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1

十一長假後的上班第一天,坐在座位上,翻看了下上次寫總結的時間,已經是9月初了,之間間隔了一個月之久,雖然期間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上,筆也沒有輟棄,但心裏總有種不一樣的滋味。再次敲打那副鍵盤寫下過往一個月的收穫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想到了這段時間自己閲讀的兩本書,一本是《野性的呼喚》,一本就是《城南舊事》。《野性的呼喚》的讀後感已經在之前的文章中寫道,雖然那只是自己在出差的途中看到書的一半的時候有感而發的創作,也算是想法的及時流動了。對比於今天的《城南舊事》的讀後感,不得不説實在不可以算做及時之作,距讀完這本書已經有些時日,中間回到企業,想在晚上的時候寫下的,但是由於身體實在需要休息,就擱置了;到了十一,也想寫下自己的感想,但是由於妻子一直嘔吐,非常難受,要時時的照顧,也就被一再的放下,直到今天,雖然身體還是非常疲乏,但是剛才的浴池中舒舒服服的泡了一個澡,也就舒服了很多。再看看那本書,已經早已被我擱置在十一期間買的一個書架上了,只是時不時進屋,會看到她默默地佇立在書架上的身影。

前面囉嗦了一大堆,關於《城南舊事》這本書沒有寫什麼東西,但是,那澡池子卻不得不引起注意,孰不知這可是北方的一種經典生活方式啊,雖然在《城南舊事》中,林先生並沒有着筆。

《城南舊事》這本書可以説是林先生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在她的筆下,我也分明看到了那北方的舊巷子,那孩子們圍繞玩耍的水井,那四合院,那鄰里鄉親間淳樸的感情。當然,對於這本書,如果讀者沒有曾經接觸那樣的生活狀態,也許完全體會不來;無妨,建議看看《活着》這部電影,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活着》的一草一物,都會閃現在我對於文字構思的景象中。

《城南舊事》的內容不再多説,説説,我讀這本書想到了什麼。首先,我想,林先生的童年往事可以成為一本書,那麼對於我這樣生活在80末90初的人,尤其是在鄉村長大的人,童年也是豐富多彩,是不是也可以慢慢地碼出一本像樣的書呢,哪怕是一本回憶錄,一本送給自己的回憶錄,於是,我也開始謀劃起這樣一件事,暫且叫這本書的書名《慢慢走回大山》。再説,林先生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在台灣了,這裏字裏行間流露的終究是對於家鄉的思念,正巧看了下《戰狼》,“這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被美國曆史以來最慘烈的槍擊案所震撼;因此不得不説,當有一個國家在你的背後,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講究儒家思想、愛好和平的國家在你的背後,中國的人民會是多麼的踏實和舒心,祖國永遠是我們的靠山,無論我們身在異鄉還是在哪裏。

最後,權以這篇讀後感期待《慢慢走回大山》的問世。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2

很久以前,外公曾經送我一本書《城南舊事》,看着那黑乎乎的封面,泛黃的紙張,絲毫沒有引起我的興趣,一直被我束之高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翻開了這本書,卻很快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城南舊事》是文壇名家林海音的一部經典作品,作者通過主人公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以一種天真爛漫的口吻敍述了各種複雜的情感。小説主要講述了英子童年時代所發生的一件件難忘的人和事,緩緩而過的駱駝隊象徵着緩緩而逝的童年時光,一去不復返;惠安館裏可憐的秀貞的遭遇激發了英子無限的同情心;“我們看海去”中,對因生活所迫而偷竊的青年的判別,看出了英子對“好人”“壞人”迷茫的認知;一塊塊驢打滾兒飽含了英子對勤勞質樸的宋媽無比深厚的愛;慈祥的父親因肺病去世使英子提前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走向成熟……

英子的童年是懵懂而又無憂的,她的世界簡單而純淨,惠安館裏的秀貞在別人的眼裏是個瘋女人,大家都退避三舍,但英子的愛心卻使她們成為了好朋友,並幫她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兒。英子這顆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愛心像金子一樣閃亮耀眼,像水晶一樣純潔無瑕,我們都應該從她的身上學會這點。可現實生活中做到這一點卻不容易,我不由得想到我周圍也有這麼個人,他是老家的一位鄰居,是個智障患者,名叫“九西”(僅是發音),據説有三十多歲了,整天臉上掛着呆呆的笑,鄰居們都不願和他講話,有上前搭話的也是嘲諷和調侃,每當看到他呆呆地衝我笑時,我心裏也充滿了厭惡。可有一次,我和鄰居打羽毛球時,球不慎飛到了樹上,一直傻傻觀看的“九西”毫不猶豫地,笨拙地爬上樹幫我們揀下了球,那一刻,我覺得我們這些所謂的“聰明人”在他面前顯得是那麼渺小,從那以後,我便和“九西”成了好朋友,看到他臉上的笑容也倍感温暖。“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喜悦和感動。

