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西遊記》的讀後感(精選10篇)

《西遊記》的讀後感(精選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遊記》的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遊記》的讀後感(精選10篇)

《西遊記》的讀後感1

如果有人問我:從小到大伴你成長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會想到諸如友誼、親情、母愛……,這些人類美好的情感的確值得我們深深銘記,畢生珍藏。可我腦海中閃現出的卻是一部令我久久難以忘懷的作品——《西遊記》。

回首自己走過的十三載春夏秋冬,我拜讀過《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優秀著作,但在我成長的歷程中,我自始至終都是《西遊記》的忠實觀眾、鐵桿粉絲,對它情有獨鍾,百看不厭。當然,它也沒有讓我失望,為我源源不斷地輸送着精神食糧和無窮的正能量。

成長中,是孫悟空教會了我永不言棄。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書中關於他的故事數不勝數,如:“真假美猴王”,“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前去西天取經的途中,道路崎嶇坎坷,困難重重疊疊,充滿無數艱難險阻和不可預知的危險,可大聖退縮了嗎?不,他才不會,因為他的人生字典裏沒有“放棄”這個詞。且看“真假美猴王”中,當他被六耳彌猴所頂替時,他始終沒有拋棄任何一絲尚存的希望,不斷虔誠地向師父道歉,終於“守得雲開見日月”,用誠心打動了師父;被妖怪捉住時,他總是直面困難,絞盡腦汁設法救師父,沒有絲毫退卻之意,最終以永不放棄的精神贏得了一場場勝利,成功經受住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完美詮釋了超越西天取經的現實意義,他讓我明白了成功就是不放棄,再大的困難,只要咬咬牙,挺一挺,總會有辦法解決,相信皇天終不會負有心人。

成長中,是豬八戒教會了我寬容大度。在大家的印象中,豬八戒常常是一個帶負面色彩的角色,因他除了貪吃就是能睡,無形中就給他戴上了一頂好吃懶做的帽子。且他油嘴滑舌,貪生怕死,碰到本領差、身板弱的妖怪就上,碰到“高大上”、實力強的妖怪就閃,就以上不敢恭維的表現和肥頭大耳的不雅形象,也難怪被人們貶得一無是處,常拿出來當作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笑談,連“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這樣的話語中都充滿了鄙夷和不屑。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難道八戒身上真的沒有一處優點,我在自己的大腦硬盤中稍一搜索,便找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寬容大度,率真自然。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孫悟空讓他一同打頭陣,雖然他口中一百個不情願,可心裏卻沒有真正抱怨過,依然高高興興地和師兄衝鋒陷陣。當被別人取笑捉弄尋開心時,他也只是笑呵呵地自我解嘲,我從他憨厚朴實的身上領悟到了中華民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度量。

成長中,是唐僧教會了我堅韌執着。師傅唐僧為了到西天取得真經,從東土大唐一直徒步走到雷音寺,這一走就是十幾載,一路上荊棘遍地,險象迭生,可他沒有怨天尤人,知難而退,反而以微笑和百倍的信心樂觀地面對每天未知的挑戰。試想如果是平常人會怎麼做?沒準才走一年就會打退堂鼓返回老地方。更不要説一路上的無數艱難險阻,就算是一條大河也會讓他們望而卻步。他用自己無聲的行動有力地演繹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着精神,只要認準一個目標,那就義無反顧的風雨兼程。

成長中,是沙僧教會了我任勞任怨。在跋山涉水中,沙僧總是挑着沉重的擔子殿後,從始至終都沒立下過什麼赫赫戰功,他唯一的優點就是會挑挑擔子,嚇嚇小妖。可我卻發現了他寡言少語的外表下藴含着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優秀品質。他總是身不離擔,風雨無阻,用陽光的心態迎接每一個朝夕,在困難面前幹勁十足,為師父效忠;為取經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總是把別人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他讓我懂得了人世間有一種大愛叫隱忍,無私付出卻不求回報,吃虧有時亦是福啊!

《西遊記》讓我在生活中多了一絲戰勝困難的勇氣;在學習中多了一份前行的力量。我要繼續讓這個精神支柱點燃夢想,照亮人生之路,要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活出意義,活出精彩。

《西遊記》,我忠實的好夥伴,成長路上,感謝有你!

