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精選8篇)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精選8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長在路上》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精選8篇)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1

三八婦女節來臨之時,小胡老師還是像往常一樣送我們每位老師一本書,這次是讓我們自己選購書。一開始,我還真有點頭痛,不知道自己買什麼書,後來在沃老師的推薦下,買了一本幼兒園新教師必讀《成長在路上》一書。

剛沒看多久,我發現這本書真的很適合我們職初的新教師,對於我們剛走入職場的新教師,每天都會面臨許多許多的問題和困惑:有迷茫,有焦慮,有困惑,有期待……

而這本書,恰好彙集了眾多職初期老師問題與困惑,優秀教師的解答和對策,專家的意見與建議等,通過實用、實操、實效的方法,幫助我們順利度過關鍵期。本書共七章,結合新教師的實踐需要,從角色轉換如何做,面對幼兒、家長、同時的問題怎樣應對,常規培養的靈巧方法,備課、説課、聽課、評課的技巧,如何寫計劃、總結、觀察記錄和反思,如何開展主題活動和新教師經驗幾個方面給了老師許多參照。內容全面而實用,既有理論支撐,又有教師的實踐智慧。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實例,一個個具體可操作的策略,給了我直接的指點,讓我更加容易地掌握應對某些問題的技巧以及正確的處理方法。讓我在第一時間對班內遇到的困惑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由於自己沒有經驗,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把握不是很好,面對怎麼帶班?怎麼和孩子交往?如何觀察幼兒需求?面對有些孩子做事慢;有些孩子具有攻擊性;有些孩子愛告狀;有些孩子膽小無自信等等,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幼兒和自己身上,但我該如何去把握處理呢?書中都一一給出了相應的答案和建議。

這本書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因為這是我在工作中出現的實例,就是教我們怎樣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常規。特別是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説,要儘快建立一定的常規是非常困難的一項工作。但裏面卻有很多培養良好常規的妙招。具體細緻到很多可以現學現用的兒歌、遊戲。從來園、點名、洗手、擦手、進餐、擦嘴、漱口、喝水……一直到離園都有為我們支招。

除此之外,它還具體地説明了在培養常規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要建立平等的師幼關係,發揮幼兒主體性;教師間要協同一致,形成合力;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更要身教;尊重年齡特點,方法要適宜。每項內容中都有具體的做法,使讀者一目瞭然。它使我們在工作中更有方向,更加自信。有了這樣的指引,我們會像吃了定心丸,將惶恐變為淡定。

通過對本書的閲讀更加明確了一名年輕教師在工作之中所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方法。一個優秀教師的誕生不取決於職初期知識的多寡與能力的強弱,而在於他能否從每天的教育實踐中、從每個孩子身上、從同伴和師長那裏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和經驗,內化為自身的職業發展動力,這種好學上進的進取精神是造就優秀教師的根本。書中的這些寶貴經驗將引領我們迅速成長,是值得我們仔細翻閲的好書。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2

作為一個剛剛從校園走出邁向工作的新教師,因為擔心自己第一年的職業生涯是否能夠順利走好,我有迷茫、有焦慮、有困惑也有期待,因此我很想找一本關於新教師的書來幫我排憂解難。《成長在路上》這本書是我在噹噹網上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封面上的那行“幼兒園新教師必讀”的小字所吸引,覺得這本書正適合我這種初出茅廬的教師。

利用暑假我讀完了這本書,書中內容涵蓋的很全面。本書共有七個章節,內容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案例,而相對吸引我的是那些實踐驗證過的優秀案例和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

比如第一章從初入職場的新手教師在做好角色轉換中遇到的問題説起,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應該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幼兒園。例如對待幼兒園制度,家長、同事等,應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工作等。第二章從新手教師遇到各種孩子、家長、同事時如何處理的具體案例所展開。第三章是教我們如何培養班級裏孩子的常規。第四章是教我們如何備課、看課、説課、評課,並給出了案例。這些案例寫的都特別詳細,我覺得對於我來説是十分有用的,在我現在的這個階段,就應該去模仿着上這些內容比較詳細,而且比較成熟的活動課。第五章是教我們如何寫計劃(包括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如何寫總結,如何寫觀察記錄,個案分析等,並且都有樣板給出來供我們參考。第六章是教我們如何開展主題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等。第七章則是彙集了優秀老師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經驗。雖然這本書章節不多,但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與新教師息息相關。

