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空杯心態讀後感

空杯心態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空杯心態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空杯心態讀後感

“很多人總是抱怨世界太小,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其實並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們將自己看得太大。當心中裝滿了自己,就不會有別人的地方,世界當然就會很小。而將自己仿效,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會變大。”這是吳甘霖在《空杯心態》中説的。

那到底什麼是空杯心態呢?

吳甘霖所説的“空杯心態“就是將自己心中的“杯子”倒空,將自己所在意的,所重視的,以及輝煌的歷史,從心態上徹底清空。這就如: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再接納新的東西,只有將杯子倒空了,才能避免之前的水變臭,又有空間去填補新鮮的水,做到真正的不計較與放下,才能擁有更大的成功與輝煌。

空杯心態是一種境界,吳甘霖總結“空杯心態”是現今艱難就業與創業征途中走向勝利的法寶,但凡有成者都是主動空杯的人,因為有了空杯心態,他們便能輕裝上陣,從而戰無不勝;才能認識到,過去的鮮花和掌聲不能決定你的現在,更決定不了你的未來!

可現實中,很多時候我們會將過去的成功,以往的經驗,用於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新的角色中,得到的結果和自己前期計劃是差距甚遠,導致四處碰壁,造成了很大的障礙,也讓自己陷入了瓶頸。這些時候,我們就該具備“空杯心態”,將自己倒空,別被那些成就、經驗、利益、學識等,看似重要的東西給束縛了自己。

“空杯心態”的最大價值就是——找到自己職場發展的“金鑰匙”。

每個公司只是對員工的使用價值買單,而不是他們的價值!職場發展的基本規則,就是重視使用價值,凡是能體現自己使用價值的地方,就該努力去做;凡是影響自己發揮使用價值的事情,不管是觀念、個性、還是其他方面,都要盡力排除!

如果按照“空杯”狀態來分,

那我們職場中人又能分成幾種呢?

一,主動“空杯”者,此類人,必然會有更大更快的發展

二,被動“空杯”者,這類人,有發展,但發展的速度和程度會大打折扣

三,拒絕“空杯”者,這種人,要麼停滯不前,要麼倒退,嚴重點,甚至會

成為別人的絆腳石。

如果想有更寬廣的平台,更快速的發展,就一定要做個主動“空杯”的人!

《空杯心態》告訴我們,在職場途中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要謙虛坦誠,不驕不躁,做個主動“空杯”的人,多一點付出,少一點計較,無論是卑微還是高貴,珍惜每一份工作,時刻保持着對工作的好奇心,時刻充滿了對工作的熱情,下定決定把每一份工作幹到最好!

而從我的觀點來看,“空杯心態“其實就是對過去榮耀、失敗的一種捨棄,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變相的否定,只有真正地捨棄之後,才有更多的空間去獲得更多的東西。可是否定別人很容易,否定自己卻需要很大的勇氣,但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人生就是一場盛宴,每一道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因為嚐到了一道美味,就甘於那道菜!

年輕的時候,除了享受青春給我們的資本之外,也要努力奮鬥!年老的時候,除了承受生活給予我們的負擔與責任之外,也要記得讓自己活得快樂自由!放下才能成長!一個空的杯子才能再去裝進去東西,一個淺顯的道理揭示了一個人人存在的問題。小學的時候就有了謙虛使人進步這句話,只是越上學越被教育掉了。現在的空杯心態也好,方與圓也好,更多的寫的其實還是淺顯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物慾橫流,這麼個個性張揚的社會形態。人們越來越多的是在關注着自己擁有了什麼,怎麼才能更好的抓住自己的東西。一個人也只有兩隻手當你總是抓着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東西時,卻又喪失了去抓更有價值的東西的機會。當然書裏面也並不是就鼓勵大傢什麼都不要了一直等着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出現,那樣估計一生也就是在等候中過去了。“空杯”空掉的`是我們不斷上進學習的惰性,空掉我們自以為是的經驗想當然。

心態決定命運!

心態揭示了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方法。心態直接影響着你判斷是非的能力和解決事情的智慧,決定着你能否儘快走出失敗的陰影,擺脱痛苦的糾纏。你對生活微笑的多了,生活自然還給你的也是微笑。空杯的心態告訴了我們要懷着謙卑的心態去接觸一切東西,一切事物。即使你曾經做好過某一件事但是已經過去了,重新面對的這個事情或許是一樣的事情但是環境和過程都要改變了,親力親為自然還是要學習這個新的成果。正視自己,放掉自己以前的成績,正是過去的成績才充溢了你的“杯子”,倒不出,裝不進自然也就停步不前了。

空杯心態是一種境界!何為境界?

其實做到境界並不是做到了最好,而是把這個事情真正的融入了心中。空杯心態的境界自然也就是時時空杯,事事空杯。聽,説,讀,寫,無時無刻不用一種“空杯”的心態去面對。

其實當你讀過“空杯心態”這本書,覺得自己學到不少東西,領悟到不少道理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往自己的杯中倒進了"水"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3y38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