《西遊記》的讀後感2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可以給你帶來快樂,可以讓你生氣,還可以給你帶來傷心……

初見《西遊記》

第一次見到《西遊記》這本書,我一看到它那漂亮的封面,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忍不住拿在手上讀一讀,我對它產生了無窮的期待。

初讀《西遊記》

一天,我把《西遊記》小心翼翼地打開,輕輕地翻着,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三次變換為村姑、老嫗和老翁,全被孫悟空火眼睛睛給識破了。唐僧辨別不了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連傷三人性命,違反戒律,唐僧一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當我讀到這裏時,氣憤極了,氣沖沖地想着:你這個唐僧,大聖好心好意地救你,你卻辨別不了是非,還將好心救你的徒兒趕走。真氣人!

深讀《西遊記》

最近,我再次翻開《西遊記》,看到孫悟空大戰紅孩兒這節時,我感動極了,雖然孫悟空沒能打敗紅孩兒,但是他沒有氣餒,不顧一切的和紅孩兒打鬥,一心要救出他的師父。後來去南海請觀音菩薩前來幫忙,最終用假蓮台將紅孩兒降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像唐僧那樣容易相信別人,多次落入妖魔鬼怪的活口,都被孫悟空一一解救了出來,我們要學習、練就孫悟空那樣的火眼睛睛,看清妖魔鬼怪,敢鬥邪惡、為民除害、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就像我們在學習中,看清題意,一定要認真、仔細、不能馬馬虎虎,否則就學不到真正的本領了。

《西遊記》老版、新版的電視劇我也看了好幾遍了,細節沒有書中寫的你們逼真,《西遊記》這本書才是我最好的良師益友。

《西遊記》的讀後感3

小時候的我十分調皮,時不時做個鬼臉、逗逗別人,有時爬高上低、搞點惡作劇,記得每當那時,媽媽都會歎着氣説:“你這孫悟空,真是大鬧天宮啊!”孫悟空是誰,我並不清楚,但我想他一定是和我一樣讓人頭疼的。

後來,我在電視上看到了關於孫悟空的電視劇《西遊記》,哦,原來他是隻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石猴,我正巧屬猴,這讓我感到和他親近起來。這電視劇非常好看,裏面的孫悟空活潑好動、不服管教、自由自在,他自封美猴王,大鬧天空,神通廣大,讓我深深喜歡上了他。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找來明代吳承恩寫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仔細品讀一番。

起初,我覺得孫悟空野性十足,為所欲為,稱得上頑劣,他偷蟠桃、偷仙丹、大鬧天宮,使天庭頭疼不已。但漸漸的,越往下看,就越喜歡他。

孫悟空歷經千辛萬苦拜師學藝,聰明好學,得到祖師的真傳: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我看到了他身上的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精神。

孫悟空以惡如仇、勇敢正義。在去西天取經途中經歷八十一難,不管遇到什麼妖魔鬼怪,什麼美女畫皮,什麼刀山火海,什麼陷阱詭計,孫悟空萬難不屈,百折不回,頑強與之奮戰,直至最後的勝利。無論是“黃風怪”,還是“大蟒精”,抑或是“白骨精”等等,孫悟空那種除惡務盡,決不與任何邪惡勢力妥協的鬥爭精神貫穿取經始末。

孫悟空忠心耿耿,忍辱負重。他一心保護師傅,一次又一次將師傅從妖怪的魔爪中救出來。哪怕是被師傅誤解,他都能忍下委屈。比如三打白骨精之後,唐僧不分是非,怪他傷人性命,將他趕走,可當他知道師傅被妖怪抓走時,二話不説,立刻去救師父,他對師傅的忠心和師徒情誼,讓我感動不已。

你瞧,雖然孫悟空有不少毛病,但他的優點更多,人無完人,我們也是一樣。我雖然以前好動、調皮,但我有一顆單純善良的心,隨着不斷學習成長,我也越來越懂事了,樂於助人,積極上進┄┄。下次如果再聽到媽媽叫我孫悟空,我要大聲告訴她:“孫悟空從一隻野猴,最後修成正果成為鬥戰勝佛,我就是要向他學習!”

這本書裏的師徒四人都個性鮮明,慈悲心腸、意志堅定的唐僧,貪吃好色卻也忠誠的豬八戒,任勞任怨、忠厚老實的沙僧,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求得真經),不屈不撓、堅定不移、團結一心地排除萬難,最後功德圓滿。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什麼是善與惡、美與醜,為了實現理想,就要有持之以恆、百折不回的拼搏精神,我終於尋找到了我愛的書!

