在電腦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xwx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