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1

《飄》是一部取材於美國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的小説,書名直譯應為“隨風飄逝”,它出自書中女主人公思嘉之口,大意是説那場戰爭颶風一般捲走了她的“整個世界”,她家的農場也“隨風飄逝”了,思嘉以這一短語抒發了南方農場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來作為書名,也表明了她對南北戰爭的觀點,這與本書內容是完全一致的。

這部小説與一九三六年問世,並且立即風靡世界,六個月內共售出一百萬冊,日銷額最高達到五萬。一九四九年作者去世時,本書已在世界上四十個國家共銷售八百萬冊,到一九八八年增加到二千五百萬冊以上,平均每年近五十萬冊。小説於一九三七年獲普利策獎,根據小説拍攝的電影《亂世佳人》一九四0年首演,一九四六年獲奧斯卡獎,曾創造連續二十多年獲鉅額利潤的記錄,至今猶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由於這部作品長期廣泛流傳,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幾乎家喻户曉。

這部小説為什麼能在美國和世界各國贏得那麼多讀者,而且歷久不衰?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實際上,這部作品中儘管也有世亂兵燹、悲歡離合的動人情景和愛惡交錯、情詞誤會的曲折因緣,但與那些以奇險取勝、以妖冶媚人的所謂通俗之作比較起來,毋寧説它的故事結構是簡單的,情節是常見的,作家的藝術手法也是樸實的。再加上題材的嚴肅性和傾向的明確性,作品的格調便遠遠超出迎合市民趣味的境界了。

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一是現實主義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南方農場主階段的生活和南北戰爭及重建時期的一個重要側面,二是創造了幾個鮮明而豐滿的人物形象,後者尤為突出。這是作者在藝術上作出的重要貢獻,它已為歷史所證明。

作者在人物描寫上着墨最多的是思嘉和瑞德兩人。思嘉那十年來的生活經歷大體分為三個階段,而作為精神支柱的則是愛情、土地和金錢,即對於這三者的佔有慾。其中對愛的佔有慾更帶有掠奪性、獵奇性和盲目性,愈是難以實現愈追求不捨,因此長期專注在艾希禮身上,直到媚蘭死後即將獲得滿足時,才發覺他並不值得愛,才決定移情別戀,但為時已晚。她對土地和金錢的追求也是狂熱的和不擇手段的,但跟愛情的主觀直覺和夢幻色彩比較起來,則主要是現實變革的結果,是戰後家業衰敗、生活貧困和重建時期金錢至上主義的產物。儘管為了金錢可以委屈自己的肉體,損害自己的妹妹,不惜與弗蘭克結婚,但決不犧牲對艾希禮的愛情。因此愛情一旦幻滅,金錢便黯然失色了。這是思嘉最大的不幸,頗值得讀者同情,正如她那艱苦創業的精神有時令人佩服。思嘉有一定的叛逆思想,但這是與她的投機性分不開的,都來源於徹底的自私自利和無止境的佔有慾。

瑞德·巴特勒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農奴主階級向資產階級轉變的人物,至少是南方名門望族的一個不肖子。他為人狡詐、冷酷、倔強、為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與思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與思嘉一樣,只從個人利害出發看待戰爭,但遠比思嘉高明,看得出南方“只有棉花、奴隸和傲慢”,勝利非北方莫屬。他對思嘉的愛是真誠而熱烈的,這不僅是情慾的追求,也是理智的抉擇,因為他認識到了思嘉是他真正的同類,兩人婚配無異於壁合珠聯。但是他的現實主義與思嘉的幻想幾經較量,終於失敗了,於是他將愛全部轉到女兒邦妮身上,並決心為了她的前途而在生活作風乃至政治傾向上來一個轉變,爭取上流社會的同情。結果邦妮一死,他的理想便隨之破滅,生活樂趣也茫然無存。瑞德是性格最複雜、眼光最鋭利的一個人物。他最瞭解思嘉的強處和弱點,既愛她又輕侮她,既戀戀不捨又不甘屈尊以求,反而採取冷嘲熱諷、若即若離的態度,以致在明爭暗鬥中落得個兩敗俱傷的下場。不過,正是通過他對思嘉的無情解剖,作者才完成了塑造這個女主人公的艱鉅任務。

瑞德走了,思嘉準備先回塔拉,“明天”再想出辦法把他弄回來。後來究竟怎樣呢?裏普莉説,如果時間允許,她可以寫出一百種續集來。的確,本書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天地,這正是作家藝術魅力的產物。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2

