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幹法讀後感

幹法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幹法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幹法讀後感1

與其他一些名人出書不同的是,我們能夠從字裏行間感覺到作者是發至真心的來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經驗,不是東拼西湊,將不同人的成功的經驗彙總到一塊,就命名為《如何如何成功**類的書》。

我讀這本書,是一口氣讀完的。現將我現在能夠吸收利用的一些記錄下來,方便日後用來温習。

1.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歡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強制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

2.物理學上有個能力守恆定律,同樣適用於今天人們的經濟生活,如果你現在不如別人,比如你現在很貧窮、很笨拙,而你又想成為百萬富翁、億萬富翁。以你現在的狀況,能把本職工作做好就需要你去狠狠地努力才能完成,而你卻用這樣的努力去實現百萬富翁或億萬富翁的夢想,談何容易,如果你真想實現這個目標,你就必須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你才有希望。

3.對待自己的工作,要像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精益求精,永遠高標準的要求自己。儘管現在市場競爭激烈,但是我們不要去詆譭競爭對手,只要我們公司上下都是積極向上的,每時每刻都在高標準嚴要求的去做,如果能夠做到了,我們就在心態上戰勝了其他競爭對手,超着那個目標進發,實現了,我們就是第一流的公司

4.我認為《幹法》講的主要一種精神,一種完美的敬業精神。員工擁有了這樣的敬業精神,就會為公司創造不朽的業績貢獻,公司肯定會賞識重用這些有敬業精神的員工,這樣的員工也就成功了;老闆擁有了這樣的敬業精神,就會讓自己的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自己的身價也與日俱增,同樣他也會創造更多新的無數個就業的機會,更多成功的機會,就想微軟公司一樣,公司是成功的,員工很多也都是百萬富翁。

經典終究是經典,《幹法》需要多次用心去閲讀,知道有一天,你與它產生了共鳴,你也就具備了它所講的精髓。

幹法讀後感2

《幹法》,一本字數不多、封面普通的職場書籍,卻有着仙丹令人脱胎換骨化境般的效用。一段時間的埋頭狂讀,一陣淋漓酣暢之後,心裏有種説不出的痛快。我想這就是心靈的陶冶。它猶如是這位經營之神激情燃燒時所散發出的馨香,薰陶着你我。同時,它又像是一劑良藥,診治和重塑着你我的“心格”。

縱觀當今的大學生,初出茅廬的我們,才華不比諸葛,桀驁卻勝過張飛。一些典型的病態在我們身上顯露無疑。比如,學生思維的沿襲——把工作當成作業來做;再者勞動價值觀的缺失——認為“做得再好,所創造的價值都是公司的,沒必要那麼傻”。我想也正是為此,《幹法》才體現出其價值。

態度決定一切,持續的意志可以換來無窮的力量。用一個新人的眼觀去審視,我想這句話是稻盛和夫先生給所有新人的忠告的總結。誠如書中所指出的那樣,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進入自己期望的公司,而其中只有極少的人會被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職位。我們所要做的是去積極的面對,去接受,懷揣激情,充滿希望。一個熱愛生命的人,是不會消極地工作的。

“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艱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當你全身心投入了一件事,就會有一種堅強的意願。這意願就會慢慢滲透到你潛意識當中,平時它可能不出頭,但在無意識中它會突然閃現,併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這種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稻盛和夫先生所信仰的“神的啟示”。稻盛和夫的一生詮釋了人生如何以專注的姿態開出絢爛的夏花。他就是那一株只鍾情於太陽的向日葵,卻芬芳異常。

熱愛工作,融入生活。

幹法讀後感3

讀完《幹法》後,我受益良多。不得不驚歎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品質。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二戰後受到重創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幾二十年恢復經濟,乃至發展成為發達的科技和經濟強國。

從稻盛和夫這個人,再到這個行業,再俯瞰整個日本,正是因為這種專業,創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競爭氛圍下,人家的企業才逾越成為世界上頂尖企業,人家的國家才成為富裕發達的強國。