《西遊記》的讀後感4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本書,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並且翻拍過很多部,但是我看了那麼多還是覺得看書好。因此我去買了一本。

開始看時,我並沒抱太大的希望。因為我已近看過很多遍了。所以只是敷衍了事。但現在細細看來,並不是乏味無趣,而是像電視上放的一樣,十分有趣,便接着這樣看了下來。哇,孫悟空空這麼厲害。雖然已經知道,但還是忍不住為他感歎。真是厲害啊,在看電視版的《西遊記》時總是感歎為什麼唐僧總是被一個又一個的妖怪抓走,他不嫌累,我看着都累。而妖怪總是在藥吃了唐僧是孫悟空及時趕來。不禁覺得故事的俗套。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唐僧是因為出家人慈悲為懷而被抓走,孫悟空總想方設法的把唐僧就出來。這不説明了唐僧的善良和孫悟空的睿智嗎?

故事總有他的另一面性,聽我説了這麼多你是否已想看看他了呢?

《西遊記》的讀後感5

讀了《西遊記》,我非常喜歡裏面的內容。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大鬧龍宮,搶走金箍棒;大鬧地府,私勾生死簿;大鬧天宮,偷吃仙桃和金丹,最後沒能跳出如來的手心被壓在“五行山”下。隨後,被唐三藏救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路上唐僧還隨後、收了豬悟能、沙悟淨。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靈山,取回真經,修成了真果。

讀完後我明白了人生路上艱難險阻是數不勝數,但我們面對困難時應從不退縮,為了實現共同的理想,我們應該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努力向前。俗話説得好:人心齊,泰山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在現實理想的路上努力前進,永不放棄,就能取得生活的“真經”。

《西遊記》的讀後感6

《西遊記》,一部科幻鉅著,四個人,一場戲,四種人生。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人是那似乎只會牽馬、挑行李,做個背景或路人甲的沙悟淨。孫悟空太鬧騰,少了他卻又太悶,像童年時代的我們,闖禍,撒嬌,發脾氣,唐僧那頑固不化的話語就像中年人慣有的教訓的語氣,自己迷茫着,卻還要教徒弟們。看到後面,我覺得孫悟空也真的挺可憐的,遇到不理解自己的人,就像當初壓在五指山下對身上的山説話一樣。

八戒像跟屁蟲,牆頭草,沒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向着唐僧,有時向着沙僧,像青年時代的二愣子,沒主見,自私,貪心,又貪戀着温暖,有點不做事卻想坐享其成的感覺。

而唐僧呢?羅嗦得很!帶着中年人的迷茫、無助,卻又十分固執,總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可給我的感覺他卻是那麼膽小如鼠,每次遇到妖精都一副驚慌的表情,然後束手就擒,依賴着孫悟空保護他,每到這時,總會讓我想起那些依戀年事已高的父母幫自己的無能小子。

沙悟淨卻截然不同,他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他的身上讓我看到一種無奈,一種滄桑,一種淡然。他默默地承擔着挑擔子的苦活,再累也不會像八戒那樣向師傅撒嬌:“累壞我了,師傅,咱休息下吧。”,更不會像孫悟空那樣任性地拋下行李,不負責地迴流沙河去。他只是默默地保護着師傅,默默地從孫悟空手中牽過白龍馬的繩子,即使他那時也很累。他的眼睛很清澈,不像悟空那麼靈動閃爍,不似八戒那麼狡黠,只總是那麼靜靜地望着遠方……

《西遊記》,一部藴含着無數深意的好書,每處細節,都總讓我感受到一種人生。如此的好書,怎麼能錯過呢?你也來看看吧。

《西遊記》的讀後感7

有這樣一支隊伍,一個挑着擔,一個牽着馬,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沒錯,這些人物就出自吳承恩筆下的《西遊記》。

取經路並不簡單,不僅路途遙遠,而且處處充滿危險。師徒四人也常常發生糾紛,唐僧肉眼凡胎,辯別不出妖魔鬼怪,孫悟空一心為了師傅的安全,打死妖精,唐僧卻悶悶不樂,幾次將他趕走。三打白骨精時,由於唐僧的慈悲和豬八戒的挑唆,孫悟空不得不離開隊伍。

在取經途中,師傅多次被捉走,在盤絲洞與蜘蛛精周旋時,師傅剛剛脱險又“誤入虎穴”;在紅孩兒三昧真火的影響下,悟空不得不請來觀音菩薩……取經路這麼坎坷,唐僧師徒都可以取到真經,修成正果,我們在學習上不也應該勇敢面對取經之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嗎?

