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名著讀後感500字

名著讀後感500字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著讀後感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名著讀後感500字

名著讀後感500字1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日記體小説《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説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這本小説沒有任何的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的虛偽的説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意大利青年,從小就被賣到戲班子,受盡了虐待。一次,戲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機逃了出來。在西班牙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船隻,與一羣來自各國的達官貴人同坐在二等艙中。船上的乘客們瞭解他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他,紛紛給了他一點錢。正當他慶幸有了這些就可以吃一頓飽飯時,他聽到了那些給他錢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國意大利,於是那小男孩就毅然地把這些錢憤怒的扔了出去,並高吼到:“我不要説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東西。’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這個小男孩寧可捱餓,也要維護自己祖國尊嚴的行為而拍手叫好。

我由此想到不少這樣的愛國者。南宋名將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忠報國”,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他忍辱負重,含冤而死;邊防叔叔為了領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入侵我國邊境的侵略者;多少體育的健兒,為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賽場的上空,忍着傷痛,奮力拼搏。他們的愛國熱情;激勵着無數國人奮發向上。

我們從小就應該以他們為榜樣,樹立愛國的思想。愛祖國,平時應體現在愛人民,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愛祖國就一定要為祖國而奮鬥,將來也像他們,要為祖國增光添彩。

名著讀後感500字2

記得我以前看過一本書,名字叫《水滸傳》,從字面上來看,可以説是武俠小説一類,但深刻理解的話,可以説是揭露當時朝廷黑暗的一面的。我認為那些口口聲聲説為國家效力,對皇帝忠心不二,而背後卻勾結對國家有威脅的人,他們就沒有一點羞恥之感嗎?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去殘害對國家最忠心的臣子,難道他們不覺得自己是罪該萬死嗎?

再看看那個皇帝,整天聽信讒言,受奸臣的挑撥,不理朝政,聽不得任何對自己不利的話,專聽自己心悦的話,而事後又感到後悔,他不認為自己昏庸無道嗎?再想那個宋江,為了做官,竟寧願犧牲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做什麼都依賴他人,最後害死了102位兄弟,他不覺得自己無用對不起兄弟們嗎?

我想不管誰看完了這本書,心中都為那些英雄們不平,而對高求,龐太師等人恨之入骨。為什麼社會上會出現這種人呢?不就是為了爭權奪利,享盡榮華富貴,甚至想當上皇帝嗎?即使得到了,他們會從心裏高興,或者他們會因此而收手嗎?不,事實告訴我們,那是永遠也不可能的!再反過來想想,那些污吏都是與生俱來的嗎?

不,是錢權,是錢權一點點吞食他們的良知,吞食他們人性的一面,而"吞食"完了,他就會變得殘暴無仁。不錯,愛錢愛權,人人皆有,但大多數人都有理性,知道什麼是該什麼是不該。俗話説的好,不義之財,不可久享,那些死有餘辜的污吏,在九泉之下也應該反省反省自己了,他們會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付出應有的代價!而那些忠臣,也可以仰天長笑了。如果這世界沒有污吏的話,我相信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那世界都會變得無比的美好!

名著讀後感500字3

星期天中午,我欣喜若狂地從媽媽的手中接過《艱難的歸程》這本書,因為我早在另一本書裏看過它的一點介紹,所以更顯得迫不及待。

看了整整一個下午,到了晚上,媽媽説很累,早早睡了,我關了她的房門,也關了我的房門,一直到看完才睡。這本書的主角是一隻被寵物世界淘汰下來的狗,文中取名為“雜種”,它歷盡了各種艱辛,被人折磨過,曾經仇恨人類,頑皮搗蛋的它在艱難的生存環境裏變得十分冷酷,後來它來到了牧場,在那裏它開始慢慢信任人類,還與一隻母狼成為了好朋友,母狼畢竟本性不改,雖然它多次又救了“雜種”的命,但當母狼引導這條狗迴歸草原時,狗卻不以為動,因為“雜種”對人類已經抱有一顆感恩的心了,對比之下還有一條名叫“波波”的狗,卻是懶惰不盡責任,它在泥石流中呼呼大睡,也讓信任它的牧場主人被大石頭砸死了。

