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青銅葵花》有感【熱】

讀《青銅葵花》有感【熱】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青銅葵花》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青銅葵花》有感【熱】

讀《青銅葵花》有感1

讀一本好書,就像乘上鳳凰閃爍的雙翼,在無邊無際而又遼闊的藍天中翱翔;讀一本好書,就像一朵待放的花兒,被甘甜的泉水澆灌;讀一本好書,就像與高尚的人同坐,身臨其境,幻想無邊;讀一本好書,就像……

一部優秀的作品總會讓人有所啟發,或明白了未來,或領悟了過去……中國著名作家曹文軒所寫的——《青銅葵花》就令我感觸極大。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選擇了《青銅葵花》進行閲讀。——美的力量決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作者曹文軒講的這句話,在《青銅葵花》中完美地實現了……

那位可敬的哥哥青銅,拼儘自己的全力來保護那位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葵花:青銅為了滿足一位過路人的心願,脱下自己的蘆花鞋,在冰天雪地的天氣下行走;看馬戲時,為了讓妹妹更好地看見,自己卻身負重傷;為了讓妹妹上學,將好不容易才攢齊的學費讓給妹妹;為了讓妹妹在更好的環境下學習,即使自己落入水中,也要拼命保住那隻大螢火蟲……還有妹妹葵花:她為了給奶奶治病,故意考砸分數……奶奶啊!您已如此年邁,卻不顧身體安危,到棉花田裏採棉花給兒女們做棉襖……

我覺得大麥地的一切都非常美,就連故事開頭讓人覺得極壞的嘎魚,到故事結尾也表露出了真面目:他給奶奶送鴨治病;幫青銅葵花躲避城裏人的查找……這一切的一切,都隨着情節的發展而美妙起來。

這些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發生在身邊的事:那天,很安靜,幾乎沒有什麼聲音,只是偶爾傳來幾聲鳥叫或犬吠。只是過了不久,村裏響起了喊聲“着火了,着火了”,起初,大家都認為是田裏在燒梗,可只見火勢越來越大,濃密的煙裊裊升起。大家順着冒煙的方向尋找,終於得知是一户老人家裏煤氣罐發生了爆炸。不過幸運的是,周圍的人發現得早,救出了老人。就在這危急時刻,一位腿腳不方便的中年大叔,竟衝進火場救火,他一路顛簸,終於拿到了水槍,這個舉動深深地觸動了我。

就像曹文軒伯伯説的,“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美無處不在,或是一種景,或是一種舉動。但不變的是,痛苦的背後終究是一種美,因為一個人的痛苦常常會換來更多人的“美麗”……

讀《青銅葵花》有感2

在《青銅葵花》第七、八、九章裏,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大麥地遭遇了蝗災,葵花一家一起渡過了難關;遭到了嘎魚一家誣陷"偷鴨子"後,青銅證實了自己並沒有偷的事實;奶奶為了棉花而病倒最終去世;牛在為一家人辛苦勞作幾十年後死去;葵花為給奶奶治病,偷偷去拾銀杏;葵花和大麥地人與城裏人抗爭近半個月後,最終,葵花還是被接回了城裏。

在《青銅葵花》的結局中,葵花被抱上小船送回了城裏,而啞巴哥哥青銅抵不住思念,最終在沉默傷心十幾天後,喊出了"葵花"兩個字。讀到結尾,我淚水決堤,我也不清楚我為什麼而哭,也許是為了兄妹分別的揪心;也許是為了葵花走時沒有看到哥哥的遺憾;也許是為了青銅在妹妹走後茶不思飯不想的温暖;也許是為了青銅喊出"葵花"那一刻的感動。

曹文軒筆下的孩子都活了起來,我吃飯時彷彿看到了葵花在我面前"咕嘟咕嘟"地喝鴨湯;我睡覺時彷彿看到奶奶在為葵花搖扇子;走在大街上我好像看到青銅悠閒地騎着他的牛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着;看到一條河會見到嘎魚划着船領着他的鴨羣在水面漫遊……大麥地的生活融進了我的心中,使我萬分地嚮往那種純美的生活。