當代我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熱情以及用心的人生態度,至少,我身邊的朋友很少有。他們對於工作,僅僅停留在為了解決温飽而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

曾幾何時,我也在不斷的問自己,到底工作是為了什麼生命的好處是為了什麼看了《幹法》後,我似乎從中找到了些許想要的答案。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實現,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對工作沒有什麼熱情,相反對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激情,對生活的態度沒有用心,同樣工作也不會好到哪去。工作給我們的感覺時常是枯燥的無聊的,時常讓人感覺到壓抑煩躁,這是大多數的人的體會。

恰恰無聊是最讓人墮落的根源,這是我的老師對我説的一句話,無聊是因為你對事物失去了熱情,失去了興趣,而無聊也會導致沒有了用心的人生態度,最終導致一個人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前途,一生默默無為,平凡的結束自己的一生,要嚴肅對待這個問題,警惕這個問題。像和盛稻夫一樣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找的並不是一個好的工作,跟他一齊參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為年輕,想法很多,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當中,是選取離開那家企業,重新尋找更好的工作,還是繼續忍受寂寞,無聊,枯燥的工作,埋頭苦幹,用心進取呢其實我們沒個人都處在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當中,不想抉擇又不得不去應對,怎樣才是對,怎樣才是錯,沒有人去教你怎樣做,畢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別人也幫不上。

這時,當自己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時就要認真思考了,三思而後行,做出的決定就必須要貫徹始終,不要回頭,相信自己。很多時候就是錯了,也不要後悔,有些人後悔當初要是那樣就好了,要是不選這樣或許會更好,這些都是事後無用的後悔,人生難免會有錯,只要不重複犯錯,就對了。以前看過一本書,書上説現代年輕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歸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務必冷靜,戒焦戒燥,學會沉澱。前幾年我一向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極,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想法,此刻的我開始慢慢找到些方向,開始朝着自己的目標在邁進,才恍然大悟,原先是缺少目標和夢想。把目標設置的太大,不容易實現,我就把目標變的小些,時間短些,待實現了一個再之後一個。我過的很充實,不再那麼浮躁和迷茫了。

幹法讀後感4

《幹法》這本書讓我初步認識了稻盛和夫這個傳奇人物,瞭解了他一生的勞動觀、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讀這本書的心得略講幾點與大家來探討一下。

一、 工作的目的。

勞動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

我們工作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吃飯,為了養家,為了獲取報酬?如果僅僅是為了這些,那我們的人生將以失敗而告終而且枯燥乏味的結束。

工作是為了什麼?

1、 工作是人的自我價值的體現。人是社會的人,生活在社會中都必須通過勞動來創造價值,體現社會價值。

2、 工作是鍛鍊人性、磨礪心志、造就人格的“修行”。通過每一天認真踏實、持之以恆的努力工作,全身心得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就能夠做到心無旁騖,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逐步造就自己獨立的、厚重的、優秀的人格。

3、 工作是獲得快樂的前提。每天認真工作,努力獲得回報,才能讓人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和時間的可貴。拼命工作的背後隱藏着快樂和歡喜。沒有目標,不做工作,每天吃喝玩樂,乍看起來這樣的生活多麼開心快樂,但長期持續這種無聊的生活,人就會喪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東西,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二、 工作的方法。

1、 愛上自己的工作。工作中我們通常有這樣一句話“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自己所負責的設備,抓好檢修工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微不至的愛。只有愛上自己的工作,愛上設備才能對設備的運行狀況細心觀察,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對設備噓寒問暖,檢修到設備從內到外的每個細節,才能保證設備健康運行。

2、 傾聽設備的哭泣。檢修工作,通常首要的是“檢”,其次才是“修”。這就要求我們在設備運行中做好日常的檢查工作。在設備正常運轉中出現細微的變化及時發現才能保證檢修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單位各車間操作工都會被要求定時做好車間設備的巡查,觀察各處温度是否過低或超温,認真聽各運轉部位的聲音是否有變化等。同時被要求要鍛鍊很高的“敏鋭度”,因為往往機械有故障都是先發出異響,但設備的動作可能仍然和正常一樣,這就要求當設備在哭泣時我們必須有很高的“敏鋭度”來發現它。

