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上學記讀後感(通用5篇)

關於上學記讀後感(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上學記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上學記讀後感(通用5篇)

上學記讀後感1

近日,閲讀了《上學記》,印象深刻。何兆武先生在《上學記》裏,對最精彩的回憶留給了西南聯大。那一代人成長在內憂外患的年代,學子的理想都很單純,那就是趕走日本鬼子,建立民主的新中國。單純並不代表沒有生機,單純也不是簡單的代名詞。建國後出身的人,特別是70後、80後,更是無法體會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和情懷。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從《上學記》一書中,我觸摸了70年前我們中國學子的理想和追求。近百年來,偉大的中國人一直都渴望自由,渴望解放,爭取民族的發展空間。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越在艱難坎坷的環境裏,越會振作精神,積極思考。像何兆武這樣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我們這片古老而煥發活力的土地!你説,能不使人感動不已嗎?想想前輩們捨生忘死的付出,才換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難道不應該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嗎?我們能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學習,這更是一種來之不易的幸福啊!

上學記讀後感2

何兆武的《上學記》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書,在於它是由何先生口述,由他人記錄整理的。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種形式的書,剛開始讀的時候,我還以為是由於何先生過世了,只能有旁人代替繼續寫。其實不然,我想何先生是有意而為之,這種寫法有一種妙處,那就是有一種親切感,平易近人,感覺就像是和作者本人面對面的交流,聽老人講着他獨有的美好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當屬何先生在西南聯大時的上學生活了,這也是《上學記》的核心、精華所在。西南聯大的學習氛圍非常好。

其一,是自由的學術氛圍,當時的學生,各持己見,但是面對分歧,他們最多爭辯,絕不會將情況惡化成吵架。然而,為什麼會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環境呢?我想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學生之間的友誼良好。何兆武先生這裏指出,人的創造力由求知自由、思想自由和個性發展組成,而個人的獨創能力實際上才是正真的第一生產力。自由的環境造就了學術的多產!

其二,就是西南聯大的教學狀況了,何先生對此有否定,但大體上是肯定的。這些教授們表現的也比較“自由”,很多教授上課不像現在的老師一樣兢兢業業,講義都不帶,高興講到哪就到哪,更有甚者,像現在的學生一樣,來上課還得看心情。我覺得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教授的個性不應該在講台上發揮的這麼淋漓盡致。

西南聯大出了很多大家,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其原因,我想有這麼幾點。首先,西南聯大的`生源較之其他大學,不能説最好,但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其次,西南聯大的周邊環境比較偏僻,學生們除了在學校一心向學,毫無其他去處。然後,教授們雖然有點喜歡耍性子,但他們的水平非常不錯,他們能傳給學生知識,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這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認知水平高了,在學術上才能有更高的造詣。最後,西南聯大的教學規模屬於小班教育,眾所周知,這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有利,學生和老師能處於更活躍的互動之中,很多新創意、新想法也隨之迸發而出。

《上學記》為我們瞭解近代生活提供了一個平台,若是何先生能再寫一部《上班記》之類的書講述一下工作的生活那就更好了。

上學記讀後感3

在電視上看到一檔節目,正好在介紹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通過介紹知道這本書現在已經風靡整個知識界,想想一定很有看頭,於是去書店買了這本書。

《上學記》是部口述作品,仔細閲讀《上學記》這本書後,也越發認為這是一本好書。因為是通過何兆武先生的口述,所以語言表達直白、生動、真實,描述的不僅僅是他上學的一些事情,更多的是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風貌。雖説這是一段口述歷史,但我覺得更象老人的自身經歷,是他對當時社會的所見所聞、對當時社會的親身感受的一個回憶錄。尤其是對那一代知識分子的求學經歷顯得格外真實。何先生在書中反覆地提到“幸福”,然而實際上,何先生求學的時代,正是中國最痛苦的時代。五四退潮以後的中國是一連串的戰爭,烽火豈止連三月!戰亂的生活是艱苦的,可是他們那一代人卻處處洋溢着振奮的精神,許多人寧願選擇顛沛流離的生活,而不願做亡國奴。他們自然而然把追求國家富強當作自己的理想,把民族的整體崛起看作個人幸福的基礎。而我們現在對幸福的理解卻總是那樣庸俗現實,每天習慣於抱怨,抱怨不漲的工資,抱怨不暢的交通,抱怨不好吃的飯菜,抱怨不通情的領導,但是卻從來少有人抱怨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太低。通過讀《上學記》,我才清晰意識到曾經被自己下意識深深隱藏的挑剔和浮躁,那種自慚形穢的感覺便隨着紙頁的翻動而慢慢增加,然後感動到甚至想流淚。