這本書中的很多描寫都十分有畫面感,不用插圖,我彷彿就能看見葵花的爸爸一身葵花金粉站在陽光下的閃耀;看見青銅為妹妹掛上一串美麗的冰項鍊;看見南瓜花燈把一家人的臉照得通紅;看見稻香渡裏的葵花騎在哥哥脖子上看馬戲;看見奶奶墳前的紙燈籠在風中飄揚;看見金茅草蓋成的屋子上坐着的那爺兒仨;看見葵花歸來時哥哥手裏的紙燈籠在黑暗中的明亮;看見接葵花回城時一村人的齊心……

除了純美這個詞,我實在找不出第二個詞來形容這本書,這是一本無論哪個年代的人,無論什麼國度的人都可以讀的一本書,我相信不會有一個人在看這本書時不為之落淚。因為,我將結局讀了十幾遍,也沒有一次不落下淚來。

"當時陽光如瀉,一望無際的葵花田裏,成千上萬株葵花,花盤又大又圓,正齊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滾動着的那輪金色的天體……"

願青銅葵花一切安好。

讀《青銅葵花》有感3

當我放下青銅葵花這本書時,它帶給了我深深的沉思,令人久久不能平靜。青銅葵花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描述,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更是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苦難與痛苦作出的一種選擇!在那個特定的年代裏苦難是無可避免的。主人公青銅與葵花經歷了種種磨難:自身身體的不幸受難,親人的悲慘去世,好友的無奈離開,就連兒童最基本的上學權利也要分個先後。三月的蝗蟲更是把整塊大麥地的糧食一掃而光,像給麥田剃了個頭,地上的農作物也被吃了個精光,這幾乎是一場劫難。

面對苦難作出的抉擇,往往因人而異:有人可能被直接壓垮,或憤世嫉俗或一蹶不振;有人可能選擇逃避現實,或龜縮一邊,或閉門消沉;當然也有人勇敢正視,或頑強站立,或越挫越強。面對啞巴的殘酷現實,青銅仍“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像正常人一樣堅持學習;面對父親的蒙難,葵花終於頑強地挺了過來;面對貧窮與苦難,青銅和葵花互幫互助,快樂成長。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雖然也聽到東南亞的海嘯吞沒了無數燦爛的生命,將繁榮的東南亞摧殘得一片狼藉;雖然也看到阿爾卑斯雪山的突然崩塌,吞沒了無數家庭的歡聲笑語;特別是汶川大地震降臨時,我們親眼目睹了多少親人瞬間失去了他們美好的家園。但有時,我們總覺得那些災難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當災難真正降臨時,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麼。現在,當我們看到人們面對種種災難所作出的種種選擇時,我們恍然大悟:雖然自然界的各種災害可以毀壞我們美好的家園,但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快樂而堅強的心,就永遠摧毀不了我們對生活的追求!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説:“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 青銅葵花正是這樣一本闡述苦難、闡述如何面對苦難、磨鍊人格的書。

而現在的我們缺少的正是對苦難的瞭解和認識,不明白苦是什麼滋味,不清楚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難!想想自己,有時候一次失敗,甚至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就説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可是與青銅葵花相比,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寧、幸福的環境下,我們是何等的幸運!我們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苦難,只有真正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懂得7686苦難的真正含義。去年,面對冰凍三尺的雪災,我們選擇了堅強和自救;面對慘不忍睹的地震,我們選擇了鎮靜和團結。今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又造成了福建、浙江等5省1103.4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49.6千公頃,因災直接經濟損失97.2億元。面對肆無忌憚的颱風災害,我們仍然堅定地選擇了頑強的抗洪和賑災,沖垮的道路重新暢通了,沖塌的設施重新完善了,沖毀的家園開始重建了!