頑強勇敢的“雜種”獨自領着兩百隻羊羣突破了狼羣的包圍回到了牧場,回來時它的身上帶着三十七處傷口。文中最感人的是“雜種”對羊羣最盡心的愛護。當“波波”飢餓時想咬死一隻羊來充飢,“雜種”憤怒地按倒“波波”,在它猶豫的一會兒間,“波波”咬着小羊出逃了,後來“波波”被狼吃掉了。難道“雜種”不餓嗎,它是憑着堅強的信念和勇敢智慧取到了最後的勝利。“雜種”雖然是作家手下的一條狗,但它折射出的動物世界裏那些温情讓我深受感動,其實人類也是如此。

這本書我會反覆再讀。它會讓我讀出更多的人生道理。看過此文的你呢,不妨也買一本看看吧。

名著讀後感500字4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衞着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説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瞭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

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名著讀後感500字5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有許多的英雄,這麼多英雄中,我最敬佩的人那 非諸葛亮莫屬了。

諸葛亮它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所以,他是劉備的軍師。因為他的計謀,,劉備一次又一次的取得勝利。

這本書中的許多關於諸葛亮故事我都比較熟,如: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因為這些故事,我懷着好奇心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讀完後,我認為諸葛亮果然名不虛傳,三國時和他作對的人,打仗得小心翼翼,否則,一不小心就中了他地計。剛把他請來時,連劉備也心存疑慮,第一次作戰勝利後,劉備就封他為軍師,所有人全部聽命與他。可以説,沒有諸葛亮的劉備,就像沒了眼睛的龍一樣。

媽媽常説諸葛亮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用三十六計。每次看見諸葛亮,無論是在書上,電視上或是在任何地方看到諸葛亮,他總是以一手拿着羽毛扇,一手拿着書籍出現。諸葛亮為什麼那麼聰明?為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讀了很多書,而且讀懂,讀透了,所以他才那麼聰明。還有三十六計這本書,我們中國商人還在用,只有讀懂,讀透,會用的商人,那麼他的商業在中國一定頂呱呱!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知道:在三國時期,只有聰明,有計謀的人,才能生活下去。

名著讀後感500字6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簡愛》是初一的時候。那時候姐姐推薦了這本,我就把它帶到班上了,結果被很多人笑,大家都以為《簡愛》就是簡單的愛情的縮寫,而這樣的內容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説的確是早了些。後來我自己看了才知道原來簡愛是女主人公的名字。説實話當時基本上沒看懂什麼,就像看一般的小説一樣專挑情節看,其實現在想想這本書確實不適合當時看:詩意的語言,富有哲理的內容,激盪的情節,就算是現在,我也沒能理解更別説是初一了。

整部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女主人公的精神,借用書評就是“追求人的價值=尊嚴+愛”。簡愛人生追求有兩個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她對於金錢,權利毫不在意,也不被強權威脅,她對於世界的一切有着自我的認識。我的文字太蒼白了,不能很好的形容,資料上寫到“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

人們都瘋狂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埋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璞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被認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簡愛》告訴了我很多,我也知道現實來説不可能做到像她一樣,我也沒這樣的高度做到如此,但是書就是這樣有借鑑意義,我希望能從中領悟一些,學會怎樣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自己。

名著讀後感500字7

我四個人物裏最佩服的要屬孫悟空啦!只見他拿着如意金箍棒大喊着:“俺老孫來也!”每個妖怪聽了都連滾帶爬的溜個沒影。他可不只這麼厲害,他還有火眼金睛呢!瞧!他把手貼在額頭前,雙眼放出金色的光芒,哪個妖精都難逃法掌!我時常幻想若是我有火眼金睛就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了!

悟空雖然厲害,但是也有怕的人……

我想你應該會説是‘如來佛祖’,那就錯了!是唐僧,唐僧那菩薩心腸人人皆知,可是呀!他老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悟空,連我都覺得可氣,更何況是孫悟空呢……

“呆子!”咦!這不是悟空的聲音嗎?他在罵誰呢?哦!原來是在愛罵一頭豬啊!不對!不對!應該是大名鼎鼎好吃又好色的豬八戒!在取經的道路上他最輕鬆了,而且他老和悟空作對,只要唐僧在批評悟空時,豬八戒就火上澆油,真是名不虛傳的一頭豬。

這四個人物裏最老實誠懇的就是沙僧了!