何先生在書中強調讀書不一定非要有目的的去看書,而且最好是沒有任何目的,讀書本身就是目的。讀書本身帶來內心的滿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遊,在別人看來,遊山玩水跑了一天,什麼價值都沒有,但對我來説,過程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標準來衡量的。其實,求知的樂趣不正是為了更多的瞭解世界,讀書真正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在瞭解一件事物時,又發現了另一件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前方似乎總有未知在等着自己,越想去了解,就會發現更多的自己不瞭解的東西。這無窮盡的未知才是求知的樂趣,讓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吧。

何先生求學歷經戰爭年代,之後又是文革,對於多數人來説,這個回憶總不盡然是美好的,可是何兆武先生依然能用輕快幽默的語言婉娩道來,讓人讀起來有時心酸,有時好笑,有時振奮,有時頹唐,使人彷彿也融入到那個時代,沉醉在何先生的回憶以及那一個是非年代裏了。

上學記讀後感4

這幾天上班回來都會抽點時間看《上學記》,沒多久就看完了。這是一本小書,類似隨筆,是何兆武老先生口述,文靖撰寫,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出版。主要是講述何兆武老教授大學時代的一些人和事。書中談論了許多東西,談的最多的是關於幸福。什麼是幸福?何兆武老教授是這樣認為的:幸福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覺得個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這又是非常模糊、非常朦朧,並不是什麼明確的目標。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前景,也必須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會整體在無能下去,個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在書的另外一處他又強調,幸福最重要的就在於對未來的美好的希望,一個是你覺得整個社會、整個世界越來越美好,一個是你覺得自己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這就是他的幸福觀。他的幸福觀是把個人與社會的緊密聯繫起來,不光是覺得個人的前途是光明的,整個社會的'前景也是更加美好的。當我把何兆斌老先生的幸福觀與幾個朋友分享後,他們有點不理解。

幸福,這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個人人生觀的一部分。以前,沒有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只是簡單的想過,幸福是一種狀態,必須是現代式,而不是過去式,僅此而已。至於什麼是幸福,我沒有想過,甚至沒有想過能找個好工作、可以買房買車,這就是幸福。這些年,整個社會對幸福這個詞也很關注,經常談到幸福指數。前段時間一部電視劇《幸福來敲門》又引起社會對幸福這個詞的熱議。我們談論着自己的幸福觀,有人説幸福就是幸福就是貓吃老鼠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這是一種網絡説法,更多還是談及自己的生活、事業、愛情、親情等等。

我的幸福是什麼呢?我想我應該思考這個問題了。這是對自己的負責。

上學記讀後感5

中國現代化教育,只會葬送了孩子。

小明當時還是個孩子,他爸媽都是作家,他的語文特別好,尤其是作文

他爸媽心一橫,不上學前班了。就去找萍城的夏蓮,託她找個關係,把小明託進小學。結果順水推舟,就進了北門小學,而"我"和老公卻因為還有一個書稿,要匆匆趕了回去,把小明交給了母親。

讀到這裏,我覺得,把孩子置於一個陌生之地,真的可以嗎?再説了,孩子只有五歲半,還沒懂事,到了學校那正規的地方,闖禍的次數不也就多了嗎?這也是"我"的顧慮。

第一個星期,還是比較心順的,母親説小明表現很好,心頭的那塊石頭落地了,但是第二個星期,反饋出來的都是小明闖禍的"事實",小明推倒了小龍,但是,母親已經道過歉了,但小龍的媽 媽還是不依不饒,直到聽説到小明爸爸媽 媽都在外地工作時,才放了小明。他們一直以為,萍城這條街一直是文明的,都是善解人意的,可是,突然蹦出了那麼個潑婦,讓他們感覺很不自然。

