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1

我從141頁到149頁,知道文章寫了佳苑的荒涼,並分別描寫了院子裏的荒涼和寫了還原媳婦和婆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才能媳婦因病而死的故事情節,從中可以切進人們當時的封建思想和人與人之間,説長道短的醜惡嘴臉,媳婦就是作者年代的一個可悲人物。

我從第六章的“同院住的那些羨慕的人,都很自己為什麼不住在那個茅房裏,若早知道租房,連蘑菇一起出來了。非租那房子不可。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租房還帶蘑菇的。於是感慨唏噓,相歎不已。”中草房上長出蘑菇靜仁給人民帶來那麼多樂趣與話題。他們竟然恨自己沒有住在長蘑菇的房裏,可以看出人民當時的貧窮與麻木。雖然情景描述的很有樂趣,但讀過之後又不禁止人心酸,有一種淒涼之感。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2

一個生活在呼蘭河小鎮裏的小姑娘蕭紅。小姑娘蕭紅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她的童年裏,只有:祖父,“我”和後院。在後院裏,蕭紅與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勞動……“

她還描寫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頂上採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頂採蘑菇,卻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裏,弄了一鍋的泥漿湯。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

當她的祖母去世時,我很遺憾,而她很高興,因為她的親戚全都來啦,家裏一下子多了這麼多人。她為什麼不傷心呢?我很糾結。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而且十分的落後,在那裏,由於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生了一個個悲劇。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悽慘的小團圓媳婦,她生了病,高燒不退,婆婆不僅不帶她去看病,反而還請了個騙人的“法師”,最後把她丟到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不但沒有治好她的病,反而還要了她的性命。我很痛恨那裏的人,怎麼能相信迷信呢?

正如茅盾稱《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3

《呼蘭河傳》是蕭紅所著的一本著名的小説。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五章小團圓媳婦(童養媳)的故事。在她最初來到老胡家的時候,她只有十二歲。作者是這樣描寫她的“她的頭髮又黑又長,梳着很大的辮子,普通姑娘們的辮子都是在腰間那麼長,而她的辮子竟快到膝間了。她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坐到那兒坐得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風快。”由此可以看出小團圓媳婦是一個活潑健康的小姑娘。但因為古代重男輕女的習俗到那時還沒消失,導致小團圓媳婦每天挨八頓打三場罵,很多時候只要她婆婆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打小團圓媳婦,根本不管是不是小團圓媳婦的錯。小團圓媳婦在本應同父母朋友撒嬌玩耍的年齡中,身上已經落下數不清的疤痕。但是鄰居也覺得小團圓媳婦不像個團圓媳婦的樣,該打。

作者通過描寫小團圓媳婦的日常生活和她的最後結局深刻的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及舊社會對婦女的剝削。並從裏到外的體現出作者對於當時社會厭惡和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呼蘭河傳》是作者全部的童年回憶,它記錄了當時的社會情況,記錄了蕭紅童年的喜怒哀樂。它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反應舊社會的黑暗,成為了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歷史打造和諧社會的永恆課題。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4

這個假期我讀老師指定讀物:《呼蘭河傳》。我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只是覺得作者寫的只是生活中的小事。這讓我覺得十分無聊。但是後來我用心,去細細品味,我發現整個《呼蘭河傳》就像是一杯咖啡。雖然一口喝下去,你只嚐到了苦澀,但是後味還是一絲絲甜的。

我隨着作者的筆鋒,走入了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東北一個封建落後的小城--呼蘭河。那是作者“蕭紅”的故鄉。它承載了作者童年的記憶。在那裏的街道是熱鬧的,但那兒的人生卻是灰色的,甚至整個社會都沒有一絲色彩……那裏的人們是為了活着而活着,有些甚至是為了死去而活着。就這樣作者用獨特的兒童角度寫了《呼蘭河傳》。

那裏的“盛舉”對“我”來説是新鮮的,但對“我”卻是荒唐可笑的,然而那祖祖輩輩代代相傳下來的封建習俗卻從沒有人想過去改變,在封建思想的驅使下,人們做出了很多自以為“積德”的事兒,然而事實卻是十分殘酷。所以我想可怕的封建迷信、可怕的麻木不仁、可怕的“順其自然、可怕的不反抗,這都是《呼蘭河傳》對某同類人的警告吧!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5