沙僧不僅老實而且也時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過呀!他也有個缺點。那就是和唐僧一樣,分不清好壞,這可急壞了悟空!

他們不怕挫折,不畏艱險,最終取得成功可真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啊!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是呀!這句話真是言之有理!不信,你看,唐僧他們師徒遇到重重危險,可最終還是突破危險,取得成功。

在取經的道路上,四人經歷種種困難,都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去克服,這種團結的精神可真令人敬佩呀!

名著讀後感500字8

這幾天,我在家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昆蟲記》,這本書很有趣,這篇文章介紹了好多昆蟲,這本書中的“昆蟲的荷馬”,“昆蟲的史詩”是我做喜歡的章節,其中的每一章每一節都浸透着作者法布爾對大自然以及生命的熱愛。他是科學與文學結合的曲範,雖然歷經百年,可至今仍是一座無人可超越的豐碑。

這本書裏介紹了許多昆蟲,如:螢火蟲、紅螞蟻、天牛、蟋蟀、蝗蟲、舞蛛以及糞金龜等一些昆蟲。比如説螢火蟲吧,這些美麗的螢火蟲最具誘惑的就是它們屁股後面的黃色小燈籠,看着就很可愛,這些螢火蟲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的從生下來就天生的一直到死去都是會發光的,它們的卵發光,幼蟲也發光,螢火蟲的卵在不久就會孵化,幼蟲無論雌雄,尾部都帶有“小燈籠”。接近嚴寒時,它們鑽入地下三四米出。接近四月時,幼蟲又鑽出地面,繼續進行它們的演化。大概在60年代的時候,人們有沒有燈,在晚上時行動相當不便,他們便會收集好多螢火蟲聚集起來,這個時周圍就會有光很亮了,這時人們行動也就方便了許多,這難道不是螢火蟲幫的忙嗎?還有其他的昆蟲,如螞蟻,螞蟻在下雨之前會搬家,讓人們提前知道要下雨了就;還有青蛙可以幫我們吃掉好多害蟲;壁虎也可以吃掉好多害蟲;等等。。。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這樣的益蟲。

我讀了這本書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本《昆蟲記》好像在提醒我們要保護益蟲,還要保護我們的大自然,保護環境,不要捕捉一些昆蟲。

名著讀後感500字9

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原來這才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時,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這“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樣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一定也很貪玩,不過這裏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着頭腦,只是覺得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含意,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説起《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可是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説了一遍,説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的,也是因為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的話,就能和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從看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如今我已不記恨她了。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

《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但不缺乏經典,看來我想讀透這前半本書,還得好好體會、體會!

名著讀後感500字10

當歲月的轍從20世紀初期的俄國十月革命時期悄然無聲地就轉過百年,駛進21世紀的港口的時候,堅強的保爾仍舊在吶喊着他那句亙古不變的人生誓言,我甚至可以想象他是在用生命吶喊,直至吶喊到聲嘶力竭,然而,這樣的吶喊卻彷彿從耳邊漸行漸遠,到了無法挽留的地步。

當專制瓦解、戰爭遠離、硝煙彌散的時候,瓦解的不僅僅是專制,還有堅持;遠離的不僅僅是戰爭,還有理想;彌散的不僅僅是硝煙,還有信念。我們這個國家,也同曾經的俄國一樣飽經摧殘,只是革命先輩們倘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只恨自己當年沒當叛徒,因為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今天的浮躁與頹唐!

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就悄悄地長大了,90後開始逐漸成為這個社會的主力軍,只是我常常想,我們的肩上,到底憑藉什麼能夠扛起這主力軍的重任?是化粧品的妖豔,還是遊戲廳的激情?“90後”,的確是現在的“熱點詞彙”,相輔相成的詞語還有迷茫、頹廢、垮掉,我們也曾經煞有其事的與這種“偏見”脣槍舌戰,可是,想在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難道人家説的不對嗎?