童年是美好的,卻又是短暫的,轉眼英子小學畢業了。畢業典禮這天,慈祥的爸爸因病去世了,儘管爸爸曾將想逃學的英子打得像“狼狽的小狗”一樣,但爸爸的離去給英子帶來了無盡的悲傷。看到曾經天真不識愁滋味的英子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後,從容地“從沒有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嘴裏默唸着“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時,我不禁潸然淚下,英子是堅強的,是勇敢的,我們不也一樣嗎?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躲藏在父母的羽翼下,遲早要成長為堅毅的雄鷹去搏擊風雨,做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城南舊事》這本書,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動人事蹟,有的只是一個小女孩娓娓而談的心靈體會,淡然而平和,卻如一股清泉緩緩地流入我的心田,感動着我,感染着我。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3

林海音童年時期的記憶屬於老北京。我一直以來不太喜歡老故事。但是,書中的文字,卻沒有過多的誇張修辭,平淡又不失韻味,淡淡的幾筆,就能勾起內心的感動,彷彿這些塵封的往事是我們正在經歷的。

童年,對於小英子來説,充斥着悲歡離合。秀貞、妞兒、宋媽、父親……一個一個地走了,直到故事最後,作者告別了小英子,告別了自己的童年。小英子不喜歡離別。然而,送別卻如同石頭雨一般一陣又一陣地向她砸來。

大家都説秀貞是個瘋子,可是秀貞對她來説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而妞兒,這個長得秀氣的小姑娘是小英子的朋友。在那個年齡,她很多東西都理解不了,她不明白為什麼心地善良的秀貞會變成瘋子;她尋思妞兒到底是誰,為什麼印象中的小桂子和妞兒長得這麼像;她心疼妞兒,心疼她要忍受的鞭打。後來,妞兒和秀貞在那個下雨天都離開了她,家裏卻逼迫她忘記這段惠安館裏的日子。

陪伴小英子幾乎走過了整個童年的宋媽是個善良的婦女,小英子的弟弟妹妹都是她眼睜睜帶大。可是宋媽也跟着那隻驢沉重的腳步走了。

小英子童年裏所有的重要人,彷彿都接二連三地走了,只剩下了爸爸一院子的花草。12歲的小英子扮演的角色並不只是小孩,她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爸爸常常對她説:“英子,你大了……”本以為自己可以永遠做小孩,可卻是要早早地做大人。爸爸走了,沒人看護花草。爸爸的花兒落了,小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人生面前,我同小英子一樣無奈。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於是,我丟掉了手中的芭比娃娃,關掉了網頁裏的動畫片,放下了嘴邊的棒棒糖……拿起了一些讀不懂的倫理書,講起了自己也不太懂得大道理,鼓起了勇氣做些需要冒險的事情……沒有了灰姑娘的水晶鞋,沒有了旋轉的黑木馬,沒有了海綿寶寶的憨笑臉。我的生活裏一切都很不美好。

但是,爸爸説,這就是成長,成長需要眼淚,需要勇氣,更需要放棄。

——我問,我不長大了可以嗎?我就做一個小女孩,不行嗎?

——不行。

多少次的詢問,換來的只能是短暫的回答。大人們總是把一件簡單容易的小事,變成一次複雜多樣的災難。好像所有的大人,總是想太多。也許,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成長,一定要變成奇怪的大人。但我知道,成長並不是一種折磨,而是一種蜕變,一種進步,一種能力,是一種為了得到我們的幸福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因為成長,我們可以自豪的.説:我長大了。

現在,天藍得透徹,我也不再是孩子了。福建省晉江市季延初級中學初三(13)班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4

流星於身旁不經意間劃過,刺破漆黑的夜幕,以生命為畫筆,留下燦爛的一筆,還沒等人們記住便消失無蹤。於此夜晚,手捧一卷《城南舊事》,倚靠在窗邊,淡淡地走進英子的過往,走過城南的那一片風光。