現在的成長之路也是我們的“取經路”,未來,有比九九八十一難更多的艱難險阻等待着我們,而我們也必須經歷這些大風大浪,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回想起當初的自己,真有些汗顏。小時候,為了鍛鍊我的吃苦精神,也就是從小給我七十二變,只為了將來可以更好地讓我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媽媽讓我學習舞蹈,畫畫和唱歌。

畫畫和唱歌對我來説是小菜一碟,可舞蹈卻是我的大難題。

開始我是喜歡舞蹈的,認為看起來很漂亮,會有優雅的氣質。可當我上舞蹈班的第一節課時,就遇到了大難題。

別的同學都不是新生,個個會高抬腿等各種本領。而那時,這些我連名字都沒聽過,又是剛學舞蹈,所以下不了腰壓不了腿。幾次課上完以後,我回家哭鬧,怎麼也不肯去上課。

後來的課在媽媽的開導下勉強上完,可當我們學習下腰時,我怎麼也下不去。看着別人都把腰下下去了,我感到羞愧難當。

那次回去以後,我就再也不肯去上課了。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再進過舞蹈教室。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時的自己真是沒有吃苦精神,半途而廢!

小時候不學會七十二變,怎能經歷未來的八十一難。痴心不改取經夢,刻苦不改舊時夢。

《西遊記》的讀後感8

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裏,我讀過很多書,但唯獨對我影響至深的是《西遊記》一書,它出自吳承恩爺爺筆下,這本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聞名中外的一部中國國粹。

《西遊記》裏的人物最讓我佩服的要數孫悟空了,一路上他揚善除惡,打抱不平,彰顯了他毫不畏懼,英勇正義的性格特點。書中的許多故事情節深受讀者着迷:三打白骨精、智鬥二郎神、三借笆蕉扇、大鬧天宮……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為了吃上唐僧肉,三次化身一家人來誘惑欺騙天性善良的唐僧進入她設好的圈套,但都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一識破,還被孫悟空一一打死。大慈大悲的唐僧認為孫悟空打死了三條人命,對孫悟空狠念緊箍咒,並堅決趕走了孫悟空。孫悟空苦苦哀求要留下保護唐僧師傅,終因無法挽回師傅逐走之心,便回花果山去了……之後,故亊一波三折,唐僧師傅被白骨精抓了,明白了真相後被孫悟空救了,才知道是錯怪了孫悟空。從這些情節中,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是正義,也讓我真正學會了要有打抱不平的勇氣!

記得有一次,我來到學校門口,看見滿巷的小商小販把巷子擠得水泄不通,各種小吃玲琅滿目,吸引着同學們的胃口,但我仔細觀察,有一個小商販賣的是劣質食品。心想:小商販為了謀取利益,不顧及學生的安全,竟然做出缺德的事。想到這,我氣不打一處來,毅然決然地打一出“頭號戰”。於是,我走上前去,態度堅定地説:“叔叔,你這賣的是劣質的食品,已經過期變質了,要是吃進同學們的肚子裏,會嚴重地影響同學們的健康。你不能為了一己之利而損害他人的身體健康,這樣不符合社會公德,希望你立刻把劣質食品收起來,不要再賣了。”小商販看着我一副小大人的模樣,臉一下子刷得紅了,不好意思地推起小推車走了……這時的我全身充滿着正義感,不禁為自己的勇氣喝彩。

《西遊記》喚起了人們心靈深處的那份美好的純真與善良,讓世界每個角落都充滿着滿滿的正能量!