學校要求寫名著讀後感,無奈,也每天抱着本厚厚的書啃啊……

我最喜歡的《飄》。裏面主要是圍繞思嘉、艾希禮、瑞德的感情線索展開的。故事最後當思嘉發現她的真愛是瑞德時,一切都遲了。瑞德對她的愛已經被她的固執隨時間慢慢消磨掉了。她固執的認為她愛的是從小青梅竹馬的艾希禮,並緊緊抓住他不放。對愛她的那些人非常殘忍,用他們的愛當作鞭子放在愛她的人的頭上。所以,瑞德對她不能向其他人一樣,不然,她會覺得他也軟弱可欺,於是瑞德用他日常嘲諷的方式愛她。他愛她,也理解她,於是寵她縱她。可憐的思嘉無視它,認為他的愛是理所當然的。真愛來了,不知曉。真愛走了,沒感到。故事的結局總讓人感覺一團陰影,畢竟結局讓人不快樂。它同樣讓人思索愛情的點點滴滴。

感情是複雜的,感情的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因為把兩個本來毫不相干的人揉在一起本是件困難的事。我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叫《補過的愛情要不要?》,有這麼個故事。瓷盆碎了,需要修補匠修補。當它再一次被不經意打碎時你會發現,修補過的那一塊完整無缺。所以,當我們的感情出現問題時我們首先想到是共同修補再呵護,而不是出現問題就找藉口説我倆不合適而拋棄它。當無法修補或修補不了時再想想是不是應該放棄。我想,至少我們對一份感情負責吧,也是對自己負責……感情丟了就丟了,沒有誰,世界一樣瘋狂。畢竟,尋找感情的過程是一條尋尋覓覓的路。如果愛了,就認真一點。沒有誰能把感情拿的起又丟的下,除非他沒認真。

送大家一句話:珍惜+包容=長久!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3

一直以來不喜歡看翻譯地外國名著,還自嘲地感覺翻譯地真爛,買《飄》是因為一朋友在我耳邊經常嘮叨她地經典,也就在噹噹網上買回來了,靜靜地躺在牀頭櫃上好久了,一天是在無聊地很,我隨手翻看了幾頁,誰知居然越看越有趣,看上冊地時候我感歎地是美國地歷史,看下冊感概最多地是斯佳麗和瑞特地愛情。

關上書,腦子裏都是書裏地情節,斯佳麗,瑞特,玫蘭妮,阿希禮,黑媽媽,埃拉,塔拉莊園,美國南北戰爭。有幾點讓我感觸良深:

1、美國地南北戰爭,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實現了國家地統一,社會地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深深地陣痛之上地。

2、斯佳麗每一次遇到挫折總是想到埃拉(她地媽媽)和塔拉莊園(她地家鄉)。回想起自己每當遇到困難時何嘗不是這樣,家和媽媽永遠是自己地避風港。媽媽——每次下班回家,看着樓上地燈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小跑着跑上樓,媽媽總是開着門在迎接我。

3、玫蘭妮,她不是人,她是神,一位偉大地女性。

4、黑媽媽,永遠忠誠於自己地上司,如此之人,一生何求?

5、斯佳麗和瑞特地愛——自虐似地馬拉松似地愛情。很多時候,相愛地戀人在乎地東西是飄渺地?在斯佳麗病重時她心理明明想地是瑞特,為什麼沒有説出口?瑞特那麼牽掛着斯佳麗,為什麼都不進房間看看,兩人都在乎對方,都渴望心靈地感應,也許瞭解地太多,也許瞭解地太少,這一對戀人過地有些自殘。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4

《飄》中記述了美國地南北戰爭,描寫了19世紀中葉美國南方由奴隸制向資本主義進化地痛苦蜕變過程。但其主題並不是戰爭,作者無意做歷史地論道者。其主題是愛,關於青春。

戰爭時期消磨了女主思嘉地青春,他曾是一個任性直爽,充滿活力與幻想,像一個綠色精靈地女孩。但在這些美麗活潑地外表下,她也同樣倔強而虛偽,以受人追逐為榮卻不加珍惜,高傲地她錯過了英俊倜儻她深愛着地艾希禮,並遭到了其拒絕以及後來瑞德地嘲笑。然後她帶着自暴自棄地心理把自己嫁給了查爾斯,終結了其美好地少女時代。之後查爾斯不幸陣亡,她十七歲就成了寡婦。其接下來地生活都可謂是不幸地,最後她不得不以尖酸刻薄地形象來維護一個混亂破敗地家庭。

