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憶兒時讀後感

憶兒時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憶兒時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憶兒時讀後感

憶兒時讀後感1

童年,宛若星空,又藍又美;童趣,宛若星辰,照亮了星空,使原本漆黑的星空透出點點亮光。每當聽到這句話時,我的腦海裏不由得浮現出《憶兒時》這本書。

讓我回味無窮的就是《憶兒時》這篇,寫了作者在無限憧憬童年快樂的同時,又深深的懺悔。我也有過養蟬的經歷,但那段記憶已經模糊了,作者卻記憶猶新,那時的他才五六歲,他的祖母喜歡養蟬,正因如此,他喜歡蟬落地鋪,每當蟬落地鋪時,他便和諸姐去吃桑葚,吃飽後,他就以跳板為戲樂,壓死了許多蠶寶寶。,這舉動,在“我”看來是十分殘忍的,傷害了許多生靈。的確如此,作者在最後也寫了他深深的懺悔。

賞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作者也喜歡賞月,而對他來説,賞月之樂的中心卻在於吃蟹,非常特別。他的父親喜歡吃蟹,所以中秋節豐盛的晚宴中少不了蟹,而我和祖母卻相反,喜歡吃肉,真是因為父親喜歡吃蟹的緣故,我和媽媽也吃了,吃蟹的方法都是吃些專家——父親教給我們的。然而在品嚐美味時,又一次殺虐了生靈。“我”的心裏仍不是滋味。

瞧!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畫,勾勒出動人有趣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轉悠揚的短笛,奏出了純潔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絢麗的茉莉,兒時的歡笑像茉莉散發出醉人的芳香,朵朵潔白的花瓣就彷彿是一件件回憶。可是,時光老人是公平的,給予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平等的。

那寬廣的草原,湛藍的天空,絮絮白雲永遠定格於我的腦海裏,對童年的故事永遠也説不完!時間的流逝,童年的生活彷彿成了一個夢,一個遙遠而又飄渺的夢!是我們永遠也不能忘懷。

憶兒時讀後感2

一幅妙趣橫生的漫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這似乎便是豐子愷生活的全部,簡單而又清雅,如“一清二白”的小葱拌豆腐,是人間至味,忘不掉的清歡。

他的文字是如此的恬淡,像一條緩緩在山澗流淌的小溪,將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以致於不覺得絲毫的枯糙,反而藴含着無盡的意境於深情。在他所有的隨筆之中,我最喜的還是《億兒時》了。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作者回憶了童年三件難忘的事,養蠶、吃蟹和釣魚。都是些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從豐子愷的筆端流淌出來,卻彷彿有着一種特殊的魔力,讓人慾罷不能。在乾涸世道中粗糲的心靈都會被滋潤如水,像久玩成玉的手串,細膩又令人心安。事情雖微小,可仍能從中窺見豐子愷的的善良之心、童趣之心。若無童趣,他的筆觸絕不能如此活潑,讀文之時便可見小時候的豐子愷在跳板上的行走,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吃蟹的那幅其樂融融的場景了。若無善良,那麼文末三處的愧疚又從何談起呢?

甚是不解為何豐子愷能寫出這麼令人温暖與感動的文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國仇家恨面前,大多數人選擇了以筆做槍、以墨做箭,痛斥外虜,訐罵國賊,可他卻選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一條在當時並不能為人接受甚至遭到白眼與嘲笑的路,一條非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為之的路,可豐子愷卻順利地走完了,也走出了自己的光芒。他用並不華麗甚至於平淡的文字撫慰人們受傷的心靈,用並不誇張但温柔的漫畫使創傷結疤。他將在戰爭中難得一見的美與自然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使他們忘了悲傷與憤恨,給他們最好的希望,向最純正的美奔去。

