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1

在暑假裏我通讀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讀完之後感悟頗多。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臣當道。是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後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後不幸起義失敗。

我在讀書時,常常會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寫給深深地吸引住,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發生一般。每當我讀到宋江在梁山泊義聚108位好漢時,我似乎熱血沸騰。每當我讀到宋江率領大軍殺得高俅落荒而逃、丟盔棄甲時,我不禁拍手稱快。當我讀到書末宋江和其他頭領慘死時,卻又忍不住涕淚縱橫。

在水滸傳裏,宋江一直都是忠義兩全,因為他的忠義所以在他的身邊凝聚一羣英雄好漢。無論是來自敵營,還是與宋江素昧相識,這些好漢們都會死心塌地的為宋江赴湯蹈火。也正是因為他的忠義,在當他得知皇帝賜給自己一瓶毒酒時,仍無怨無悔。還怕李逵聽到自己的死訊後再去造反,毀自己的一世忠義。於是又將李逵一起拉下黃泉路。可以説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義,毀宋江的也還是他的忠義。

在水滸傳中,還有一個人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幾分張飛的影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他們共同點有很多,第一:“他們兩人都是愛酒如命,而且酒風不正。”張飛醉酒後喜歡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則是“酒性不好,多人懼他”。第二:“他們都有着驚人的武藝。”李逵是一把板斧,幾乎天下無敵。張飛的武藝按照關羽的説法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第三:“這兩人都很魯莽。”李逵的魯莽常在言行舉止中流露出來。張飛則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當然張飛在有些時候還是有點細心的。

我覺得水滸傳中雖然有一些血腥的場面在裏面,但它絕對是一本很有價值的讀物。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2

記得我以前看過一本書,名字叫《水滸傳》,從字面上來看,可以説是武俠小説一類,但深刻理解的話,可以説是揭露當時朝廷黑暗的一面的。我認為那些口口聲聲説為國家效力,對皇帝忠心不二,而背後卻勾結對國家有威脅的人,他們就沒有一點羞恥之感嗎?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去殘害對國家最忠心的臣子,難道他們不覺得自己是罪該萬死嗎?

再看看那個皇帝,整天聽信讒言,受*臣的挑撥,不理朝政,聽不得任何對自己不利的話,專聽自己心悦的話,而事後又感到後悔,他不認為自己昏庸無道嗎?再想那個宋江,為了做官,竟寧願犧牲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做什麼都依賴他人,最後害死了102位兄弟,他不覺得自己無用對不起兄弟們嗎?

我想不管誰看完了這本書,心中都為那些英雄們不平,而對高求,龐太師等人恨之入骨。為什麼社會上會出現這種人呢?不就是為了爭權奪利,享盡榮華富貴,甚至想當上皇帝嗎?即使得到了,他們會從心裏高興,或者他們會因此而收手嗎?不,事實告訴我們,那是永遠也不可能的!再反過來想想,那些污吏都是與生俱來的嗎?

不,是錢權,是錢權一點點吞食他們的良知,吞食他們人性的一面,而"吞食"完了,他就會變得殘忍無仁。不錯,愛錢愛權,人人皆有,但大多數人都有理性,知道什麼是該什麼是不該。俗話説的好,不義之財,不可久享,那些死有餘辜的污吏,在九泉之下也應該反省反省自己了,他們會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付出應有的代價!而那些忠臣,也可以仰天長笑了。如果這世界沒有污吏的話,我相信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那世界都會變得無比的美好!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3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法,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欺負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盡,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着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4

今年斷斷續續的又讀完了一遍《紅樓夢》,掩卷而思,真有一種“雲深不知處”之感,紅樓中那些可愛又可憐的女孩兒,牽動着古往今來多少人的心啊。

曹雪芹筆下的人物都獨具人性,千人千面,沒有絲毫的雷同首先要説的就是黛玉,黛玉多愁善感,體弱多病,身世孤單,精神壓抑,加上寄人籬下而又性情高傲敏感,使得自己十分脆弱。黛玉初進賈府時,時時小心,事事謹慎,言談舉止慎之又慎,恐怕被別人恥笑。

第一次見到寶玉其人時,油然而生了一種親切感。而寶玉眼中的黛玉,自然與眾人眼中的不同,“這個妹妹我曾見過”。所以當發現這個“神仙似的妹妹”沒有玉時,竟摘下自己的玉,狠命摔去。

很多人喜歡黛玉,不喜歡寶釵,我也佩服黛玉的美麗才情,但總覺得大家閨秀就應該如寶釵般大度有氣量,不要像黛玉般小肚雞腸、尖酸刻薄。寶釵博學多識,深沉理智,端莊賢淑,然而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她的出嫁其實更多的是遵從母親之命,嫁給了一個不愛自己、亦不被自己所愛的丈夫。