《西遊記》的讀後感9

閲過許多古色古香的文學典着,有些如蜻蜓點水一樣很快就忘記了,唯有這一部——《西遊記》依然深深地刻在腦子裏。

初次接觸《西遊記》,是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從大人們口中的故事裏。那是一個講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一路上披荊斬棘、降妖伏魔,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於修成正果的故事。當時的我認為唐三藏代表善良,孫悟空代表機靈,豬八戒代表可愛,沙和尚代表老實。我想,那麼讓我去取也是可以的啊。

我小時候的想法並沒有錯,可是當我再次重温,我並不這樣想,我更注重的是它的前因後果——為什麼他們會去取經?為什麼他們能勝利能成功?我想,一定是因為他們是勇敢的。雖然唐三藏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的感覺,豬八戒給人一種貪生怕死的感覺;只有孫悟空和沙和尚才真正算得上是真正的勇敢。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如果他們並不都是勇敢的,那他們還會一起去,一起勝利而歸嗎?是的,只有勇敢才能取得勝利。

當今世界,勝利已經成為每一個人的目標,可是大部分人都只是麻木追求,絲毫沒有注意到勝利者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就這樣,膽小怕事的人遇到機會不去闖練,就知道每天把勝利掛在嘴邊,直到離勝利越來越遠;相反,而那些勇敢無畏、勇往直前的人,就算他們不在乎勝利,但他們永遠是勝利的。由此可見,勝利的曙光只屬於勇敢者。

最近熱播的神魔電視劇《仙劍奇俠傳Ⅲ》裏的主人公景天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本身只是一個小混混,應該過着與世無爭、混吃混喝的日子;可是他沒有,他選擇了一條別人所認為的“不歸之路”——斬妖除魔。他勇敢,他相信自己,他堅持到底,把連天帝也無可奈何的邪劍仙也消滅了。因為勇敢,他從一個小混混,成為一個救世大俠。

有人會問:現在的我們只是學生,幹番大事業還是離我們太遠,我們空有勇敢也沒有用?其實,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勇敢。不要因為一些作業上的小難題,成績上的小挫折就把自己給打敗了。我們應該用勇敢來應付它們,消滅它們,把它們佔為己有……

記住,勝利的曙光只屬於勇敢者。只要勇敢,我們就已經向勝利邁出了一大步。

《西遊記》的讀後感10

有的時候,我會幻想自己變成一隻小猴子,我變成的這隻猴子,並不是稀奇古怪的白鼻猴,也不是備受國家保護的金絲猴,而是一隻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猴子,簡稱“石猴”。

在我的眼裏,世界上最偉大的是——猴子;最威風的是——猴子;最自由的是——猴子,這一切屬於猴子的榮耀來自於它們的祖先——那隻自稱“齊天大聖”的時石猴是密不可分的。説起這隻石猴,可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要講了!

話説從前在花果山有一塊石頭,他日夜吸收天地之間的靈氣以及日月精華,至於在幾百年、幾千年以後的一天,從石頭裏蹦出一隻猴子,稱霸一方,自封自為“齊天大聖,後來他因為對玉皇大帝感到十分地不滿,便大鬧天宮,把天宮搞得狼狽不堪,結果,他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指山“下,壓了整整500年,飽經風霜,只能靠着每天來這裏放牧的小牧童,來摘一些樹上的野果子給他吃,或者吃一些爬到這裏的蜘蛛和小蟲子來解除肚子的抗議,更可憐的是:他有時幾天、幾個月、幾年、幾百年都吃不到一樣東西。

500年後,一個來自東土大唐的和尚——唐三藏,要去西天取經,正好路過五指山,於是,他便把”齊天大聖“救了出來,”齊天大聖“拜他為師,和其他幾位師兄弟與師父共取真經。一路上,他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可是他們並沒有打算放棄,而是斬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我特別喜歡這本書,它不但有着豐豐富多彩的內容、緊張激烈的精彩情節,它更加地告訴了我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做人道理:永不言敗!

與其説孫悟空是以他那超人的本領取得真經,還不如説它是以他那驚人的毅力取得的真經,靠永不言敗的精神打敗了敵人。毅力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在我們的學業、事業和生活中,哪怕是一次野炊、一次體育課上……毅力總是不可缺少的一樣重要元素,它好像作畫的顏料,在生活的大舞台飾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在讀書時,如果沒有毅力的話,那這種枯燥的學習生涯我們將很難堅持到底;在工作時,難免遇到坎坷和險阻,如果沒有毅力的話,我們也將很難堅持到底;在生活中,如果沒有毅力的話,種種負擔我們也將很難堅持到底。

當你在困難面前準備放棄是,當你在感到疲勞準備休息時,請你想一想這位永遠伴隨你的好朋友——毅力。與它交往時,你會永遠品嚐到成功的甘甜和比這甘甜更值得回味的成功之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qwr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