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人間值得》讀後感(通用5篇)

《人間值得》讀後感(通用5篇)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間值得》讀後感(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間值得》讀後感(通用5篇)

《人間值得》讀後感 篇1

輕輕地打開《人間值得》就像打開自己的人生一樣,慢慢地讀着書中的文字就像讀着自己的親身經歷一般,細細地品味着恆子奶奶的話:“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她所説的“不必用力”不是讓你得過且過,隨波逐流,而是讓你不要太過較勁兒,不要太擰巴,不要過於強求幸福,不要過於急功近利。無論何時她都是一幅坦然自在的狀態,給人的感覺是“這樣活着便很好”。

她説人這一輩子從出生到離世我們都是一個人孤獨地來孤獨地去,孤獨不等於寂寞,接受孤獨的美妙,人生處處有樂趣,我們人生當中有很多時候都需要獨自去經歷,所以我們要更加的注重自己,讓自己每一天都活的充實,隨心,快樂。雖然她這一生沒有什麼大的目標、崇高的理想,但是她注重當下,活出自己,珍惜眼前,專注自身,不去攀比,用積極客觀的態度去熱愛生活,儘自己綿薄之力去感染和幫助他人。

她説沒有自信並非壞事。所謂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點點取得進步,應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自信絕非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只能在某一段時間或某一領域經歷它,不能説一個人積極開朗,善於言談就是有自信,而一個人專注細節不愛表現自己就是不自信,這只是每個人的長處不一樣而已。當遇到不懂的事,就説“我不懂,麻煩你了,請教教我”。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説:“我不明白,請您告訴我,我會學習”。當遇到做不了的事情,就説:“我做不了,請告訴我如何做”。她總是這樣真誠坦率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平平靜靜地隨着自己的生命節奏,快快樂樂地生活着。

她説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從根本上講,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人獨自生活。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為你提供幫助,也不會有人整天都關注你。你不用追求跟別人一樣的活法。最關鍵的是,自己能夠認真、真誠地面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的課題。”遇到難題時,只要我們能夠思考如何在現實與自己的感受間取得平衡,那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人這一生,無非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她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地擁有着屬於自己的幸福。

真正打動我的是她身上那種與世無爭,只注重自身修養,讓我感受到真正地活在當下,人間值得的含義。

越是回味,就越覺得這本書平淡中折射出智慧,常性中富有哲理。在這個物慾橫流,心欲肆意的時代,《人間值得》就是一瓶心靈淨化劑。這種偉大的精神及處世哲學值得借鑑學習,代代相傳。

《人間值得》讀後感 篇2

這周讀了《人間值得》,我有幾個感受:

一是關於工作。恆子奶奶認為,為了錢而工作,並不是可恥的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事,非常了不起。也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帶着為身邊人略盡綿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許會更好。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為工作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工作可以發揮我們的聰明才幹,讓我有價值感,獲得感,也會更有自信。但是,工作帶給我的絕不僅於此,更多的是在和人的相處過程中,面對不那麼友好的環境和較為複雜的人際關係,慢慢學會看淡,學會不計較,看清自己的價值,不因別人的評判而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二是關於幸福。恆子奶奶認為,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或“怎麼努力讓自己在這裏心情愉快地度過”,也不應該對任何人,事情抱有期待,應該認清我們始終是一個人。我非常認同她説的,對別人有太多期待,除了讓自己增加痛苦和抱怨外,實際上得不到任何有意義的東西。不如看清,多做點讓自己愉快的事,取悦自己,從生活中去感悟一切美好,感恩自己擁有的,越是要的少,越是容易幸福。

三是關於死亡。恆子奶奶説,孤獨得死去非常好,擔心死亡的方式毫無意義。或許我還年輕,但對於死亡這個終極問題,我思考過很多次。如果人生是一次旅程,死亡就是終點站,不管如何害怕,恐懼,我們終歸會到站,也不知何時到站,不如趁着還在旅途中,平靜得,愉快得享受我們擁有的,我們能做到的,我們想去做的,如此這般,甚好。

《人間值得》讀後感 篇3

《人間值得》是日本資深心理醫生——90歲的恆子奶奶的處世哲學記錄。整本書語言樸實,沒有任何的大道理,也不似許多雞湯文滿篇都是讓人不適的油膩感,恆子奶奶用的是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來為我們講述她的生活,她的親情觀、友情觀和工作觀。

“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這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恆子奶奶的人生,就如散發淡淡馨香的茉莉花茶,平淡卻不乏味,普通而不平庸。

關於工作,她認為為了錢而工作,這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帶着“為身邊的人略盡綿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許會更好。

關於生活,她説“不要期待過多,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必須要幸福”,不要這樣想的話才會幸福,放下人生多餘的行囊;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強迫他人,自己和對方都很痛苦。

關於與人相處之,恆子奶奶認為,“不要小氣,接受小小的請求,讓微小的善意流轉。

關於育兒,她感悟,育兒過程,就是讓自己越發優秀的成長過程,養育孩子,也是成長;在追求的過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實踐他人的人生,我們不需要追尋別人的腳步。

“別人有別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軌跡。”恆子奶奶的智慧人生告訴我們,凡事不強求、不攀比、不輕言放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能夠照亮某個角落就是幸福的人生。

《人間值得》讀後感 篇4

《人間值得》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心理醫生中村恆子,90多歲仍未退休,一直都在堅持工作。這本書不是很厚,小小的一本。書中寫了作者的人生經歷,還寫了對生活、工作、人際交往、家庭的感悟等等。每章的篇幅都很短,文字淺顯易懂,讀起來給人常給人輕鬆自在的感覺,至真至純的文字總能治癒我的內心,讓我在生活中少一些浮躁,多一點快樂。

