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陳情表》讀後感範文

《陳情表》讀後感範文

《陳情表》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説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陳情表》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參考。

《陳情表》讀後感範文

陳情表讀後感(一)

《陳情表》講述的是一件忠孝兩難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撫養下漸漸長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纏身,常卧病在牀,李密一邊照顧祖母,一邊為報國恩之事擔憂,最終造成“臣之進退,實為狼狽”的結果。文章運用了大量的優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種悲愴、悽慘、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淚。作者在忠孝兩難全的境遇之下,最終選擇了先盡孝後盡忠。反觀現代,這種感人的盡孝的故事又何嘗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該湧泉相報,但父母的恩情,我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無法報答。我們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順父母,給父母最大的關愛。我們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減輕父母對我們的擔憂,讓他們每天快樂地生活,盡力給他們最好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

《陳情表》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先例,在忠孝兩方面無法兼顧時,我們應該以孝為先。親人只有一個,國家有很多人才支撐着,不會倒下;親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東西比一個國家更重要。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李密在悲慘命運的摧殘,依舊懷着感恩的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激勵着我們在殘酷的社會中堅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將愛傳遞下去。

陳情表讀後感(二)

本文以孝道觀念為中心結構全文。忠孝觀念是中國封建宗法社會中一組對立統一而居核心地位的倫理意識。李密作為亡國賤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詔書後,如不應徵,就有眷顧舊朝的嫌疑,甚至有殺身之禍。李密在文中以孝親之情為依據,並標舉“聖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反覆訴説自己終養祖母的請求,化被動為主動,使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本文主要申説作者辭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沒有過多地陳説道理,而是以敍事為主,在敍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陳説祖母對作者早年的養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對作者的依賴,其次表明作者對州郡、朝廷屢下徵舉的感激之情和眼前進退兩難的處境,再次表明心跡,不奉詔出並非別有希冀,反覆申説“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最後申明所説一切都是實情,希望晉武帝予以體察。文章極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覆陳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讀來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據説晉武帝讀後曾動情地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大抵表文以簡潔精緻為先,用事忌深僻,造語忌纖巧,鋪敍忌繁宂。”(吳訥《文章辨體序説》)《陳情表》洵為書表類文章的典範之作,語言質樸淳厚,語氣謙恭,語意委婉,辭氣怊悵,音韻和諧。在句式上以四字句為主,對偶句迭出,間以長短參差的句子,整齊中有變化。語言朗朗上口,極具抒情色彩,有強烈的感染力。有些四字句,簡明練達,生動形象,已凝練為後世常用的成語或習語。

陳情表讀後感(三)

前兩天學《陳情表》的時候,湯老師説,讀李密的.《陳情表》而不落淚者,視為不孝。當時,落淚者寥寥無幾,多半是不理解文章意思之故。

學罷,我感觸很深。不管李密不去做官是不是真由於其祖母的病,從他的文筆,足以見他對祖母的孝順。

這使我想起了外婆,我可敬可愛的外婆!

我一出生,母親就病了,因為我是女孩,奶奶是不曾理我的。爸爸要照顧母親,我自然就交給了外婆。

我小時侯多病,經常感冒、發燒。外公身體也不好,每次都是外婆揹着我跑醫院。一個冬天的晚上,我發燒得厲害,額頭上滾燙滾燙的,外婆餵我吃了藥,一點也不管用,她只得揹着我往醫院跑。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外婆的額上卻冒出了汗珠。

那一陣子,父親很少來看我,我認為那是因為我給他們帶來了不幸,大概都把我當成了災星(當然,後來不是這樣。)。外公那微薄的退休工資,不僅要養活他們自己,還要養活我這個剛落地的娃兒。

後來,母親出院了,我離開了外婆,但我還是還是經常去她那兒,我永遠不會忘記外婆待我的好。

現在,我已進入重點中學上,也算圓了外婆的一個夢。她自己沒有讀書,但希望自己的外孫有出息。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一看外婆,和她聊聊天。

外婆,謝謝您對我的照料,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ezo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