慶幸有這樣一本書會給我這個菜鳥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給予一定的解惑和幫助。這是一本令我在今後發展中可以一直受用的工具書,令我能夠在感到手足無措時給予幫助的。良師益友,書中那些鮮活個案、精彩的專家點評、靈活的指導方法、有趣的兒歌、教案等都是我今後可以借鑑的內容,是令我快速成長的靈丹妙藥。這些內容都給了我不少想法和反思,我將在今後的日子裏將這些想法化為實際行動,讓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本書像是盞明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讓我成長在路上。而正是結識了這本書,才讓我對自己接下來一年的工作充滿信心與期待。“累而樂之,苦而愛之”是很多教師工作的真實寫照,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不斷提升自我,享受職業帶給我的幸福感。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3

讀完《成長在路上》這本書後,我覺得這本書涵蓋的內容很全面。從初入職場的新幼兒教師在角色轉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告訴我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形象”。新手教師會遇到什麼樣的孩子應該如何解決,在課堂上教我們如何撫養孩子的常規,教我們如何備課、看課、説課、評課;如何寫一個計劃(包括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寫一個總結、如何寫觀察記錄、案例分析等等,有更多的樣品出來給我們參考。

在第六章論述瞭如何開展專題活動,以及開展專題活動應遵循的原則。最後一章總結了優秀教師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經驗。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抓住了一些我以前不知道怎麼做的事情的線索。比如如何在不同的情況下與孩子交流。例如,當我們遇到做事慢的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愛抱怨的孩子,同事不信任的孩子,缺少父母愛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

這不僅僅是一個經驗的問題,通過觀察會發現,成熟的老師比我們有一些法寶,那就是常規。比如孩子做錯了事情,老師會兇他,他會説“老師,我錯了。”但是,過了一會兒,他還是犯了,譴責他,他就會説:老師,我錯了。但是仍然沒有改變,所以我很困惑,每次我不知道要做什麼,每次都説他是錯的,但似乎並不知道他錯哪了,書中説每一次他們説“老師,我錯了。”但是不知道他錯了,只是用“老師,我錯了”作為解決方法。如果他説老師我錯了,此時,如果問他“你錯哪了”,他就不知道該説什麼。應該讓他們真正知道他做錯了什麼,然後告訴他什麼是錯的。

《成長在路上》用生動的例子、策略和專家評論,記錄了一個年輕社團的成長過程。給我這個剛剛上崗的新老師很多想法。然而,我不能只是思考和反思,我應該把它們變成實際的行動,這樣我就可以像這本書的標題一樣一步一步的長大。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聰明的方法”。以前,我不明白常規的重要性,但經過一個學期,我發現常規真的很重要。它是一切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但我對幼兒的日常抓得不夠,經常給孩子鑽漏洞。常常忘記自己的話,久而久之,我的話就不那麼有説服力了。

擁有這本書就像身邊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師,但更方便的是你可以隨時向成長在路上的老師尋求幫助。我認為這本書是一座燈塔,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換句話説,我有很擔心我的第一年教學。然而,正是因為了解了這本書,我才對來年的工作充滿信心。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4

當我剛剛進入這個崗位時,我很激動,很興奮,很新鮮,同時我又很緊張,很陌生,很不安。時間飛逝,轉眼我已經在這個崗位上成長了兩年多了,可是,在工作中,我還是會碰到很多令我束手無策的事。看了《成長在路上》這本書後,讓我感覺如獲至寶,給我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

書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個個具體可操作的策略,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通過一個捷徑瞭解到了更多的有價值的經驗,讓我儘早擺脱困境,體驗成長,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書中共有七章,結合新教師的實踐需要,從角色轉換如何做,面對幼兒、家長、同事的問題怎樣應對,常規培養的靈巧方法,備課、説課、聽課、評課的技巧,如何寫計劃、總結、觀察記錄和反思,如何開展主題活動和新教師經驗幾個方面給了老師許多參照,內容全面實用。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教會我在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要採取不同的措施,如面對邊玩邊做的孩子,就要我很有耐心的用言語隨時提醒他,切不能大聲斥責他,面對孩子的謊言,如果孩子願意改正,就要表示原諒,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説謊的心理,不能隨便給孩子亂扣“愛説謊”的帽子,孩子也是很愛面子的,所以必要時也要給孩子一個台階,試着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畢竟孩子的世界是充滿了想象,也許他只是將假想和現實混淆了。除了面對教育對象,還有服務對象——家長,合作對象——同事,那些比我年長的家長,那些原本陌生的同事,都要我學着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第三章中主要給我啟發是怎樣將一個班級常規做好,書中講了很多培養常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我發現,確實有很多沒做到,例如在常規訓練中,我們不能控制孩子,將我們自己作為一個“領導者”,常常板着面孔“發聖旨”,我們要給孩子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發揮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親自參與制定常規,從而調動他們遵守規則的自覺性,我嘗試過,效果真的很好。書中還教我如何將常規無形的滲入到一日活動中去,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快快樂樂的將常規運行起來。我們常常會抱怨孩子們太不守紀律了,常規太差了,其實常規的好壞與老師運用的方法有很大的關係,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適得其反,一定要學着靈活的運用方法,使孩子有積極主動開心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建立良好的常規。