讀《青銅葵花》有感4

伴着淚水讀完了《青銅葵花》,有心酸,有同情,但更多的是感動!我常常會想,曹老師怎麼忍心把他們寫的這麼苦,遭受的磨難這麼多,害得我每次看着看着都會淚流滿面。

其中講的是一個特別的機緣,兩個飽受生活磨難的孩子——城市女孩葵花和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兒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在苦難生活中,一家人相若以沫,同心協力。尤其是哥哥青銅在沉默中無微不致地呵護着葵花,把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為了葵花能上學,他寧願放棄自己上學的夢想;為了葵花晚上能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燈;為了保護葵花不被欺負,他每天牽着牛互送他上學;當葵花餓的病倒時,青銅不辭辛苦地去河邊打野鴨給她吃。

葵花也懂事,很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學習總是最好的,還把學到手的知識手把手的交給青銅。因為她清楚,哥哥比誰都想上學。在生活上,她從來不要求大人買這買那,還處處想着省錢,當奶奶病重時,她不怕辛苦地去和大人乘船去遠方採銀杏回來賣錢,給奶奶治病。一路上她會給大家唱歌解悶,她善良懂事,人見人愛。青銅與葵花經過生活的磨練,顯得更加成熟與堅強,他們彼此幫助,以樂觀的精神,自信的生活着,享受着歡樂與幸福。真應了那句俗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同樣的少年,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自私與不懂事。別説幫父母做家務了,只是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已經相當困難,就這樣還總覺得有做不完的作業。學習用品應有盡有,家裏一堆玩具,出長還要買這買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喊大叫,常常弄得媽媽掉眼淚,惹得爸爸忍不住要動手……

願我在閲讀中成長,在閲讀中找到自己努力奮進的動力!

讀《青銅葵花》有感5

曹文軒寫的這本《青銅葵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那一個個微小,卻感人至深的細節,那一個個簡單,卻充滿愛意的動作,那一幅幅樸實,卻催人淚下的畫面……充滿了愛,無時無刻不讓我潸然淚下。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做“葵花”的小女孩和一個叫做“青銅”的小男孩的故事。葵花和父親相依為命,她的父親是一位雕塑家,專愛做青銅為材質的葵花雕塑。他們在幹校生活。一次,葵花的父親太痴迷於大麥地葵花的景色,不幸落入水中,離她而去。可憐的.葵花成了孤兒。後來,葵花被大麥地最窮的青銅家收養。青銅是一個啞巴,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和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葵花和青銅成了兄妹,也成了好朋友。

青銅家雖然很窮,但為了讓葵花能上學、有新衣和新鞋穿,全家人省吃儉用,還把唯一的讀書的機會,無私地給了葵花。葵花也很懂事,懂得報恩,她教啞巴哥哥青銅識字,為了賺錢給奶奶治病,冒着危險到很遠的江南去撿銀杏……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苦,有時甚至飢寒交迫,他們一家卻那麼樂觀、那麼勇敢。他們的日子,貧窮也充實、温暖。然而,就當日子慢慢好起來的時候,市長聽説用青銅雕刻葵花的作者的女兒生活在農村時,堅持要把她接走。葵花走了,青銅一直痴痴地在草垛上等葵花回來。一天,他似乎看到葵花回來了,激動得一不小心從草垛上摔了下來。他醒後,竟然喊出了“葵花!”

這篇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愛——無論是兄妹情,還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感情,都讓我沉思——愛,真是十分偉大。是什麼讓貧窮的青銅家在緊衣縮食的情況下,還收養了孤兒葵花?是什麼讓青銅家挺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水災、火災、蝗災?是什麼讓啞巴青銅再次説話?是上帝保佑着他們,還是幸運之神眷顧着他們?不,都不是!是愛!是天底下最無價,也最珍貴的愛!是愛,讓青銅一家在困苦境遇中不退縮;是愛,在青銅一家遭遇了種種災難後,給了他們勇敢活下去的希望;是愛,創造了奇蹟,讓青銅不可思議地説出了話!

愛,是個説不明白又琢磨不透的東西。同時,生活中的痛苦也是不可缺少的。作者曹文軒曾説過:“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一個時代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也許,也就是《青銅葵花》的寫照吧!

正如羅曼·羅蘭説的,我們應當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它鍛鍊人們開展偉大的心魂。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是能體味它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是啊!生活是由歡樂和痛苦組成的,缺一不可。苦難面前,我們可能也會無可奈何。但是面對苦難,我們可以選擇擁有愛心。有了愛,就算生活過得再苦再累,心裏也是温暖充實的。這大概就是《青銅葵花》要告訴我們的吧!