在眾多的現代女作家中,我覺得蕭紅(張乃瑩)不像其她女作家那樣幸福,她的生活、經歷令人流淚。她的代表作《呼蘭河傳》寫了她那美好的童年。與她成年後的生活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此書語言簡樸,大作家茅盾(即沈雁濱)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敍事詩,一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書中有着蕭紅的特有的寫作手法,極具個性地描繪了她小時候的事、她的祖父、她的家。

沉浸在蕭紅的回憶中,看她祖父教她念詩、看她捉弄祖父、看她鄰居愚昧的迷信做法……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回憶就好像是《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回憶。可蕭紅的經歷夾雜了各種情感,魯迅寫得像雜文,她寫得似自傳。二人雖相識,但流派完全不同。蕭紅的人生更豐富,但又更單調。其中悽慘的成份太多。她18歲時,最親的人——祖父便離開人世,她父親對他不好。1938年4月,與第三任丈夫端木蕻良結婚不久,就在香港病故了。悲慘的人生啊!

話題遠了,再回過來。蕭紅小時候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那小團圓媳婦的事,她只有十二歲,卻活活地被無知、無情的婆婆連打帶罵,加上迷信的做法殘酷地折磨死了。結束了悲劇的人生……

總而言之,這本《呼蘭河傳》值得大家去賞、去品。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這本書有諷刺,也有幽默。剛開始讀時則為輕鬆愉快,反到了後面卻及其沉重。這本書不僅僅表達了蕭紅懷念兒時之情,也反應了民國時期封建地主家庭的故事。

這本書中祖父是最愛作者的一個人,而祖母去世對於作者而言並不惋惜。在書講了二十幾頁後,出現了一個叫團圓媳婦的姑娘,她年僅12歲,每天被虐待,最後大病不治而死。在這裏我跟作者一樣,心裏憤憤不平,這也説明了當時人們的迷信。

再到後來有二伯的出現,使人對他毫無好感。雖然有二伯是個被別人壓在腳下的小人物,但在他內心深處還始終擁有着強大的自尊心。

到了最後,作者清楚的寫出了馮歪嘴子的生活是羞辱的,但不久後你會知道他是被現實逼迫的,這也讓人們知道當時窮人生活精神和物質是那麼低下的。馮歪嘴子雖然窮,可他其實是一個慈父,他雖然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但在精神上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着孩子。

啊!真為蕭紅和團圓媳婦的早逝而感到惋惜,所以,讓我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吧!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7

寒假裏,兒子的班級要求孩子們閲讀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我也藉此機會拜讀了這部被譽為蕭紅代表作的小説。《呼蘭河傳》給我總的感覺不像小説,更像是散文。《呼蘭河傳》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疆呼蘭小城的風土畫。作品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劇性的生活圖景:令人窒息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舉"一一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令我深有感觸的是作者在第一章沒有把筆墨放在人物上,而是放在對人物生活的環境的介紹上,“一下起雨來這泥坑子白亮亮地漲得溜溜的滿,漲到兩邊的人家的牆根上去了,把人家的牆根給淹沒了。來往的過路人,一走到這裏,就象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擊。”“到了早季,大泥坑子表面乾燥結實,等人或車馬一走上去,使都陷進去了,需要費很多事,才能把翻進去的車馬抬出來。大泥坑子還經常淹死豬、狗、雞、鴨。大泥坑帶結人們的苦頭太多了,但是沒有人建議填平它。由於人們生活的古板單調,他們常常喜歡尋找一些無聊的.樂趣,這大泥坑子能給他們以滿足。他們津津有味地談論、添枝加葉地渲染大泥坑子的威嚴,好象大泥坑子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似的”。他們把令人煩惱的事情當作開心的事情談,可見,他們的麻木。在議論大泥坑子的時候,他們還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繫在一起。據説農業學校校長不倍龍王爺,因此龍王爺報復他,他的兒子才掉進了大泥坑。大泥坑還能把"瘟豬"變成"淹豬",使呼蘭人既可以吃上便宜豬肉,又可以去掉疑心,這也算大泥坑帶給人們的好處。圍繞大泥坑子,作者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她借大泥坑子這一能夠反映小城人們精神狀態的事物極其深刻地描繪丁他們愚昧、麻木、庸俗的精神狀態和灰色的生活。從這點上看,大泥坑子這個極平常的事物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它對呼蘭小城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況做了總的展示。

