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精選7篇)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精選7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威尼斯商人讀後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精選7篇)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1

巴薩尼奧要娶鮑西婭為妻,可他身無長物,只能向安東尼奧求助。安東尼奧是成功的威尼斯商人,擁有一支船隊,但缺少流動資金。為了幫老友達成心願,安東尼奧向死對頭夏洛克借貸。夏洛克是一個猶太人,靠放財主收取高額利息為生,在這座城市很不受歡迎。

安東尼奧看不慣夏洛克,他嚴厲譴責過財主者的惡行。夏洛克一直對安東尼奧懷恨在心,他乾脆地答應了安東尼奧的借貸,要求籤署一份合同,如果安東尼奧不能如期還款,就必須割下身上的一磅肉。

安東尼奧堅信老友會如期歸還,便籤下了合同。於是,巴薩尼奧帶着鉅款,赴貝爾蒙多,向鮑西婭求婚。可是巴薩尼奧沒有想到,鮑西婭身邊又出現了情敵納裏薩,他不僅身世顯赫還富甲一方,隨時可能解決難題。

與此同時,安東尼奧的船隊空手而歸。夏洛克的女兒傑茜卡也帶着大量錢財,和巴薩尼奧的朋友羅蘭佐私奔了。夏洛克惱羞成怒,對安東尼奧步步緊逼。聽説老友危急處境,巴薩尼奧離開貝爾蒙多,返家尋求辦法。

就在巴薩尼奧趕回來之前,安東尼奧的合同已經到期,夏洛克要求他履行諾言,割下一磅肉,兩人為此鬧上法庭。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東尼奧的合同能夠履行。鮑西亞假扮律師,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約規定割下安東尼奧的一磅肉,但必須嚴格按照契約執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傷害性命。夏洛克無法做到。這樣,鮑西亞巧妙地挽救了安東尼奧的性命。最後,真相大白,安東尼奧重新得到了自己的財產。

其實這本書的道理很簡單,反映的不僅是世人對金錢的看法,更是對一切事物的看法。現實生活中,我們看事物、評價人物不能只憑外表。所謂真人不露相,真正人才不必包裝得那麼好。"只要是金子終究是會發光的"。這就要我們擦亮雙眼,分清是內在金還是外在金了。

《威尼斯商人》告訴我們如何看世界,如何做事情,求真務實是我們堅持的原則。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2

金錢固然重要,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遠遠比金錢重要的東西,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你不能因為自己的優越而歧視任何人,更要學會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別人;同時也要像鮑西亞一樣聰慧,不被突如其來的困難所嚇倒。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一角色給我的印象很深,他雖然是個守財奴,心胸狹窄,復仇心極重,一遇機會便要瘋狂報復對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對手於死地不可的人。可是我卻覺得真是非常不公平的,莎士比亞在塑造這個角色的時候將所有邪惡的元素集一身,將他的陰險與狠毒描寫的淋漓盡致,而安東尼奧卻是完全的美化:他珍重友情,為了朋友而向貸款者借錢併為此死而無怨;他寬宏大量,面對夏洛克的無恥陰謀,竟逆來順受;面對死的威脅,他具有古羅馬英雄那樣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氣概,總之,他身上有正派,重情,温文爾雅等人文主義者為之漚歌的品質。可我去覺得安東尼奧只是用來襯托夏洛克的一個小小的角色。雖然莎士比亞諷刺的是猶太商人夏洛克,可是他同時也表現出了當時歐洲政府對猶太人的歧視和排斥。16世紀即使在威尼斯這個歐洲最強大最自由的國家,對猶太人的偏狹在當時也是個無法更改的事實。依據法律被迫居住在圍牆隔離的古老廠房或者貧民窟內,日落之後大門就會鎖上由基督教徒來看守。白天任何猶太人離開貧民區都要帶上一定表明他們是“猶太人”身份的紅帽子。猶太人禁止被擁有財產,所以他們只能放貸款,將錢借出收取利息,而這也是違反基督教法律的。對於威尼斯商人他們熟視無睹,但是對於仇視猶太人的的宗教的的狂熱者來説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會毆打辱罵甚至剝奪猶太人生的權利。

而這種種的不公平,正式造就了夏洛克變態人格的主要原因。所以説夏洛克是一個可悲的角色,,他並不可恨,可恨的是當時的社會,是社會造就了一個悲劇的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3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喜劇作品。安東尼奧和夏洛克是兩個對立的人物形象,他們對待金錢和人情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安東尼奧是人們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謂的“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債不取利息、珍重友誼、不惜為之犧牲生命。而夏洛克愛錢如命、惟利是圖、受到損害就要加以滅絕人性的報復。對他貪婪的金錢欲和殘忍的報復心,莎士比亞顯然持否定的態度。

從人文主義立場出發,莎士比亞認為像安東尼奧那樣的商人可以消除資產階級的矛盾,建立人與人之間被金錢破壞的自然關係,實現美好的生活。而夏洛克那樣的資本商人,重利盤剝、損人利己,則是社會矛盾的根源,美好生活的破壞者。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亞對夏洛克作為猶太人受到的歧視和欺辱又懷有同情。