3、 培養“自燃型”的人。所謂“自燃型”的人,就是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才去幹”,“因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別人吩咐之前自發去幹”的主動積極的人。設備檢修可以説很大程度上是良心活,必須調動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員工把設備當做自己的事,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才能確保設備運轉,保障安全生產。

4、 以“高目標”為動力、持之以恆。就像我們的工作目標“帶好人、出好煤、建好井、零事故”。“零事故”的目標就是我們的“高目標”,很難實現,但如果我們不是以“零事故”為目標,而是選擇

一個比如“零死亡”這樣的一個較低的目標來實現的話,那今年的事故率可能會增加很多,而且即使低目標實現了,我們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因為所有的事故都是血和淚的集合。只有持續不斷的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奔着“高目標”邁進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三、 工作的結果。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因為思維方式的差異,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來説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積極的情緒對事情的成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人生·工作向成功的方向發展。

熱情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決定,工作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持續做出了無限度的,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樣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能力的大小因人而異,是由父母或上天授予的,所以不涉及每個人的意志和責任。

所以,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得到的結果就是人生·工作的結果,得數的大小由我們自己把握。

幹法讀後感5

一直以來,我對日本沒什麼好感,也從來沒想過要去看日本人寫的書,最近學校推薦看這本書,於是,我抱着試試看的態度開始翻閲這本書。整部書語言很樸實厚重,沒有我想象中的過多的廢話,一針見血很實在,看了開頭我就想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真的沒介紹錯。寫的非常好,介紹了一些讓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像書中所説的,平時人都是這樣想,每天工作就是為了給自己有口飯吃,沒有激情。稻盛和夫對待工作要用“極度”來形容。他早期便發現了工作的意義不僅在於“賺錢吃飯”,而主要是磨練性格、提升心志水平的“自我修煉”的方式。他將生活、修為、才幹、業績、情感都以“工作”為中心地結合起來對待,而成功和回報則像是他“極度工作”後自然而然的東西了。好像他這般地工作,如果不能成功倒成了“不正常了”。翻開書的第12頁,稻盛和夫娓娓道來一個故事。據説,也是他看過的一個電視訪談節目。説是一位木匠,對待樹木、對待木料上升到了“對它生命負責”的境界。木匠説“在使用千年樹齡的木料時,我們工作的精湛必須要經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驗……”書裏提到這樣一句話,令人冥思:“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門職業,埋頭苦幹,孜孜不倦,這樣的人最有魅力。”

物質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種。人也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點火就着的“可燃型”;第二種是點火也着不起來的“不燃型”;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書中寫到了“潛意識”,你全身心投入了一件事,有一種堅強的意願。這意願就會慢慢滲透到你潛意識當中,平時它可能不出頭,但在無意識中它會突然閃現,併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要全身心的工作,一心一意。但是這個也考驗了自己的意志。一種心態和一種持續的力量。誠如在意義那一篇裏提到的稻盛先生所説,天職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親手製造出來的。人們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辛苦也無怨言,也能忍受。就像我踢球時的感覺,哪怕身體累到極限,卻還是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媽經常會對我説,要是我把踢球看球的時間都拿來學習,一定可以考個更好的大學。稻盛先生認為,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而且,即使進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職位、從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這樣幸運的機會幾乎沒有。因此,要想實現自己的意義,無論如何,必須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非如此不可!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往往就像尋找一座空中樓閣;與其追求幻想,還不如先愛上眼前的工作。只要喜歡了,就能不辭辛勞,不把困難當困難,埋頭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頭工作,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獲得大家的好評。獲得好評,就會更加喜歡工作。這樣便會進入良性循環。這段話給我自己特別大的感觸,有些時候經常會想我到底是否真的喜歡並且適合現在的工作,做一位教師,做一位勞技教師,的確是自己喜歡的。這麼一想,其實自己還是挺幸運的,雖然不是那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可至少也是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了。