其實她本來可以過得上幸福美滿地生活,但是她地虛榮傲慢傷到了那些愛她地男人地心,就像文中他們所説地:“願上帝保佑那個愛過你地人,你把他地心都揉碎了。”,“我從來不是那樣地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片碎片,把它們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説這個修補好了地東西跟新地完全一樣。一件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願記住它最好地樣子,而不是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破碎了地地方。”,“我愛你,可我不想讓你知道,你對那些愛你地人太殘忍了,你抓住他們地愛,像鞭子一樣在他們頭上揮舞。”

事實上,作者是在思嘉身上寄喻了濃厚地對青春逝去地依戀和傷感,與其説這部小説是展現戰爭地殘酷,不如説是告誡人們要珍惜青春,抓住眼前人。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5

《飄》是我最喜歡看的書之一,它是由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女士生平唯一的一本長篇小説。

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後,佐治亞縣塔拉莊園裏的大小姐斯佳麗。奧哈拉是小説的女主人公。與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紅樓夢》裏面的主人公林黛玉完全不同,這位在塔拉紅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女人精力旺盛、大膽叛逆,她渾身上下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我喜歡斯佳麗,不僅因為她不矯情,更是因為她在塔拉莊園危在旦夕的時候,用她那嬌嫩的雙手和稚嫩的雙肩撐起了整個莊園,幫助莊園渡過了難關。可是,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來,先是母親埃倫去世,接着父親傑拉爾德去世,後來,與瑞特的第一個女兒波妮。巴特勒也因為跨欄時扭斷脖子而不幸去世,這麼一連串的打擊並沒有使斯佳麗整天沉浸在悲傷之中,因為她始終堅信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一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這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種不輕易放棄、堅強、無懼無畏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便會告訴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慢慢合上書本,腦海裏細細品味書中的場景,帶給我的感覺依舊是那麼堅定與執着。一遍匆匆的略讀,並不能體會多少真諦,也許,等我再讀幾遍時,會有更多的收穫吧!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6

一直以來不喜歡看翻譯的外國名著,還自嘲的感覺翻譯的真爛,買《飄》是因為一朋友在我耳邊經常嘮叨她的經典,也就在噹噹網上買回來了,靜靜的躺在牀頭櫃上好久了,一天是在無聊的很。我隨手翻看了幾頁,誰知居然越看越有趣,看上冊的時候我感歎的是美國的歷史,看下冊感概最多的是斯佳麗和瑞特的愛情。

關上書,腦子裏都是書裏的情節,斯佳麗,瑞特,玫蘭妮,阿希禮,黑媽媽,埃拉,塔拉莊園,美國南北戰爭。有幾點讓我感觸良深:

1、美國的南北戰爭,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深深的陣痛之上的。

2、斯佳麗每一次遇到挫折總是想到埃拉(她的媽媽)和塔拉莊園(她的家鄉)。回想起自己每當遇到困難時何嘗不是這樣,家和媽媽永遠是自己的避風港。媽媽——每次下班回家,看着樓上的燈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小跑着跑上樓,媽媽總是開着門在迎接我。

3、玫蘭妮,她不是人,她是神,一位偉大的女性。

4、黑媽媽,永遠忠誠於自己的上司,如此之人,一生何求?

5、斯佳麗和瑞特的愛——自虐似的馬拉松似的愛情。很多時候,相愛的戀人在乎的東西是飄渺的?在斯佳麗病重時她心理明明想的是瑞特,為什麼沒有説出口?瑞特那麼牽掛着斯佳麗,為什麼都不進房間看看,兩人都在乎對方,都渴望心靈的感應,也許瞭解的太多,也許瞭解的太少,這一對戀人過的有些自殘。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7

《飄》是美國作家米切爾寫的一本經典小説。整部小説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為線索,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郝思嘉的三次婚姻為主線,描寫了郝思嘉和白瑞德那段幾度悲歡離合而壯美的愛情。

其實《飄》我早在初中就讀過,但當時只讀了一點便讀不下去了。最近,閒着無聊,重新翻開這本書,一口氣就讀完了。合上書,思緒還在故事情節裏打轉,不可自拔。然而,我感觸最深的,是小説中每個人物鮮明獨特的性格。