蕭紅在文章中寫到呼蘭人除了過着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還有不少的“盛舉”,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會。這些盛舉都是為鬼而做並非為人而做的。跳大神是為鬼的,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的,七月十五放河燈,是把燈放給鬼,讓鬼頂着個燈去脱生。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祭鬼的。第二章幾乎用全部篇幅描述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會的盛舉,而對唯一為活人的唱秧歌這一舉動,小説只輕描談寫的一筆帶過。可見,作者描寫呼蘭人的精神盛舉的目的在於揭示他們的愚昧、迷信的精神狀態。

整篇小説,語言不事粉飾,簡潔淺白,如兒童般率真、天然,沉澱了蕭紅的思想才情、風格氣質以及審美理想,讓人回味。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8

《呼蘭河傳》是一部蕭紅回憶童年的自傳體小説。

小説回憶了“我”和外祖父遊玩時、“我”家的後院、大泥坑、看廟、小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等等。不僅有悲傷、難過,還有開心、快樂。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是: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是婆婆花了大價錢請回來的,這小團圓媳婦一請來就生病。人們説她不像團圓媳婦,個子高,辮子長,太大方了,見了人不害羞······婆婆每次一到小團圓媳婦惹她生氣的時候就把小團圓媳婦給綁或吊起來,然後打他,一打她,小團圓媳婦就説她要回家,可她一説她要回家,婆婆就更生氣了,又打又罵,有時候惹火了,還會用燒紅了的烙鐵去烙團圓媳婦,烙出了個大疤。

童年是快樂的,有時也是悲傷傷心的。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9

處在那樣的温暖中,而作者卻偏要持續注重“我們家是荒蕪的”。

這類“荒蕪”的温暖剛好和隔壁鄰居們的冷淡產生了獨特的對比。餵豬的、開粉坊的、拉磨的、坐車的,簡單的工作瀰漫着她們的生活,無聊寂寞卻自覺得開心。

作者用很多的墨筆描繪趕大貨車的李家。李家的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就是不幸的化身為。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一天到晚樂滋滋的,但李家家婆為立護犢子,一直無緣無故打她,再再加上領居們的唆使,結果她便變成家婆情緒不如意的宣泄目標,最後被摧殘地病了。因此老李家聽了跳大神的人得話,給小團圓媳婦公然用滾熱的水清洗了三次澡,幾日後,她總算去世了。而李家的人最後的結局也是死的死、瘋的瘋、跑的跑。

之後作者又將畫筆轉為性格怪異、周邊並不大愛打腔的有二伯,也有那飽受大家冷言冷語、運勢不好的馮歪嘴子和王老大姐……不幸接二連三,僅有“我們家”依然是荒蕪的,那樣倒也罷。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10

讀了了呼蘭河傳,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許多 大道理和寫作技巧,也會令人瞭解之前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都明白去勤奮能夠造就更強的將來,還可以讓長輩,父母們瞭解大家祖國的花朵能夠讓全球越來越更幸福。

第一章要我瞭解了這個地方,例如院校或者一些小商店,唸完第一章之後忽然讓我認為這兒有一種故鄉的覺得。作者像把這兒的人物寫活了一樣例如一個賣饃饃老年人倒在地面上站不起來了,在街上過路的的人趁老年人不留意拿好多個饃饃就離開了。這類事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常出現。後邊多張全是寫在這兒產生的一些有意思的事。儘管生活不富有但每日高高興興也很好她們在這兒真幸福無需每天那麼難過。

之後我們要認真學習,讓如今的生活越來越更強使我們的親人更幸福快樂。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著作,但更像是自傳。她是近代女作家,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我最喜歡“我家的大花園”這章。書中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十分詳細,特別在寫“我”時,把“我”與祖父在園子中栽花、拔草、種菜和鏟地等事寫得詳略得當,描寫細緻。祖父幹什麼,我就幹什麼。這一句話不但能感覺到“我”是祖父的“跟屁蟲”,也能流露出“我”很喜歡祖父。