90後的內在的其實並不成熟的心靈,加上外在的愈來愈多的誘惑,所得出的最多的結果,就是偏離了滄桑正道。當終於逃離了中考高考,甚至於已經逃離了校園,或是不可逃避地,或是迫不及待地,我們就這樣融進了社會,融進了所謂的自由。

卻發現社會與生活所賞賜的擔子的重量其實早已遠遠超出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也許是肩膀不曾寬厚,也許是根本就不知道也竟沒曾好好學習挑起重擔的本領。

於是,一種更為消極和可怕的思想開始在90後中間蔓延,他們竟開始憤世嫉俗,開始不再相信一切,開始隨波逐流,開始停止曾經鏗鏘有力的前進步伐。

名著讀後感500字11

世上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人生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人生旅途中,既有坎坷,也有坦途;即有荊棘,也有鮮花;既有眼淚,也有歌聲;既有痛苦,也有幸福;即有陷阱,也有成功……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不測,是擺在每個人面前嚴峻的人生課題。

孫子曰:“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軍爭篇》)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九地篇》)這兩句話意思是説,部隊爭取先機之利最困難的地方,是要把迂迴的彎路變為直路,要把不利變成有利。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轉危為安;陷士卒於死地,才能轉死為生。部隊陷入危境,然後才能奪取勝利。歷史上不少名君良將正是運用孫子這一用兵思想,導演了一幕幕轉敗為勝,轉死為生,轉患為利的活劇。我國古代著名戰將韓信井陘背水之戰,就是“以患為利”的著名戰例。人生競爭如同戰場軍爭。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敗,有時還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厄運。明智的人,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挫敗和一個個逆境中,逐漸變得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從中獲取了一次次勝利和成功。生活的辯證法告訴我們,逆境固然是人生道路上的不利條件,但當這種不利因素轉化為催人發奮,戰勝厄運的強大動力時,它又變成了好事。逆境可以激勵弱者,造就強者;逆境可以磨鍊意志,笑對人生。

名著讀後感500字12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就是三國,不僅是三國,其他朝代也是如此。開國君主艱苦創國,打下一片天下,為維護國家的安定和是國家興盛,後幾代也有一身抱負,使國家強大。而後幾代君主則貪圖享樂,昏庸腐敗,直至亡國。

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昏庸腐敗,於是天下出現許多英雄,想幹一番大事業。

曹操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小人,並非其然。他保有一腔熱血,相統一天下。他勇敢,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膽量。他心胸寬大,賢人異士都去投奔他。他打敗袁紹後入軍冀州城,發現手下跟袁紹通信。曹操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按理他應該處斬部下,但他卻説“孰能無過,我還奉承過袁紹,這些書信就送給袁紹吧”。曹操的大度讓部下更忠心,為曹操勢力的壯大奠定了基礎。

諸葛孔明則是另外一個傳奇人物,號稱卧龍先生。他本不願與世俗隨流,但被劉備的真誠所打動,決定輔佐劉備。從此他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放棄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生活。第一仗,便火燒曹操大軍,使“八虎將”之首夏侯惇聞風喪膽。他忠誠盡職。劉備病逝白帝城時,説阿斗不能勝任蜀帝,諸葛亮立即跪下痛哭,表示自己永遠是臣子,應當盡力輔佐劉禪。最後因扶不起的阿斗,加上沒有聽取魏延的意見,沒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病逝五丈原。

正是在混亂的社會下,才會湧現出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才會浮出稱王稱帝的人。整個三國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鬥勇氣,鬥心計,鬥人心。也就是那樣的環境,塑造了一個個傳奇人物。所以我們想成功必須經歷磨難,走過坎坷,就像“滾滾長江東逝水”要流向大海,中途要通過重重考驗,方能成為“梟雄”。

名著讀後感500字13

今年是我小學生涯的最後一年。過了春節,我就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考試:奧數、語文、小升初……但在參加語文考試之前,必須要先閲讀兩本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動作緩慢的我現在才開始看《水滸傳》,都來不及了,只好大概翻一翻。但比較喜歡歷史的我卻慢慢發現,我不是在讀文學,不是在讀歷史,而是在讀自己。

白話版的《水滸傳》中,第一個出現的人物是魯智深。由於時間有限,我還沒有讀完,所以只對魯智深有一個簡單的瞭解。魯智深,原名魯達,因為自知殺人太多,就自願出家當了和尚。雖然他知道自己要改正錯誤,但依然是好酒好肉,不願清修,所以號稱“花和尚”。

魯智深雖然知道自己的毛病,心裏也想改正,但是卻沒有實際行動。我也總是這樣,老是改不掉壞毛病……

一次做數學題,有一道題很難,我怎麼想也想不出來,就想問媽媽,看她有沒有思路,但她回答我説:“自己再想想!”本來就沒思路的我,只好裝模作樣地想了一下。我又一次問媽媽,想必她可以告訴我了吧,可她又一次拒絕了我,接着用重一些的語氣對我説:“你用草稿本了嗎?”