北平城南,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見證了小英子成長的喜怒哀樂,亦讓她懂得了世間的陰晴冷暖。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曾是英子年幼時的玩伴。

也許在世人眼中,秀貞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但是在英子心裏,她只是一個被丈夫拋棄了的妻子,一個失去了孩子的母親。她們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北平城巷的一個早晨,或許春光正燦,或許小雨朦朧,但當兩顆純潔無暇的心靈碰撞在一起,便註定是為利益奔波的人們一生都找尋不到的。然而世事無常,美好的開始總得不到一個圓滿的結局。縱使秀貞找到了她的小桂子,但造化弄人,一輛飛馳的火車讓她們母女倆永遠不再分離,一場高燒也抹去了他們在英子腦海中的回憶。

生活中最痛苦的莫過於有緣無份,是緣分使我們相遇,也是緣分使我們分離,英子與秀貞這一段美好純潔的友誼令人嚮往,最終卻落寞收場,慘淡結尾。人生漫漫,我們不知道下一刻誰會如同秀貞一般淡出自己的記憶中,因此我們能做的便只有珍惜好當下,盡力做好如今的自己,不要等到失去過後才懊悔不已,到那時已是覆水難收,無法回頭;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呢?還是從藍色的天空中升上來的呢?”在英子幼小而又純潔的內心,沒有太多的對錯之分。當人們只知道小偷的可恨,全然不管一個青年為何要走上偷竊犯罪的道路,只有善良的英子,願意去傾聽一個小偷的故事,願意去幫助一個小偷,訂下一起去看海的約定。

成長往往伴隨着數不盡的煩惱,我們會在經歷了某些事情之後,忽然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童年時的那一份天真,多了一點對未來的憧憬,多了一份要承擔的責任。對於英子來説,是在父親去世過後,可對於我已經記不清是在哪個傍晚或黃昏,經歷了怎樣的悲歡離合,才褪去稚氣,成長為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一首送別迴響於耳畔。掩卷深思,駱駝隊彷彿沐浴着冬日,向遠方走去,帶走了我們的童年。北平城南那斑駁的城牆,沉澱着歷史的滄桑,沉浸在英子的故事之中,卻又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小小的城,裝載着那些無法忘卻的人和事,在那城南,便是我們最美好的童年。

窗外的流星飛逝,亦如時光無法挽留。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5

《城南舊事》是作者林海音記錄的小小主人公——林英子小學畢業前的幾件事情,又或者説,記錄下的幾個人物關係:妞兒——“瘋子”、“賊”——其弟弟、爸爸、德先叔——蘭姨娘、宋媽——宋媽家人。四個故事,在林海音的筆下,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娓娓道來,勾勒出一幅民國時社會生活的畫面。更多的是廣大人民羣眾的生活無着,幾多艱辛。為了生存,為了嚮往更好的生活,而成為“賊”,成為“瘋子”,甚至拋棄家庭,在外討生活。

事實上,林英子,作為小説的主人公,串起了四個故事,使之按序發展。從她幫助妞兒時的那種笨拙、本能,到撮合德先叔與蘭姨娘的狡黠、心計,我們看到了小女孩的歷煉;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最後小學畢業考第一,在爸爸臨死前的表現,我們看到了小女孩的長大。或者,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呀!

林海音的筆觸,平淡卻又細膩,她以女性特有的感觸,把小女孩的心思、行動,描繪得絲絲入扣、引人入勝,讓人讀之不忍釋手。難得的是,她的文字卻是平淡而淺顯,背後閃亮的,卻是珍珠般的思想。

在四個故事裏,爸爸雖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然而因英子大雨天不願上學賴牀不起暴怒,痛打英子後,卻又趕到學校送衣、送錢;自知不久人世,對英子的留言,無不呈現了“父愛如山”這句話。宋媽,一心一意地為英子家的小孩操持,從英子直到四個妹妹、兩個弟弟,那要走的夜晚,那種失魂落魄,直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説,林海音用平淡的筆墨,寥寥的描述,就能刻畫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説明了作者深厚的文字與功底,細緻入微的觀察與概括能力,體現了她極高的文學修養。

《城南舊事》是老師推薦閲讀的。以前也曾聽過,但未曾讀過。這次利用假期細細品讀後,感覺心靈受到震撼。應該説,四個故事,大多的是悲劇色彩的罷,然而,那種“哀而不傷”的精氣神,卻讓我們嚮往着美好的生活。誰説不是呢?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6

