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通用6篇)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通用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尋羊冒險記》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通用6篇)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1

一直很喜歡村上的那本《且聽風吟》,和《且聽風吟》並稱為青春三部曲的還有《1973年的彈子球》以及這本《尋羊冒險記》。把這兩本都列入了我的書單,不過有趣的是我自己還未購買,朋友卻送了我一本《尋羊冒險記》。

正好是閒的發慌又不能出門的日子,所以在朋友送的一堆書中先撿了這本出來,一口氣讀完了,説實話感覺非常不一樣。我是個非常喜歡讀美國偵探小説的人,喜歡讀,卻從來不會買。村上的書讀的不多,廣受大眾好評的《挪威的森林》我卻一點也不喜歡,想讀《尋羊冒險記》也是因為它和《且聽風吟》之間的聯繫。

不得不説,我對村上刮目相看,這本《尋羊冒險記》實在是很好看,不知道為什麼不如《挪威的森林》那麼有名,以我之見,反覺得它更有味道。對於喜歡故事性強的讀者來説,《尋羊冒險記》的敍事性非常完整,也非常有意思,很有點偵探小説的意味。可是和單純的偵探小説比起來,它也具有村上的作品中獨特的文學情調,懶懶的,清新的,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犀利理性而又耐人尋味。很多對《尋羊冒險記》的評論説它反映了日本的政治文化,也説村上在尋找的“羊”代表了一種在日本漸缺的“精神”。

不管是以何種角度來解讀這本小説,尋找始終是書中的主線,不論是複雜的政治態勢,還是單個人的精神世界,小説之意義,無外乎引起有心人的思考,角度不同,環境不同,身份各異,思考的方向也會大相徑庭。

總之,這本書讓我眼前一亮,或許今後會關注村上更多的作品……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2

《尋羊冒險記》這本書第一遍看完後,我有些茫然,就這樣結束了?到底是何意義?

我在猶豫是不是我看的太快了,以至於把哪邊重要的情節給遺漏了,不過真實的故事就是這樣,已經原原本本的被我讀過了,剩下的故事在想象之中,根據小説中所呈現的去理解,想象,完整的故事應該有兩到三個版本,還好剛開始我沒看譯序,讀罷再回頭看譯序,他們所説的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版本。

在補充一下吧,尋找的過程是有趣的,可是尋找到最後卻發現要找的東西,要麼已經毀掉要麼永遠的失去了,或許尋找到最後發現,要找的東西,就在你的身邊,無需尋找,轉了那麼一大圈,越過終點,你會發現,其實,一切你已經提前經歷了一番。

把書的前一部分慢悠悠的看着,忽然發現寒假快結束了,三天之內把後面一部分刷完了,是後面關鍵的一部分,開始,我還在懷疑書名為什麼叫《尋羊冒險記》呢,真的是尋羊,尋找一隻神通廣大的羊,還有,海豚賓館這個名字取得着實好。

從主人公嘴中説出的話,瞥見的只是故事的一角。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3

其實村上春樹的名字,對於我來説有點繞。我經常會説成春上村樹。認識位村上君的第一本書當然是《挪威的森林》。在我只知道有黑森林蛋糕的年歲裏,找我那位對日韓文學頗有研究的女同學借來的,因為書的裝幀和封面的風格頗為合意。至於內容,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的我,只覺得這是一本黃書啊,而這位借給我書看的清純小女生在我的腦海中亦沒有看上去那樣的清純。

好了,其實現在要我來説《尋羊》我也説不太明白。可我終於知道為何我向大家問起這本書的時候,大家對這個故事的印象單薄得如泡過五遍的茶。主人翁尋找一隻能夠進入人的身體,操控人的大腦和意識從而建立一個自己的無政府王國的羊。這整部書就像是一根很細的枝幹,上面綴滿了各種厚重的枝蔓。這個一路聽着古典音樂,喝着各種酒精飲料,和不同女人上牀的偵探,破案和小資的夾雜和結合,讓我看得很有點吃力。他所尋找的“羊”,應該不只是代表了人性中能夠被輕易煽動和激發的邪惡的念頭。“羊”的外表如此温順而純潔,用純潔的容器裝危險的內核,這表裏不一才是真正的危險吧。