所以,還是要繼續鍛鍊自己克服困難、做出成果、得到力量,收穫熱愛。稻盛先生雖然是個佛教徒,可卻並不反對甚至鼓勵人們在工作的修行中尋找樂趣,對於階段性的小成功要率真的表達出自己喜悦的情感,只有這樣,才有動力,平常人也才能做到持之以恆。抱有一顆善被感動的心,誠摯的對待生活。把感動帶來的能量當做動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幹法讀後感6

快樂可以有很多種,人生的目標也有很多種,快樂地達成目標,這過程卻極是難得,而工作這個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行為成為生產快樂和幸福的重要途徑。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幹法》,這本書看之前,受到了各位領導的極力推薦,在看了前幾篇引言時,也無意聽見身邊人這樣一句輕描淡寫的説法:洗腦有很多種方式,這類書無疑就是其一。我想,這兩種對待“書”這樣的精神成果的態度正是決定兩種不同人生、不同層次的主要原因吧。

我不是一個極愛看書的人,我愛聽人説,因為懶惰,每一本總是看到三分之一就半途而廢,因為這一點,我一直為自己的視野淺薄而自慚多年。之前就聽很多人説過日本的企業裏,是怎樣一個瘋狂的工作狀態和管理模式,日本的男人是怎樣的敬業和果敢,女人是怎樣的賢淑温柔,描述之間,讓我覺得這樣一個民族,不管它有怎樣的歷史,至少事實證明,在它們的氛圍裏,人們對於工作這件事有自己獨到成功的地方,而且是值得人稱讚的。

作者稻盛和夫生於日本,創業於日本,可以算是地道的日本成功案例的代表了吧,也激起了我對他這本書的興趣。

用強大的心志打敗痛苦——內心對外界的感知,工作佔據心靈重要位置 工作如同生活一樣,需要快樂的養分,養分來自哪裏,來自內心。

大多數人在工作中都有痛苦難捱的時候,原因大約有三:一是被要求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二是自己不知道如何做被要求做的事;三是做了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卻感吃力不討好。

一者:自己想到了因為懶惰不願意做;自己沒想到,被別人想到了,因為面子不屑於做;自已想到了,也做了,但沒做好,被要求重做,產生牴觸情緒?? 這類痛苦來自心態沒有擺正,如同工作中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我都懂,但做這個沒意思,沒必要,做了也沒有效果云云,卻沒有自發的去思考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

二者:任務下來了,發現有困難,不問不提不交流,草草了事,或是提出問題未得到及時反饋就立刻心灰意冷,卻不再堅持;任務下來了,沒有聽明白,按

自己理解去做,結果與願意大相徑庭,白忙一場,認為是別人沒有交待清楚,卻忽略了自己接任務時對問題的理解和主動交流;或是任務沒下來之前,提前向上打預防針,不會做,不接,情願被人説自已能力不夠,不願意花時間去實踐、去學習?

這類痛苦來自責任心不足,當你對一件事不用心的時候,什麼樣的過程、結果都是擾人的,煩惱的。

三者:團隊協作中常出現的情況之一,合作時並非是有百分百之力可以承受任務,但迫於情面勉強接受,最終未能達到對方要求的標準,結果未能幫到對方卻鬧得自己心情複雜;或是未認清自己的定位,對自己的工作職責認識有偏頗,無法接受和熱愛自己的工作??

