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通用9篇)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通用9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時間簡史》的讀後感(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通用9篇)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1

就在“五一”小長假,我讀了一本特別的書——《時間簡史》。翻開這本書,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一覽而進了我的眼球。此書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史蒂芬威廉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與宇宙知識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這本書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説。

是霍金,對宇宙的形成和歸宿所作了一個詮釋!霍金真厲害,他判定宇宙的起源是一個無限大的奇點,是爆炸形成的!最後的歸宿有兩種:一個是宇宙無限膨脹。另一種是宇宙先是膨脹,但到一定程度時會縮小最後變成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的奇點也就是宇宙會無限循環!

霍金,是一位意志堅強的人,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還是不斷探索,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奧祕。

《時間簡史》真是一本好書,不僅能教會別人知識,還是一本讓人思索,給人感悟的好書!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2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人類尚未弄懂的問題,都如磁鐵般吸引着我們。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探索着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為的就是能更好的瞭解周圍的事物。21世紀是個發達的世紀,我們就更應該好好地去研究身所處的環境。出於強烈的好奇心,我認真地讀了史蒂芬。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這本書。裏面講的是一些根據科學原理而得出的推論。起先,我是並不太懂這些內容。但是,合上書本仔細想想,細細地品味其中的哲理,倒也讓我耳目一新。

首先,這本書以科學的目光來向我們證明,每一個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而不能因為某些問題太難懂了,所以就盲目的去相信一些什麼歪理邪説,那樣是不對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比如説是人人討厭的蚊子,我想沒有一個人是希望老天爺將它創造出來的,可是,它又確實是生活在我們的大千世界,如果有誰想要使蚊子滅絕的,那是根本不符合常理和科學原理的。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生活和學習也是如此。每一種發現與發明,都是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與探索才得到的。因此,我們在學習方面上也要這樣,有一個自己的嚴密的學習計劃,而好的學習計劃呢,可以有助於你的聽課,複習,這對於一個小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如果養成了這樣的一個好習慣,那麼,在日後的社會上,它就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其次,以前,不管在什麼課上,我只要懂得了一些知識,或者是明白了一些什麼道理。就會以為自己懂得了很多似的,總感到內心有一股莫名的興奮。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時間的推移,我才知道,只認識一些道理或公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生活中,知道一些平常而又普通的知識的人,數不勝數。我被他們夾在中間,自然是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甚至,有些時候會被別人比下去。總的來説,知識不可能只被幾個道理所埋沒,人們也總是想方設法的去尋找更多的祕密。這個未解之迷解開了,下一個未解之迷又在等着你。而到底最後這個未解之迷有沒有被解開。還得靠你自己的努力。就像學習一樣“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無法在學習上做到最好,那是因為學習上根本沒有最好,你有的只是和別人較勁,和別人爭奪,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獲得好前程。

最後,讀完了這本書,我的腦子還縈繞着許多的問題,宇宙曾經到底有沒有發生過大爆炸,地球以前是不是一個無限的小點。我還是困惑。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多走進生活,多學多問,才能獲取更多大自然的奧祕。

讓我們記住霍金先生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3

我利用假期簡讀了這本《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的一種感覺:

全書共十二章,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知識,讓我們似乎是局外人的人洞悉了字宙的奧祕,包括:我們的字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字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跟我們講述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通過閲讀,讓我覺得自身的渺小,宇宙的奇妙,人類的生命力……“在一個無限的宇宙,每一個點都可以認為是中心,因為在它的每一邊都有無限顆恆星。”每一句話都值得我深思,本以為自己眼前的生活就是全世界,其實我們只是萬物中渺小的一微粒而已。看清自己的所在,看清自己的本心,看清自己的未來,這才是這本書真正給我的啟發。霍金的思想讓我感歎科學的無窮力量,讓我們能夠打開思維,放眼觀望一切。我們看到的字宙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存在。空間和時間不僅去影響而且被髮生在宇宙中的每件事所影響。也影響着我們自身的今後一切。所以通過了解黑洞、瞭解奇點、瞭解我們的星系不是唯一的星系。