縱觀全文,我覺得,最喜歡的人物還是思嘉,儘管她任性狡黠、殘忍貪婪,但同時在她身上表現出的還有她的嬌豔美麗、精明能幹。她不像當時的婦女們,她們那麼拘謹,又是那麼迂腐,而思嘉不同,她是隻活潑又不受束縛的鳥兒,在那樣一個昏暗的社會自由自在翱翔。當她錯誤地給艾希禮套上自己精心編制的“禮服”時,她的愛便錯了;當她不明白自己的情感,消耗盡瑞德的愛時,她又再次錯了。好在,思嘉很堅強,當她兩次犯錯時,她想起父親的話:“世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正面自己的情感,不再迷茫、猶豫,她相信明天,明天她就能把握住愛。主人公思嘉便是那麼一個有些孩子氣,卻又堅強,擁有希望的人。

《飄》的篇章是華麗的,它塑造了思嘉這樣一個有着自己靈魂,又豐富多彩的人物。讓我從思嘉身上認識了她的堅強、任信、努力、執着、勇敢與寬容。全文也因此人物,增添了不少的意趣。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8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一部關於南北戰爭的小説,這也是她發表的惟一一部小説作品。

通過閲讀這篇作品,我認為瑪格麗特·米切爾在小説中以女主人公斯嘉麗的人生變遷為線索,描寫了一個白雪公主變灰姑娘的故事。

女主人公斯嘉麗出生在一個十分富有的'家庭裏,她的家擁有一個遼闊的農場,有上百的黑奴供她差遣,她從小就嬌生慣養,人長得非常美麗,又十分任性。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發生了南北戰爭,她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故,母親患病而死,父親變得消沉,農場荒蕪,温飽都成了問題,一家的重擔一下就落在了這個還未成年的姑娘身上。這位被家人寵慣的公主竟然擁有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和堅強,她不但艱難地挺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也讓家庭恢復到了戰爭之前的經濟狀況,甚至更好。

雖然斯嘉麗所經歷的艱難與痛苦是我們永遠無法體會到的,她的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我們無法想象與理解的,但是在面對困境時,她放下公主的身份下田幹活,她不顧社會上的言論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她那種敢於改變自己的勇氣,令人欽佩,她那種永遠充滿希望,充滿鬥志,永不放棄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我們的學習道路上,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的,可能會象崎嶇的山路一樣,曲曲折析,但是,只要我們不把困難當成山一樣背在肩上,而是踩在腳下,永不氣餒,永不逃避,挫折只會成為鼓勵我們永攀高峯的動力。這是我讀了《飄》這部作品之後,從斯嘉麗身上得到的啟示。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9

《飄》中記述了美國的南北戰爭,描寫了19世紀中葉美國南方由奴隸制向資本主義進化的痛苦蜕變過程。但其主題並不是戰爭,作者無意做歷史的論道者。其主題是愛,關於青春。

戰爭時期消磨了女主思嘉的青春,他曾是一個任性直爽,充滿活力與幻想。像一個綠色精靈的女孩。但在這些美麗活潑的外表下,她也同樣倔強而虛偽,以受人追逐為榮卻不加珍惜。高傲的她錯過了英俊倜儻她深愛着的艾希禮,並遭到了其拒絕以及後來瑞德的嘲笑。然後她帶着自暴自棄的心理把自己嫁給了查爾斯,終結了其美好的少女時代。之後查爾斯不幸陣亡,她十七歲就成了寡婦。其接下來的生活都可謂是不幸的,最後她不得不以尖酸刻薄的形象來維護一個混亂破敗的家庭。

其實她本來可以過得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她的虛榮傲慢傷到了那些愛她的男人的心,就像文中他們所説的:“願上帝保佑那個愛過你的人,你把他的心都揉碎了,”,“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片碎片,把它們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説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件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願記住它最好的樣子,而不是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破碎了的地方。”,“我愛你,可我不想讓你知道,你對那些愛你的人太殘忍了,你抓住他們的愛,像鞭子一樣在他們頭上揮舞。”

事實上,作者是在思嘉身上寄喻了濃厚的對青春逝去的依戀和傷感,與其説這部小説是展現戰爭的殘酷,不如説是告誡人們要珍惜青春,抓住眼前人。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10

飄,一個帶點迷惘和哀傷的名字,或許便是這個特殊的名字吊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帶着強烈的好奇心讀完之後,我的內心,真的泛濫起了淡淡的憂傷!

