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邊城》讀後感700字

關於《邊城》讀後感700字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邊城》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邊城》讀後感700字

關於《邊城》讀後感700字1

一口氣,讀完《邊城》。在這樣一個靜謐的瀟瀟落雪的午後,被一隻温婉輕柔的南國之手、被幽若辰星的一個目光,牽引着,穿越70年的時空,走進古樸的湘西“茶峒”,走近一條河溪、白塔,走近一個擺渡的老人,走近一個天生天養水晶般純淨的女孩子,走近一條乖巧忠誠、通人性的黃狗……

我知道,那是沈從文的世界,是他魂牽夢縈的一片鄉土。有一年出遊,我也曾到過水霧濛濛的湘西小城,蜻蜓點水般掠過那兒的青山綠水、黑瓦黃牆、吊腳樓,體味那一種久違的安寧和潮濕,然而,不深刻,遠沒有這本薄書給我的多!

合上書本,一種莫名的情緒雪霧一樣迅速包裹了我,可我説不出哪是什麼,似乎是書中反覆出現的“薄薄的淒涼”,又似乎不是,但它無比準確地擊中了我,讓我這個“現代文明”武裝到牙齒的庸俗之人,也不得不悲哀,不得不思考:生命的卑微、樸素的愛情、人性的光輝、平淡的歲月、謎一樣的命運、冥冥中的天意,痛苦以及歡樂,追求以及失落……善良的人們啊,其實想要的真不多!人總要堅守點什麼!不管是苦難還是幸福,不管走水路還是走旱路,不管是負重還是輕鬆,酸甜苦辣總要一一嘗過。心平氣和,安安靜靜地取走由造物分給你的那份生活,是苦是甜,均無須抱怨。平凡的世界,無論發生過什麼,正在發生什麼,黃昏照樣的温柔,美麗,平靜。

“要碾坊,還是要渡船?”這個蒼涼的聲音蕩過萬水千山,經久在我耳邊盤旋。

關於《邊城》讀後感700字2

《邊城》的藝術風格,是一首抒情的田園詩,一曲浪漫主義的牧歌。

沈從文執意要把《邊城》寫成“純粹的詩”,主要是出於“懷舊”的主觀抒情並要把它凝結成“詩”。正如他所説:“這一年,我的過去痛苦的掙扎,受壓抑無可安排的鄉下人對於愛情的憧憬,在這個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和彌補。”

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故事成為作者這股內衷隱祕詩情的載體,抒情才是小説的“本事”與目的。所以,作者敍事的筆端,傾瀉着、流動着作者對“愛”與“美”的詩性的謳歌與詠歎,使故事本身成為對“愛”的剪不斷、理還亂的追覓與幻想。為此,作者還在藝術上追求詩意化的表現。

人物描寫方面,以關於動作、對話的白描與韻味發掘翠翠內心豐富的.“潛台詞”。如,翠翠只愛儺送,因此明確地向爺爺表示拒絕天保的求親;儺送月夜上山為她唱歌傳情,她在睡夢中身體隨着歌聲漂浮起來,“飛竄過懸崖半腰”,去摘象徵美好愛情的“虎耳草”,追覓着甜蜜幸福的愛情。

情節結構方面,以經緯交織、明暗結合的手法,衍生多變的波瀾,切合、烘托內在的情緒節奏;在鄉土風俗描寫方面,將人物的活動置於一幅幅風俗、風情畫面上,形成了詩情畫意的意境。

如,作者特意在故事中間穿插了對歌、提親、陪嫁、喪葬、賽龍舟等苗族風俗的描寫,構成一道鮮亮的風景線,使《邊城》具有獨異的鄉土文學色彩,再加上幾分童心話語的調色、敍述語言的抒情化等,構成了《邊城》詩一般清新俊逸的風格。

關於《邊城》讀後感700字3

讀罷《邊城》,心中久久無法平靜,那些平淡樸實而優美的文字,那純潔美麗卻不得不以悲劇結尾的愛情。

熱鬧的小鎮中,每個人都是快樂的,他們淳樸善良地相處,樂於助人卻不求回報,甚至面對愛情,也要謙讓起來。三個端午節的故事,美麗單純的翠翠用行動和話語堅定了對愛的決心。可憐祖父始終擔心她走母親的老路,不肯告訴她事情的真相。世事無常,偶然的因素太多,我們既無法預測美好,也不能改變事實。每一次機緣巧合往往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陷入變化莫測的事端。

在感歎邊城人們的人性美的同時,我也感受到現代生活的渾濁。擺渡的老船伕過渡不收錢,翠翠的嬌憨與伶俐,儺送的善良淳樸,順順的豪爽大方,在現代的社會是何等少見。但是,人性中也有卑劣自私的一面。順順和二老不願讓間接害死大老的翠翠嫁給二老而使老船伕死在雨夜,讓不知前因後果的翠翠孤單地守着渡船!

邊城的白塔邊,美麗的陽光守護着孤單地女孩。生活也許充滿了未知,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下去......

關於《邊城》讀後感700字4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裏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後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和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築,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着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着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隨着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了兩兄弟:天保和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雲”。天保找了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了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後去追弟弟,不料出了意外,死掉了。儺送因為內疚,還是走了。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着。“那個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後的一句。

一個悽清的結局,但是卻深深地感動了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麼樸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裏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了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了我讀更多書的想法。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啟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kkdp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