通過閲讀、通過學習,普及天體物理的知識,讓我對宇宙的神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驚訝於多少次的必然與偶然、才有了太陽系,オ有了地球、才有了孕育人類生命都可場所。霍金教授的思想與智慧令我敬佩,讓我深深感受到那耀眼的光芒。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4

剛剛拿到這本書不知從何讀起,因為這對於我來説太過於陌生,陌生的難免讓我覺得空洞……

硬着頭皮讀了下來,心中又生一絲欣慰,不禁感慨良久。忽然,情感隨之而來,人生可歎……

《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一種感覺:窺探茫茫宇宙,人生的那些小事又何足讓你筋疲力盡,何不到茫茫宇宙中暢遊一番。這不就有了蘇東坡的“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古人尚且如此,我輩何為小處而大傷腦筋。

《時間簡史》所闡述的大部分內容都會牽動你的每一根神經,讓你為之動容,為之感歎。茫茫宇宙在她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有那麼多的故事,讓你有讀不完的精彩,讀不完的快樂,更有讀不完的追求。回首往日,生活讓我輩容顏盡失,儼然失去了生活的無窮空間,在被填充滿滿的生活中,我還能找到什麼呢?對,也許那是對的,當一個空間束縛你時,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離這個空間,而是在另一個高度去享受它。達到這個高度需要不是一本書的閲讀,而是對一本書的感悟。

《時間簡史》一本科學界的劃時代着作,為何被冠以人生的禮讚。不有一位名人説的好嗎:有一百個人讀《紅樓夢》,會有一百零一個觀點去洞悉這部偉作。一部科學着作除去它身上的科學價值外,還有它那不可或缺的文學光環。科學留給理性的人,而文學留給的是感性的人。而具有的是理性的頭腦感性的思維,因而我讀《時間簡史》就會有不同的思維火花碰撞出來,讓我不禁一陣舒心,快感之意不言而語。

忽然間我發現平日裏的那些瑣事早已把我的生活搞的亂七八糟,讓我渾渾噩噩,但終不知為何忙碌,為何心驚膽戰。如今換個高度,你會有不同的感受,生活依然忙碌,但你卻不會心碎,因為一切已變得那麼淡定,那麼從容;生活依舊殘酷,壓得喘不過氣來,但你不會放棄,因為你早把一切盡收眼底。原因在於你站得高度不同,把生活的高度比作宇宙空間的長度,這種比喻不禁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但細究起來,還是頗有意味的。廣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人生的寬度,寬度就是人的施展程度了。由此可以看出眼界之廣可以反應出你的思維的廣度。放棄思想包袱,做一個輕鬆的有心人,不要累壞了,才知道你在做無用功。

《時間簡史》一部科學着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理論史,沒想到此心裏不易樂乎!跳出生活來觀察生活,多靜下來回頭看看,不會累壞了,也不會沒有方向。會生活的人就會駕馭生活,而不會讓生活牽着鼻子走!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5

小學的時候就聽説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雖早想一窺究竟,但終究功力淺薄而沒有為難自己。我對於自然科學的喜愛可以追溯到三四歲的時候,至今還記得,夜晚美麗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對自然發出了質問與感慨。

如今,歷經十年數理化的修煉,功力激增,雖尚無渾厚殷實之沉澱,卻已能瞭解少許,但有力餘,便欲牛刀小試,有幸於書店中覓得此珍貴之書,便買諸家中,悉心運氣以觀。

此書雖銷量達1000萬冊,創科普著作之奇蹟,引無數觀者摘鏡立目,但仍因其內容之艱深,專業知識之涉域甚廣,使文人墨客欲其書者盡折腰而視之為“天書”。

霍金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史以及當代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宙不守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反物質理論,黑洞引力論等等,皆為大學理工科專業內容,常人想以此書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用具,實非明智之舉。