在我眼中,豐子愷是最有儒者風度的作家,亦是人間不可多得的“活佛”,這一切都源於他內心的真、內心的純。

憶兒時讀後感3

這篇散文是豐子愷寫的,選自《豐子愷作品精遜,是一篇很質樸,很感人的文章。豐子愷回憶兒時,説有三件事不能忘卻,一是養蠶,二是中秋賞月,三是釣魚。養蠶主要為了紀念祖母,這是一個良辰佳節,祖母將“養蠶”也大規模地舉行,作者看着祖母、諸姐······後來祖母去世了,養蠶也不再繼續;中秋賞月是跟着父親、姐姐一起吃蟹,父親最愛吃蟹,再配上一壺酒就更不錯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這一晚的寧靜;釣魚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兩個小夥伴在一起互相關照,很開心。三件事都讓作者難以忘懷。然而,在文章結尾他説:“我的黃金時代很短,可懷念的又只有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殺生取樂,都使我永遠懺悔。”作者很有愛心,對動物有憐憫之情,他也很淳樸,很善良,和小夥伴很友好。

感悟:在《憶兒時》一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童真而温潤有情的童年豐子愷。也看到了一個敦厚、仁愛、有一顆恙悲心的豐子愷。文章中透射出他關於生命關於世界的看法:生命是平等的,生死是自然的,孩子是最純真的。以一顆孩童般的心。真誠的對待世間萬物,把名利置於身外,用一顆平常心,淡然的面對人生。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像孩童般快樂的活着,不必因生活中的瑣事自尋煩惱。

憶兒時讀後感4

這篇散文是豐子愷寫的,選自《豐子愷作品精選》,是一篇很質樸,很感人的文章。豐子愷回憶兒時,説有三件事不能忘卻,一是養蠶,二是中秋賞月,三是釣魚。養蠶主要為了紀念祖母,這是一個良辰佳節,祖母將“養蠶”也大規模地舉行,作者看着祖母、諸姐······後來祖母去世了,養蠶也不再繼續;中秋賞月是跟着父親、姐姐一起吃蟹,父親最愛吃蟹,再配上一壺酒就更不錯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這一晚的寧靜;釣魚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兩個小夥伴在一起互相關照,很開心。三件事都讓作者難以忘懷。然而,在文章結尾他説:“我的黃金時代很短,可懷念的又只有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殺生取樂,都使我永遠懺悔。”作者很有愛心,對動物有憐憫之情,他也很淳樸,很善良,和小夥伴很友好。(.)

現在,我就對於作者“殺生取樂”談談自己的看法。人們和動物共生共存,人類離不開動物,動物也離不開人。我認為作者不應該懺悔。舉個例子:你家養蟹,把蟹養得很在,必然是要賣出去殺了吃的,不殺它們對它們來説也沒什麼意義,蟹、蠶、魚、蝦······都是一樣的,到時候不吃它們,它們也會死,死了的東西還能吃嗎?那何不趁“最佳時期”“造福人類”呢?不用懺悔。站在動物們的角度思考問題,人類把它們養那麼好,善待它們,作為動物,給予人回報的方式只能是犧牲自己,把自己的身體獻給人類。人們也應當接受這種回報的方式。

當然,亂殺亂斬動物,是要受處罰的。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應當愛護動物。在動物沒有侵害我們的情況下,我們

也不應該傷害它們,如果一味地殘害動物,最終受損的只能是我們人類,因為我們的力量遠遠不及動物。

憶兒時讀後感5

我讀了一本書,叫《憶兒時》,是由豐子愷寫的。內容寫的是豐子愷與他童年最好的朋友——王囡囡。他們家與作者有十分深切的交誼。王囡囡的祖母經常拿自產的豆腐乾和豆腐衣給豐子愷的父親送酒。還有,王囡囡經常跟豐子愷玩……

作者主要講的是釣魚。起先,豐子愷不會釣魚,然後,由他最好的好朋友——王囡囡來教他。王囡囡買了兩幅釣竿。一副送了豐子愷,一副給自己用。後來,豐子愷慢慢“上手”了。慢慢,就學會釣了。

我以前也是一樣,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安琪。以前在廣州我們兩家是鄰居。我爸爸跟這家主人是很好的朋友。我有什麼不懂的,安琪第一時間就“出手”,馬上就來幫助我。

看來,最好的朋友一定能在你迷糊的時候,馬上就能幫助你啊!