“我”跟着祖父做農活都是以玩為主。比如種菜時,祖父是用力把土踩實,而我是隨意踩着玩;鏟地時,祖父是一點一點的鏟,“我”卻是這一下那一下的鏟。祖父也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他不但沒有打斷“我”,反而繼續讓“我”玩,説明他很理解孩子。

“我”只要在園子裏就不會孤獨,因為這裏充滿生機,不會被約束,十分自由。累了就靠着一個土堆上休息,想吃什麼就拿什麼吃,農作物想開花就開花,想結果就結果,更能反襯出在這園子裏的自由。

我也真想有個這樣的大花園啊。我也像文中的“我”一樣,在園子裏無拘無束的玩耍,同時我也想有一個瞭解孩子,很有慈愛感的祖父。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是作家蕭紅在生命末期於香港完成的小説。這本書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讀了《呼蘭河傳》後,我才知道。書中的小團圓媳婦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在鄰居們的眼裏,婆婆打她為的是讓團圓媳婦變得更懂事。沒過多久就被熱水燙死、冷水凍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13

我近期在學一部小説,全名是《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出世1911年,她的本名叫張逎瑩,在黑龍江省呼蘭縣生長髮育,病故於中國香港。

這一部小説集比較與眾不同,她常提到呼蘭縣街頭巷尾的大家,沒有主人公;儘管是描述小故事,卻沒有主軸軸承;本書共7章可各單獨卻宛然一體。

在其中我最喜歡第三章《我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60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70了》。這章説‘我’在大公園裏觀察昆蟲的場景。祖父一直在院子裏面。跟隨祖父,學種花;撥草;種田,可‘我’一直瞎鬧。還白稻穀當做狗尾巴草,‘我 ’東跑西跑,絲瓜或許還沒有吃了,有去捉蜻蜒,跑了兩步有采一個倭瓜花心,又捉螳螂,把螞蚱腿線纏綁上……在祖父的園區裏便是無拘無束的。

這部獨特的小説集裏,蕭紅以她風趣而富節奏性的超級天才畫筆,輕快而萬物有靈的兒歌設計風格,鑄就了一部‘追憶式’文學類頂峯之作。要我感受到蕭紅童年是多幸福,在她們家是多麼的美,並且蕭紅大姐要敢與運勢鬥爭,不折不撓的精神實質使我們欽佩。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幾個星期前,王老師給了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發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

蕭紅用輕快的筆法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玩耍嬉戲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

蕭紅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可我讀到後面時,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它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很難過。她本該有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她原本應該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生活困難,被賣了出去,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幹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

讀完《呼蘭河傳》,那些畫面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學生家長《呼蘭河傳》讀後感15

“風一吹,大榆樹冒煙了……”在這座荒涼的小城裏,她度過了一個寂寞的童年。

19歲的蕭紅逃出了她視為監獄的家,獨自一人去闖蕩未知的世界。在書裏最快樂的時光是她與祖父在園子裏的生活:成熟的黃瓜啃了一口便扔下去抓蜻蜓,想睡覺便躺在花叢中,享受着清風的洗禮,要玩便與蝴蝶蜜蜂賽跑,想要幹嘛就幹嘛……

讓我記憶猶深的還是那黑烏烏的地下室。數不清的蜘蛛網,老鼠把這裏當作流動的市場,灰塵早已鋪成了一塊地毯。可是這樣一個髒亂不堪的地方,卻成了主人公玩得不意樂乎的新天地。她鑽進東倒西歪的紙箱中,找出一件件“珍寶”——用了半瓶的墨水,生了鏽的刀片……可惜沒有紙和筆。她只能跪在“地毯”上,邊回想着大人寫字時的模樣,邊在牆上一筆一畫的刻着只有她自己才能看懂的文字。或許哪一天,她倚着箱子睡着時,會在夢裏裏,老鼠看懂了她的文字,正與她激烈的討論着……

園子裏的動物也許年年依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她的童年化作一串淒涼的歌謠略過了她耳畔。嚐盡人生百味的她,在寫書時她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他對人生的絕望,在平凡中的我們不是幸運的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840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