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2015年經典潤童年讀後感

2015年經典潤童年讀後感

經典潤童年讀後感(1)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纏着爸爸媽媽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他們常常被我問得哭笑不得,用媽媽的話説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還經常找不到答案。爸爸、媽媽常説:快認字吧!認的字多了,自己就會看書了,書——會給你滿意的回答。慢慢地我就認識了很多字,到了晚上,媽媽又總是捧着一本畫有美麗圖案的故事書給我講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聽着聽着,我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甜美的夢鄉——我夢見自己變成了故事中有個性的小羊羅素、善良的小矮人……聽着媽媽講的那些美麗的故事,盯着媽媽手中的書,我開始知道,原來書中有那麼多有趣的故事呢!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喜愛書了。

幼兒園時,幼兒園那一本本小小的、薄薄的書吸引了我,特別是《分級閲讀》,更是讓我學到了很多。就這樣,在老師和媽媽的幫助下,我認識了很多的字,學會自己看簡單的書了。

上小學後,老師教我學會了拼音,我認識的字更多了;於是我開始自己讀書,走進書中那神奇的世界。家裏的書,不管有沒有注音,大部分我能自己看了。在書裏,我發現了一個有一個祕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高大可怕,遠古時代人們鑽木取火……哦,世界原來這麼奇妙!《爺爺有辦法》讓我知道爺爺是那樣有辦法,總是能把舊的東西重新變成有用的東西。一塊很普通的、平常的料子被爺爺因為愛自己的孫子而帶來了精彩和奇妙。《雷鋒日記》讓我懂得人活着要更多地為別人着想,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神奇的校車》讓我知道人的想像力是無窮的,創造力更是無敵的。《人與自然》讓我知道了動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十萬個為什麼》讓我知道了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從小愛科學系列》更是讓我領略了科學的神奇和奧祕……書告訴了我許多以前我從不知道的故事,還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在我的小房間裏,小書櫃上全都是我的書,從小小的、薄薄的故事書到整套的各類百科書,應有盡有。蜜蜂離不開花朵,羊兒離不開青草,魚兒離不開水,我也離不開這位不會説話卻能教我很多東西的好老師——書。讀書,真好!我愛讀書,書給了我知識和智慧,也給了我力量和勇氣。每讀一本好書,更像是交了一個好朋友。同學們,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吧,請堅持每天至少讀書半小時!

經典潤童年讀後感(2)

三歲那年我被爸媽送到幼兒園,那時,我什麼都不懂,整天只知道嘻嘻哈哈地玩耍,以為人的一生這樣就會很快樂。

讀小學一年級時我學會了拼音,藉助拼音在書海中不亦樂乎。

讀小學二年級時,當我打開課本,嚇了一大跳,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只好“望書興歎”。

我讀書,我快樂!因為我在書中學到了許多名人名言、成語、詞語,如:高爾基説的:“書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知道,讀書有多麼的好!

我讀書,我快樂!因為我在書中學到了知識,大開了眼界,充實了生活。在無邊無際的書海中,我知道了茫茫宇宙的起源,知道了大自然的奧妙,知道了鳥獸蟲魚的祕密……在書中,我瞭解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明,飽覽了雄偉的萬里長城黃河……讓我見到了祖國的美麗山河!

我讀書,我快樂!因為我在書中認識了很多朋友,學會了很多道理,有偉大的毛主席,有助人為樂的雷鋒叔叔……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勇敢,知道什麼是善惡和美醜,懂得了什麼是友情、親情,感受了什麼是崇高和偉大;通過讀書,我學會了如何做人,學會了如何學習和生活,學會了如何樹立理想,把握未來。在書中學到的這些道理,讓我熱愛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通過讀書,讓我知道了“我讀書,我快樂”!

經典潤童年讀後感(3)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受家庭影響,我自幼受家庭的影響,讀了許多傳統文化讀本:《三字經》、《論語》、《千字文》、《西遊記》…….在班裏我可是數一數二的讀書小明星。

英國的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温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教育我們要勤奮學習、奮發圖強、團結友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們的發現。

我的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喜歡中國的詩歌宋詞,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為心中的安慰。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好朋友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尋一個清靜之所,平心靜氣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小小的一本《唐詩三百首》伴我度過了整個暑假,我很喜歡它,它使我受益匪淺,我將反覆誦讀。我誠摯的歡迎和我同齡的同學常常走進萊山區圖書館,讀自己喜愛的書,交自己能夠一生受用的朋友!

標籤: 童年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8z0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