這類痛苦來自定位不明,標準不清,目標模糊。

諸如上述,都是我們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形,所有的痛苦根源都是源自己內心對事物的看法過於偏執,心志不夠強大,正如稻盛和夫告訴我們的一樣,堅持“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工作,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磨鍊自己的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有了美好的心靈,就會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為社會、為他人着想,並落實在行動中,你的命運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轉變。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會説這樣的話,我想擔任這個崗位,是想學到更多東西,得到更多鍛鍊,讓自己有更多成長。然後進入工作角色以後,慢慢的,這種想法竟一點點消失怠盡了,回過頭再看稻盛這句話,其實,工作本身就是如此難得的鍛鍊機會,又何苦四處處處追尋那些虛無的所謂好機會呢。

心志的成熟,來源於經歷的豐富多變和坎坷後昇華的從容與淡然,當我們專注於工作,正確思考,勇於實踐,事物給予我們的回報也一定是不匪的。

工作就像戀人一樣,你願意全心全意和她共創美好生活,她就回報你幸福和快樂。

把握當下——“今天”就是你、我、他的“present”

看到稻盛和夫寫的“持續就是力量,抓緊今天這一天”,我就立刻想到了斯賓塞·約翰遜帶給我們的《present》一書,表達的是類似的意思。在英文裏“present”其實有兩重含義,一譯為“今天”,另一譯為“禮物”,全書基本是以對話方式完

成思想的表達,生動貼切,也易於理解。而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把握當下,此刻就是上天賦於你的禮物”。為什麼把“此刻”説成是上天賦於的禮物呢?當你真正意識到今天、此刻的重要性時,它就會變成你人生的禮物,讓你能夠全神貫注,專注於當下要做的事。一個人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是會忘記時間,忘記煩惱,忘記一切的,而這過程,事實上是一種享受。當你完成一件事時,再回頭看看,你唯一做的其實就是把精力集中在這一件事上,你會突然發現“效率”全部體現在這全神貫注的時刻裏了。

稻盛和夫的觀念裏,抓緊今天這一天,不僅僅是告訴我們,眼前的事要踏實全力地去做,更是告訴我們,任何成果都不是一天成就的,任何偉大成果的創立人也都不是一天成功的,需要無數個“今天”的積累和不斷嘗試,而每一天都應該有所創新,讓每一天做得更比前一天好,持之以恆,孜孜不倦,“平凡”慢慢昇華為“非凡”,成功也會自己慢慢浮現。

任何堅持的歲月裏,都會有不順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障礙時,我們是如何對待這些問題的?問過自己之後,發現其實答案並不難,只是做到很難。童話故事裏,上帝會給結束的生命戴上光環,讓它升入天堂開始另一段旅程,或是給邪惡的靈魂,掛上腳鐐,讓它步入地獄悔過自新,重新開始。如果我們把每一次的“絕望”都看成是一個新的開始,再來走過,這一路一定會比之前精彩許多。

進步法則——高標準,高要求,讓人“嗤之以鼻”的完美主義者

曾多次聽人們對待認識劃分的四個層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工作亦如此,我們屬於這四個層次的哪個層次?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在每一件工作中思考。我們常常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發現上級領導永遠都能挑出毛病,領導也總是被下屬背後説成是“工作潔癖”,眼裏似乎容不得一粒砂子,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可是領導永遠沒有滿意的時候。這是為什麼?其實這就是一種完美主義的追求。仔細想來,對完美的追求,其實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誰敢自信的説“我已經做到讓別人無話可説了”呢?

完美是由無數的精湛的細節組合而成。稻盛和夫把生產完美的產品稱為“會劃破手的”嶄新的產品,那麼,服務行業的我們,應當把生產完美的服務稱為“會

感動心靈”的服務,也許在努力的每一天,我們都無法做到這麼極致,但我們要把每一天的標準都定為“會感動心靈”的級別。做任何事情之前,提前想像一下“完成時的狀態”,那麼做服務之前,就請先想像一下完美的服務之後,客户是如何感動和感激的,也許就更能激發我們的工作熱情了。