我們常常因為困難,把“人間不值得”掛在嘴邊,那是因為我們經常被負面情緒束縛着,沒有把心態調整到好的狀態,久而久之便覺得乏味,失去享受生活,難以享受工作的情趣。可是這本書卻教會我們:失望的隔壁住着希望,被踐踏的小草才會長高。

長大以後我們才知道,人生好像很長,其實很短暫。時間於我們而言是多麼的寶貴啊,將生活過得平淡自在又是多麼的重要。現實中的我們被各種原因牽絆,難以活成自己想象中的樣子,我們見到的自己是忙碌,是疲倦,是難過,是各種各樣的抱怨,然後生活的熱情逐漸被日常的瑣碎消磨殆盡。

就拿自己來説吧,我常常因為工作上的問題感到緊張、焦慮。時常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當下的工作,思來想去,問題還在,壓力和煩惱卻只增不減。中村奶奶説:“在思考這份工作不適合我之前,還不如先試着挑戰一下,因為不那樣的話,人就會止步不前”。每當我一直在想怎麼辦時,我就已經失去了享受工作的機會,更無法專注於解決眼前的問題,之後留下的就是無限的迷茫感。其實只要我們放下令大腦感到混亂的想法,想着“不妨先試着去做”或者“如今到了大顯身手的時候”,心裏就會更加坦然的去接受。這樣,就會積極面面對工作,效果也能令自己滿意,心情自然就會輕鬆一些。

其實,如何把生活過得有味道,如何積極地工作,把自己變得更好,這些都是選擇題,而這些答案就在日常的細節裏。有人曾説:簡單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最好的東西一定是簡單的。我想,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將問題簡單化,不要對未知的結果,存在太多複雜的想法;不要期待過多,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這樣才不負生活。

《人間值得》讀後感 篇5

《人間值得》這是日本一位90歲高齡老人的自述,從事70年的心理醫生工作,相信她在她的專業領域所總結的心得體會,沒有什麼人會想反駁吧,當然反駁也不要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能從這本書中有所收穫,那不光是對你自己值得,也對她分享極具意義。

這本書中沒有很多的方法總結,只有平淡生活中理解出的輕鬆的人生信條。你可能覺得人活到90歲,人生應該從1歲開始,而這位老人先告訴你關於工作得失去留。實際上整本書都在講怎樣在自己經歷的生活軌跡中調節自己的身心。人需要和他人溝通,也需要和自己溝通,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每當你覺得為什麼你這麼倒黴遇到這樣的事時,都反過來問自己這件事讓你學會了什麼,你立刻就會覺得世界都變了。

工作可能不是你最喜歡做的,愛人也許也讓你不盡滿意,人際關係你也處理的抓耳撓腮,很多時候都是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你看到的是事情並不圓滿的一面,大道理你可能讀的不少,雞湯也幹過幾碗。這本書也可以當做是一本雞湯,因為無論你在社會上遇到任何的事情都是和人有關的,你需要在溝通的過程中讓別人知道你的訴求,同時也要在瞭解別人訴求的同時去思考這其中是否有你不能理解的部分。我很推薦你在低谷的時候來讀這本書,你可能會很安靜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人際關係分很多方面,對每個人來説最重要的我想應該是家庭,家庭裏的人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而正是最親近的人往往會忽略溝通的重要性,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示給家人,而討好外面的生人,不能説外面的人不重要,但家人必然應該是最重要的,孟非曾經説過這樣的話:如果我死了,真正會難過的人不會超過10個。我認為這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話,對於你的離開並不能給大多數人帶來很多的不開心,那麼為什麼要在意他們的想法,真正照顧好身邊的人,也是我們生活的大樂趣之一。醫生的老公也是個醫生,並且酗酒,這在結婚之前她不知道,曾經想離婚的她也經歷了很強烈的思想鬥爭,最終繼續維持了婚姻。她説服自己去看更好的一面,而且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和睦,這好像很多家庭劇的情節,但醫生的考慮任何一個角度都只是一方面,如果你的家庭也正遭遇類似的問題,那麼建議你讀讀這本書,相信一定會受到啟發。

之前也讀過一些日本人的書,並不很多,但也許是巧合,又或者是翻譯的問題,總是覺得日本人可以把事情描述的很平和,似乎再大的困難都沒什麼大不了。沒有什麼驚濤駭浪,只是微風吹掉了樹上的葉子,那樣輕飄飄的落在地上。

醫生也很看重自己的孩子,這在中國的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只是重要在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養育孩子真正是培養起一個獨立的人格,讓他能夠獨自在外面經歷風雨,而這種果敢的心,正是由於他有一個優秀的父母,很多父母做不到,這是超級難題,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誰能比誰更有經驗,即便你能有幾個孩子,優秀的經驗也不會跟着數量積累。

在她經歷了一生以後,總結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這才是一個豐富的生命所應該擁有的東西,能夠在自己擅長的範圍內幫助更多的人,真正貢獻了自己的價值,也要慶幸擁有90年這麼長的人生讓她可以比別人經歷更多悲歡離合。也許只有到那個時候才能明白所有的財富榮耀終究都是自我實現的過程,真正的自我實現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是家人對自己的肯定。我想我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希望你能有更好的見解一起分享。

標籤: 人間 通用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jkp2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