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孔子拜師》讀後感 350字

《孔子拜師》讀後感 350字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拜師》讀後感 350字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1

昨天,我們學了課文——《孔子拜師》。我深深知道了學無止境這個道理,讓我以後更熱愛學習了。孔子雖然年輕的時候就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不滿足自己的知識。讓我深受啟發——以後在學習的道路上更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學孔子尊師重教的做法。孔子拜老子為師以後,還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更能看到他好學不倦的精神。

讓我知道:讀書破萬卷,能行萬里路。因為,學習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同學們,趁現在我們還年輕,為什麼不認真學習呢?請牢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人的一生中,更要活到老,學到老。名師點評:作者從《孔子拜師》中看到了一個好學的孔子,一個無止境追求知識的孔子。我們想到孔子,會説他智慧,喜歡傳授眾人知識,是千秋為師之表率,但《孔子拜師》裏則是完全相反的一個孔子。作者從這裏感悟到的,正好是一個學無止境的道理。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2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於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幾個月後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着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説:“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説:“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説:“學無止境!” 這充分説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3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是説: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正是花好月圓的日子。孔府上上下下張燈結綵,僕人們十分忙碌,為晚上的賞月做準備。正在賞月的時候,僕人端來一個托盤,裏面放着幾個黃橙橙的大鴨梨讓孔融的爸爸吃,爸爸又讓孩子先吃,老大又讓六弟孔融先吃,孔融立刻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很好奇,就問孔融為什麼拿最小的,孔融説:"我小,胃口自然也小,就應該吃小的。”爸爸又説:“可是七弟最小,你是六弟,七弟應該吃最小的呀!你為什麼要吃最小的呢?”“哥哥們都讓着我,讓我吃大的,我也要讓着七弟,讓七弟吃大的。”旁邊正好孔家的長輩都在,長輩們決定把孔融讓梨的故事寫進孔家的家傳,讓後人仿效。

讀了這個故事,我們大家一定想孔融真懂得謙讓呀!其實,只要我們也像孔融一樣懂得謙讓,那你也一定能做出和孔融一樣感人的事情!

同學們,讓我們也像孔融一樣有什麼好吃的東西都先想到別人,最後輪到自已吧!作文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4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孔子從曲阜到洛陽拜老子為師求學的故事。

曲阜和洛陽相距幾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雖然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的大學問家了,但他認為學無止境,他不離老子左右,虛心好學,勤奮刻苦,又增長了許多新的學問。

通過這篇課文我體會到,孔子有偉大的精神和品行。為了學習,他非常執着、不放棄、不怕困難、不怕吃苦,而且他在學習方面永不滿足,不懈求索新的知識。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正是他這種精神的體現啊!由此,我想到了我在學習方面與孔子的差距,我學習有時怕苦、怕累、貪玩、不認真、不虛心,爸爸媽媽給我指出的錯誤,不能認真對待,認真改正。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像一盞明燈,它為我的學習指明瞭方向。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孔子那樣,勤奮努力,虛心好學!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5

今天,老師讓我寫《孔子拜師》或《爬天都峯》的讀後感,我選擇了《孔子拜師》。

我剛看到這篇課題的時候,就感到奇怪了。心想孔子是被尊為萬世師表的大聖人,怎麼會拜別人為師呢?難道他的學問還不夠多嗎?我懷着十分好奇的心情讀完了這篇課文。原來,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所以就拜洛陽大思想家老子先生為師,繼續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不像有些驕傲的人學了一點點知識就自滿自足再不求上進。有個成語叫"驕兵必敗,哀兵必勝",就是謙虛的兵一定會勝利,驕傲的兵一定會失敗。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三個同行的人當中,一定有一個人的優點值得我學習。正因為孔子的謙虛好學才是他的知識更加豐富和淵博,才使他成為讓後人敬仰的萬世師表。