初看書名——《城南舊事》,讓人有種年代感,但翻看每一個章節,卻讓我“找到”了不一樣的童年。與這本書結緣並非偶然,這源自語文課本里的一篇文章——《冬陽·童年·駱駝隊》,因為喜愛極了文中的故事,才刻意找來作者的這本書去讀。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一本關於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性作品。書中共寫了六個小故事,英子是貫穿全書的關鍵人物,書中描寫了小女孩英子從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每一個故事都感動着我,感動背後是深深的同情與莫名的心酸。

故事中的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正因為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裏,同時也走透英子的生活裏: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秀貞、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厚嘴脣年輕人、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莫子家的僕人宋媽……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的重要人物,通過生活中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讓英子明白了許多道理。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惠安館》,這篇故事的主人公秀貞是一個二十多歲被人視為瘋子的女人,故事講訴了她和借宿惠安館的北大學生思康相愛、分別,生下小桂子,又被母親丟在了齊化門城根下,最後導致秀貞因思念而發瘋,最後在英子的幫助下,秀貞找到了女兒,母女團聚,但是最終秀貞母女卻因遭遇車禍而死去。

那時的英子,還是一個孩子,一個這麼弱小的孩子竟懂得什麼是愛,她用純真和愛心善待着“瘋子”,用她微薄的力量幫助着這個苦命的人。故事最後雖然以悲劇收場,但悲劇的背後是默默的愛與濃濃的暖。但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好好地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得愛着,就算這愛小的僅如一根稻草,無關飽暖,也不能救人於水火,但是,握在手中,終歸是個念想。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小學畢業了,可爸爸卻病倒了,最後離世的過程。故事用“爸爸的花兒落了”象徵爸爸的去世,寄託了對爸爸深深的思念之情。讓人欣慰的是故事中的“我”真的長大了。故事結局雖傷感,但讓我們明白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挫折與不幸,我們要勇敢接受事實和麪對今後的生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或長或短的人生旅程,誰都有可能遇到困難和逆境,都有可能情緒低落,但是,再悲觀失望,我們也不要放棄希望。

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堅強的英子,富有同情心的英子,做事有耐心的英子,教會了我許多許多,去勇敢面對挫折,去愛,去微笑面對生活,去相信明天會更好。

作者的童年一去不復返,我的童年正在進行,我會珍惜相遇的所有,身邊的人,經歷的事,都將留存心底,想着某年某月的一天,我也會拿起筆,記錄下一段段珍珠般的往事。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7

童年就像一顆糖,放入嘴中慢慢咀嚼,你會發現原來童年那麼甜,那麼直入人心。即使吃完了,那甜甜的味道會在你嘴之間迴盪,久久難忘。

——題記

在上個世紀的老北京,不時響起小販叫賣聲的衚衕、種着夾竹桃的四合院、屋裏冒着熱氣的暖爐、佛照樓的八珍梅、……書中的小主人英子被這些充滿温情的事物包圍着,又被慈祥而嚴厲的爸爸、操持着家務的媽媽、善良的宋媽等人寵愛着,再加上幾乎每年都會新加一個的弟弟或妹妹……這樣一大家子的生活故事彷彿一場韻味十足的大戲。

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作者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通過主人公英子的雙眼,觀看大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將北京城南的風光融入字裏行間。

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它,像一條絡繹不絕的小溪,緩緩地流在我的心裏.在這條小溪裏,既有歡樂的笑聲,也有傷心的眼淚。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美好色時光。童年趣事是童年必不可少的東西,但記得最深的,要數童年時我做過的一件傻事。

那是我六歲時的冬天。有一天,媽媽帶我去她的一個朋友家做客,那個朋友很熱情地帶我去公園玩,還幫我買了一支雪白雪白的棉花糖,一看到好吃的我就眼睛一亮,一口氣吃完了,可是貪吃的我還想再吃一支,但媽媽是不會允許我吃太多甜食的,我也只好忍住了。可我才不會就這樣善罷甘休呢!走着走着,突然一個“妙計”浮上心頭……