回到那幾個層次,不記得順序還是否正確,但幾個層次的確很有意思。 當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時候,是最可悲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缺失在哪裏,也不知道該學習哪些東西。這有點像剛步入社會的畢業生,他們瞭解理論知識,但很難直接應用在實踐中,只能通過被動的培訓、工作安排去完成一件一件任務。如果我們在工作三五年後,仍然是這樣的工作狀態,那就無異於剛畢業的學生,甚至不如他們,因為進步社會後還摻雜了一些對工作個人的偏見,這樣的人難以被管理,也難以進步;當“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時候,至少還清楚自己的弱項,可以用時間來彌補,用實踐來改進;“不知道自己知道”是另一種可悲的'狀態,這類人是最缺乏信心的人,不敢嘗試,不敢表現,不敢證明自己,更不知道自己發展的路在哪裏,幸運的話,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取之所長,得發發展,不幸的話,可能這一生過去了,還是渾渾噩噩、不知所措,浪費了光陰,耗盡了青春,這類也是最易後悔的人;“知道自己知道”的人是最清醒的人,有高度的“敏鋭度”,知道目標是什麼,需要什麼,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過程該如何把控,要做到“最佳”狀態還是“完美狀態”??

在數學領域裏有一個特別的符號“∝”,意思是“無限接近於”。不管是哪個層次的人,都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點,當一件工作沒有做到完美的時候,永遠都要虛心接受好的建議,然後努力的改進,做到這一點,就説明你還有無限發展的空間,即使達不到“完美”,但你會無限接近於“完美”。

懂得總結——工作一大技能,也是收穫人生的方式

記得領導曾和我們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人活着,是為了什麼?

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也都有自己的道理,每一個道理都來源於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思考的沉澱。稻盛和夫也一樣,字裏行間無一不樸實的展示了他親身奮鬥的思想結晶,我們看稻盛和夫的文字,如同看見了一幕幕當年他的奮鬥史的個個片段的再現,可以想像,每一句總結,經歷了怎樣的一個過程才凝結而成,工

作正是由這無數的開始和無數的總結而閉合完成:思路、計劃,籌備,執行,解決,失誤,糾錯,重來,分析,總結,反饋…….

我想,稻盛和夫是快樂的,也是知足的,他的人生總結和他那一串串給工作和人生帶來碩果的思維方程式,不僅造就他自己一生的成就,也將給閲讀他的人帶來終身的益處。

幹法讀後感7

稻盛和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了關於工作的價值,告訴我們如何去工作才能讓人生獲得一個好結果。首先給自己有長遠的眼光,看見“完成是的狀態”給自己定下高目標,注入我們100%的熱情,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用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挑戰,努力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就不怕實現不了,因為人本來就具備讓願望實現的能力。其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力求完美,注重每一個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同時,拋開自己感性的煩惱,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敏鋭度,及時的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堅持不懈的去努力。最後,不要總想着自己不會、自己做不好,用冒險的心去接受挑戰,敢於創新,無論多渺小的工作都積極去做,抱着問題意識對現狀進行改良,將我們期待實現目標的強烈願望變成潛意識去不斷激勵自己,即使遇到困難也絕不放棄,全力以赴,這種堅定的信念會帶領我們走向成功。

即使能力很平凡,到只要付出不亞於常人的努力,用正向的思維方式和熱情去積極面對,就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從而取得巨大的成功。

幹法讀後感8

多少人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中喪失了激情;多少人在繁雜和瑣碎的事務中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多少人在經歷挫折和困苦之後開始失去了前行的動力……這些都是職場中十分消極的現象。而我,在工作七年後開始逐漸出現上述現象,當上新手媽媽後,家庭和工作中瑣碎的事情同時困擾着我,我開始產生辭職的念頭,好友發現了我的情況,向我推薦了稻盛和夫先生寫的《幹法》,看完這本書後我找到了這些現象產生的源頭,那就是——對工作沒有明確的認識。

稻盛和夫是誰?他是日本“經營四聖”中唯一還在世的一位,他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第二電子株式會社,在20xx年以78歲高齡接收日航,僅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扭虧為盈,成為20xx年世界利潤最高的航空公司,同年,他推出了這本《幹法》,該書一經出版,一年內再版19次,月銷量最高達20萬冊。這本書記錄了作者的創業經歷,書中充滿了他對工作和生命的敬畏。