對於思嘉這個角色,在我的內心,她就是一個典型的矛盾體,不知道自己是應該討厭她還是喜歡她。她既讓人厭惡,也不得不讓人喜愛她,讓人厭惡的是她那強烈的虛榮心,為了所謂的功利和錢財可謂不擇手段,但是她那份樂觀堅強,以及對愛情的那份執着,卻讓人由衷的欣賞和敬佩。

再讀後,猛然發覺其實思嘉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在那種戰爭年代,一個女人,要承擔的壓力實在是太過於沉重了,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承受不起,因此她才不得不走上這條路,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換而言之,思嘉也是一個現實生活中普遍婦人的剪影。在現實中,誰有敢保證自己不是一個矛盾體呢?!

或許就是這種矛盾的性格,才註定了她這悲哀的結局,到最後她原本的執着換來的卻是兩手空空,失去了名利和愛情之後,她才猛然間發覺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她是可悲的,但也是堅強的,正如書中所説的最後一句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讓我深深體會到她頑強的內心。

沒錯,這便是思嘉,一個勇敢卻自大,頑強卻又狡詐的女人,這樣的她並不像其他書中的女主那般超凡脱俗,但是這樣才真真正正的是一個完整的靈魂。雖不知,最後思嘉何去何從,但我還是深深地祝福她,能夠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歸屬!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11

剛剛開學,按照慣例,我去書店淘了兩本書,名叫《飄(上)(下)》。

對於這兩本書,我的感觸很大。這本書講了1861年——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中,一位富家小姐思嘉·奧哈拉的生活變化和感情糾葛。她從一位小姐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想女僕一樣的人。但是後來又被一位同她一樣狡猾,精明,桀驁不遜的冒險家,船長瑞德·巴特勒給救了回去,成為了他的妻子。雖然思嘉成了瑞德的妻子,但她的心卻一直在她深愛的艾希禮那,最後,艾希禮的妻子媚蘭死後,她得到了艾希禮,但又發現艾希禮不值得愛,想移情別戀,但為時以晚,這也是她的缺點。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私自利,又看到了人的善良之心,而且思嘉對愛情,土地和金錢都有非常強的佔有慾。在瑞德身上,我也看到了和思嘉一樣的性格。瑞德是我認為在書中性格最複雜的一個人。他嫉妒和鄙視艾希禮,可卻又最瞭解艾希禮。他了解思嘉的弱點和強處,既愛她又侮辱她,既戀戀不捨又冷嘲熱諷。瑞德也最瞭解媚蘭,他是媚蘭最忠誠的崇拜者,而我也只有在媚蘭面前才能看到他靈魂高尚的一面。並且他非常的愛孩子,不管是思嘉前夫的孩子,還是他的孩子,他不歧視下層社會的人,這是我最喜歡他的兩點。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人性的曲折,戰爭帶來的災難,主人公之間的種種誤解,這是人類最真實的一面。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看清楚人生的道路,不要盲目,不要放棄,要記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12

《飄》是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動亂的社會現實為背景的愛情小説。小説以亞特蘭大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背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以"亂世佳人"斯佳麗為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情糾葛。

在思佳麗的大半生又是為愛所迷惑的時,因為迷惑而做了很多錯事。知道最後她才發現,原來她一直鍾愛的艾希禮並不愛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優秀。其實她愛的並不是艾希禮,而是自己內心的一個完美形象。艾希禮越是拒絕她,她心中的那個形象就越完善——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而恰恰因為她錯誤的迷戀,才使她錯了身邊真正的幸福。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示:人要學會明辨是非,不要讓幸福從自己的指間溜走。

值得欣慰的是,在思佳麗的愛情世界裏沒有什麼是為之已晚的,當她徹底的失去艾希禮,失去女兒,丈夫瑞德也已離她而去之後,她才意識到原來她真正愛的人是瑞德,她於是拋開心靈上的創傷與悔恨,相信自己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不管怎樣,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如果許多人對愛情都能有這種樂觀自信的態度,那麼許多愛情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在品讀《飄》的日子裏,多少次我與之同喜、同鬧、同悲、同笑。幾許惆悵,幾許欣喜,幾許感慨,幾許驚歎。掩卷息,留下的是強烈的震撼和一生的感動。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13

一直以來不喜歡看翻譯的外國名著,還自嘲的感覺翻譯的真爛,買《飄》是因為一朋友在我耳邊經常嘮叨她的經典,也就在噹噹網上買回來了,靜靜的躺在牀頭櫃上好久了,一天是在無聊的很,我隨手翻看了幾頁,誰知居然越看越有趣,看上冊的時候我感歎的是美國的歷史,看下冊感概最多的是斯佳麗和瑞特的愛情。

關上書,腦子裏都是書裏的情節,斯佳麗,瑞特,玫蘭妮,阿希禮,黑媽媽,埃拉,塔拉莊園,美國南北戰爭。有幾點讓我感觸良深:

1、美國的南北戰爭,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深深的陣痛之上的。

2、斯佳麗每一次遇到挫折總是想到埃拉(她的媽媽)和塔拉莊園(她的家鄉)。回想起自己每當遇到困難時何嘗不是這樣,家和媽媽永遠是自己的避風港。媽媽——每次下班回家,看着樓上的燈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小跑着跑上樓,媽媽總是開着門在迎接我。

3、玫蘭妮,她不是人,她是神,一位偉大的女性。

4、黑媽媽,永遠忠誠於自己的上司,如此之人,一生何求?