孔子的那種好學的品行更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6

今天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被孔子好學、謙虛、尊師和老子惜才、不惜一切只為傳授知識的精神深圳地感動和啟發,這篇課文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 ,學到了做人的品行,孔子拜師尊讀後感 塗慶之。

課文中,把孔子年輕時為了求學,不畏千里、不畏飢餓,不畏酷暑,只為到洛陽拜名師----老子,而行走千里,花時百日,終於見到夢寐以求的老子。老子已經七十多歲了,古代有名俗話説:“人生七下古來稀。”高齡的老子竟然在洛陽城外站着迎候孔子的到來,表現了他對年輕人求學的心情理解和贊同,當他們兩相見時,孔子虛懷若谷,一點兒也不驕傲,聽了孔子的一番話,老子就決定收孔子為學生。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如飢似渴地學習,老師也把自己畢生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孔子這名好學生。

因為孔子勤奮好學,學問越來越深,當他年長時,據説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賢人,孔子也成為了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勤學好問精神和他的品行,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7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聖人。

上月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文章,從文章裏我讀到了:孔子小時候家裏很窮,他很愛讀書,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老師,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還很虛心,他還想更上一層樓,他聽説比他大三十歲左右的老子是一個德高望眾的老人,於是他離開曲阜去求學。在老子那裏他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識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了他。他們都是學問很高的聖人!

孔子説: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都是流傳至今的學習名言。

孔子那麼高的學問了,還仍然很謙虛,我的成績還不是太好,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孔子讀書的時候環境很差,還要刻苦讀書,三十歲了還繼續學習,一直不放棄學習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學習,考上中國最高學府北大,做一個對作為的'人!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8

星期五上午,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孔子拜師》。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年輕的時候,不滿足自己已有的知識,不遠千里去拜師學藝。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

孔子年輕的時候,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學者。但他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就要下決心到洛陽拜師。這説明孔子很虛心也很好學。我們在日常學習中,不要以為自己學了一點知識就覺得很有本事,要知道“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只有虛心向別人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的家在曲阜,老子的家在洛陽,兩地距離上千裏。孔子每天風餐露宿、日月兼程,他非常能吃苦,堅持不懈的走了幾個月後,終於來到了洛陽。當他看到老師時,馬上行禮,説明他很有禮貌,尊敬老師。當老師問他,為什麼要拜自己為師時,孔子告訴老子:學習沒有止環境,()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知識淵博的人。老子被孔子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把所有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孔子。在日常學習中,我們也要向孔子學習,多吃苦,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的收穫很大。我也要像孔子一樣,刻苦學習,虛心請教,成為知識淵博的人。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9

今天,我們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給我們有很大啟發,課文講的是孔子三十歲拜師的故事。

課文講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覺得自己的只是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

但曲阜和洛陽相距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才到了洛陽。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孔子非常辛苦,更沒有怕苦!

孔子説過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有些人好好學習只是為了長大找個好工作掙大錢,但孔子不是!我想:孔子應該是想讓中國變得更偉大一些,也更強大一些吧!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用知識建設我們的祖國,讓我們的國家再強大一些!

從此以後,不論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是練習快板,我都要認真的去學,因為孔子三十歲還拜師學習呢,我們還這麼小不正是學習的好時機嗎?!感謝孫老師教會我們讀這篇文章,讓我們認識了偉大的孔子!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10

上月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文章,從文章裏我讀到了:孔子小時候家裏很窮,他很愛讀書,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老師,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還很虛心,他還想更上一層樓。他聽説比他大三十歲左右的老子是一個德高望眾的老人,於是他離開曲阜去求學。在老子那裏他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識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了他。他們都是學問很高的聖人!