讀《青銅葵花》有感6

河水流淌,樹林搖曳,茅檐低小,人們獨自走在路上,吮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氣,迎着温暖的微風,令人嚮往。在這平凡的地方中,卻有一件不平凡的事。這,就是《青銅葵花》。

從這學期開始,我就升入五年級了,從五年級開始,我讀了一本書叫作《青銅葵花》,是曹文軒伯伯寫的,這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這本書中,銅一家離不開一個詞:善。雖然他們一家非常窮,但他們的心乾淨,就拿青銅來説吧,他從五歲的時候不幸變成了啞巴。從此,他便和學習斷了緣分,便孤獨的在蘆蕩上放牛,直到他遇見了葵花。葵花的爸爸在幹校,但不幸的是他的爸爸在不久後不幸落水去世,於是7歲的葵花便寄養在青銅家,日子雖貧,但也過的下去,日子雖苦,但也有甜。但葵花開來時,家裏面臨了一個難題:只能有一個人上學,青銅把這個機會給了葵花,而葵花則省下錢教青銅識字,而青銅則為了客在雪中賣蘆花鞋...而葵花來到這裏的第三年,這裏發生了蝗災,青銅一家幾乎是數着米下鍋的,而青銅為了捕鴨,等了半天才網到,而這時,嘎魚父子找上門來....

在簡潔流暢的語言描寫中,一個高雅清遠的意境,一個感人肺腑的真情真性,一個令人無盡遐想的夢境,猶如就在眼前。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七歲的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在眾人的努力下,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但在12歲那年,女孩葵花被命運召喚回了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着蘆葦的盡頭,遙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眼神中充滿了不捨與嚮往。

如果,人們能都像青銅一家一樣,對別人友善一些,願意接受那些可憐的人們,學會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別人,獲得快樂,那樣世界該會多麼美好!

忘掉城市中那些喧鬧和自私,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生命的本真,不忘初心,學會在苦難中站起來。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幫助他人。這就是我從《青銅葵花》得到的人生感悟。

讀《青銅葵花》有感7

我懷着甜美的夢,欣賞了曹文軒叔叔的最新力作——《青銅葵花》。它好似叮咚的流水,在我心裏迴盪……

這是發生在男孩青銅與女孩葵花之間感人肺腑的故事。葵花從小和爸爸相依為命,一次不幸,爸爸溺水而死,這給弱小的葵花一個“致命”的打擊。偶然的機會,讓城裏的葵花和鄉村的青銅成為兄妹,他們在一起快樂地生活,快樂地成長。可命運又將葵花喚回了城裏,兩人只能隔這千里之遙在心裏默默地呼喚……

讀後,我的心裏感慨萬千。心中就像吃了青梅一樣酸溜溜的。當他們一起成長,一起遊戲,讓我也跟隨着他們的腳步,重返童年踏尋的點點滴滴;當他們一起躺在蘆葦叢中,遙望着棉花似的白雲,聯想翩翩,讓我回想起童年純潔美麗,幼小無知的心靈,裝滿了左拼右湊的稚趣;當他們在離別的最後一刻,仍來不及做最後的告別,讓我回憶起和親人告別時那依依不捨的眼神,雖默默無語,無聲無息,但那一絲絲的牽掛,勝過千言萬語……從青銅葵花的兄妹情深中,我學到了樂觀地面對現實,學到了不被困境打敗,學到了凡事都要堅強!

在《感動中國》的洪戰輝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堅強而神聖的力量。

洪戰輝原本有着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但,後來父親患精神病,母親離家出走,自己又患有眼疾,12年來,河南學子洪戰輝靠打工和做小生意賺錢供養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如今23歲的他正在湖南懷化學院就讀,依然把妹妹帶在自己身邊……他的那種堅強的意志,能辦到的人應該寥寥無幾吧?!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是啊,他們在如此貧窮的家庭中,雖苦,但很幸福,雖累,但很踏實,雖窮,但很自在。“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經過三月蝗的襲擊之下,他們不是毫無風度地叫苦連天,如此不堪一擊,而是頑強地站起,後來蓋起了金燦燦的茅草屋……