這個世上有各種各樣的事物,很多事物雖然外表十分美麗,但實際上確是很醜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燦爛,但實際上卻是不學無術。有一句話説的好“會發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我們要學會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許多事情的表面現象往往是虛假的,僅僅是為了迷惑我們,我們要學會透過表面看本質。所以,在愛情和友情面前,金錢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跡了。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4

某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將會帶上屬於那個時代的'風格。《威尼斯商人》就帶有屬於文藝復興時代的那種傳統中又充滿了創新的獨特風格,同時也宏揚了人文主義。該劇中出現了若干個性鮮明的人物,分別代表了當時的不同階級的不同思想。但是,真正引起了我的思考的,卻是一個處於該劇中陰暗面的人物——夏洛克。

初讀戲劇,你可能認為他是一個可憎的人——利用高利貸剝削人們的財產;面對別人友善的的勸告絲毫不肯放鬆;甚至對自己的家人都顯得十分無情。這幾乎綜合了一切讓人討厭的特點,屬於當時社會中最令人憎恨的那一類人。但是,作者真的只是塑造了他壞的一面嗎?答案當然是不。作者在對他的描寫中,無不體現他的可悲與令人同情。

他身為猶太人,在基督教主宰着人們的精神世界的國度裏,他或許受盡了冷落與孤獨。你或許知道,大部分心理問題都是由一個人從小到大所受到的精神刺激而來。他信仰着自己種族的宗教,然而,他的信仰卻被人們無視,甚至鄙視,這對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説,這是致命的打擊。因此,他仇恨着所有人——那些信仰着基督教,卻貶低着猶太教的不近人情,從來沒有正視過他的傢伙。他的復仇動機正是出於此。因此,他用惡毒的手段去報復那些他所恨的人,去平復那飽受欺侮的心靈。

要問道他為什麼恨安東尼奧,一部分是因為上述的原因,另一部分則是出於對他的羨慕與嫉妒。財富是一方面,但要真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人文主義來看,更多的是出於另一方面——安東尼奧擁有他想要的一切:真正平等的人權,人們的愛戴,以及朋友的關懷。然而在夏洛克的世界裏,自己只能用財富來填補空虛的精神世界。而他真正注意到安東尼奧,是從他的財富開始流到安東尼奧的口袋裏起。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的嫉妒心便開始萌芽——他嚮往着安東尼奧所生活的、充滿愛的世界,然而四周只有無盡的冰冷,他給自己的內心找了個恨他的藉口:他搶走了自己的財富,斷了自己的財路。但是,他殘酷的外表下,卻是嚮往着一個人人平等,充滿愛的世界。

而且,夏洛克並不完全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在他被要求放棄財產時,他的回答是:“不,把我的生命連財產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們的寬恕。”對呀,拿走了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他的內心將會崩塌,意志將會毀滅。與其如木偶般活着,還不如死了來得快。然而,當安東尼奧提出改變信仰就將其財產的一半分給其女兒及女婿時,他卻表示他對此很“滿意”,可見,他在這最後關頭,比起自己的信仰,他寧可讓自己的家人過得好點,自己苟且活在沒有信仰的虛無世界中,你還認為他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惡毒的人嗎?人心是最複雜的東西,不過,即使再怎麼變,它都是有感情的事物。世界上沒有完全的惡,再怎麼堅硬如鐵一般的心靈,去掉外層都會露出柔弱的部分。

故事的最後呢?他一無所有了。沒有人來救贖他,甚至沒有人肯給予他一句安慰。在無盡黑暗的深淵中,他的精神就這樣掙扎着。夏洛克只是一個典型。在那種宗教歧視的時代裏,又有多少人在做着這樣的掙扎?那時也有,以後也有,包括現在也有。而文藝復興是讓更多的人去理解這一類人,體會他們“加害者”背後身為“被害者”的痛苦。宣揚“人文主義”的意義,也在於此。它教會我們如何用充滿人性的眼光去看人,也告訴我們應該全面地去理解人類的心靈。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5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被馬克思稱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他共寫有37部戲劇,《威尼斯商人》是其早期喜劇中最富有社會諷刺色彩的一部。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節取材於古老傳説。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細婭選親,芭薩尼奧選中鉛匣子與鮑細婭結成眷屬;一條是夏洛克的女兒吉雪加與安東尼奧的友人洛倫佐的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主線,即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金幣而引起的“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喜劇與悲劇的雜糅使得《威尼斯商人》成為莎士比亞喜劇人高峯,在探求金錢這一永恆的話題時,加入諷刺的情節,達到諷刺性喜劇的社會效應。《威尼斯商人》揭露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

《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夏洛克這一唯利是圖、冷酷無情的典型形象。作為反面角色的他襯托了正面人物和大團圓的結局,但從人物設定的角度來看,夏洛克是個典型的悲劇人物,他的悲劇原因不僅僅來自於性格本身,更重要的來自於社會對異教徒的長期欺壓,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執着於一磅肉的夏洛克與開頭的唯利是圖形成反差,凸顯他的狹隘心胸和極重的復仇心理。他對安東尼奧有極強的嫉妒心理,一有機會就不惜一切地進行報復,既冷酷無情,又可憐可笑。僕人投奔了自己嫉恨的人,而女兒更是抱着自己的財產和情人私奔了,最後甚至是輸掉了自己剩餘的一部分財產,被迫改變宗教信仰,被社會拋棄。