孔子説: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都是流傳至今的學習名言。

孔子那麼高的學問了,還仍然很謙虛,我的成績還不是太好,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孔子讀書的時候環境很差,還要刻苦讀書,三十歲了還繼續學習,一直不放棄學習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學習,考上中國最高學府北大,做一個對作為的人!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11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我從三字經裏學來的,它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每一個人應該有的品質,可是又有幾個人有這種品質呢?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深淺,也讓我不經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孔融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和妹妹搶東西,我身為姐姐,卻連當弟弟的孔融也不如。每次吃水果,我就第一個衝過去,把最大最甜的水果吃掉,從來沒想過父母和妹妹。

每次零食來串門,我總是第一個馬不停蹄地跑過去,把零食搶過來,然後藏好,慢慢吃,從來沒有想過妹妹。就算是妹妹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着我,我也堅決不會給的!

爸爸媽媽總是教導我要學習孔融精神,可我卻總是當耳邊風,一句也不聽。

現在想起,我後悔莫及,非常的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己着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麼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品質,做什麼事都要為別人着想,不能只顧着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生活中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比如將位置讓給老爺爺老奶奶啊,將水果給別人吃呀,什麼事都可以做的。

讓我們發揚孔融精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吧!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12

人們都知道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許多人都讀過孔子的作品。人們佩服孔子的學問,也尊重他的品行。我也讀過關於孔子的故事,就是《孔子拜師》。

《孔子拜師》説的是孔子去曲阜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雖然研究學問孔子不比老子差,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所以就去拜老子為師。老子也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我讀了這篇文章,很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也知道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我想:我要向孔子學習,學會有很好的品行和學問。孔子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要謙虛的多向別人請教,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絕不能驕傲。

以前我上課有時有一點開小差,寫字馬虎,閲讀不認真,讀了《孔子拜師》以後,我決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有人幫我指出時,我要虛心接受,不能再動不動就不耐煩。

老師教育我們很辛苦,她的心思全部花在我們身上,像老子一樣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做個好學生。

從現在開始,我要認真學習,長大了也像孔子一樣,做個遠近聞名的老師。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13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孔子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他的知識已經很多了,已經是很有名的老師,還要不遠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來到洛陽,終於拜了老子為師。老子問孔子: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説: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

在沒有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就已經知道無論自己有多深的學問,都不要驕傲這個道理。學習《孔子拜師》一文後,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個謙虛好學的老師,非常佩服孔子的學問,同時也很敬重他的品行。我和孔子一樣有同感,學問就象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沒有止境,只要我們虛心向別人學習,相信最終總會有收穫的。

今後,我要牢記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怕苦不怕累,虛心好學,長大要和孔子一樣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14

今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

我覺得孔子是位好學得老師。雖然他已經遠近聞名,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淵博,去拜老子為師。他可以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去趕路,到千里之外的洛陽,肯請老子收他為學生。可老子對他説:“你就是仲尼呀!你的學問不比我差,為什麼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説:“您的學問深,跟您學習,肯定是有長進的。再説,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老子很感動,於是就收下了孔子。

我還覺子善於學習。在老子收孔子為學生後,孔子就每天不離開老師的左右,虛心學習,隨時請教。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老子呢?就不用説了,居然為了孔子這個學生。可以站在車旁迎候,而且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在古代七十多歲已是古稀之年,這也反映出老子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是無止境的,無論你目前知識有多麼淵博,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看作老師,虛心若谷地學習他們的長處,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拜師》讀後感_350字15

今天放學回到家,我開始讀《孔子拜師》這一課,感覺很經典,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孔子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是孔子覺得他的知識不夠淵博,就離開他的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有上千裏遠,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得非常辛苦,而且途中經歷了千辛萬苦,克服了種種困難,走了幾個月才走到洛陽城外。

老子聽説孔子要拜自己為師,於是就在洛陽城外等候孔子。當孔子在洛陽城外看見一位老人時,就猜測他是老子,並上前行禮,問清此人就是自己要找的老師,於是拜他為師,就這樣孔子就找到了教自己知識的老師。

從此以後,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終於成為思想家和教育家。

從這篇課文裏,我懂得要學習孔子的謙虛、不怕苦、有禮貌,一心追求自己夢想的精神。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裏,更應該努力去學習。

其次,我們要取長補短,不是什麼都知道的,要不斷地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知識!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evj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