在《幹法》這本書中,作者結合自己七十餘年的人生經歷,用通俗的語言將自己對工作的種種心得都娓娓道來,併為我們闡明瞭人為什麼要工作以及應該如何更好地工作。從心態到行動,作者好像知道我們會在工作中面臨哪些困難和疑惑一般,所以我們很容易能夠從書中得到一些解答或者啟發。通過作者的講解,我意識到工作根本就沒有什麼捷徑可言,當我們對工作有一個明確而又積極的認識之後,工作對我們的意義就明顯不一樣了,我們也就會對它抱有更多的激情和熱忱,工作的過程也就會顯得更加順利。

在這本書中,作者説:“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於通過工作來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人格。”這句話雖然很簡單,但是卻很直觀地向我們説明了工作的意義,反觀現在的職場,有一部分對工作的認識還是比較消極的,有人認為工作是換取報酬的工具,有人認為工作是走出校園後不可逃避的過程,我知道這樣的想法都是十分常見的,但是常見並不意味着正確,因為如果我們長期持有這種被動情緒的話,工作的積極性一定會逐漸減少,而最終自己將無法進步,並且毫無收穫。

那到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呢?我認為,工作是一場修行。在修行的道路上必然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比如辛苦做了很多天的方案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又或者因為一個極小的錯誤被領導嚴厲地批評了一番,當身處於困境之中時,我們很容易抱怨,甚至動起辭職的念頭,但其實這些都是無用的,最好的方法便是如同作者所言,用這些困境來磨練自己、提升自己。每一個人初入職場時都如同一張白紙般,正是因為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窘境,我們才能夠變得更加沉穩,才能夠更加嫻熟地處理好工作,不管在能力上和心態上,我們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當我們回首的時候,我相信我們都會很感激那一段痛苦的時光,當初越是覺得不可能逾越的困難,越是會為我們帶來進步,而這就是修行的過程。

工作是一場修行,雖然在前行的過程中,我們的腳步常常會覺得有些沉重,但是那些經歷過的困境一定會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充實和踏實。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指引和激勵下,我們都要走好這條修行之路,將汗水和激情灑滿腳下的路途,以拼搏和奮進的風貌來迎接明天。

幹法讀後感9

前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稻盛和夫的著作《幹法》,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觀”、“勞動觀”、“工作觀”,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進行深刻反思,進而找到新的人生支撐點。

本書以“為什麼工作”為起點,講述瞭如何磨練靈魂,提升心志。通過結合稻盛先生的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瞭如何愛上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閲讀此書,有以下幾點領悟: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曾經聽過一句話“越努力就會越幸運。”“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認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也許在別人的眼裏,你的認真有時會顯得比較“較真”“古板”,甚至會比較“傻”,但是當你真的熱愛某項事物或事業的時候,你的“極度認真”不是刻意的表演,而是真實感情的流露,是“迷戀”情感的唯一態度。

要擁有人生的“夢想”。如果我們沒有夢想或者是有夢想但覺得很渺茫,並不敢想,那麼夢想終究是夢,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稻盛先生有一句話“人本來就具備使夢想成真的巨大潛力”,即使是覺得自不量力的夢想或目標,若能牢牢記在心裏,並堅持不斷的為了實現它去努力,那麼你的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

領導能力的提升重在“思考”。正如書上提到的“松下幸之助”的有關於“水庫式經營”一樣,企業的領導也只能從大格局去引領我們,每家支行會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客户羣體等的不同,適合經營的方法肯定也會有很大的差別,這就需要我們必須自己認真去想,認真去思考,“這種思考是一切的開始”。目標方向已有,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思考找到具體的方法,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工作中當遇到覺得難以克服的困難時,當自己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稻盛先生告訴我們“這時候其實並不是終點,而是重新開始的起點。”想想我們每次遇到“坎”的時候,往往不是堅定自己的信念,繼續努力,而是為自己做不到尋找各種理由,推卸責任。就是因為對待困難的態度不一樣,則每個人收穫的結果也不一樣。所以,當我們覺得進入“絕境”的時候,試着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態度,説不定立刻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呢。