賈母説她的一段話我很喜歡;“大凡一個人,有也罷沒也罷,總要受得富貴耐得貧賤才好。頭裏他家這樣好,他也一點兒不驕傲,後來他家壞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待他好,他是那樣安頓,一時待他不好,不見他有什麼煩惱。我看這孩子倒是個有福氣的。”做人就應該這樣,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紅樓女兒們個個個性鮮明、美麗可愛,《紅樓夢》這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它真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品讀的好書。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5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國家的相互鬥爭為主要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事。《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成功的是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他忠於劉備,雖因戰敗降敵,得到了赤兔馬,但他依舊忠於劉備,只要一有消息便立刻出發,因而發生了過五關,斬六將的事情。他不僅忠誠,而且有情有義。為了感謝曹操當時的照顧,在華容道放了曹操一條生路。《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有通天徹地的才幹,深謀遠慮,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呼風喚雨。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諸葛亮在益州從無到有,不但建立了整個法令制度,也能發揚賞善懲惡的正名上下的王道,使整個社會公平正直,明察秋毫。他火燒赤壁、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這些都是常人所非想到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長阪坡單騎救主的趙雲,忠心耿耿,大敵當前,臨危不懼的張飛。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6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描寫了:劉備、諸葛亮、曹操、周瑜等叱吒風雲的人物。它描寫了中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狼煙四起,金戈鐵馬,英雄輩出,羣雄紛爭,天下三分……青梅煮酒的智慧交鋒,獨唱空城的兵不血刃,單刀赴會的從容凜然,對酒當歌的人生豪邁,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聲聲鼓角爭鳴的亂世迴響,一幅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它留下了多少品味無窮的美談佳話!

《三國演義》裏的劉備是“一代亂世英雄”,可“縱橫一生落幕”;“隆中便曉三分天下,曠世奇才死而後已”這個人就是諸葛孔明;其中有“叱吒風雲,雄霸天下,能臣,*雄由人評説”的曹操;還有“青年才俊,一戰成名,一生光輝與驕傲”的周公瑾……不過讀了《三國演義》我也有許多不解的疑慮和問題。《三國演義》中,劉備曾經和一位老先生(他也是一位軍師,就是卧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的師傅)説過話。那老先生説:“這世上有兩個人,他們都是曠世奇才,得其一即可得一半天下,他們就是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然而,劉備不是得了他們兩個嗎?是不是應該得全部天下了呢?可為什麼到最後劉備的蜀國非但沒有得全部天下,反而被魏國滅得很慘,這時為什麼呢?在偷偷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早已知道隆中有卧龍這樣的奇人,所以已經三顧過茅廬了。而為什麼劉備請他成功了,而曹操卻沒有成功呢?這是因為曹操第一次請是叫程昱去請的,程昱是諸葛亮的朋友;第二次是叫程昱,賈詡等人去請他到小飯店吃飯順便請他的;第三次才是曹操親自去請的,一點誠意也沒有。曹操還不滿的説:“我麾下謀士多的是,誰稀罕這個不肯出山的謀士呀!”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真是他放棄的那個謀士,摧毀了他的好多兵力呢?曹操也歎氣説:“我早知道就誠心誠意的把卧龍親過來了,也不至於現在落得這個下場!”《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著的。它真是一段傳奇的佳話!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7

寒假期間,我看了一本課外書——《西遊記》,的確讓我受益匪淺。《西遊記》的內容豐富多彩。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其中的四個人,一是唐僧,他心地善良,誠心向佛。二是孫悟空,他形義大膽,所有的妖怪都怕他。三是豬八戒,他憨厚可愛,貪財好色,但是不缺乏善心。第四個是沙和尚,他敦厚老實。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在書中孫悟空不僅有七十二變,而且武藝十分高強,腦子很聰明,眼睛一轉總能想出好辦法,在關鍵時刻總是他救了大家。他就是是隻機靈,聰明,可愛的小猴子,一高興起來就上竄下跳的,兩手在胸前直繞花。我覺得唐僧沒什麼本事卻還是師傅,在故事裏他出力最少,但最後功勞卻最打,我覺得對孫悟空來説很不公平。

其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最令我氣憤。白骨精為了吃到唐僧肉就變成了村姑,老太婆,老頭,可逃不過孫吾空的火眼睛睛,把他們全打死了,可唐僧以為孫悟空殺了人,於是把他趕走了。