讓我們插上堅強的翅膀,向困難發起挑戰,它是我們人生道路上逃避不了的,我們唯有鼓起勇氣去面對,才能戰勝它,才能體驗到苦難之後的快樂,一種真正,有質量的快樂。

讀《青銅葵花》有感8

青銅葵花,既是一個個青銅雕刻成的美麗葵花,又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青銅是男孩,雖然是啞巴,但聰明善良;葵花是女孩,乖巧懂事。

葵花從小就失去了媽媽,爸爸又在幹校溺水而亡,這樣的悲慘境遇讓葵花成了青銅的妹妹,青銅全家把葵花當成了掌上明珠,青銅更是疼愛妹妹,他們一起編織蘆花鞋,一起挖筍根,一起看戲……日子雖然過得艱苦卻很幸福。12歲那年,命運又將葵花從大麥地的青銅一家身邊帶走了,青銅日夜思念朝夕相處的葵花,他坐在草垛上,遙望着蘆蕩的盡頭回憶和蘆花度過的美好時光,用盡全身的力氣奇蹟般地喊出:“葵——花!”

書上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青銅將繩子的兩頭分別系在窩棚裏的兩根柱子上,然後朝他們笑:燈,這是燈!晚上,葵花不再去翠環家或秋妮家了,這是大麥地最亮最美麗的燈。讀了這一段,我深深感動,青銅為了幫葵花製作照明燈,駕着小船駛進水泊捕捉螢火蟲,為了捉到最大的螢火蟲,還掉進了冰冷的水中。青銅和葵花雖然不是親兄妹,但感情勝似親兄妹,我覺得這螢火蟲燈不僅是最亮、最美的燈,更是一盞充滿愛的、最温馨的燈。

我也有一個哥哥,他叫陳顥楠,今年15歲,上高中。在我的記憶中,他就像青銅一樣帶給我很多愛。

記得有一年暑假我到哥哥家玩,那時我才上一年級。我和哥哥踩着滑板車向小區的體育健身中心滑去,突然我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膝蓋處冒出了鮮紅鮮紅的血,我咬着牙不讓眼淚流下來,細心的哥哥發現了我眼中打轉的淚水,他用衣服幫我擦乾眼淚,又背起我一路小跑來到附近的一位醫生家裏。他把我放在一張躺椅上,臉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滴,“哥哥,你坐下來歇會兒。”我話還沒説完,哥哥又跑回家喊大人去了。過了一會兒,舅舅和哥哥一起來了,哥哥手上還拎着我愛吃的零食和飲料。醫生幫我擦拭傷口時,哥哥不停地安慰我,調動畫片給我看,我很快就忘記了疼痛,破涕為笑,哥哥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一旁的醫生關照舅舅,因為傷口進了一些雜物,需要每天去消毒,哥哥自告奮勇地説:“我負責照顧妹妹,每天我騎自行車帶她來,行嗎?”一邊説一邊用疼愛的目光看着我,我覺得如此幸福,有個哥哥真好啊!

讀《青銅葵花》有感9

趙老師借給我一本《青銅葵花》的書,他是作家曹文軒在20xx年寫的作品。

這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是個啞巴,生在鄉下;女孩叫葵花,生在城裏。葵花的爸爸因為工作,來到一個村裏,它的名字很美,名叫大麥地。由於一個特別的機會,由於一個特別的機會,青銅和葵花成了一對兄妹。

青銅家裏很窮,但青銅和葵花從不挑剔,他們家終於能攢到了一些錢,但只能供一個人上學。一家人商量了很久,後來終於決定讓葵花上學。葵花非常爭氣,每明年門功課都是第一名。有一天,葵花突發奇想:我可以教哥哥寫字啊!他們見羊寫“羊”,見牛寫“牛”,見“太陽”寫“太陽”┄┄當然,這些誰也不知道,這件事只在他們倆之間。

有一天,由於嘎魚和其它同學的嘲笑,青銅氣,憤地奪過刷子,在牆上寫上了“我們是大麥田的青銅”。這一行一行歪歪扭扭卻很有力的字讓人們大吃 一驚。的確,一個啞巴能寫字使人感到驚奇!

