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心流讀後感(精選5篇)

心流讀後感(精選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流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流讀後感(精選5篇)

心流讀後感1

自己目前的三大核心價值觀為健康、幸福、自我成長,幸福是一個較為抽象的詞,很難用具體的語言去描述,自己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不知道如何去追求幸福。

在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追求幸福的具體路徑:心流——即最優體驗。並且也概括了心流的成因和特徵:

第一,注意力。他説: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

第二,有一個他願意為之付出的目標。那目標是什麼不要緊,只要那目標將他的注意力集中於此。

第三,有即時的回饋。

第四,因全神貫注於此,日常惱人的瑣事被忘卻和屏蔽。

第五,達到了忘我的狀態。

在讀這本書之前,自己或多或少有過心流的體驗,比如在冥想的過程中、在跑步的過程中、專注思考問題並且想出解決方法的時候……

我之前會覺得追求幸福就是要生活當中一直都開開心心,這樣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的生活;但是現在我覺得這種想法過於理想化和完美主義,此刻的我更傾向於這樣一種想法:生活當中的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但是會有很多微小的瞬間,讓我們得到心流的最佳體驗,或者讓我們感受到一些消極情緒。

生活的感受並不一定是連續的,生活本身也是極其複雜的,我們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最佳體驗,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幸福的人生

心流讀後感2

這本書的名字,是從一個男孩的嘴裏第一次聽到的,當時這個詞連同這個人,都進入了我心裏。現在快四年過去,我開始看這本書。我和他都有變得更幸福嗎?我似乎可以微微點點頭,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會因為現代文明的進步而更幸福嗎?上天已經做了最好的安排,我們只需要順着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嗎?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經到達火星,而我們現在也是慾望的努力,極少人建立了內在的有序,而且我們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離專注的快樂越來越遠。一個富裕、科學昌盛的複雜世界,更笨不可能將幸福雙手奉上。

幸福,與外在關係不大。我們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謂的幸福裝填,就是日記月累的最佳體驗匯聚成的一種掌控感,一種能自行決定生命內涵的參與感。

心流是意識和諧有序的一種狀態。如何控制意識、使意識清明、以便從體驗中汲取快樂,並創造生命意義,是幸福的關鍵。

在這裏,現代文明強調的”追隨內心的感覺“成為商家肆意宣傳的口號,挑逗人本能的衝動,讓人成為瘋狂消費不需要的產品嗎,剝奪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淪為社會制度的附庸。在這一方面,現代文明將人推向了更大的.內心混亂。為了奪回人生的控制權,我們必須建立意識的秩序。

意識是什麼?意識是我們心中的人生總和。從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綜合。在意識的裏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盞探照燈。每當環境、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就會發生內在失序的現象,這就是”自我耗損“、“精神熵”,他會讓自我解題,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體驗。

最優體驗出現時,一個人能夠全心投入以求實現目標;沒有失序現象需要整頓,自我也沒有收到任何威脅,因此不需要分心防衞。

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這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庖丁解牛”就是最佳體驗。

現在,讓我們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來結構最佳體驗。首先,讓我們來分清享樂和樂趣的區別。享樂,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屬於回覆“均衡”的體驗,他們不帶來心靈的成長。享樂雖然有助於維持意識的秩序,卻無法在意識中創造新秩序、創造樂趣。享樂無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樂趣必須運用高度注意力。

一種文化若能成功確立起一套目標和規則,不但能吸引其成員,又能配合他們的技巧層次,使他們能經常感受到強烈的心流,那麼他就更接近遊戲。這時候,我們可以説,這種文化已經成為一場偉大的遊戲。

心流讀後感3

“你幸福嗎?”“你快不快樂?”這是近幾年在社會上流行的一個提問,也是每個人在探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隨着物質生活的富足,人們開始關注精神生活的內涵,但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富裕的生活不一定帶來幸福的體驗。《心流》一書便是告訴讀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細細讀來於你於我都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當我們做一件事時,如果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過程具有一定的挑戰,而我們的技巧又跟這種挑戰匹配,且能在過程中不斷獲得反饋,那我們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於這件事上。結果並不重要,關鍵是這個過程,你在此間達到“心流”的狀態,便能體驗到快樂。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當我閲讀一本書時,如果這本書只是一本閒雜文字(不具備挑戰),那我就會經常從書中走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如果我看的是一本主題比較複雜的書(有挑戰),我想從書中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目標),那我就能聚精會神地咀嚼文字(提升閲讀技巧),深挖作者的本意(獲得反饋),這時我感覺周圍的空間和時間似乎都不存在了,我想這就是“心流”的狀態吧。每天我都會帶一本書在包裏,上下班的交通車上,通過獲得閲讀“心流”,我便不會受到塞車和顛簸的煩擾。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供給我們進入心流的環境,比如感官之樂:運動、聽音樂、看書、享受美食等;思維之樂:記憶、寫作、白日夢、演講等;工作之樂:創新工作方法、換個工作思維等;人際之樂:結交知己、把配偶當朋友、獨處時自得其樂等。當我們進入心流狀態,內心的體驗品質就能得到提高,這就是幸福和快樂的來源。

