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史記的優秀讀後感

史記的優秀讀後感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史記的優秀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史記的優秀讀後感

史記的優秀讀後感【1】

讀完《史記》,我不僅佩服《史記》中的皇帝、大臣等等。更敬佩的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據我所知,司馬遷寫史記時的的情況十分困難。當時,司馬遷的爸爸是個史官,立志要寫一部史書。但是還沒寫完就去世。臨死前,他爸爸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司馬遷。後來,李陵跟匈奴打仗時,不幸被俘,後來逃回來,大家都知道漢武帝好大喜功,於是就對李陵很不滿,要斬。司馬遷和李陵是好朋友,當然得説情。漢武帝就更不滿了。給司馬遷兩個選擇:一是宮刑,二是給錢交保。可是司馬遷沒錢,所以只好被宮刑。

後來司馬遷當了個小官,雖然想過自殺,但父親的重任在肩上,不得已苟且偷生,兢兢業業的完成自己的着書大業。歷時很多年,最終着書成功的三年後就去世了。從中看出司馬遷為了這部名著而花費了一生精力,他並沒有就此放棄,好好地當官。他沒有忘記父親的重任,所以他堅持了,他成功了!可是我卻不那麼願意堅持。

揚琴,大家肯定認為我們的興趣很足,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發悶,越沒興趣。一次,我練着幾首十分老練的曲子,無所事事,無精打采。一旁的媽媽並不罵我,而是問道:“很熟練了?一點錯都沒有?”我只能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卻不知怎麼説。於是,我反問媽媽:“誰能把一首曲子敲到一點錯都沒有?”媽媽沒有答應,只是默默地把一張光碟插入CD裏面,一開頭,一陣揚琴聲傳來,很動聽,十分美妙,但我臉部卻裝成很簡單的樣子。後來,媽媽選擇了我們最近在敲的《映山紅》一看,是著名揚琴演奏家李玲玲。我一臉驚訝!琅琅的琴聲傳來,我好像看見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起初,山上還是光禿禿的一片,荒涼極了。後來,第一朵映山紅開放了,開的是那麼鮮豔,那麼美麗。緊接着,第二朵、第三朵、第四朵、越來越多的映山紅相繼開放,朵朵都那麼耀眼,紅的、紫的、粉的……這些畫交織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當最後一個音符響起時,我還深深地陶醉着,久久不肯醒來。一旁的'媽媽故意感歎着:“這才是大師級的水平啊!”我聽了,立刻就精神了起來,開始練《映山紅》怎麼也不肯停下來。這也是我在揚琴班獨佔鼈頭的原因。

所以,堅持就是勝利!

史記的優秀讀後感【2】

《史記》是中國紀傳體通史的開山之作,魯迅曾對《史記》感歎不已,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司馬遷一生的創作結晶。集中着述,花了15年左右,如果把資料的準備工作算在內,全部時間要超過20年。《史記》記錄的歷史,是從傳説中的皇帝開始,到漢武大帝太初年間為止,大約3000年。其體例為紀傳體,多以人物或家族為單位展開,故事性很強,文筆出眾,是後代傳記文學的先驅和樣板,影響至深至遠。

這樣優秀的史學着作、文學作品,其孕育和創作的過程也非同一般。據史學記載,司馬遷從小聰穎過人,“年十歲則誦古文”。父親是漢武帝的史官,因此,司馬遷很早就受到了紮實的史學訓練。長大之後,遵從父親遺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遍了大江南北,獲益良多。

38歲的時候,司馬遷成了漢武帝的史官。官階雖然低,但司馬遷仍然感到非常榮幸,於是謝絕了賓朋交往,拋開了自己的家業,全身心投入到史學專着上,以求建功立業,為君主和國家造福。幾年後一件大事深深影響了司馬遷。當時匈奴經常侵略漢朝,漢朝大將李陵進軍匈奴,寡不敵眾而且沒有後援,兵盡糧絕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大怒想重罰李陵的族人,羣臣爭相附和,大説李陵的罪過。只有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説李陵為人正直,其叛逃事出有因,希望皇上能夠寬恕。但漢武帝不為所動而且遷怒於司馬遷,司馬遷為此受牽連被處以“腐刑”。司馬遷悲憤至極,曾經想自殺雪恥。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他還是決定堅強的活下去,決心要“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於是他歷經艱辛完成了《史記》一書,希望能夠“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讀完《史記》,合卷之後覺得收益良多。主要體會有以下三點。