全為此書而費盡心思,雖尚不可徹悟其內之深涵,卻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於此,便欲粗評一二,傾我心之領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對霍金——終為大師也

自幼患異症,身不由己,卻意志剛毅,才思敏捷,為此浩瀚之文,足可見其氣之深廣而奧絕也。此書絕非僅以理科專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懷並與機智修辭。此舉,實深刻記於我心,令我無能忘之。

二、對內容——回味中帶着思考,思考後更是回味

讀書使人明智,此言非虛。《時間簡史》一書就是把讀者引向宇宙的起點和萬物的本源,從而引發我們對個人、對同伴、對事件、對社會、對生命、對世界、對意識等等的思考,進而使我們在自身尋找本質。無意中便提高了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此書從宇宙圖像説起,系統地介紹了時間、空間、量子、自然力、黑洞、蟲洞等內容。我們在與作者一同思索中,墮入了科學的迷幻之網,似乎時而看見一絲亮光,也許那就是未來的可以認識的世界。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6

從識字以來,我讀過很多書:《西遊記》《俄羅斯童話》《上下五千年》……然而,現在五年級的我有些不滿足於這些書了,開始對《前世今生》《時間簡史》一類講述哲理、科學的書興趣盎然。雖然初看上去,這些書枯燥無味,但是細細品味,卻常常引發我無限的思考與遐想。下面,來説説我讀《時間簡史》的故事吧。

第一遍讀《時間簡史》時,我只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大都是跳讀,略去了那些艱澀難懂的部分,只看有趣的內容。但即使這樣,仍覺得無聊,先後也只是翻了兩頁,便束之高擱了。

直到有一天,無聊的我,抱着好奇的心,再次打開了那本黑色封面的《時間簡史》,低下頭,靜心地品味起來。我隨手握起鉛筆,點點劃劃,慢慢記下自己的疑問,一躍而出的靈感……咦!什麼時候那些黑白的文字漸漸生動了起來?慢慢地,我被帶入了一個科學的世界:與亞里士多德觀賞水、火、土、木幾顆星星的變化;與托勒密一起鑽研宇宙中心的祕密;與哥白尼、伽利略一起用真理、事實來推翻錯誤的理論……一頁一頁,我認識了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堅持真理的伽利略,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我瞭解了反粒子、對偶性、小圓周、光子的概念……與此同時,我也提出了不少疑問: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每顆行星的小圓周都是一樣的?在恆星光譜中,什麼顏色代表最熱,什麼顏色代表最冷?行星與恆星各是怎麼形成的?……一堆數不清的疑問,讓我不斷地查電腦,翻閲其它工具書,甚至用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像唐僧唸經一樣在爸媽耳邊不停地問,問到二老大聲喝斥也渾然未醒。無盡的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我對《時間簡史》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看到後面,不少先前的疑問迎刃而解,那種豁然開朗的滋味讓我欲罷不能。

有時候我也會自己去做試驗。我嘗試和伽俐略一樣,從樓上同時扔下兩個質量相差很大的瓶子,看看它們是否同時落地;當看到書上説:“飛船在太空中直線飛行,路徑影子投到地球上的二維影相就顯明是彎曲着”時,我也嘗試着用鉛筆在地球儀上測試;讀到“視差”這一段時,我也試過坐在車上看遠處一點也不動的太陽……那時的我,竟也感受點兒“科學瘋子”的味道。

在讀完《時間簡史》後,更多的書成為了我的閲讀目標:《果殼中的宇宙》《瑪雅曆法》《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感謝《時間簡史》為我打開了科學探索的大門!有時候,我也想過,以小學的水平來讀這一類書,是不是太困難,太“不求甚解”了呢?因此,我開始放慢速度讀,一點一點“煮”着讀,思考研究着讀。

這幾本書便成了我無聲的老師,將知識一點一點地送給我,引領我走向神祕的科學世界。雖然深奧難懂,但是依舊情有獨鍾。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