總之,這本書就像我的一盞指路明燈,給我前進的道路照亮了方向,但是不管書上説的多好,我一定要親自去,去實踐,這才能將這本書的作用發揮出來,不但如此,我還要不斷的去探索,尋找更好的方法,我相信,通過這本書的幫助,通過我自己的努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做的更好。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5

這本書上寫了很多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我還是一個剛踏出社會,什麼也不懂得實習生,進到一個班級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怎樣才能轉換自己的角色,轉換角色時又會有什麼題目,這本書裏都寫了怎樣解決這些題目,還有一些有經驗的老師的忠告。這本書就是青年教師的良師益友,會伴隨着教師的成長,幫助教師在職業生涯初期順利起航;她是教師成長的門路,引領着教師儘快走向成熟。有了這樣的指引,教師的惶恐會變為淡定;教師的稚嫩會逐漸轉化為成熟,我缺乏,總是懷疑自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工作中會碰到那麼多的煩惱。這本書讓我知道,原來還有那麼多的老師碰到過跟我一樣的煩惱,書中還先容了很多應對的好辦法。這本書裏有很多培養常規的“高招”,很實用。在做家長工作方面有寫到,怎麼樣面對不同的家長,與各種性格的家長進行交流,溝通。

在《成長在路上》裏,有個例子我覺得我們班很普遍,就是現在的小孩一做錯事,老師一兇他,他就會説“老師,我錯了”可是,過了一會,他還會範同樣的錯,再一次問他,他還會説老師,我錯了,可是還是不改,每次這樣我就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每次都説自己錯了,但又似乎不知道自己錯了,這書裏就説固然他們每次都説“老師,我錯了”但根本不知道自己錯了,只是把“老師,我錯了”當成一個解決辦法,假如他説老師我錯了,這時在深一點的問一下“你錯在哪了”他就不知道該怎麼説了,應該讓他們真正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有一次,有個小孩做錯事了,我説他時,他就説“老師,我不敢了”我有問,“你錯那了?”他就不説話了。然後告訴他錯哪了。

“有這樣,不知你是否聽過:人類的智慧就在於明白一切都會成為過去。是的初入的你無論此時此刻是怎樣一種心情,怎樣一個狀態,你要做的就是“忘我”,自己是爸爸媽媽的寵兒,忘記自己是老師面前倔強的學生。請記住:從今天起,你是老師。”這段話在目錄裏,這寫的就是我們這樣的剛畢業的新老師。請記住:從今天起,你是老師。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6

我在閲覽室借閲了何桂香老師的《成長在路上》,利用暑假的時間進行閲讀,才剛開始讀了幾頁,就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偏向實用性,從新老師一開始入園應該做好的心理準備,到後來一步步深入幼兒一日日常活動:包括正確與家長、同事相處、應對一些特殊的孩子、怎樣上好教學活動等。裏面沒有大段的説理性內容,有的是一條條對新教師的寶貴建議。在工作一年後再讀到這本書,就更加深有體會,除了獲得了有益的建議,在閲讀時,常常有這樣的感悟:“原來我這裏沒做好,所以孩子們才會……”讀完這本書,對我今後再帶其他的班都很有幫助。

對於新老師來講,做好常規工作很困難,但在這本書中小到一個盥洗都會給我支招,會先説明盥洗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什麼程度,還有簡單的兒歌介紹,並且列出在這一常規上容易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的方法,內容貼合幼兒實際情況,不是似是而非的理論學習。

