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推薦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推薦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推薦

在寧波大學成教學院參加浙江省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領雁工程初中校長班培訓期間,我的身邊帶着一本書,這是我半年前從新華書店購得但一直沒認真讀的一本暢銷書。是美國《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用了4年時間寫成的一本重點論述"全球化"的專著。現在,利用這段"閒靜似水"的日子,我看完了這本書,雖然我依然認為我並沒有讀懂這本書,但似懂非懂之間,它讓我思考了很多,收穫不小。

弗裏德曼在書裏用生動的故事、已有的術語和概念,描繪了全球化這種體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車"和"橄欖樹"的衝突——全球化體系和文化、地理、傳統以及社會的古老力量之間的緊張狀態。他還詳盡地敍説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覺到全球化殘酷性的人羣中所產生的強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説明了應該如何才能保證這一體系的平衡。他的觀點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種現象,也不只是一種短暫的趨勢。它是一種取代冷戰體系的國際體系。全球化是資本、技術和信息超越國界的結合,這種結合創造了一個單一的全球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全球村。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把自己頭腦中已有的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或者認識調動出來與之進行一個廣泛的對比,確實感到經濟全球化洶湧而來,同時也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

弗裏德曼不愧是記者身份,他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全球化,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象在看電影,也有點象在讀一篇扣人心絃的懸疑小説。但讀完之後,冷靜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讀到作者本身並不是經濟學家,因為他對經濟全球化的解釋比較大膽。

我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來源於傳統的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就像我們大多數人瞭解費爾巴哈和黑格爾是從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開始的一樣,但這一點並不妨礙我對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認同感。按照馬克思的理論,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的決定因素是生產力,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學技術,而我們平常眼見最多的東西--形形色色的經濟現象,社會現象,乃至文化現象和生活方式均來源於和決定於我們肉眼看不見摸不着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所以從這一點來説,是人類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過去、今天和未來。在原始社會,一切愚昧和文明均產生和決定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儘管他的表現方式千差萬別或者説今非昔比,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規律並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同樣如此。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和時空感消失了。我們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內賈德坐在同一條板凳上。這就是技術,把這個世界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弗裏德曼指出,由於市場的全球化,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使這個世界的經濟敏感得比流感來的還快,比禽流感的傳播還要迅猛。有點像"蝴蝶效應".或者你仰天長歎一口氣,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颶風。你跺一跺腳,就引發了"東南亞海嘯".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越來越千絲萬縷,越來越榮辱與共。由於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可能我們已經不能辨別世界500強企業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弗裏德曼對環境問題表示了高度的關注,指出引起環境問題的原因經濟的不合理發展,但同時指出解決環境問題還是得靠科技,人類必須走一條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道路。

因為並不從事於經濟領域,我是讀不太懂這本書的,但還是收穫了緊迫感。深感國家要強大,要走出狹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場徘徊的囹圄,還是得靠人才。面對洶湧而來的全球化浪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戰略型的人才,無疑是個巨大的硬傷。企業缺乏全球化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經濟發展浪潮中浮沉,國家缺乏全球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世界範圍內把握自己的命運。此時此刻,我更深秋的感受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工作對於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具有着怎樣的意義,我們今天的工作就是明天國家的實力。

當前,中國正在走一條科技興國的科學發展之路,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不二選擇。中國也正經歷着一場巨大的教育變革。在培訓的這段日子裏,我們聽了很多講座,有教育領域的,也有經濟範疇的,有管理經驗的,更有教育思想的,我們的教育該何去何從,哪些是我們必須繼承的,哪些又是我們必須變革的,經濟已經是全球化了,教育作為意識形態的東西,也會全球化或者已經全球化了嗎?教育的全球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又什麼區別嗎?具體到我們每一所學校,具體到我們教育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我們該以怎樣的時代眼光和國際眼光去審視?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參與二十年後的國際競爭嗎?當然,我無法對這樣的大問題做出回答,但我們需要這樣的思考,這就是《世界是平的》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陳海華