更糟糕的事接踵不斷地來到——小明全身長滿了天皰瘡,許多泡都被他抓破了,流水、還流膿。作為一個母親,怎麼能不擔心呢?"我"惶恐不安,認為小明處在非常危險的地位。就是這書能得諾貝爾獎,我也不寫了,此時,"我"恨不得插翅飛回去。於是,我放下手頭的筆,訂了車票,回去了。

母愛是最偉大的,但是,誰又能像這位母親一樣為了孩子能拋開一切呢?就是世界的最高榮譽,在母親的眼裏,也抵不過孩子的喜怒哀樂,可見母愛多麼得偉大。

到了那,挪動矮櫃,"我"一下子就看見了兩寸厚的狗毛,趕緊喊來夏蓮,夏蓮説:"這一定是小狗茜茜掉的毛,放在這裏七八年了,髒死了!"這時,突然傳來一聲慘叫,原來,小明拿着注射器,就對着小狗茜茜亂射,嚇得小狗茜茜滿屋亂竄,最後竟鑽進了小明的牀上。

在晚上,讓小明睡覺時,"我"突然發現牀上有一大片水渣,很難聞。小明的褲子卻是乾的,猛地想起白天小狗鑽被窩那一幕,這尿,不可否認只能是他的。自此,"我"的顧慮又加深了一步。

小明現在還不懂事,很容易操控,就是"我"罵他的話,他也能聽進去,也能接受。但母親去了二弟家,於是,接送小明成了"我"雷打不動的責任。

校園裏的空氣還不錯,校風也很好,只是外面,人來人往,汽車在撕心裂肺地叫,讓人頭皮發麻。放學後,"我"問小明:你覺得這所學校怎麼樣,小明一口咬定,好!看來,小明對這所學校的熱情還是有的,很容易吊起小明對學習的興趣。在這,是個明智的選擇。

但是,意外的事卻發生了。

"我"一跨進校門,就有一羣孩子湧上來,把我圍住,向"我"告狀,"我"氣憤不已,剛要一巴掌拍過去,可是,又忍住了。"我"只好去哄他們,讓小明向他們道歉,他們才善罷甘休。

"我"本以為,小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仍有小朋友過來告狀。我只好這個哄哄,那個勸勸。當然,這段時間,小明沒少捱揍,還挺堅強,揍了也還是直哼哼,可憐巴巴地望着你。

一天放學,"我"碰到了小明的班主任趙老師。她説她觀察過小明,這孩子很好動,想幫別人,卻又幫了倒忙,而小明又很喜歡和那些調皮的孩子混在一起,經常惹是生非,家長就要花時間調教了。

又是一次放學,"我"看到了驚人的一幕:小龍突然衝了過去,一下子,就給了小明一拳,小明當下就彎着腰,痛得大哭起來,哭了一小會兒,小明又還擊,兩個人扭打在了一起。放學了,小龍倒是惡人先告狀,跑到"我"跟前,我那時還算温柔。那麼,母親説的小明推倒小龍也是有可能是由小龍引發的嘍!而小龍的媽 媽,她死死地護住小龍,接着,絲毫不講理,就直接站在她兒子這邊,要小明給小龍道歉。而"我"覺得這女人太不講理了,拉着小明的手就要走。這是更吃驚的一幕——她居然還打了小龍一巴掌,分明是在指桑罵槐。有這樣的潑婦,這"文化"街的氣質就徹底支離破碎嘍!

而後來,小明居然以高票當選學習委員。"我"當時也很意外,這麼個愛闖禍的孩子,怎麼可能當選呢?但"我"還是很高興——這麼説,小明在班上還是受歡迎的。可是,小明在一年級下冊了後,作業量明顯增多,連睡覺的時間都耽擱了。

"我"認為,小明明顯可以減少一點,可是小明不肯,一定要拼了小命抄。連節假日陶冶一下性情的機會都沒有。

在最後,老公看中了一條文化路上"文化"兩個字,要求搬家,於是,也要轉學,也就是説,小明又要置身於一個陌生的環境裏,我們也像孟母一樣,開始了第一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wox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