這學期我在大班任教,班裏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追逐打鬧,這一點讓我感到很困惑,在平時的教育中,如果他們做得好我也會及時鼓勵,但是這樣過後,他們反而更加興奮;遇到做得不好的,我也會進行教育,“知道錯了嗎?你哪裏做錯了?”這樣來問孩子們,可以事後他們完全不在意,繼續打打鬧鬧。在書中就寫到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先給予這些孩子一點小自由,不要一下子就要求他們一定要和其他幼兒做到一摸一樣,“有的幼兒性格比較隨意,不習慣條條框框的束縛,同樣的要求,別的幼兒覺得很自然,但他卻覺得很受管束。老師一味地要求幼兒遵守規則,和其他幼兒保持一致,也還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裏,增加教育難度。”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班級中的規則,例如午睡時要保持安靜,但是有的幼兒穿衣服遇到困難,完全可以同伴之間互相幫助。三是讓幼兒參與到班級規則的`制定中來,大班的幼兒完全有能力去制定,“有的幼兒對規則本身並不理解,一是不理解為什麼制定這個規則,二是不理解規則的具體含義。因此,在制定規則是儘量和幼兒一起商量,”“使規則更加合理,方便幼兒活動。”四是“贏得家長的配合,雙方共同努力,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成長在路上》這本書中所記載的一個個案例,十分具有典型性,給了我許許多多工作上的想法,真是我們新教師的良師益友!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7

成長之路,艱辛坎坷。在這條路上,我們不斷地遭受困難挫折,也不斷地與之拼搏奮鬥;在這條路上,我們收穫了成功的喜悦,也飽嘗了失敗的悲傷;在這條路上,我們傷痕累累,卻更加堅定地向前走去。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一直在路上。

誠實,我們在路上

小時候,媽媽在教導我們時,總會説:“做人要誠實”,老師也一遍遍為我們評述着“狼來了”的故事。那時候的我們,天真單純,也許是因為不敢違抗媽媽的聖旨;也許是因為真的害怕會被大灰狼吃掉,我們一直都恪守着這條原則。後來,我們長大了,卻漸漸忘記了這條幼時的訓誡。當同學有問題來請教我們時,明明是自己得心應手的難題,我們卻淡漠地丟下一個冷冷的背影;當我們發現自己得了不該得到的分數時,卻總因為一點虛榮將它遮掩過去;當父母因為我們做錯事而批評我們時,我們從不會勇於承認錯誤,卻找各種理由來為自己推卸責任。現在的我們,也許因為謊言,得到了一些表面上很光彩的東西,但是,誠實,卻被我們逐漸淡忘。如同一具披着華麗外衣的森森白骨,誠信,被我們丟在了何處?

堅韌,我們在路上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需要面對的事越來越多,遇到的困難也不計其數,在解決它們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挫折。也許是因為我們還很稚嫩,沒有經過磨練,所以,當我們失敗的時候,總是灰心喪氣,之前的自信和勇氣消失殆盡,彷彿覺得這次失敗後就再也無法獲得成功。於是,我們變得暴躁,變得消極,整天抱怨着生活的不公,卻沒有花一點時間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每日活在埋怨中,日益沉淪。堅韌在我們身上,體現在何處?

寬容,我們在路上

我們的身邊,總會有那麼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人和事。隨着不斷的成長,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也有了變化。幼時,我們堅定地詮釋着“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們要學會寬容”的警言;但時間久了,我們會發現,不順心的事有太多太多,始終保持寬容,實在太累;為什麼每次都是自己受傷害?別人為什麼總是那麼快樂?……於是,我們不再事事忍讓,遇到不合意的事,總會大發脾氣,知道得到自己想要的,方才罷休。周圍的親人朋友,都對我們的變化感到詫異,我們的寬容,到何處去了?

我們一直在成長之路上走着,風花雪月中,我們得到了一些東西,但同時也失去了些什麼。儘管有時會為那小小的成就而眉眼彎彎,但我們依然還有着很多不足等待着自己發現。在不斷地改變下,我們才能使自己更加完美,最終,化繭成蝶。用笑臉迎接挫折,用行動反擊失敗,人生的路上太陽正好,天氣正晴。就這樣邁開大步勇敢向前跨,我們停不住步伐!成長,我們在路上!

