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傅雷家書高中讀後感例文

傅雷家書高中讀後感例文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家書,也是令人受益匪淺的教育讀物。讀罷全書,我們除了感受到其中深深的親子情,更加懂得了親子間的相處方式。給大家提供了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

傅雷家書高中讀後感例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家書》道出了許多父母不敢講出口,也無從表達的情感,應該倡導所有人都去讀一下。我讀了《傅雷家書》後,第一個感覺就是,想去擁抱一下我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我覺得,我沒讀懂《傅雷家書》,其中有太多的人物、知識、事件是我所不知的。但是,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傅雷那純粹又濃厚的父愛,這就夠了。畢竟我們不如傅雷那麼博學,但我們都有父母,也會成為父母,世間的親情都是一樣的,能產生強烈的共鳴。

傅雷的愛,通過書信,完完全全地表達給了傅聰。書信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傅雷的深情,有直接表達的,也有暗暗流露的。“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我非常喜歡這三句“孩子”,想象着傅雷寫這三句孩子時那深情的眼,想象着傅聰讀這三句孩子時那温暖的感覺。孩子,孩子!孩子!一聲比一聲強烈,一聲比一聲思念。

傅雷教子極嚴,但即使是這麼一個嚴父,即使是這麼一個文學家,卻也和天下父母一般有着相同的顧慮。“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怕孩子嫌煩,大概是所有父母的一大顧慮。一遍一遍出於擔心的叮囑卻換來孩子的一句:你們好煩,傷心卻又無從表達。“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就是這些純真樸實的心底話,這些可能當着面講不出的心底話,使傅雷與傅聰成為了朋友。傅聰是幸福的,有着這麼一位亦師亦友亦親人的父親,設身處地預想着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設計着如何對待。父母的教誨往往是他們吃虧後的經驗之談,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少走些彎路,少吃些苦頭。

樓適夷為《傅雷家書》作的代序中寫道: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教的子不僅僅是傅雷的兒子傅聰,更是所有為人子女的人們。《傅雷家書》道出了許多父母不敢講出口,也無從表達的情感,應該倡導所有人都去讀一下。我讀了《傅雷家書》後,第一個感覺就是想去擁抱一下我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父母總是最無私的,請不要再傷害父母的心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2

提起《傅雷家書》總是有點莫名其妙,一些寫這些家庭瑣碎事的家書,竟能成一本書?但讀過一遍後就不再這樣想。

《傅雷家書》收錄傅雷與其子傅聰,女兒傅敏,及妻子的書信。常人看來十分平常,但就在這看似平常的字裏行間,卻流露出一股淳樸,真實的感情。特別是父子之情。

讀過《傅雷家書》後不免把它與《培根隨筆》中的那篇“論父母與子女”相連繫起來。培根的筆下,他詳細論述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這也許是外國對父母與子女的最好的描述。而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傅聰的教育也似乎像培根所説的那樣,也可以説傅雷的教育印證了培根對子女在金錢和人品教導的正確性。

記得《傅雷家書》傅雷給兒子傅聰寫的一句話:“先做人,再做藝術家。”對於傳統的中國教育來説,實在是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不管是書籍或是電視劇中常常會有這句:先做人,再做什麼——的'這類話。可見傅雷先生也是一個傳統的父親。

既然是一個傳統的父親,那就當然少不了一個在中國教育史上幾千年終而不變且很恐怖的一個動詞:“打”!俗話説: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鋼!不過,也不排除;棍棒之下出殘疾!的家庭暴力悲劇。

傅雷也對兒子在書信中説過一些因管教過嚴而對不起兒子的話。當然,我不能玩全否認傳統教育不好,因為,傅雷先生的確成功了!傅聰成為了著名鋼琴大師、傅敏成了英語特級教師。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兒子的信中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傅雷即是兒子的好父親,也是一位好老師!

之所以《傅雷家書》成了一本十分有教育意義的書,在於父親給兒子恰到好處的嚴格,不溺愛,即是為人父母,又是為人師表,可以説是父母們的模範了!

正像易中天説過:“子女是中國家庭的中心。”傅雷正是把半生的精力花在子女身上,可以説他就是“父愛如山”的一個詮釋!