也許並不能清晰地記得故事,但故事裏有那麼幾個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説中第一個死去的人,一個跟誰都能上牀的女孩,整天坐在咖啡館抽煙喝咖啡吃零食聽音樂和別人睏覺,讓別人買單。這個故事的開場就是主人翁去參加她的葬禮,她的死就和她的存在一樣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這個女孩像一個符號一樣,沒有名字。

同樣的,主人翁的妻子,也是一個沒有名字的女人。和老公的朋友暗渡陳倉並最終選擇和主人翁分手。他對着妻子常坐的椅子發呆,想起一部電影中的男子將妻子的直筒裙放在椅子上,假裝她還在那裏。而他的妻子連一條直筒裙也沒有留下,將所有屬於自己的東西都帶走了,連合影也將自己的部分剪掉。可悲的並不是她的離去,悲傷的是她彷彿從未來過,而他彷彿從未有人陪伴在身邊。這種孤獨持續不就,第三個帶着符號的女子出現了,她本人最有魅力的地方是自己的耳朵。平時不輕易露出來而用頭髮遮住,但是一露出耳朵就驚豔無比。主人翁對她的感覺彷彿是隻拿走了她的耳朵,而主體完全可以消失不見。最後她失去了那種魅力,而他們也不會再見面,她的存在也失去了意義。

不得不説村上是很會製造氛圍的人。而我剛好就是喜歡文字做出的這種氛圍。再晦澀的小説也好,只要是一本氛圍上安靜的氤氲的甚至有點令人難受的,我都會覺得喜歡。《尋羊歷險記》裏大段的對話也好,心理描寫也好,都隨時能給出那種無可奈何的氛圍。不喜歡面對孤單,偏偏要面對孤單,不希望分別,又偏偏要分別,不想一事無成,卻又奈何自己的懦弱。

人的抗爭是美麗的,就像是夕陽里昂首挺胸走向山下的西西弗斯一樣,坦然面對巨石的滑落的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的妥協又同樣是值得欣賞的,就像是安娜卡列尼娜不得不死去那樣。那麼如果我既不抗爭也不妥協呢?就像局外人那樣,拒絕用大眾的標尺卡死自己的真實的感受,即便是受到了指責也要像對一切都無所謂的那樣去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動,那樣的人物也是有意思的。

尋羊的主人翁“同老婆已經分手,工作今天也打算辭去。房子是租的,傢俱什物也沒值錢貨。財產只有將近200萬存款和一輛半舊車,再加一隻到歲數的貓。西裝全都是過時物,擁有的唱片也基本成了古董。沒有名氣,沒有社會信譽,沒有性魅力,沒有才華,年齡也已不輕,説話總是不倫不類,説完就後悔。”

自認為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失去的時候,準備開始一場歷險。而在其歷險的過程中,卻仍舊繼續着自己不鹹不淡不緊不慢的做事風格。他沒有一個歷險記的主人翁應該有的魄力,沒有名偵探柯南那樣大聲喊出“真相只有一個”的堅定,倒是非常喜歡絮絮叨叨着“如果是這樣最好不過,如果不是也沒辦法,反正已經這樣了……”諸如此類比較喪氣的話,在抗爭、妥協、遊離這幾種狀態之間徘徊。

推薦我看這本書的人,十分喜歡這個故事。他説對於他來説就像是一個輕鬆緩慢又漫長的夢,夾雜着一些不合邏輯的冒險鏡頭。讓他覺得放鬆,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就別去想了,不如做夢。也許吧,如果有耳朵漂亮的同伴,有神祕組織提供的大量的資金,還有那種反正一無所有也不怕再失去什麼的決心,我也會去冒險去尋找並不存在的“羊”。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4

讀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搞明白我的一個很喜歡的詞作沒有羊先生的ID的寓意,初時只打算隨便翻翻,讀下去後卻像是發現了新天地。

和許多人一樣,我最先讀到的村上的作品是《挪威的森林》。不太瞭解他或是隻讀過《挪威》的讀者比較喜歡把村上想象成一個青春小説家,甚至是“小資文學”的代言人。但熟悉他的讀者必然不會這樣想。事實上,在我看來,村上對於超現實主義文學的成就要遠大於他對所謂青春文學的貢獻。