在非洲,瞪羚羊每天早上醒來時都知道,自己必須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快,否則就會被吃掉。——題記

春節期間,抽空讀了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書。

乍聽到書名,或許很多人都會疑惑,世界分明是個球體,怎麼可能是平的呢?其實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全球化發展和演變進程,以及全球化對現代世界的影響。托馬斯-弗裏德曼認為,過去因為信息不對稱、資源稟賦差異、經濟政治制度的限制等因素,致使世界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人們在參與世界範圍內的競爭時是不平等的,是無法實現充分競爭的,但是隨着Windows操作系統的建立,互聯網的發明,外包、離岸經營、產業轉移在全球範圍內的興起,供應鏈管理的日益發達,數字移動科技的應用等等,使得全球資源和信息高度共享,科技變革和進步正在消除各種壁壘,世界各國參與全球化競爭的平台被徹底推平了,個人

和企業可以很容易的參與全球化的競爭和合作。

書中將全球化進程劃分為三個偉大的時代:第一個時代(全球化1.0版本),從哥倫布航海開啟世界貿易開始,這一時期全球化是由"國家"的力量在推動,世界變圓了;第二個時代(全球化2.0版本),這一時期"跨國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世界變小了;第三個時代(全球化3.0版本),全球化將以個人為主,在全球範圍內合作與競爭,以至將所有競爭的平台變為平地,世界變平了。

看了這本書,對我有兩點最大的啟發:

一、當前這個變平的世界給每個人提供了非常好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如果沒有成就的話,不能怪沒有機會,而是自己沒有行動。

國外有個年輕人發現蘋果公司與IPOD(MP3播放器)配套的耳機很漂亮,但是它永遠只有一個顏色——白色,於是他想,如果我能生產出各種與機身顏色相同的耳機肯定會受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於是他上阿里巴巴,找到了中國浙江的一家公司提供設計,找到了廣東東莞的一家公司進行生產,設計加生產的成本很便宜。有了產品後,他又找到亞馬遜,通過亞馬遜遍佈全球的網絡將他的耳機銷往全世界。在這個平坦的世界裏,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和想象力,世界上的所有資源都可以為你所用。

二、要有合作的心態。

我覺得,二十年前可能競爭比合作重要,但在全球化程度非常高的今天,合作可能比競爭更重要。

在美國,但凡達到一定規模的公司,幾乎沒有不將他們的業務進行外包的:美聯航、西南航空等航空公司將他們的後台管理和售前售後服務外包到印度;微軟、英特爾、IBM、戴爾、惠普等IT企業將他們的研發外包到印度和中國;NIKE、NEW BALANCE、CONVERSE等體育用品製造商將他們的生產外包到中國和越南;思科、GE、朗訊等電信電器將他們的研發中心建在印度;甚至在美國還興起了這樣一種潮流,大量白領將他們日常工作中比較基礎的一部分外包到世界各地,他們在中國或印度找一個助理,每天下班前通過email將工作分派給位於中國或印度的助理,由於美國與中國和印度有12個小時的時差,美國人晚上下班時中國和印度正是早上上班時間,這樣美國的白領們睡一覺之後第二天早上一醒來,他們需要的工作成果已經躺在他們的郵箱裏了,他們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不間斷的工作……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當今這個世界,除了想象力不能外包外,能外包的基本都外包了,各項工作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外包到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部分工作又從發展中國家外包到中東和非洲一些欠發達國家。可以説世界各國不管是經濟也好,文化也好,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已經密不可分,必須進行合作。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同樣必須富有合作精神。沒有一個人是全才,我們每個人不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多優秀,但也只是中谷海運這艘航母上的一個零件。一艘巨輪平穩運行需要千萬個零件精密無間的合作。這是一個英雄退位、團隊進位的時代,萬人齊划槳,才能開大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lee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