回到家時,我趁媽媽不注意,偷偷摸摸地走到房間裏,小心翼翼地把棉被搬出來,打開拉鍊使勁抓出了一大團棉花,按照那隻棉花糖的形狀,把棉花揉成了一個大圓圈。

我總覺得還差了點什麼,想了半天終於眼前一亮,還差——糖!於是,我又屁顛屁顛地走到廚房,取了一大把白糖,灑在棉花上面,然後又到客廳取了一根又細又長的牙籤插在下面,邊插邊想:原來做棉花糖這麼簡單啊,看我做的棉花糖比剛才那支好看多了,以後就不愁沒棉花吃了。“棉花糖”已經大功告成了,我便迫不及待地拿着手中的“棉花糖”吃起來,可覺得根本就沒有上次吃的甜滋滋的味道,反而有一種説不出來的難嚼,使勁一咽,喉嚨裏好像有一張網被卡住了,心裏真像是打翻了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鹹樣樣俱全。

一嘔、一嗆,終於把棉花糖全吐了出來,這東西糊糊的,怎麼這麼難吃?真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這時,正巧被媽媽撞見了,她一邊給我講棉花糖的製作過程,一邊哭笑不得地收拾殘局。

從此以後,這件事情成了大家的笑柄,給大家帶來許多歡樂。童年的短暫猶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但孩子們的童貞無暇猶如夜間明月總能在照耀在每個人的心田……童年真美好!

童年的笑聲是最淳樸的!童年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童真無趣,童年無忌,讓我們和英子一起,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吧!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8

早就會唱《送別》這首歌,而且知道它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歌。至於《城南舊事》這部書和電影卻都未曾欣賞。如今,小學語文課本上選編了《城南舊事》的序言部分,於是我趕緊找來讀了一遍。讀後,不禁被林海音那饒具魔力的文筆深深吸引。文中,主人公英子以童稚的雙眼,透視着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倒進了人間的複雜情感,向我們展示了20世紀北京城南的風光人情。文中透出淡淡的憂傷,也瀰漫着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無法忘懷。

合上書,閉上眼,書中的人物便一個個向我走來。

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為秀貞是瘋子,沒人跟他講話,獨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並和她成了朋友。為了幫助妞兒和秀貞找她們的親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媽媽的金鐲子。別人認為那是個“小偷”,而英子説自己分不清好人壞人,其實她是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着世間的人。為了供弟弟完成學業,供養母親,而自己要冒着危險去做賊,這在英子看來可不是壞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使然又是什麼呢!藍姨娘儘管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當她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灶台便炒菜時,她心裏難過,為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裏,讀到這裏,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麼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於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妞兒,一個不該出生的、苦命的孩子,但卻有着有着與命運抗爭的頑強個性。她出生後便被拋棄了。被人撿去後,也無非是把她當作賣唱掙錢的工具,還要動輒遭受繼父的毒打。為了擺脱苦海,她竟要偷偷去尋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沒成想,生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在英子的引導下,她輕而易舉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可是,這又能怎樣呢?她的生母——秀貞,由於過度思念丈夫和孩子已精神失常。最終母女倆人雙雙葬身車底。讀到此處,禁不住潸然淚下。

蘭姨娘,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三歲時,生身母親由於生活所迫便把她賣掉了,後又淪落為風塵女子。被人贖身後,作了一個七八十歲老頭的姨太太,當然沒有什麼幸福可言。好在她敢於與自己的命運抗爭,脱離了那個家庭,最終與進步青年德先走在了一起。

宋媽,同樣是一個生活在下層社會的婦女。她為了養家,為了不遭丈夫的打罵,忍痛離開自己的親身骨肉,而去給別人的孩子當奶媽。最終,自己的孩子死的死,散的散。

書中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活,真實,再加上作者那樸實的、詩意的語言,使讀者不自覺地被他們深深吸引,為他們哭,為他們笑,透過他們,瞭解了那個時代生活在各個階層,尤其是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生活狀況。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北京城南,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現狀。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9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主人公英子的畢業典禮上,這幾句歌詞最令人深刻,每每讀起《城南舊事》,腦海情不自禁地浮現出這首曲子,滿是離別的味道。

作者能在四十二歲時,把一個六歲女孩的心理活動描寫的如此細膩,確實是很讓人震撼,更值得歎服的是,小説裏面基本都是以女性為主角,以至於有人説,這是一部女性作品。也有人會説,這是一部成長小説,每段故事都是離別,直到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長大了。我比較贊同後一種説法。書的主題是童年,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讀者展現了二十年代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説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久讀便知覺,《城南舊事》既可以作為兒童讀物,又可以供青少年閲讀,還可以帶領着成年人回味童年,總之它是多面向的,我想這大概就是它之所以被評為經典的原因。