《尋羊》在村上眾多的小説中並不顯得十分突出。在讀它之前,我已讀過他的《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和《海邊的卡夫卡》,對於這本書的“超現實風”多少有了一點心理準備。但是在看到它的時候,還是被它字裏行間的魔幻現實主義文風所吸引。整個故事的脈絡並不複雜,單從故事性上講甚至有些乏味,但和現實世界的似接軌又未接軌,讓整個故事的格調和寓意瞬時豐富了許多,讀者可以通過猜測和品味故事裏的“我”、“傑”、“鼠”以及“先生”等人物所影射的社會現實體會作者隱含的深意。

作為整個故事的核心,“羊”這個意向的指向一直為人們樂此不疲地揣摩、推測。歷來的評論者對此進行過許多猜測,但各種版本都指向了日本社會內部深層的惡。而整部《尋羊歷險記》所探討的,也正是人類社會如何擺脱這樣的“惡”的出路。這樣的問題,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後的衰退時期被人們思考。我國的今日,亦如幾十年前的日本,一切欣欣向榮,卻不容忽視其中的隱憂。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5

村上春樹的小説看得不是很多,《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海邊的卡夫卡》《1Q84》3本,以及今年春節才結束的這本《尋羊冒險記》。我覺得,《海邊的卡夫卡》《1Q84》和《尋羊冒險記》總得感覺是一致的,都帶有點懸疑的特性,故事的發生還有一絲詭祕性,似乎都是由一件特殊的事或物,整件事件乃至整個世界都開始變了樣,變得棘手。本來是生活在人的世界裏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生命,就是因為諸如《尋羊冒險記》裏的一張耳朵照片等,進而進入一個不同尋常的,近乎非人的'空間。在這空間裏,會有空氣蛹、會有聽得懂人話與人交流的貓、會有進入人體內並且能控制人的羊。

村上春樹的小説同他的隨筆一樣,語言非常的囉嗦,他可以大篇幅的記錄下兩個陌生人的對話,探討現實性的平庸與非現實性的平庸,以及統率時間統率空間統率可能性的觀念等等,而這些,我在看得過程中會感覺有點不耐煩,或者説感覺太深奧,有一種故弄玄虛的感覺。按理説,這樣的小説應該看不下去來着,可又欲罷不能,這也許就是村上小説的魅力所在吧,恨不得拋開書,卻又不能,因為已經陷入到故事情節中太深,沒有辦法一扔了之。比如在羊男跳出來的時候,我會感到害怕,比如“我”在和死去的鼠對話時,會感到瘮的慌。放佛自己的身影就在主人公的身邊,跟隨着主人公的腳步一同走進那個空間。

村上幾次與諾貝爾文學獎擦邊而過,看來不無理由,他的確不能稱之為是偉大的作家,雖然我至今還沒有看過莫言的小説。饒是這樣,還是很愛村上,也許是更愛他生活的態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持之以恆不斷寫作的毅力吧。

《尋羊冒險記》讀後感6

村上春樹先生是我喜歡的日本作家之一,在此之前,也讀過許多他的作品了,如《挪威的森林》、《天黑以後》和《我的職業是小説家》等等。和我喜歡的另一個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文字不一樣的是,我總是能在村上春樹先生的文字裏聯想到初春的早晨裏,微風吹拂,偶爾一聲驚雷。或許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最温柔的字眼也能在極其平靜的湖面蕩起一層層漣漪。

這次想要分享的是村上春樹的《尋羊歷險記》。怎麼説呢,我在看一本書之前是不會去看簡介、書評之類的,因為我還是覺得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想要自己去感受其中的“力量”。在我看了這本書之後,真的讓我大吃了一驚,緩過神來,會想:這真的是我看的那本書嗎?

在開始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都以為這是一本關於男/女主角尋找一頭羊的愛情故事或是充滿刺激和挑戰的冒險故事。但是,從第一章開始就有點讓我摸不着頭腦。這本書以男主角第一人稱敍事,前三章講的大多是工作、女人和性。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第一章的那個“她”,是書中男主角“我”年輕時遇到的一個女生——“從前,某個地方有個和誰都睡覺的女孩”。開篇就以倒敍的方式告訴讀者,“她”已經死了。而後展開描述“我和她”的第一次見面、聊天、深入瞭解、第一次睡覺。篇幅不長,但是這字裏行間都瀰漫着一股沉重壓抑的氣息。1970年,快要大學畢業的“我”和通過一起睡覺來了解世界是怎樣構成的“她”,似乎都有點迷茫和渾渾噩噩。在和“她”的聊天中,着實讓我吃驚,“她”會提到“死”這個詞,讓我不知道她的笑容到底是真心的還是假扮出來的。最終,在這個壓抑的氣氛下,最後短短一句“一九七八年七月她死了,二十六歲。”結束了。