一是欽佩司馬遷敢於説真話。在當其他同僚為迎合漢武帝的情緒大加貶損李陵時,身為一個小小的史官,位微人輕,面對因李陵的叛逃而憤恨不已的漢武帝敢於直面呈理,這需要巨大的勇氣。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受其他人的影響,沒有一絲為己的私心,冒着觸怒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為別人爭取合理的判處。以現在很多人的眼光看,司馬遷的確很傻、情商太低,在不適當的場合做了最不適當的事。但是,我認為一個人一生能堅持自己的想法是難能可貴的。説真話、幹實事、做真人九個字説起來簡單,捫心自問,是不是每個人能夠真的做到呢?説真話,幹實事,做真人,是做人的起碼要求,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當前所迫切需要的,也是實現“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但往往有些人抱着“事不關己”、“明哲保身”的處世原則,做“違心”的事,結果損人不利己。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偽裝,不需要戴着假面具,不需要做“偽君子”。做一個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的好人,才是人之本。

二是敬仰司馬遷的執着。在漢代,腐刑是羞辱之刑,受腐刑之人通常會受到社會的鄙視和嘲笑,是可恥的。司馬遷自己也以“刑餘之廢人”自稱。但是司馬遷並沒有因此而頹廢,沒有因為受到腐刑而被徹底擊倒。儘管剛開始時委屈、憤懣、恥辱,甚至一度想自殺,但是最終還是痛定思痛,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自己終生熱愛的事業當中去。沒有把受過腐刑當成甩不掉的思想包袱,反而激勵了自己“舍小義,雪大恥”的決心,最終通過《史記》這部鉅作執着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甚至漢武帝在看了《史記》之後也為司馬遷所感動,特別是在漢武帝晚年,經過“巫蠱之亂”之後,他對以前的所作所為進行了長時間的反思,最終向司馬遷委婉表示了李陵當年之事確實有可恕之處,實際上是對司馬遷間接地道歉。從某種程度來講,司馬遷最終取得了勝利。當今社會,執着實際上也是做事的根本。從小方面講,我們從事的水利事業需要執着才能完成各項艱鉅的科研任務,才能真正做出成績;從大方面講,在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奮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更需要數代人的執着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三是《史記》中“以人為本”思想。在思想上,司馬遷因為自身的經歷,對“人”的思考要超過當時那個年代,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思考問題,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史記》突出了以人為中心的史學模式。它選取人物的原則是以人體現的價值為本,不以成敗論英雄,不隨世俗論是非,充分肯定人物的歷史作用,表彰個人奮發有為的精神。這充分體現了司馬遷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弘揚了中華民族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當前我們社會也提倡“以人為本”,但是正如衚衕志所説,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因此《史記》的“以人為本”是以單個人為本,是小為本,而“以人為本”是以廣大的人民羣眾為本,是大為本。

史記的優秀讀後感【3】

寒假中,我讀了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記錄了從皇帝到漢武帝的三千多年曆史。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司馬遷創造《史記》的精神。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編寫《史記》的過程中不幸病死,司馬遷繼承父親遺願,繼續編寫。然而因幫着李陵辯冤而觸怒了皇帝,被打入大牢,枷鎖纏身,甚至受了宮刑,憂憤抑鬱的司馬遷卻沒有忘記父親的遺願,即使身陷大牢,忍受着身心創傷,依然堅持完成了春秋大作——《史記》。

當我看完整本書後,覺得古人真是博學多才,流傳下了許多著作,至今仍有不少讓人受益匪淺。古人也很守禮儀,例如孔子,一生都謙虛有禮,對誰都很有禮貌。但是我也覺得古人很殘酷,發明了那麼多令人髮指的酷刑,例如五馬分屍、凌遲等等。

我想我們現代人要懂得“揚棄”,學習古人的博學多才、謙遜有禮,也要杜絕濫用私刑、酷刑的做法。雖然酷刑確實已經差不多被摒棄,但卻有許多人同時也摒棄了“禮”,比如有些年輕人喊老人“老傢伙”,這其實是違背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美德。

讀完《史記》就好像將中國漢武帝之前的三千多年曆史瀏覽了一遍,我明白了許多東西,這真不愧是一本萬古留青的好書!

標籤: 史記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qkj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