傅雷家書讀後感3

讀《傅雷家書》,使我最有感觸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不僅在生活上的各方面,也表現在對孩子學習上的啟發,督促。

傅雷為了能與兒子有公共的話題,能與兒子成為藝術上的朋友,他在督促兒子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地看藝術方面的書籍,以提高在音樂理論與欣賞方面的水平,是自己能有與兒子平等對話的資本。然後通過信件與兒子進行樂理的探討,並對孩子的不足之處及改進方法,整個過程都是以平等的姿態,就像是朋友之間的聊天,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看法及自己在處理相似問題時自己的做法和所獲得的經驗娓娓道來,給人一種信服的感覺。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值得我們做家長的學習的。

俗話説:言傳身教。家長的學習態度及進取心,對孩子來説是最好的榜樣。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存在太多的功利性,急功近利,最好孩子一下子什麼都懂,如果稍與自己的期望有所偏差就會大呼小叫,令孩子的學習興趣大減,併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有的孩子一時想不開,做出過激行為,可謂是得不償失。

我們應該努力與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在學習上可以共同探討,這並不需要我們一定要有多高的學歷,孩子學習遇到問題多半是對某個概念理解不清,這時候如果你讓孩子拿出課本,找到對應的章節,共同研究一下,説不定孩子就會在你的點撥下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時候孩子對你就有一種信服的感覺,對學習就會保持一種探究的興趣。

傅雷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忘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他對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他要求孩子吃飯時,食不語,咀嚼食物嘴裏不許發出聲響,飯後要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裏的物品用完後,要有規矩的放回去。對人客氣,尤其是對師長或老年人,説話時態度要謙和,人要站直,即或是堅持真理也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等。傅聰現已是當今世界上一流的鋼琴演奏家,他優雅的舉止與傅雷的家教不無關係。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從人的舉止便會對這個人有一定的瞭解,懂得禮儀的人是受人歡迎的,因此每個家長都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好的基本禮儀,使之成為有教養的人,最終對自己的祖國有所貢獻。

傅雷家書讀後感4

讀完這本書後,心中似乎只留下一種感覺,那便是温暖———導言

記得初開啟這本家書時,心中還並不是十分期待,因為想想只是家書,除了父母的嘮嘮叨叨,還能有什麼呢?但是,之後,我很快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在保存僅少的傅聰家信中,我可以看見他的成長,,從一名上台表演忐忑不安、情緒化的鋼琴家,晉升為初露鋒芒的音樂家,轉變為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最後便成為了一個活得有價值的人。這一過程,我們見證並感悟着,正如傅聰父母教育他的信條一般;“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他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無數次的努力做到了,不是嗎?

其實,在這本書中,每一篇家書都有一段深刻的哲理值得我們去銘記,所以,我既不想錯過任何一段,也不願顯得過分囉嗦,思索之下,我決定來分享一下較我而言印象比較深刻的幾段內容。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名翻譯家,一名父親,一位園丁,傅雷一直堅持着自己的原則: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這樣的原則也同樣感染着他的兩位孩子。是的,在學問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傅雷在晚年身體欠佳的情況下,仍堅持譯書,還能夠將優秀的書目推薦給自己的孩子閲讀以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這一點,讓我體會到父親的良苦用心。在藝術方面,從家書中可以看出他對藝術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曾在傅聰遠赴國外時,與其共同探討中國的詩史,他們父子共同地崇拜李白,認為李白是天縱之才,但也同時提出“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思想。他們也喜愛田園詩,認為其灑脱自然古樸,可使人心神安定,舒適安閒。而欣賞詩作畢竟側重於精神,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他不止一次地叮囑傅聰去大自然中走走,多沉思默想。也曾説過:“人需要不時跳過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與想法,也能有正確的自我批評。”對藝術有這樣深刻的理解,帶給我的震撼很大,在真理方面,我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永恆不變。也許是我的側重點不同,我希望以父親、朋友這樣的角度去看待他。就此一筆帶過了。

“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無非是完美,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即。”這段話彷彿給了我當頭一棒,使我頓時清醒,是啊,許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它真的存在嗎?就算再美麗的藝術品也會有瑕疵,又何況是我們人呢?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只要堅信這只是一種考驗,那麼當我們跨越這一道道坎,便會變得更堅強,不可擊倒。那麼我們便不會在意完美的虛有虛無了,而只關注生活的幸福與人生的意義了吧!而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誰勝誰敗,而是個人的隱忍與捨棄,放棄鬥爭,以換取精神上的和平寧靜,即所謂幸福,所謂極樂。

在這本滿溢親情的書中,我體會到了親情、友情與愛情的珍貴,藝術是歷久彌新的,縱使它不完美,但正是因為它的不完美,才能使我們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才構成了這個大千世界,人類家園。

在此,我向世界上所有的父母,為你們的苦心孤詣,為你們的嘔心瀝血致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v84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