夏洛克雖是一個唯利是圖又兇殘的反面角色,但是,我們也可以對他給予一定的理解。他可憐,值得同情。夏洛克作為猶太人在基督教的世界裏被排斥孤立,是異類,並且被強制改信基督教,沒有信仰自由。夏洛克的行為不是偶然的,在當時普遍仇恨猶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復仇行動具有一定的反抗意義。如果説夏洛克缺乏寬恕精神,那麼當時的基督教也不曾對他給予多少寬容。從安東尼奧對夏洛克的態度來看,就是相當的刻薄和不寬容的。因此對他應給予一定的同情和理解。

莎士比亞巧用喜劇與悲劇的雜糅,把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系列問題濃縮到劇本中,分散到每個人物的交往與矛盾衝突的細微處加以渲染昇華,也把《威尼斯商人》這部戲劇推向喜劇和悲劇相結合的高峯。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6

威廉·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最傑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戲劇在歐洲戲劇發展史上乃至人類文學發展史上佔據着重要地位。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最優秀的喜劇之一,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全國上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熱情地歌頌和讚揚人文主義的友誼和愛情,極力提倡個性的自由解放。全劇結構嚴謹,情節緊湊,內容風趣橫生,人物栩栩如生,充滿濃厚的喜劇色彩,閃爍着人性光輝。

書中講述了善良忠厚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替朋友巴薩尼奧向冷酷無情的猶太商人夏洛克借高利,並以自己的商船作為抵押,夏洛克想乘機割取安東尼奧的肉便答應了。但安東尼奧的商船卻出事了,夏洛克把安東尼奧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聰明的鮑西亞答應夏洛克可以割取安東尼奧身上的任意一塊肉,只是若流下一滴血的話(合約上只寫了一磅肉,卻沒有答應給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和財產來抵換。最後安東尼奧獲救,除了夏洛克之外,每個人都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

在劇中,莎士比亞的語言豐富生動、富於個性、富有詩意;文辭華美流暢,妙語比比皆是,對白詼諧幽默;比喻、排比和對比精闢深刻,極大地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誇張、奉承、回敬、挖苦、奚落嘲諷等技巧在《威尼斯商人》劇中使用得淋漓盡致,不僅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加強了喜劇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充分顯示了莎士比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的地位。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事物、評價人物不要只憑外表。金玉其外的橘。還不是敗絮其中麼?一些富家。弟也只會穿金戴銀卻是不學無術的。所謂真人不露相啊,真正人才不必包裝入時,也不一定誇誇其談。“發閃光的不全是黃金”,這話沒錯,我同樣想到有關金。的一名話:“只要是金。終究是會發光的”。這就要我們擦亮雙眼,分清是內在金還是外在金了。《威尼斯商人》告訴我如何看世界,如何做事情,求真務實是我們堅持的原則。我們做事不要虛浮,一步一個腳印,實打實的才能成事。

同時,這部作品通過“財”與“情”之間的交錯告訴了我們“情”的重要。友情、愛情、親情,當你開心時,它們會為你鼓掌歡呼;當你痛苦時,它們會為你分擔憂愁,所以不要只為了一時的滿足和快樂而背叛它,拋棄它們。我們要在得到它們的同時學會為它們付出,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真正的“戲劇”。

威尼斯商人讀後感7

看慣了莎士比亞的悲劇,偶而換換口胃,欣賞一下他寫的喜劇,也蠻有味道的。

上個星期,我讀了莎士比亞寫的名著《威尼斯商人》,讓我感覺到友情的珍貴。主人公安東尼奧和貴族青年巴薩尼奧之間的真摯友誼,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們的友誼更顯得無私。《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亞其他的劇本一樣,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還有對青春的嚮往。我覺得這個劇本的情節曲折有趣,洋溢着十分濃厚的喜劇色彩,也體現了莎士比亞本人在生活中開朗樂觀的性格。

劇中有個既可恨,又使人同情的人物,他叫夏洛克,是個猶太人,放貸的。他唯利是圖,貪得無厭,但是他也是一個受歧視的猶太人。劇中他代表受壓迫的猶太人説的一段話一直令我難忘:“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性?他不是吃着同樣的食物,能受同樣的武器傷害,同樣需要醫藥治療,冬天會覺得冷,夏天會覺得熱,跟基督徒一樣嗎?”他為一個受苦受難的民族發出了不平的呼聲。 我比較喜歡那個鮑西亞。她優雅高貴、温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於機智果斷地投身於行動,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婦女不比男子差。 這本書寫出了當時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兒的真實故事,人間的親情和友情比什麼都重要,這本書寫出了我們對待朋友應有的態度。 想不到莎士比亞寫的喜劇是那樣有趣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9gn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