由於暑假裏韓老師讓我們再看一本數學故事書,所以上個星期天,我就硬拉着爸爸到上海書城給我買書。我想:一直都十分熱愛數學,而且又很喜歡看書的爸爸,一定能為我挑出一本適宜我看的書。果然,爸爸馬上為我挑出了一本他中意的書——《時間簡史》。

這本《時間簡史》是由著名的史蒂芬·霍金所寫的。當爸爸告訴我,他被尊崇為繼愛因斯坦以來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時,我着實被嚇了一大跳。我掂了掂手裏的書,雖然很輕(只有100多頁),但我想,裏面包含的知識肯定遠遠超過了這個分量。

既然書名叫做《時間簡史》,那麼書中所寫的一切自然是和時間有關的了。為了講明時間,作者從宇宙開始寫起,而後説到空間,而後又説到黑洞,而後再説到蟲洞,最後才得到了結論。書中的語言都充滿了知識性與專業性,讓我感到懵懵懂懂的。雖然如此,但我似乎也瞭解到了時間。如果讓我結合書中的話來談談時間,那我會説:時間確實可以是一種物質,因為萬物皆是物質,如果時間不是物質,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很明顯,它對於我們無比重要,我們也無法離開時間。用書中的一句深奧經典的話來概括時間:時間也許是不朽的,至少在我們這些生命短暫的物質看來,那確實是不朽的,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產生一個點,就這樣無數個點連接在一起,變成線,變成面,就無限制地編織下去,直到宇宙的結束,如果那宇宙沒有結束,也就繼續不朽地編織下去,做那宇宙創造者的壽衣。

我覺得這本書不太適合我看,畢竟我還沒有學過物理,對書中所説的一切都還不理解,但我知道,這是一本對我們人類來講相當重要的書。我想:等我長大一點了之後,再讀一遍這本書,到時候一定能掌握書中所説的知識。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8

最近讀了《時間簡史》,重新更新了一下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對本書及其作者,我是久聞大名,直到最近才有機會讀到本書。書有些難懂,裏面有不少專業知識,比如粒子左旋右旋之類的概念,但並不影響普通人理解其主要理念。

人類能夠認識宇宙的本質嗎?從神話到地心説、日心説,從時間的絕對性到相對性,從宏觀宇宙到微觀量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進步,現在已建立一系列的宇宙理論。但讀了本書,我反倒對人類認識宇宙本質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因為人類的侷限性。

從量子的測不準原理等等理論可以看到,不論是從微觀量子到宏觀宇宙,人類雖然極大的提高了科技水平,但在宇宙面前我們仍然顯得那麼無力,我們無法觀察最微小的粒子,無法觀察宇宙宏觀結構,我們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認識宇宙。目前大多數理論的建立,多依賴於數學計算推導出的理論,甚至只是通過觀測結果的一種猜想性的反推,永遠無法真正得到驗證。

人類通過感官認識世界,感官是人類認識的基礎,但對於宇宙我們只能通過抽象的概念來理解。這很像是一維世界不能認識二維世界的面,二維世界不能認識三維世界的立體空間,我們也不能認識更高維世界一樣,只能看到的是高維世界在我們世界的投影。我們可以用數學去構建,但只能是認識其投影,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比如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概念,我只能從概念上教條式的理解,很難從感官上進行深刻認識,我想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是很難深刻認識和理解的。

如果把科學等同於神話幻想,我們可以看到,在對宇宙的認識上,科學以遠遠走在了神話的前面,有些概念甚至是神話也不敢想象的。比如宇宙的尺度、黑洞、大爆炸理論等。孫悟空的金箍棒不過一萬三千斤,宇宙弦的大小和質量完全不是古人能夠想象到的。

但有意思的是,古人對宇宙的理解和現代科學理論對宇宙的理論非常相似。《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古人很早就把空間和時間聯繫在一起。現代對宇宙解釋: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兩者都是把空間和時間聯繫在一起。