一件件事情讓他們更加團結,可就在葵花12歲那年,村長把葵花送到了城裏───一個她出生的地方。

終於有一天,葵花回來了,一個更驚人的消息,青銅在那裏,用盡平生的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他一頓一頓地説着。

看完《葵花》,我非常震驚。他讓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在太倉有一種非常流行的遊戲機,我吵着爺爺去買,爺爺心疼地説:“買點別的吧?十元錢呢,這麼貴!”最後,在我的無理要求下,爺爺還是給我買了一個。幾天前,我還掛在胸前,不時地玩玩,可幾天就玩膩了。現在想起來:真不應該。也許只有當我自己掙錢時,才能理解長輩們心底那份深深的愛┄┄

讀《青銅葵花》有感10

夜晚,窗外街上的繁華景象不知不覺已消失,躥出了一絲絲的涼意。我疲憊地坐在書桌前,輕輕合上手中的《青銅葵花》。我躺在牀上,閉上眼睛,聽着牀頭的鬧鐘滴答滴答地走着,輾轉反側,久不能眠,《青銅葵花》裏的的內容不斷在我腦海浮現。

恍惚間,我彷彿看到了那個女孩小小的身影——葵花,一個原本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自己父親後,被男孩青銅家收養。從此,懂事乖巧的葵花和聰明善良的青銅相互扶持,在充滿天災人禍的歲月裏,樂觀積極地生活,從容應對困難。當蝗災發生後,大家都沒有糧食可吃,青銅一家便挖蘆根、抓野鴨來充飢;當葵花迫切需要用燈,但家裏沒錢買燈時,青銅做出了大麥地最亮最美麗的燈;為了讓葵花在舞台上更奪目,青銅製作了能發出美麗、純淨、神祕而華貴光亮的冰項鍊……他們一家人不斷與命運抗爭,不妥協,不逃避,正視苦難,把苦難變為人生中的精神財富。

在這本書的閲讀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青銅一家那不屈不撓、不向命運低頭的奮鬥精神。而這種精神在我們身邊也無處不在。生活中,有的人起早貪黑,日夜不眠地工作;有的人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比我們更加努力刻苦。我忘不了,今年高考中,那個在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手的獨臂女孩,她用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忘不了,那個為了賺取學費,無懼風雨在工地上搬磚的留守少年;我還忘不了,那個不幸患上腦癱卻身殘志堅考上博士的計算機高手。命運給了他們沉重的打擊,但他們並不屈服也不退卻,用自己的堅強、努力,奮鬥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反觀生活在温室中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抱怨,有什麼資格不努力呢?猶記得學習鋼琴時,每天一個小時的枯燥練習令我心煩意亂。拿到新曲子時,複雜的五線譜,痠痛的手指,讓我無數次萌生出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是,我想到了青銅、葵花,想到了無數個和命運抗爭,和困難搏鬥的人們,我堅持了下來!通過日復一日的堅持練習,我不僅獲得了“伯牙杯全國鋼琴大賽”少兒組一等獎的榮譽,而且今年暑假,也取得了中央音樂學院鋼琴六級考試“考級優秀生”的榮譽!

羅曼羅蘭説過,我們應該正視痛苦,尊敬痛苦,快樂固然應當被讚頌,痛苦又何嘗不被讚頌呢?看了《青銅葵花》之後,我懂得了,痛苦和快樂是姐妹,只有體會並感受他們,才能懂得人生的價值與甜蜜。而肩負着祖國未來重任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感謝困難,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無懼風雨,砥礪前行!

讀《青銅葵花》有感11

在少年時,就有一種面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收養了她,葵花和青銅也成為了兄妹。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着,從容堅韌地面對着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銅仰天大叫,他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一個家户喻曉的小故事:暴風雨把一個正織網的蜘蛛的“勞動結晶”給無情地摧殘了。可蜘蛛卻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織網,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三個人看見了蜘蛛,卻有不同的態度與結果。甲見了,感歎道:“一隻小小的蜘蛛卻如此地堅持,我何嘗沒有理由更加樂觀,面對痛苦呢?”從此甲樂觀向上。乙見了,感歎道:“唉,我不就像這小小的蜘蛛,人生是如此無趣!”從此乙失去了對生活的憧憬。丙見了,感歎道:“我就是這隻蜘蛛,每次都不能成功,屢屢失敗!”從此丙消極了……這個故事就是表達每個人面對痛苦的態度不同,而結果也就不同。我們應該不怕困難,戰勝痛苦,這樣,痛苦還會可怕嗎?

