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有感

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有感

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有感1

“好的文字終是能突破喧囂的塵土,成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滌盪人心”。李娟的文字很好地證明了這句話。

《遙遠的向日葵地》是朋友推薦的。剛看到書名,覺得無非就是寫哪片田野上的向日葵地,或是向日葵所寓意的陽光、美好,以及詩和遠方。一開始頗有“走馬觀花”之意,後來發現,這本書給人的驚喜可不止一點。

這本書中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獨的等待和農耕的艱辛。李娟用自己堅韌、温暖又積極樂觀、充滿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與家人在遙遠的阿勒泰戈壁種植向日葵的往事。她筆下的人與事物都躍然紙上。勤勞能幹、努力向上的媽媽;顛沛流離終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温柔的小賽虎;愛偷鞋子的醜醜;許許多多嘈雜的小動物;只有一個近乎破爛的頂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鍋碗瓢盆組成的房子;還有那片明明已經日漸繁盛,卻還是被鵝喉羚毀了的九十畝向日葵地……很貧苦的生活,除卻一絲苦澀之外,更多的,卻是生動、堅韌和豐盛。

而在這豐盛又有趣的農耕生活裏,還有着那無窮無盡的等待,像是要吞噬萬物的怪獸。媽媽等待水去灌溉那片向日葵地,等待向日葵的綻放;狗狗等待遠去而歸的媽媽;高齡多病的外婆在遙遠的向日葵地等待孩子的歸來,卻也無時無刻不在等待着死亡……李娟姐姐也在書中寫道:“我覺得外婆最終不是死於病痛與衰老的,而是死於等待。”可能是跟外婆最親,也可能是李娟姐姐筆下的人物故事很生動,書中外婆的等待,讓我感動,也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外婆的一生似乎也在等待中度過。她的前半生,等待外公來愛她,等待孩子的長大。等待終於不用過那種天還未亮就出門割小麥,晚上只有月亮陪伴她歸來的日子。而這一切都還沒完全結束,外婆又要開始新的等待。隨着年齡的增長,外婆的風濕也越來越嚴重,腿變得不利索起來。她就只能在家裏等天黑,又等天亮。等同輩們離開,最後也等自己離開。外公去世後,孩子們也逐漸長大遠走高飛,外婆孤身一人守在那間青瓦老屋,卻也始終堅信着“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她一直都等待着美好的事物,當然更多的,是等待我的歸來。

從小就跟在外婆的身旁,我是她一手帶大的。外婆會盡一切所能的把她嚐盡一生後沉澱下來的道理講給我聽。在我上小學便離開外婆家時,外婆也沒説什麼,只是扶着門沿,開玩笑似地説了句:“囡囡常回來看看,別讓外婆等太久,外婆會孤獨的啊……”我不以為然,也不知道“孤獨”與“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義,所以很少回去看她。看完這本書後回頭想想,真的很可惜當初自己年紀小,不懂那小小花招後的一片柔情。

偶爾回去一趟,外婆無窮無盡的等待也終於有了一個突破。一見我回來,外婆可高興了。我嗜甜如命,每次我回去,外婆都會給我熬糖。她不顧及自己腿腳的不便,走到廚房去。一口大鍋放進裝滿的水,把白糖放入鍋裏開始攪。可不能閒着不攪,不攪的話就會熬糊了!慢慢地攪,也慢慢地等待。慢慢的水淺下去,待鍋裏稠了。甜膩的香氣便氤氲開來,饞壞了我。外婆用兩根筷子攪了攪,我的小舌頭一卷,又熱又軟,筷子上的甜晶瑩透明,甜到了我的胃,更甜到了我的心。

沒過多久我就走了,穿鞋時,外婆總是嘮叨:“那麼早就走了啊……”“嗯回家寫作業……”

長大後才發現,年少時外婆口中的“孤獨”與“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義——“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獸,有飛蟲”,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而孩童瓜果飛蟲自然熱鬧,都與自己在乎的人無關,這就叫孤獨。外婆在孤獨中等待,又在等待中孤獨着。而外婆卻願意這樣等待我一輩子。