憶兒時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豐子凱先生的《憶兒時》,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豐子凱先生小時候與隔壁家的王囡囡一起度過的美好的童年時光。

文中,王囡囡的一舉一動十分引我注目。他是一個十分友善的人,他對作者很友好,他比作者大,也比作者壯,生活經驗也比作者要豐富,所以處處幫着作者。有一次,他找作者去釣魚,作者見他拿着一盒捕殺的蒼蠅,十分不解,他耐心地對作者説:“魚兒十分喜歡吃蒼蠅。”這次,他們一起捕了一桶魚。到家的時候,王囡囡把一桶魚全部給了作者。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家雖然不富裕,可是,他還是特別講朋友義氣,把魚全給了作者。

中國人釣魚,可以説是釣出了大名堂,如姜太公釣魚,釣出來的是一個興盛的王朝,可是作者釣魚,釣出來的是純真的友誼和快樂。

童年的友誼是稚嫩的,它可能會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慢慢地淡化了,但是,它仍然藏在心底的'某個角落,時常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

憶兒時讀後感7

看完《憶兒時》最吸引我。雖然這三件童年趣事充滿殺戮,但作者卻以天真的“我”來反映了三件事的樂趣。第一件事是“我”的外祖母養蠶。裏面説道“我”經常一不小心摔了下來,壓死軟綿綿的蠶寶寶。儘管處祖母連忙叫蔣王伯把我抱起來,但“我”卻好象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依舊嘻嘻哈哈、又蹦又跳的,還不勞而獲地吃了桑葚、軟糕,一個天真、頑皮、淘氣的“我”躍然紙上。第二件事是吃蟹。講述的是“我”和眾姐弟在過年過節學父親一同做一件風雅的事吃蟹。“我”和眾姐弟學父親把蟹肉乾淨地掏出,然後聰明的“我”只用半蟹斗的肉就吃下兩碗飯還有餘,這不僅贏得了父親的稱讚,還使“我”白口吃下剩下所有的蟹肉,讀到這,不禁令我垂涎三尺。第三件事是釣魚。釣魚是“我”小時候隔壁豆腐店店主的獨生子囡囡教的,聰明的“我”沒幾天便學會了。從此,暑假中熱心釣魚的“我”倒是給母親省了不少蔬菜錢,我何時才能學會釣魚,享受釣魚樂趣呢!相比之下,豐子愷的兒時是多麼自由,多麼快樂啊!而我的童年是淹沒在作業的海洋裏的,唉,我真羨慕他!爸爸卻説,你是失去了一些玩的時間,但你卻獲得了知識,你已經知道並聯、串聯;水分子、氧原子;火星、土星……,要知道,得到的終究比失去的多!

憶兒時讀後感8

豐子愷先生的文學作品就如同他的畫一樣,質樸,簡潔,讓人可以洞悉一切。《憶兒時》選自《豐子愷作品精選》,是一篇很真實無華,卻異常感人的文章。豐子愷回憶兒時,説有三件事不能忘卻,一是養蠶,二是中秋賞月,三是釣魚。養蠶主要為了紀念祖母,這是一個良辰佳節,祖母將“養蠶”也大規模地舉行,作者看着祖母、諸姐······後來祖母去世了,養蠶也不再繼續;中秋賞月是跟着父親、姐姐一起吃蟹,父親最愛吃蟹,再配上一壺酒就更不錯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這一晚的寧靜;釣魚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兩個小夥伴在一起互相關照,很開心。三件事都讓作者難以忘懷。然而,在文章結尾他説:“我的黃金時代很短,可懷念的又只有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殺生取樂,都使我永遠懺悔。”作者很有愛心,對動物有憐憫之情,他也很淳樸,很善良,和小夥伴很友好。

不過,對於作者“殺生取樂”的看法,確實也有一些爭議的地方。人們和動物共生共存,人類離不開動物,動物也離不開人。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有些動植物之間的因果關係確實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説得清道得明的,在我看來,我是絕對不敢殺生的,也不敢看別人殺生,但在品嚐美食的時候,我也並不會聯想到這些鮮血淋漓的場面。所以,有些事情不用太過在意,更不用懺悔。站在人類的角度,食各種生物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而站在動物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許這也是動物對於人類的一種回報方式吧。當然,對於一些時時相伴的動物,因朝夕相處與人類產生了感情,那麼消滅它們將是一種殘忍的行徑,此時,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也已升級到了朋友的關係,彼此依靠、相互依存才是最好的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ngw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