然而,每個人面對痛苦都會樂觀向上,不自暴自棄嗎?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每個人面對痛苦的態度是不同的。有的人遇到困難,不是積極面對,而是選擇逃避。他不會從自身找問題,只會怨天尤人,最後失去對生活的憧憬與熱情,成為一個自暴自棄的人。而有的人,卻不怕失敗,而是愈挫愈勇。也許挫折後面還是失敗,但是,再走一步,就離成功更近一步!吳強想表達的,不就是這個嗎?!

不同的人面對痛苦的姿態與風度也是不同的: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閲讀,上學後在班級裏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説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隨着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裏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面對痛苦,不同的風度對待,便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苦難是人生的磨刀石,一個人的人生能否散發出光彩,就要看他能否經得住苦難的磨礪。在我的人生格言中,有着羅曼羅蘭的一段文字: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重痛苦!快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所以,我們應當正視痛苦,把每一次痛苦當成是一種磨練,這樣,痛苦就沒那麼可怕了。

在愛的陽光下,所有痛苦都不會長久,所有不幸終將都會消失!愛無言,讓濃濃的愛,融合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在痛苦的磨礪中,我們依然微笑!

讀《青銅葵花》有感12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青銅葵花》,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鄉下男孩青銅和一位城裏女孩葵花的感人故事。很多人會認為書是甜的,但我認為書是鹹的。為什麼我會説這本書是鹹的呢?那就讓我從葵花剛來到大麥地的時候開始説起吧 !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剛到沒幾天就有難題了,本身這錢打算今年讓青銅去上聾啞學校,可是葵花也到了上學的年齡,可是到底把這個機會讓給誰呢?青銅為了葵花他甚至放棄了上學。一次讓葵花看守農田結果莊稼全被嘎魚家的鴨子給吃了個精光,他為了不讓葵花被爸爸罵就用手勢和爸爸説是他沒看守好農田就被他爸爸給罵了一頓。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還大冬天的去城裏賣蘆花鞋,還被別人罵成是啞巴説他沒用,最後他還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買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心靈手巧的青銅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為了讓葵花看馬戲是有個好位置,青銅一聲不響地頂着葵花站了一個晚上……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為這個家、為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為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為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抬起頭來……

這本書讓人看了都想流淚,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還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呢?這兩位哥妹都是聖者。他們是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他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是不能體味他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這種真情無不濕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讀《青銅葵花》有感13

寒假中,我拿起書櫃中的【青銅葵花】津津有味的温讀起來。2小時過去了,我讀完書,抬頭看着藍天,心中不免有些惆悵……

這本書寫了女孩葵花和男孩青銅之間的感人故事。城市女孩葵花因為爸爸的不幸身亡,轉眼之間成為了孤兒,好心的青銅一家收留了她,葵花從此認識了啞巴男孩青銅。兩人成為了兄妹。在粗茶淡飯的貧苦日子了,這一家是全村最窮的,也是最幸福的。青銅一直在默默關心着葵花,為了讓她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最大的心願,讓妹妹上;為了讓葵花照相,他在冬天裏賣掉了蘆花鞋,赤腳在雪地上叫賣;為了讓葵花寫作業,他又千辛萬苦捉了螢火蟲,做成了南瓜燈……為了葵花,他幾乎付出了一切!一家人經歷了風雨洗禮,一起度過了蝗災,洪災,也從苦難中獲得了幸福,讓他們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十三歲那年,命運又將這個女孩拉回了她的城市,望着遙遠的城市,青銅不禁喊出了藏在心底的那個名字:“葵花!”喊聲震撼了所有人的心!