《遙遠的向日葵地》的等待,或許是萬物共通的等待。那份等待“灑落”在小説的每一個角落,也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就像我的外婆那樣,她一直等待着我的歸來,那份等待,無比盛大,卻也嚐盡孤獨。

“現實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樣,遠不止開花時節燦爛壯美的面目,更多的時候還有等待、忍受與離別的面目。”關於“等待”這個詞,可能聽説過最多的是“等待美好事物的到來”。其實不然,等待這個詞,滿滿都是孤獨與苦澀。

但幸好,這本書就如北斗,閃耀在我的人生中。沒有人會喜歡孤獨和等待。讓愛你和你愛的人少一些等待。把那片遙遠的向日葵地放入心間。畢竟人非神明,不可能活一世就該有一世的“等待”與敞亮。而願意等待你的人,必定是珍惜你的人。

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有感2

生活在阿勒泰烏倫古河岸的李娟一家,靠着種植向日葵為生,承包者彼此間離得都比較遠,李娟家直接支了一個蒙古包,在葵花地邊的空地上,養着雞鴨鵝兔狗,每天的生活就是照看着一百畝地,生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空蕩。

在《遙遠的向日葵地》這本書裏,李娟記錄了她們樸素的生活細節,比如:勤勞樂觀的母親,高齡多病的外婆,大狗醜醜和小狗賽虎,還有整日悠閒行走的雞鴨鵝羣,以及她家日夜守護的最大財產——向日葵地。

李娟的母親是一個對向日葵地赤身相迎、肝膽相照的女人,在那片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上,萬物寂靜,母親卻在冷漠、塵土飛揚的北疆一角種起了向日葵。母親未能一次將向日葵種起,鵝喉齡、大旱、暖冬都會使向日葵失去生長的希望,儘管這會一次次的令母親沮喪,但母親還是一次次地重新播下種子,堅強而又執着。

母親熱愛着她的向日葵地,在貧瘠荒涼的沙漠中,播種着她的熱情和希望。她終日鋤草,間苗,打杈,噴藥,無比耐心。

對李娟而言,她的母親是一個“擅於到來的人”,而自己卻是一個“擅於離別的人”,當作者與母親分隔再見時,母親總會帶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不知倒了幾輛車。李娟在書中説,她的母親像一個被各種包劫持的人,這將力大無窮,滿滿愛意的母親,展現在我的眼前。

母親,是如何將這一堆東西弄上弄下帶來的.呢?這成了千古之謎。但這也許就是母親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愛吧!

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有感3

向日葵,向陽而生;李娟,這個生長在遙遠阿勒泰的奇女子,能在平凡單調的生活中,發現那些細碎的美好。

即便她只是一個為生活奔波的人,縱然向日葵的美是短暫的。但是,她的心靈永遠不會疲憊,向日葵也會一年又一年,開出渺小繁多的果實。她能將生活描寫得如山水畫一般美麗,就像她在書中寫的:“月亮的金色是黑暗的金色。每個人都認為月亮與故鄉有關,與童年有關。其實它只和夜晚有關。他把人間的一切依戀拒之門外。它最孤獨,也最自由。”

“蜜蜂來了,花盤瞬間達到金色的巔峯狀態。金色王國城門大開,鼓樂高奏。金色的高音一路升調,磅礴直指音域最頂端。”向日葵盛開的時候,大地隆重而盛大。李娟是生活的畫師,也是生活的詩人。

她筆下的醜醜是那個滿世界奔騰的小狗兒,喜歡與其他動物來一場緊張刺激的追逐戰。她筆下的賽虎,是一隻連貓都賽不過的“虎”,這隻“虎”貌似也就只能充當聲源了。她筆下的媽媽是那個騎着摩托車飛馳在浩瀚沙地中的“女強人”,而外婆,是那個會在門上做標記的外婆,更是那個誰也不懂她的外婆。

李娟筆下的一切,包括那片遙遠的向日葵地,是我的心之所向,夢不能及。

又或許,遙遠的哪裏是向日葵地,不過是那顆如眼淚般晶瑩,如白紙般純淨,如鑽石般珍貴的遠離塵世的心……

標籤: 遙遠 向日葵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ppk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