書中還説到,我們快樂與否,端視內心是否和諧,而與我們控制宇宙的能力毫無關係。金錢、地位、權力只能帶來一時的控制感和滿足,卻不一定能改善內心體驗的品質。追求內心和諧,唯有從掌控意識着手,成為“自得其樂的自我”。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對事物的評價,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説同樣的一件事,你對它的闡釋不一樣就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同樣都是雨,近代人寫出了“秋風秋雨愁煞人”,而古人卻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一個顯得冷硬肅殺,一個卻軟潤舒心。所謂掌控意識,也就是説的這點,我們要控制所接收到的資訊,決定讓哪些資訊進入自己的意識,如果不假思索讓所有的外部資訊都進入意識,那就會造成內心秩序混亂,也就是書中所説的“精神熵”,嚴重的也就成了精神分裂症。

現代人因為比古代人獲得了太多的自由,也就面臨更多的選擇,特別是現在移動通訊技術的發達,讓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獲得無限的資訊,所以現代人才會更加苦惱,不知作何選擇,從而內心秩序混亂,體驗的品質降低,感覺不到幸福快樂。每一個人,不論是政治家、科學家、外科醫生,還是藝術家、運動員和生產線上的操作者,唯有給自己樹立明確的目標,不斷提升自身的技巧去面對挑戰,才能集中精神能量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發現樂趣,最終才能收穫幸福。

誠然,外界的物質條件和環境是讓人幸福的必要條件,而個人內心的和諧有序才是獲得幸福的充分條件。願每一個人都能在生活中體驗到“心流”,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心流讀後感4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樂的,何為快樂?怎樣尋求快樂?讀完《生命的心流》一書才知快樂時一種渾然忘我我,如入佳境的感覺,源自獲取“心流體驗”的瞬間。

記得一為哲人曾説過“這世界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雖然社會上有很多無足掛齒的醜聞和不堪的言行,但是這僅僅是極少的現象。我們要相信社會是美好的,至少他不會主動的拋棄我們,除非你主動拋棄他。當我們眼前渾濁的時候,我們不妨把心靈的窗户打開,用心體會世界,就會發現美麗依舊。生活是否快樂,那得看是否擁有一顆平常和樂觀的心。在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我們要用美好的心態和角度去觀察,這樣便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對待工作也一樣,我們要快樂工作快樂學習。用平常心對待,不要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許多思想家都説過,人類的所作所為,最終都是為了追求快樂。我們之所以想追求財富、健康或名聲,都是為了藉此得到快樂。但是在追求快樂的途中我們得擺放好心態和立場,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快樂的真諦。

快樂是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快樂是要用心體會的,快樂並不是一兩句啼笑皆非的言辭,快樂時生活真正的感悟。不同的活動會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倘若一輩子都做些搓志喪氣的事,你便不可能擁有愉悦爽朗的人生。反之則易然,所有的事物都兼具正反兩面,就看你是如何對待和麪對。

快樂生活的同時,我們還得學會快樂工作。工作事一種奇怪的經驗,既為人營造專注滿足的時刻,給人驕傲及歸屬感,卻又是大多數人避之不及的事。以至於人們對工作抱着愛恨交織、充滿矛盾的態度,雖然知道工作事生活重要的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事,卻又百般無賴。導致人們會有這樣的心態總歸是沒有擺清自己的心態。工作時不能把利益觀看得太重,工作是我們體現能力和實力的時候,當自身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和展示的時候,你會覺得內心之中會有一種無法用言語描繪的情感,就像美國前冠詩人斯特蘭德曾説“當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時間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貫注在所做的事情上……當你將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時,你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我相信一個人的工作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那是相當有難度的,但也是幸運的。

我們得學會勞逸結合,很多人覺得工作壓力太大不快樂,可是很多時候他麼的休閒時光也並非快樂。快樂絕不是與生俱來的,在休閒的時候我們得學會放鬆自己緊繃的神經,多參加一些組織鬆散或叫個人性的活動。