其中,男孩青銅最令我感動,這個平凡樸實的鄉村男孩,卻因為他那些不平凡的舉動,而讓人感動。鄉村男孩為了一個不是妹妹的妹妹,放棄了自己的願望,為了葵花,他賣了蘆花鞋,幫她抗罪……幾乎付出了全部!葵花不幸卻又幸福,青銅對她無微不至的呵護,付出的是真心,青銅對她的好,那就是人間的真情,人性的善!看完了覺得人生的苦與難,與親人,朋友分別的痛苦,不禁感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卻又不懂得珍惜!

雖不可能親身感受到這些人生中的苦痛,但我們至少知道了沒有苦難的映照,就不能更深切的感受幸福的甜蜜!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苦,但人的一生如果在年少時就有面對苦難和敢於抗爭的態度,甚至經歷了一定的困難挫折,在今後的人生歷程中一定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作者利用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反映了我們如今的生活,苦難有何不好嗎?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讓我們正視苦難,體會苦難,才能體會人生價值,從苦中品悟出甜,找到生活真諦!有時候,苦難也是一種幸福。

讀《青銅葵花》有感14

一個在大火中失聲的小男孩——青銅。面對新來的家裏剛失去唯一親人的小葵花他把所有最好的都給她,把家裏唯一上學的機會也讓給了她。這就是青葵對葵花最最純樸而又簡單的愛。

奶奶為了給青銅和葵花做一身新的棉衣棉褲也是給家裏省口糧去妹妹家由於太過勞累最終卧牀不起大病了一場時,青銅給葵花吹那條冰項鍊時,這就是愛,青銅和奶奶對葵花的愛。

當然,書中的愛不僅是對葵花的愛。然而,葵花也在為這個家默默地付出着,葵花的愛是那張考砸的成績單,是那句違心的“我不喜歡照相”愛還是去江南撿銀杏的身影……戛魚也變了很多,從開始的頑皮討厭到最後變得十分和善雖然不那麼自然。這就是愛,這種愛可以感動天地,它感動了戛魚,觸動了他。

受是每一個人的功作、語言甚至神情都是滿滿的愛。愛曇那最後一雙從青銅腳上脱下的蘆花鞋;愛是那盞守候的紙燈籠,愛還是包給青銅和葵花做棉衣的棉花;愛還是那苦苦等待葵花歸來的身影。

他們面對苦難並沒有抱怨反而使他們的愛更加濃厚。

這,就是愛……

讀《青銅葵花》有感15

人生中有各種各樣的苦難,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是選擇逃避還是堅強面對困難?在我讀《青銅葵花》的主人公時,他是面對那樣艱苦的生活,但他從不抱怨。

這本書講葵花和爸爸來到幹校,葵花的爸爸去葵花園寫生,圖片落到水中,爸爸去撿,不小心掉進水中淹死了。葵花現在沒有親人,村長問大家誰願意領養葵花?青銅家和嘎魚家願意,葵花選擇了青銅家。他們歷盡了許多困難,但都堅持下來,最後葵花被帶進了城裏。

我非常喜歡青銅這個人物,因為他對葵花的愛勝似親兄妹。上學了,青銅非常願意讓葵花上學,他每天接送葵花。葵花想照相,把自己的蘆花鞋賣給了別人。三月蝗過去了,青銅家沒有糧食,他去給葵花找食物,卻不顧自己的飢餓,給葵花找吃的。晚上有文藝表演,青銅為了能讓葵花看上節目,被別的學生打了一頓,讓葵花坐在自己的肩膀上看文藝表演。

讀了《青銅葵花》,我想人生在世誰沒歷經酸甜苦辣,人生離別?但我們應當正視痛苦,體驗苦難!他們的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青銅和葵花雖然不是親兄妹,但他們比親兄妹還要親,青銅可以把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給葵花。自從來到青銅家,他們一家人都默默的承受着痛苦,但他們從不嫌棄葵花。現在不能承受痛苦的人太多了,我唾棄他們。如果我有一個妹妹,我一定會像青銅那樣愛護自己的妹妹,才能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

我們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了,我們應像青銅一家人承受苦難,如果你遇到困難,千萬不要放棄,要勇敢的去面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mzo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