我嚇到了!草稿本?好久沒有摸過了吧!上次就因為我沒有打草稿做錯了題,還發誓要改。現在看來,又是一句空話。想改,卻沒有實際行動。

我就像魯達一樣,有改的心,沒有改的行,這就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有行動,才有效果!可千萬不要像魯達一樣的“花心”啊!

名著讀後感500字14

因為黑澤明拍的一部同名電影,《羅生門》可能要算芥川龍之介所有小説裏最為人所知的一個。但看過小説後便知,電影其實並非改編自這一篇,而是取材於另一篇《竹林中》。真正的小説《羅生門》,故事十分簡單,篇幅也很短小,講的就是一個飢寒交迫的武士遇到一個同樣食不果腹的老婦,在與之對話後突然大悟,放棄了思想掙扎,下手搶劫了老婦然後逃走的事。

動亂災害不斷的年代,給包括人心在內的一切都披上一層灰暗的色彩。落魄的武士在走投無路、無以為繼的情景下,不得不放棄良知以求活命,但能夠看出,即使在作出了決定之後,他仍然對殺人越貨這種行徑心存懷疑。可是,偶遇老婦的一番話,讓他放棄了原本處於道德層面的掙扎,退回到活着還是等死的簡單自問,從而做出了棄義偷生的選擇。

老婦是為了生計去拔死屍的頭髮,武士是為了生存搶走老婦衣裳,這麼做都非他們所願,但除此之外,便沒有更好的活下去的出路。在那裏,生死變成了超越道德的首要矛盾,而一條生命本身並沒有善或者惡的區分,於是正義與罪惡的界限模糊了。

武士最終心生歹念搶劫而逃,小説也在這荒誕的結局之中,引人走向對自身行為更深層的思考。善與惡的界限究竟在哪裏?是否為了生存就能夠無所不為?是否為活命而被迫做出的事就都能夠得到諒解,都能夠逃脱良知的審判?

芥川龍之介並沒有給出他的答案,他只是借筆下的人物承認了人性的黯淡一面,卻並沒有説這即是必然。

名著讀後感500字15

別人説,只有複雜的目光才能看懂複雜的東西。但是,“心”卻是不一樣,只有最純真的心才能讀懂最偉大的愛。亞米契斯就證明了這一點:他的鉅作《愛的教育》就用小孩最單純最渺小的心表達了世間最複雜最偉大的愛。

而在這渺小而單純的心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精神講話》。

故事是寫男孩馬可爾家裏很窮,為了還債,他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她和家裏失去了聯繫。馬可爾決定獨自去找媽媽,開始了萬里尋母的艱難歷程……

在路上,馬可爾經歷了一切酸甜苦辣:船上的顛簸使他站不起來;疾病的煎熬使他痛苦不堪……但是,一路走來,有許多人給了他愛:酒吧老闆的一點路費;船長請的一頓午餐;以及所有的人,都給予了他一份渺小的愛。而正是這不起眼的水滴,一點一點,匯成了小溪,匯成了江河,滋潤着"心"的沙漠……

最後等到的,不一定是完美。當馬可爾氣喘吁吁地來到一家醫院時,他見到了媽媽蒼白的嘴脣,憔悴的面容,以及那憂傷的眼睛——媽媽得了重病!最後,馬可爾用愛滋潤了母親乾枯的心,手術很成功,媽媽終於得救了。醫生語重心長地説:“我什麼都沒有做,是馬可爾救了自己的母親啊。”

對於愛,我不懂也不會。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製造與派送愛;對於“心”,我還是什麼也不明,所以,我也要學會體會與感動。也許,這也是人生的階梯。

標籤: 讀後感 名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kjzg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