書中提到“我”和妻子,四年的婚姻,和平地結束了。我不知道那些認為自己不會結婚又和別人結婚的人怎麼想的,最後結婚又離婚了,會有:“當初她就不該跟我結婚的。”的想法,究竟是為何?不難看出,“我”和妻的生活,是愈來愈索然無味和漏洞百出的,雙方都開始意識到,和對方在一起是不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的,繼續在一起只會坐食山空。甚是惋惜,但是如果雙方都沒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力量,那繼續在一起也是沒有意義的。

直到第三章,第三個女性帶着她那“迷人的”耳朵出現了。“我”因一次工作,先認識了“她的耳朵”,後來才認識的“她”本人。“我”把“她”的耳朵描述的很美很美,“她”的耳朵的露面,是一種令世間所有東西都瞬間黯然失色的、令周圍的人都目瞪口呆的驚豔的場面。箇中的詞語是多麼地優美。和前面兩章不同的是,這一章節的語調和氛圍都輕鬆得多。最後引出的“再過十分鐘有個重要電話打來。”和“羊,很多羊和一隻羊。”才開始講“羊”這一形象。而這來電,不像是去尋找“羊”,而是“羊”來找“我”。

“羊”來了,也就是“那個人”來了。在書中,這個“那個人”是刻板的、目的性很強的,難容別人反駁、不在乎別人想法的強硬形象。“羊”似乎就是“那個人”,“那個人”背後似乎還有一個人——“先生”(似乎是當時神祕的右翼以及背後未知的強大的力量)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若即若離,形成了一種緊張壓抑的氛圍。“在“先生”的“指示”下,“那個人”帶着一張照片來找“我”,因為是“我”把那照片刊登在這一頁廣告上的。“我“看着這張有着羊羣和草場的照片,頓覺這幾個月來一直有一種火藥味,這到底意味着什麼呢?又是哪裏不妥讓“先生”如此緊張。“那個人”走前告訴“我”和“先生”見面的事宜。約定的時間到了,有司機來接“我”,一路上,不管是車上的“羊”還是宅邸裏西式、日式結合孤獨的建築,都讓“我”有點吃驚,一切都是冷冰冰的。關於這張照片,我也很好奇。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事,這裏會出現“右翼”、“黨派”、“中國大陸”和“美國”的字眼,但反過頭來,前三章的時間點都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再往前三四十年,就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時期,也就不難理解“羊”這一形象了。“右翼”控制了廣告業,就相當於控制了出版和廣播電視,是不是會聯想到日本人民對日軍侵華的無知?在某種意義上,信息的壟斷比資金的壟斷更具有殺傷力。

(“鼠”曾來信。從書中得知,“鼠”是“我”的其中一個好友,有着關係比較好的共同好友,但是幾年前“鼠”離開了,並沒有告訴大家他去了哪裏。但從這兩封信中至少可以得知,他過得挺不錯。信中,“鼠”拜託“我”替他回到故鄉跟好友“傑”和另一個“我”不認識的女性好好道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來了,日本填海造陸、加快現代化建設的影子來了,“我”回到了故鄉,發現以前經常坐着喝酒的防波堤還在,但是海已經不見了,變成了“市有土地”、層層疊立的樓宇,是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去找那個不認識的女性時,在酒店裏看的那部電影,讓“我”想到了有後也會有核戰爭的電影,是在暗示美國當年投下的原子彈吧?當時美國的武力制裁和現在的經濟支持,諷刺意味十足。)