生活圈是一個複雜的社交圈,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裏,親人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良好的環境也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我們的心情往往會隨着外界的變化而變化,有很多時候快樂也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對每個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礙就是自己,但若學會與自己共存,拒絕需求的誘惑,自我便會變成朋友,幫手及建立充實人生的基石,若無法找到實現自我更偉大、更永恆的目標,就絕對難以擁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熱愛生活,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快樂就很簡單,快樂就在身邊。快樂學習、快樂工作,相信明天會更好。

心流讀後感5

本書讓我們思考的有關幸福的問題,是我們在心理學上無法定義的幸福。

幸福是無法用實驗去衡量的,尤其是在幸福的量上。人的精神熵是跟人的痛苦直接掛鈎的,這提到了米哈里的研究。

熵本來是研究混亂程度的一個單位。在這裏用到了情緒上,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叫心流的東西。總之,我們要找到減少精神熵的方法。

當我們感覺比較好的時候,像有一股洪流在帶領着你時,那就叫做心流。在生理學上和心理學上,共同認同的一個真正的幸福的概念。我們的心流更多的出現在什麼時侯,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那些娛樂遊戲,還有一些休閒活動,是無法帶來更多的心流體驗的,反而會帶來精神熵的膨脹。更多的心流體驗出現在工作中。如果想獲得更多的心流體驗,就要沉醉於自己的工作當中。

我們在工作或者生活當中,因為一件小事而讓我們分心,就會讓我們的精神熵膨脹。人最怕的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失意忘形。我們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為外界複雜的其他的體驗而帶走。我們要追求自己的最優體驗,而不是什麼其他的體驗。每一次心流體驗中,會讓人獲得一個成長。當我們能夠挑戰極限的時候,就可以達到知行合一的體驗。這是一種渾然忘我的感覺。

如同入定一般。我們能夠做到投入,而且不在乎時間長短的變化。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我們的目標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體驗。

心流的關鍵詞叫做成長。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把自我變得更復雜,就可以使自我獲得一個新的成長。我們要想成長,就要找到成長的臨界點。讓人和神結合,把人的意志,精神和身體完美結合。我們沉浸在其中,才能獲得深的體驗。我們很少調動感官去體驗心流,而思維的樂趣更容易讓我們體驗心流,我們要去尋找體驗學科中思維的樂趣,把興趣愛好發揚光大。心流是自己成長的過程,業餘的人也會做一些事情,樂器,體育等等。雖然水平沒有達到他那個水準,但是也會產生心流,找到成長的通道。

弗羅依德説過,快樂的祕訣在於工作與愛。我們要能學會像玩遊戲一樣工作。我們要打破文化的悖論,重新認識我們的工作,如何閒暇也決定着我們生活水平的高低。未來不僅屬於受過教育的人,還屬於那些善於閒暇的人。一個人如何利用他的閒暇時間,是放縱,還是去做一些事情,這也是能夠決定他一生的成就。

我們年輕人需要思考,我們如何度過閒暇的時光。我們應該把下班後的另幾個小時,當作一天當中的另一天來對待。在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內在秩序的維持,會變得十分的困難。我們從小要學會獨處,跟一個人面對面的談話,也是能談出心流體驗的,當你專注傾聽對方的時候,你就會和對方產生一種默契感。所以認真的傾聽很重要,不要輕易的反駁,不要輕易的説出自己的見解。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和尊重。只有在人際交流中需要全心意的關注對方,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這樣就可以達到一個新的心流體驗的高度。

苦難是人成長的契機,讓我們遇到的苦難是為了什麼?心流的核心含義是讓我們能夠去追尋人生的意義,我們要找到時刻活在心流當中的感受。

《莊子》中庖丁解牛的例子很吸引人。“以神御刀,不以目視刀。”這讓我想起了禪宗和武術。

心流説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保持專注高效的提升幸福感的一種科學。另外,有點像匠人的精神。在匠人專注的時候,就會進入心流的狀態。在心流的狀態下,或許你不會累,可以忘記時間流逝。

當我們不僅僅就是追求安全感,社會地位,權利等等的時候,我們的心流、我們的人生其實就已經開始進化。而進化權就掌握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上,就如同命運也把握在自己手上一樣。

我們可以選擇是去做一個精神的流浪漢,還是做自己的主人。我們要時時刻刻活在心流當中,就像佛經中所説的入定的感覺,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翁,要找到活在心流當中的感受。要時時刻刻開開心心,並把握住此刻我們快樂的意義。

標籤: 讀後感 心流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xjg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