5、斯佳麗和瑞特的愛——自虐似的馬拉松似的愛情,很多時候,相愛的戀人在乎的東西是飄渺的?在斯佳麗病重時她心理明明想的是瑞特,為什麼沒有説出口?瑞特那麼牽掛着斯佳麗,為什麼都不進房間看看,兩人都在乎對方,都渴望心靈的感應,也許瞭解的太多,也許瞭解的太少,這一對戀人過的有些自殘。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14

翻開《飄》的第一頁,我就被它那渾然一體的文學魅力以它所散發的人性的光輝所捕獲。它講述了一段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浪漫絕美的愛情故事。小説的女主人公——農園主的千金,在美麗温柔的外表下卻有着一顆野性,嚮往着自由的心靈。當災難從天而降,她扔掉世俗倫理道德賦予女性的枷索,勇敢的追求幸福,闖蕩事業,守衞她所愛的家園。而這才是真正的斯佳麗——一個大膽,精明執着的女性,如同一條鋭利的鞭子,無畏地抽擊着封建思想的桎梏,縱使到頭來自己是遍體鱗傷也再所不惜。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但她卻不瞭解他們中任何一個,她如果瞭解阿希禮她就不會愛上他,她如果了白瑞特,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生都在很固執的追求着幸福,卻又一次次將真正的幸福推向深淵。整本書以她的愛情為線索,以戰爭為血肉,以人物為靈魂,以思想為血液策劃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美麗戰爭,改變了斯佳麗,也使我對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她在危難時刻殺死北方士兵,在極端貧窮時開創事業,表現出她的堅強、勇敢、不屈。為了維護家人及產業,她不得不與甘扶瀾結婚,表現出她的犧牲精神。建業時期,她獨特的經濟眼光,商業天賦,敢於拼搏的精神,實質上就是傳統婦女容易被忽略的優點。斯佳麗畢竟是女人

永不放棄,永不絕望。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敢殺掉一個士兵,在一無所有之下承擔一個女人所不能承受的痛楚,這需要勇氣。每每遇到困惑,痛苦,我便會以“Tomorrow is a better day!”來激進自己,怕什麼。我載《飄》的情感望着斯佳麗的背影走着自己腳下的路。

關於世界名著《飄》的讀後感15

用了很久才看完整本書,是值得的,非常值得。

從斯佳麗的人生中我們可以讀懂太多的道理,挽回太多的遺憾,斯佳麗的堅強是亂世中難得一見的,她憑藉着獅子一樣的勇敢和堅韌活了下來,讓阿希禮佩服,讓巴特勒折服。可是她太不夠敏感了,她對於那些庸俗普通的愛戀手到擒來,可是對於真的愛情卻茫然。斯佳麗就像是一個武夫,精神十足的卻糊塗。

瑞特和阿希禮,斯佳麗和梅蘭妮。這四個人就像是雙生子,鏡像生存的人物一樣。並不是被愛的常常有恃無恐,而是被愛的人通常都習慣了被愛,從而不懂得所有她們TAKE FOR GRANTED的愛都是別人用心血熬成送給她們的。只能説藉此告誡自己,不要被偏愛到磨碎消耗了愛人的心,太傷人了,這樣的付出一生只有一次,有的人一生都不會願意這樣去付出的。

非常感激遇到了這本書,因為它教會我女人要堅強沒錯,同時也要敏感,梅蘭妮和斯佳麗彷彿註定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有了梅蘭妮的温柔善良就沒辦法像斯佳麗一樣擁有獅子的鬥志和野心。對我來説,斯佳麗註定是要比梅蘭妮迷人的,可以説斯佳麗是我喜歡的女人的樣子,但是斯佳麗太狠心了,很多問題往往等不到明天再想,很多錯誤不可以犯。這是這一切的尺寸太難把握了,我們身處其中,又怎麼能保證做的比斯佳麗更好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84j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