在“先生”的宅邸裏,“先生”是處於昏迷狀態的,只能由“那個人”來揭示“羊”和“先生”內容了。為什麼會提到“羊”的來源何命運呢?為什麼會把日本比作“羊”呢?空虛感到底指的是什麼?為什麼“鼠”給“我”的照片,裏面有跟“先生”一模一樣的“羊”?“那個人”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找到“先生”的“羊”?是否有特殊意義?“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要麼找到那隻帶星斑的“羊”,要麼公司倒閉,的確是很戲劇性的發展。如果把日本比作歷史並不悠久、不受到重視的羊,那就是説:日本沒有什麼存在感嗎?照片裏,一隻羊身上有星星斑點,能聯想到什麼呢?我突然想起了本書的封面,羊頭和羊身被分割開來,羊腿上方有一個星星形狀的斑。這個星星,是象徵着美國羊還是中國羊呢?一直以來,中國的語言體系裏,羊都是弱者——“待宰羔羊”,這的確讓我陷入了深思。談話完畢,司機總“我”離開,路上司機給了“我”上帝的電話,真是有趣。

"我”那耳朵迷人的女友饒有興致地想要和“我”一起去找“羊”,安頓好家裏的東西后就出發去了北海道,旅居“海豚旅館”。彷彿一切天註定,“海豚旅館”本來是處理跟綿羊有關的事務和資料的,現在,旅館主人的父親“羊博士”的出現,是找到“先生”的”羊“有力輔助。“羊博士”年輕時調研羊羣的過程中失蹤過一段時間,回來後就完全變了一個人,這和那隻“羊”又有什麼關係呢?果真撲朔迷離。原來,進入“羊博士”身體和進入“先生”身體的“羊”是同一頭“羊”。“羊”從“羊博士“體內出來後到了”先生“體內。所以。“羊博士”從一開始的十分得志到後來的淪落都跟這頭“羊”的來去有關;相同,“先生”並沒有因血瘤死去而是變得十分受尊重、十分厲害也是因為這頭“星斑羊”進入了體內。“羊博士”説,那頭羊有一個龐大的計劃,想要改變人和人世,這是一個多麼具有侵略性的計劃。或許對於“羊博士”和“先生”來説,“羊”幫助過他們,同時也控制過他們,讓他們不知道哪一部分才是真實的自己,哪一部分才是“羊”的意志。“羊”是具有很高統治意識的存在,通過控制這些人,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再把這些人置於高台,建立一個又一個龐大的組織,利用這一切來建立“羊”自己的理想王國。“鼠”給我的照片、“那個人”拿來的照片和“先生”家的“羊”,全都出自這裏。

離開“海豚旅館”,“我”和女友要出發往那冷冷的盆地的牧場出發,尋“羊”。十二瀑鎮是一個很落後、荒涼的地方。即使有商業街也十分破舊。“我”去了牧場,看到了管理員,問了他關於照片的事情。又問了關於牧場裏別墅主人的事情,彷彿確定了那就是“鼠”。第二天,他們到了別墅,一路上似乎很順利,但又充滿了恐怖詭異的氣息,就連別墅也是很老舊奇怪的。“我”搞不懂為什麼女友離開了,看到“羊男”後便知道是“羊男”把女友攆走了,説不該來這裏。此時詭異的氣氛讓我不寒而慄。“羊男”身上一點“鼠”的氣息都沒有,但是,到底怎麼解釋“鼠”離去牧場、“羊男”趕走女友呢?是不是要發生什麼?果然,“羊男”和“鼠”是認識的。為什麼為什麼,“羊男”坐在客廳沙發上,但鏡子裏的沙發上並沒有任何人!黑夜,“鼠”出現了,他是從哪裏來的?鍾打響九點,“鼠”就出現了,真的很神奇!“鼠”開始解釋來龍去脈,並且坦言他已經死了。“鼠”看到了那頭曾經進入過“羊博士”和“先生”身體的“羊”,並且等“羊”熟睡的時候,吞進“羊”並在廚房上吊死去的,他説他差點就被“羊”控制住了。是“羊男”看到了之後把“鼠”埋了的,難怪“羊男”要趕走女友,或許是給“我”和“鼠”製造單獨説話的機會吧。“鼠”好幾次借用“羊男”身體,是為了引誘“我”來這裏,談到女友,彷彿“迷人的耳朵”也是計劃中的一部分,只是為了引導“我”來這裏。“先生”一行人都是知情人士,他們希望通過“我”的力量來把邪惡的“羊”擊敗。甚是驚悚,又充滿了滿滿人情味兒。“我”把“鼠”救了回來,這種救,是精神救贖,雖然一切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但終於找到並打敗了“羊”。一卻都結束了,我長長舒了一口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dp2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