孫悟空可真可憐啊!他被師傅冤枉,自己非常的傷心,為什麼唐僧那麼不相信孫悟空,我覺的唐僧做的一點也不對,他不分清紅皂白就趕走孫悟空,要是我是他,我就相信孫悟空,誰讓唐僧只是凡夫俗子呢!雖然孫悟空被逼離開了,可他心裏還是放不下師師傅。當聽豬八戒聽説師傅被妖怪變成啦老虎,他馬上就去就師傅。後來他們和好如初。我覺得孫悟空非常有情有義的猴子,雖然被人冤枉了他,可他並沒有恨那個人。一路上他保護師傅,默默無聞的付出辛苦,他們可真勇敢啊!我應該向他們學習。

我要做一個勇敢,默默無聞,付出辛苦,不半途而廢的人。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8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描寫了:劉備、諸葛亮、曹操、周瑜等叱吒風雲的人物。它描寫了中國史上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狼煙四起,金戈鐵馬,英雄輩出,羣雄紛爭,天下三分……青梅煮酒的智慧交鋒,獨唱空城的兵不血刃,單刀赴會的從容凜然,對酒當歌的人生豪邁,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聲聲鼓角爭鳴的亂世迴響,一幅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它留下了多少品味無窮的美談佳話!

《三國演義》裏的劉備是“一代亂世英雄”,可“縱橫一生落幕”;“隆中便曉三分天下,曠世奇才死而後已”這個人就是諸葛孔明;其中有“叱吒風雲,雄霸天下,能臣,奸雄由人評説”的曹操;還有“青年才俊,一戰成名,一生光輝與驕傲”的周公瑾……不過讀了《三國演義》我也有許多不解的疑慮和問題。《三國演義》中,劉備曾經和一位老先生(他也是一位軍師,就是卧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的師父)説過話。那老先生説:“這世上有兩個人,他們都是曠世奇才,得其一即可得一半天下,他們就是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然而,劉備不是得了他們兩個嗎?是不是應該得全部天下了呢?可為什麼到最後劉備的蜀國非但沒有得全部天下,反而被魏國滅得很慘,這時為什麼呢?在偷偷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早已知道隆中有卧龍這樣的奇人,所以已經三顧過茅廬了。而為什麼劉備請他成功了,而曹操卻沒有成功呢?這是因為曹操第一次請是叫程昱去請的,程昱是諸葛亮的朋友;第二次是叫程昱,賈詡等人去請他到小飯店吃飯順便請他的;第三次才是曹操親自去請的,一點誠意也沒有。曹操還不滿的説:“我麾下謀士多的是,誰稀罕這個不肯出山的謀士呀!”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真是他放棄的那個謀士,摧毀了他的.好多兵力呢?曹操也歎氣説:“我早知道就誠心誠意的把卧龍親過來了,也不至於現在落得這個下場!”《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著的。它真是一段傳奇的佳話!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9

在這個假期中,我細細品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説。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間,魏、蜀、吳三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

《三國演義》那多姿多彩、神奇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是一個熟知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足智多謀、呼風喚雨的人物。他一生還有許多驚人事蹟,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罵死王朗、空城計等,死了還以木偶退兵、錦囊殺魏延。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氣周瑜。諸葛亮不但剝奪了周瑜的東西,甚至把他的生命也了結了,周瑜臨死前感歎説:既生瑜,何生亮?

我也很喜歡趙雲。趙雲,字子龍,蜀國五虎將之一。在《張飛大鬧長阪坡》和《趙雲截嫂奪阿斗》那兩回,趙雲都奮力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特別是在《張飛大鬧長阪坡》的那一回。趙雲在和曹軍廝殺時,丟了甘夫人和阿斗。於是,趙雲一邊奮勇殺敵,一邊尋找夫人和阿斗。終於,他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當趙雲回去,把阿斗交給劉備時,劉備把阿斗扔在地上,説:為了這個孩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趙雲慌忙抱起阿斗,説:我就是肝腦塗地,也報答不了主公的恩情啊!從趙雲的話中,我感受到趙雲的了忠心耿耿;在殺敵時,我又感受到了趙雲的英勇。我真佩服他。

《三國演義》中,我還喜歡重情義的關羽和老實的魯肅。我最討厭的,就是呂布了。因為呂布見利忘義,收了董卓的禮就殺了自己的義父丁原,真是令人討厭!讀了這本書,我覺得一些人太喜歡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真不應該!

《三國演義》不但用小説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的情景,還讓我親眼目睹了三國時期那些人物的英姿,讓我永生不忘。

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十篇】10

最近,我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麼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説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説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着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説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到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信任。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74pz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