整部小説就是一個離別的過程,與井邊的妞兒離別,與惠安館的瘋女人離別,與草坪裏的小偷離別,與斜着嘴笑的蘭姨娘離別,與朝夕相伴的宋媽離別,與爸爸離別,不斷地離別。

眾多離別中,最遺憾的,大概是與小偷的離別。在《我們看海去》一章中,英子遇到了躲在草叢裏的大叔,聽他講了自己的故事。在英子眼中,他是一個努力贍養老人和供養弟弟上學的好大叔,但他奇怪的行為又讓英子感到莫名的疑惑和害怕。當大叔問起他算不算是好人時,英子答道:“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起的嗎?可它從藍色的天空升起來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壞。”好人跟壞人,這麼複雜的問題,小孩子怎能分得清楚呢?我們至小就被灌輸辨別壞人的理念,以至於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童年之所以快樂,正是由於他們還不會區分好人和壞人,不互相猜疑,不勾心鬥角。但是,英子親眼看到了大叔因偷竊而被逮捕。這一次的離別,英子應該開始慢慢的對外界警惕,開始看着見陌生人,會思考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了吧?

離別固然令人悲傷,卻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的開始。書中的結尾都是離別,但這並不是每個故事的終點,而是通向將來的路。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我們願意與否,身邊的人總會慢慢地離我們而去,並不是所有離別都會使人成長,只有真正理解了離別的含義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離別,真正的成長。就如英子,即使每篇故事的結尾都有萬般惆悵和不捨,但同時又趨向成熟,才會有最後面對爸爸的逝去,而勇敢承擔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的小大人。

看《城南舊事》看到的不僅是單純的離別,更體會到了離別給予人心的成長。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十篇10

《城南舊事》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林海音,這本書以作者小時候為背景,講述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千秋百態。我記憶最深的,是英子給“瘋子”秀貞找回了女兒,還有一個叔叔為了供弟弟上學而偷東西這兩段。

秀珍曾經和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來,她們的孩子出生後,被家人扔在城根下。英子記住了秀貞的孩子叫小桂子,記住了小桂子的脖子後有一塊青色的胎記。英子有一個好朋友,叫妞兒,英子和妞兒玩的時候,説起這件事,無意間,英子意識到,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的身世,於是,她迫不及待的看妞兒脖子後面有沒胎記,妞兒就是小桂子!英子高興極了去告訴了秀貞,最後,妞兒,不,小桂子和秀貞一起去尋找爸爸。但英子由於身體原因,昏了過去。等十天後她再醒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傳謠言,説是秀貞拐跑了妞兒。

這是一個嘴脣很厚的年輕人,他有一個弟弟,也和英子差不多大,但是他家裏窮,沒錢上學,就偷東西供弟弟上學。英子第一次見到他是在草叢裏,她看到他鬼鬼祟祟的拿着個佛像,於是和他交談起來,因為那時社會很亂,英子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於是很謹慎。臨走,那男人給了英子一串手鐲,像是見面禮。後來,警察抓到了這個男人,他們到了草叢,人們都議論着,説他看着老實但本身不老實,只有英子知道,這個男人為什麼這樣做。我現在吃喝不愁,更不會擔心學費沒錢交,雖然這句話我已經説過很多次了,但是我還是要説: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

幾年後,英子的爸爸,因為肺炎而去世了,英子悲痛不已。來的都來了,他們在給了英子温暖以後,又一個個走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什麼都沒留下,只留下了英子無限的思念,一縷縷的憂傷。

小英子的堅強和樂於助人,打動着我,我要向她學習,讓自己更優秀;秀貞的執着,告訴我,人要有追求,要堅持。蘭姨娘即使失去了親人,也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她的責任心告訴我,要對每一件事負責。林海音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寫出了自己的童年,有歡笑有淚水,她用自己的方式,向我們傳遞着她小時候的事情,感染着我們。字裏行間中,透露着小林海音的堅強,流露着成年林海音的不服輸和堅毅。林海音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寫一本書,她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她用自己的信念寫下了這本《城南舊事》,這本感染着幾代人的《城南舊事》。她是通過努力和汗水的來的,我也有夢想,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所以,我更要發奮學習,實現在自己的夢想。

我長大以後,也要寫本書,也要繪聲繪色、有條有理的寫出我繽紛的童年,寫下我的點點滴滴,寫下我的成長曆程,寫下我的夢想,寫下我的蜕變,寫下一本屬於我的,僅屬於我的書,我要驕傲的在書的扉頁簽下我的大名,我要向全世界宣佈,這是我的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4jz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