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街角社會》讀後感

《街角社會》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街角社會》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街角社會》讀後感

《街角社會》讀後感1

記得剛剛開始讀《街角社會》這本書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外國人名很複雜,文章的語言很通俗易懂,覺得他就是在簡單敍述一些小事,但直到我把整本書及書後面的附錄都看完了後,我才發現這本書並沒有一開始想的那麼簡單,這是一本對我們的青少年社工工作是有深刻的意義的書。

書中懷特寫的是有關社會結構和社會人際活動的內容,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他的研究方法——參與觀察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研究者有敏鋭的眼光和清醒的頭腦——保證他們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能隨着時間的推移及時發現狀況的微妙變化,這樣才能真正的瞭解所要研究的街角的各類人的內心的真實想法。

我覺得這種方法很適合應用到我們青少年社工駐小商品市場的服務項目中,市場裏大部分都是來滬青年,“小商品就是大社會”,如果不真心融入,怎麼會有更深入的瞭解呢?所以,在市場中的細心觀察往往比生硬的走訪更容易讓這些青年們接受,從中把握小商品市場青年們需求的脈搏,幫助他們健康發展,順利融入城市生活。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説:“一個人的態度是無法被觀察的,而必須從他的行為來推斷。由於行動可以直接被觀察,並可以像其他科學數據一樣被記錄下來,所以通過研究一個人的行動來了解這個人,是再好不過的辦法了。”閲讀這本書讓我獲得了許多方面的收穫,無論是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在我所從事的青少年社會工作上,總之受益匪淺。

從初次接觸此書的不理解到最後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我很慶幸自己能堅持讀下來,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讓我有了非常多的收穫。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在社會工作中我們可以借鑑其中的方式方法,為更好的開展青少年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街角社會》讀後感2

《街角社會》一書主要是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是,並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威廉·福特·懷特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美國藝術和科學研究院院士。他於1936至1940年,對波士頓市的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即作者稱之為“科納維爾”的波士頓北區)進行了實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羣體——“街角幫” 一員的身分,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活動中,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及時作出記錄和分析,最後從中引出關於該社區社會結構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結論。

在“街角”這個小型社會中,同樣反映出了有關於社會結構間互相作用的事實,在這裏,或者説是每個城市的街角都有這樣一個街角,也都有這樣一羣生活在街角的青年。這個羣體根據它自身自然形成的一些規則在流動,一旦打破規則就註定不能在這裏生存。雖然作為貧民區,很少有人自願生活在這裏,但要在這裏生存,就需要這些規則,這些規則並不是特殊的,貧民區是一個組織形式,雖然非正式,但其規則同樣適用於這個社會。 諾頓幫,這個貧民區內的一個非法組織,他們的首領叫做多克。很明顯,從我們的角度看,他們只是一羣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但在他們自己眼裏,甚至在科納維爾,他們是響噹噹的大人物。為了爭取到支持,他必須對這些大人物信守諾言,甚至不惜對他的朋友食言。只要對要人們信守諾言,只要他們允許把他們挑剩下了的某些政治恩惠留給地位低於他們的人,從而維持他們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政治家就有把握得到大眾的支持。有些街角青年會轉過來反對他,但其他街角青年羣體會予以合作,並取代他們的位置。

在他們中間,大學生聽起來是一個很耀眼的'名詞,但事實上,大學生和街角青年都想成功。他們之間的區別是:大學生或是不肯讓一羣親密的朋友約束自己,或是情願犧牲他與那些進取得不如他快的人的友誼。而街角青年則被一張彼此負有義務的網將他與他的幫連到一起,他或是不願意,或是不能夠擺脱它。正如書中所講,有時候,你想通過市長給一個人找一份工作,而後來在你和市長之間發生了爭論。你是應該和他爭吵呢,還是應該默不作聲?對這個問題你必須仔細掂量一番。假如你和他爭吵,也許會使一個人失去一份終身職業,他就會逢人便説,要是喬不吵那次架,我今天就有工作了。另一方面,如果政治家從來不鬥爭,他的上司又會得出結論説,他很好説話,所以只需稍微給他一點政治上的好處就行了。

幫派與個人,政治家與貧民,都在這條街上,他們都在自己的規則支配下生活着,就好像是預先設置好的一樣。個人沒辦法與幫派抗衡,貧民沒辦法干預政治,而事實上,政治家也沒辦法理解貧民所生存的世界。雖然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但並不能相互理解,這才是這個世界的迷人之處吧。但又不是完全沒有想通之處,如果是這樣,就只是淡出你的個體存在,不能稱之為整體的社會了吧。他們都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着,這份對夢想的執着是每個人生存的意義,就算是這樣的貧民區也不例外。他們與我們通常瞭解的社會有一定的區別,但制度的結構是完整的,所有人都在制度的約束之下。這裏所説的制度不能單純的理解為法律,或許理解為道德更為準確,不是書面性質的任何東西,是人與人之間自然形成的一種規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n8p0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