最重要的是“注重細節”。記得聽廣播的時候主持人説過一句話“現代社會特別需要工匠精神”。例如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更新,導致衍生出來現代化所需要必需品的種類繁多,如何在眾多產品中脱穎而出,肯定就要求製造者在產品的細節處下工夫才能夠贏得市場,同理可證,不論是產品的質量還是工作的質量都是一樣的道理,追求“工匠精神”,“注重細節”,就會使你在和別人做相同內容工作的時候能夠“與眾不同,脱穎而出”。

總結稻盛先生的人生理論,就是在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的前提下,擁有對人生對工作的熱情,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將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正確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那麼所得到的人生將會是“碩果累累,幸福美滿”。

幹法讀後感10

《幹法》這本書是我所讀的第二本日本作家的書。初拿到《幹法》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想制度不同環境不同的兩個國家,他所寫的書。帶着這個疑問我開始讀這本書。慢慢地我發現我所想的不一樣。對於稻盛和夫那種近乎完美的工作態度讓我感到震驚。《幹法》這部書中以當今時代年輕人,人生觀、勞動觀、工作觀的偏離和缺失為歷史背景,結合自己傳奇一生的實踐經驗,詳細闡述了人生價值、人生的意義,工作的目的、方法、境界,稻盛和夫從加強個人修養、追求高目標、創造性地工作、人生方程式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此書的主要內容。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確實讓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態度與目的。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和勞動觀。

整本書通讀下來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稻盛和夫提出的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而給工作和人生帶來碩果的正是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其中,思維方式最為重要。要度過幸福的一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業做到最大就無論如何必須具備正確的、正面的“思維方式”。而給工作和人生帶來碩果的正確的“思維方式”是:“積極向上、具有建設性;善於與人共事,有協調性;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能同情他人、寬厚待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勤奮努力;不自私,無貪慾: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剋制自己的慾望等。正是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工作,我開始那我自己與稻盛和夫説提出的觀點相比較。我發現之所以我是平凡人而他卻成為大師是因為在他的身上有着大多數成功人士的共同點,他們沉着冷靜,能忍耐、有魄力、不僅有遠見、具有責任心、並且還有一個寬廣胸懷、一顆勇敢的心。他們擁有着強大內心…。而這並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他們經過磨難,經過不懈努力,經過卧薪嚐膽,經過無數的磨鍊所造就出來的。讓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心與厚重的人格。

老人常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但也要看怎樣樣去理解。有人把它理解為胸無大志苟且過日。有人認為人在崗位上就應該作好應有的事情,哪怕你明知道後天就要還俗了,但是今天你還是和尚,作為和尚要去撞鐘。估計在稻盛和夫看來應該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吧。估計他會想既然是撞鐘怎麼樣才能撞得更好吧。想想我現在的工作,作為一個老師一個好老師所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書本的道理,而應是通過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做人的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老師的我更應該積極地向學生傳送正能量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關注細節、追求極致、追求完美。對自己苛刻再苛刻。而且要做一個自燃型的人,最先對事物開始採取行動,將其活力和能量分給周圍人的人。

更何況同稻盛和夫相比較我比他幸運多了。當初的他想成為一名醫生,卻進入到了陶瓷廠。而我卻如願以償的站上了講台。對於他來説幸運的是他是一個對完美近乎苛刻的人,它擁有的厚重人格幫他走上了成功之路。而我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不過好在懸巖勒馬為時不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們要給自己設置不同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去完成它。這樣才能促使我們走向成功。

和自己的工作談場“戀愛”,。只要喜歡了,愛上了就能不辭辛勞,不把困難當困難,埋頭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頭工作,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獲得大家的好評。獲得好評,就會更加喜歡工作。歡樂和幸福總會從辛苦的彼岸露出它優美的身姿。

《幹法》這本書讓我明白,在工作的道路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善於去發現美,善於思考。要積極樂觀的去面對。要敢於堅持,享受嘲笑。要努力攀登,只有這樣夢想才會照進現實。

標籤: 幹法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n07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