前一陣子在省圖書館,展館裏介紹的無限多元宇宙,其中宇宙的觀念很像是西幻DND設定裏的宇宙,位面(維度)、晶壁(子宇宙、母宇宙)。科學理論又和神話幻想相似了。

經典力學、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理論……我們越走越遠,巴比倫塔越來越高,但是我們能不能找到最終的真理呢?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9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想換一本書來寫讀後感,不是不喜歡,而是這本書超出我能力範圍太多了……你要是問我:“唉,你覺得《時間簡史》裏哪種理論最有意思?”就好比問一頭大猩猩:“唉,你覺得我手機裏哪個遊戲比較好玩?”回答你的必然只有滿臉大寫的懵。

其實我在看完第一章之後,就已經深有感觸了,不是震驚,不是佩服,是疑惑。原因有二:一方面在我在懷疑自己和霍金大大同為人類,為什麼他懂那麼多,我簡直如白痴,到底是不是發育的時候少長了名叫大腦的東西;另一方面在懷疑到底是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我沒有悟得其中真諦,還是我空活了十幾年可能學了一門假漢語,才導致明明每一個文字都認識,但連起來卻難如外星文。

如果寫到這裏還拿不出來點乾貨,就會讓我雖然已經較明顯的湊字數顯得更加明顯。好吧,在《時間簡史》中,頭腦超人的霍金大大的文風卻走的是低調的親民路線,他力圖以咱們凡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宇宙爆炸和重生等高深理論,一點都沒有知識分子的傲嬌氣質,用的比喻和借代的事物都是身邊平凡之物,將高端的物理學降下神壇,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點令我大為佩服,但隨即發現還是讀不懂……但它還是或多或少地改變了我對物理學、宇宙以及時間本身的觀念。

書中第三章《膨脹的宇宙》,講的是宇宙從微量的原子迅速膨脹到爆炸,然後萬有引力再把同種物質吸引到一起,然後再炸、再吸、再炸……我們今天的宇宙就是被炸了成千上萬次形成的(心疼宇宙一秒)。因為宇宙是炸一次大一次的,所以我們親愛的宇宙在被虐的同時,無限擴張着自己的疆土,到今天現在甚至下一秒都是,突然覺得《赤壁賦》中“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句形容人類真的好貼切,蘇軾他老人家也真是意外地有遠見呢!

作為一個用盡自己一生一世也要將唯物主義供養的人,我從小到現在卻一直痴心妄想着回到過去,來一趟説走就走的時間旅行。《時間簡史》既給我一份打擊,又給了一份希望,打擊是因為根據愛因斯坦E=m的公式,越接近光速的物體質量會越大,所需推動它的能量就越大,你的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所需要的能量就是無限大。所以你的時光機還沒完成預熱,發動機就因為燃料不足而熄火了。所以在排除神奇外星老司機開UFO帶我飛的可能後,就只剩通過蟲洞一條路了,這也是現在階段唯一可能的情況了。排除蟲洞中那大到不可思議的引力的影響,不確定性還有兩點:一是蟲洞連接的是另一平行宇宙還只是受引力彎曲的同一宇宙,換句話説就是你旅行後看到的將是另一個世界的你或以前的你;二是通過蟲洞旅行,那麼“這位空間旅行者可以利用相對於地球靜止的蟲洞,作為從事件A到事件B的捷徑,而後通過一個運動的蟲洞返回,並且在他出發之前回到地球”,那麼你會在旅行前看到已經回來的你、一分鐘後的你、五十九秒後的你、五十八秒後的你、五十七……理論上可能存在無限個你同台競演,場面亂到飛起。蟲洞旅行雖然感覺各種不靠譜,但起碼還是給時間旅行一點希望的吧。

《時間簡史》讓我看到了比言情小説更虐的文字,在讓我對物理的認識更進一步的同時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學無止境。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根本不值得驕傲,努力學習吧,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jv3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