《成長在路上》讀後感8

在時間滴滴答答的的腳步中,我邁過了人生的第二個十年。二十歲,是一個很迷茫的年齡。剛剛走出校門,剛剛步入社會,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走過了半個年頭。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不由得感慨,時間真是最奇妙的東西,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成為大人是一個遙遠美麗的夢。而當我真的成為一個大人的時候,我卻羨慕孩子們的無憂無慮。半年的時間説長不長,才一百多天。但説短也不短,因為這半年裏,很多東西都變得不一樣了。我選了一個我從沒想過的職業——幼師。去了一個我從沒想去的地方——定安。雖然這些選擇和我最初的初衷相違背,但,我不後悔我的選擇。孩子們可愛的笑臉、稚拙的動作、趣味的童言童語是我每一天的動力。

但是,在工作中,我也經常會碰到令我束手無策的事。例如,孩子們不聽指揮時。和家長溝通時。課堂上孩子不配合時!這時我就會很迷惑,為什麼搭班老師做起來是那麼的輕鬆,為何我做起來就是那麼的困難呢?我嘗試着模仿,但同樣的話,從搭班老師的口中説出來效果很好。但從我口中説出來就是沒有那個效果。同樣的活動,在搭班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井然有序。在我的帶領下,孩子們吵吵鬧鬧。我嘗試着創新,但效果也不怎麼好。還真的讓人有點沮喪!後來,園長和王老師讓我們多看書,特別是和幼兒教育有關的書籍。是啊,我怎麼忘記了,書籍是最方便的教師。於是,去網上選了幾本自我感覺不錯的幼兒教育書籍。

可是,買回來後我突然發現,大量閲讀“速食文學”的我,已經很難靜得下心去閲讀、品味、思考那些文化書籍。我不由得一陣惆悵,從什麼時候起,我對“速食文學”如此着迷,哪怕看了開頭就能猜得到結局,我還是自得其樂。而那些真正有用的書籍,我卻囫圇吞棗,食不知味。於是,我決定,這個假期,我就做一件事,並做好一件事。那就是,靜下心來閲讀、品味一本幼兒教育書籍。但是,從那本開始呢!經過一番選擇,我選了《成長在路上》。

《成長在路上》共七章,從角色轉化如何做,面對幼兒、家長、同事的問題怎樣應對,常規培養的靈巧方法,備課、説課、聽課、評課的技巧,如何寫計劃、總結、觀察記錄和反思,如何開展主題活動和新教師經驗幾個方面給了老師許多參照物。看完這本書,感覺很多以前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事情好像抓到了一絲絲頭緒。像怎麼樣如何和不同情況的孩子交流。

如做事慢的孩子。班上總有幾個孩子總是慢吞吞的,吃飯吃最後,起牀起最後,怎麼催都沒有。現在我才知道,是我太不瞭解孩子了,並不是孩子們故意慢吞吞的。像有的孩子是天生的慢性子,我應該多多理解和體諒。有的孩子是習慣讓大人幫,我應該幫助他提高動手能力。有的孩子是邊做邊玩,我應該隨時注意,隨時提醒。有的孩子是怕做不好老師批評,我應該適時地給以幫助和鼓勵。

如“偷”東西的孩子。班裏時不時會有孩子過來告狀“誰誰誰拿了誰誰誰的東西”。每到那時候我就有點不知怎麼辦好,要嚴厲的批評嗎?可是孩子還小,有的時候對一些事情還分不清對錯。不批評嗎,養成了習慣更不好。現在我明白了,孩子將隨手玩的或地上撿的玩具無意間放進自己的衣袋裏,這是自然難免的,他並不是故意的。這時我只要讓他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不要拿,並及時送回來就可以了。如果發現常常有這種情況那就該和家長配合,增強幼兒對物品歸屬感的認識,明白未經他人同意不能將其物品佔為其有。

還有怎麼樣和不同的家長交流,如家長不合理的要求。班裏面有不少隔代家長,老人帶孩子總是比較寵愛,有的時候還有些不合理的要求。像是要求老師一定讓他的孩子坐在前面。做操完孩子們自己揹着書包排隊回教室時,説孩子書包重,請老師幫忙拿。每當我碰到這些情況時,明明知道這是不合理的要求,但我就是不知道怎麼辦好。現在我懂了,我應該理解很多家長並不是專門研究幼兒的,養育和教育孩子時都是從自己的意願出發。有時候他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往往是因為他們不懂,不知道,而不是誠心為難老師。我只要和家長解釋清楚這些做法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後,家長也就很容易接受了。

標籤: 精選 成長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pnq8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