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精選7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精選7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精選7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1

什麼時候也開始很俗的去寫讀後感了,原本一直以為我只會去寫一些比較偏憂鬱是文字,其實本身是很喜歡那種文字的,可以是淡淡的也可以是很濃烈的,就像以前很喜歡看饒雪漫的書《沙漏》,內容已經忘記,但是書本名卻一直不曾忘記過,真是忘性大。那些文字依舊在,只是把它鎖起來,沒有時間去翻閲罷了。

白落梅,是在2012年年前才知道有這麼一位作家,也知道有一本叫《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書。週末結束,偶爾住宿在哥哥家,侄女的書桌上放着這麼一本書,還有一本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本書是説張愛玲的,卻總是陰差陽錯的錯過去看這本書,所以現在手上的一本《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自然也是從我小侄女那邊搶過來的。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書上是這麼描述她的。

以前竟一點也不知道她,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不知道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意味着什麼,以為只是偶爾興起製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她的才情是佩服的,也的確是個聰穎的女子的。

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衍生出許多不喜,不喜她與徐志摩的分開,不喜她與樑思成結婚後心底住着個徐志摩,不喜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不喜樑思成在她離開之後又娶其他女子。這也只是我的不喜,無關任何人。

徐志摩為她拋妻棄子,離婚後獨身去尋林徽因,換來的是她選擇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與樑思成結婚以後,彼此還時常聯繫,在香山別院養病時,徐志摩更是她的座上客,有時會很不理解,這兩人這是何必呢?有時也會淡然一笑,這就是生活吧!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生活。從星座上來説,6月份是雙子座,所以林徽因具有浪漫的詩人情懷,也有建築學家的緊密理性思維,只是她更偏向理性。夜深人靜時,又會是怎麼樣呢?後來徐志摩遇難,是為了去聽她的演講也好,是逃離陸小曼也罷,逝者已逝,獨生想念好了。

與樑思成,感覺是相濡以沫,也只有這個詞能最好的詮釋。相濡以沫了一生,最後樑思成另娶他人。結果很意外,但細想一下也不是很意外。林徽因是愛樑思成的,但是心底更愛的應該是徐志摩吧。這份愛再深沉,枕邊人是最瞭解的,所以這也算是個不是意外的意外。

喜歡金嶽霖,也許同情、憐憫的成分更多一點,其實不應該,金嶽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愛了林徽因一生。只是活在世俗的我們不懂這個。書中沒有多少言語是形容金嶽霖的,為數不多的文筆,卻也是那麼影響深刻,這樣的男子愛着這樣的女子一生。欽佩。

想不明白為什麼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他們四個的感情糾葛也許能用這個解釋,徐安好,那麼林便好;林安好,徐則好;林安好,金則安好。只是我的境界不夠高吧。有些人,你安好,那便是好的吧;有些人你安不安好,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心裏是這麼想的。曾惡意想過,你若不好,我則安好。只是時間、心情會改變,淡然了,也就無關緊要了。

故事結尾,一場別人的一生只用了簡簡單單的幾個晚上就完結,活在當下,卻是如此漫長,一個人可以碌碌無為一生,一個人爭權奪利一世,到最後寥寥幾句,再無其他。徐志摩遇難了,林徽因病逝了,樑思成另娶了,金嶽霖孤守一生了。一切隨着時間的步伐,屬於他們的痕跡越來越淡。只是以後的我們偶爾翻閲。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粗粗的翻閲過。即使懂得,也不見得慈悲。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2

這本書看的時間有些久了,以至於有很多細節都記不得了,做婚禮以後,總感覺自己變感性了,時至今日,再次翻開這本書,書中優美的語句,仍讓我留戀往返。作者用浪漫的筆調,描繪了林徽因優雅傳奇的一生。

林徽因,有人這樣評價她: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她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當愛情接踵而至時,她短暫的停留,又義無反顧的離開,她讓每次轉生都成隔世,又讓每次相逢都成永恆。她總是那樣潔淨,任憑世事萬象叢生,她的內心始終山明水秀。一個詩情畫意的女子,一名熱愛事業的建築學家。短暫的一生,五十一載,絢爛多姿。

她一生愛過三個男人,徐志摩是她靈魂的伴侶,為詩人的氣質驅遣,狂烈的感情燒熔了理智,他像一團火,點燃她內心的激情;樑思成是她温暖的港灣,門當户對,兩小無猜,像一把傘,撐起一個安定的家,成了眷屬;金嶽霖應該是最懂她的人,也是最愛她的人,那是心底的一種相知相遇。林徽因走後,金嶽霖為她默默的守候一生,此情此愛超越多少海誓山盟。金嶽霖始終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顯示出一種超脱的襟懷和品格。

林徽因也許是聰明的,她總是坦然的面對人生的溝壑,走過四季風霜,遊走於三個男人之間,她不想讓自己逆水行舟,即使自我救贖也以一個最美的姿態優雅轉身。是她已經看透,人只有將寂寞坐斷,才可以重拾喧鬧。其實,相遇相知是一種境遇,生如夏花般的濃烈,秋葉般的靜謐,停駐成青春最美的風景。

“一生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金嶽霖提筆的輓聯,概括林徽因的一生。

記得見過下面一段話:相信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愛,在見到的第一次,就註定要羈絆一生,就註定像一棵樹一樣,生長在心裏,生生世世。

時光如水,總是無言,此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3

在春光燦爛的日子裏,我捧讀了白落梅寫的'《林徽因傳》,這本書有個好聽的大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翻開這本書,我就十分訝異,人物傳記還可以這樣寫!“曾幾何時,我們做了那最柔情的人,為一朵花低眉,為一片雲駐足,為一滴雨感動。所以,我們會不由自主愛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上了鶯歌燕舞的人間,愛上了奼紫嫣紅的春天,也愛上山温水軟的江南。許多人對這個女子生了情,並認定她是夢中期待的白蓮。無論歲月如何轉變,她永遠活在人間四月,有着不會老去的容顏。”“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樂觀而執着,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亦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他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詩意的寓言,將傳記的主人,定格在“人間四月天”,定性為“夢中的白蓮”。隨着閲讀的深入,我越來越覺得,活出了林徽因這樣美好人生的人,用詩意的語言描述她的故事是最般配的。

全書沒有配任何照片,卻用靈性的語言勾畫出了林徽因的美。“想起林徽因,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我不得不承認,林徽因是一個可以令春風失色、令百花換顏的女子,彷彿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盡的塵世裏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為她寫下最美麗的詩章,令樑思成和金嶽霖兩位才華橫溢的男子相安無事地甘於為她守護一生。都説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讀林徽因的文字,永遠都沒有疼痛之感,永遠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蓮的一生,純淨、柔美、優雅。”讀了這樣的文字,我覺得沒有必要再去搜尋她的照片的必要了。

林徽因人生的美不僅是愛的修行的完美,還有事業的完美。林徽因是為作家留一下了《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情願》、《任然》、《一片陽光》等詩歌、散文、小説;林徽因是為建築學家是我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和樑思成一起編寫了《中國建築史》、《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

我想林徽因也有過艱難的抉擇,也經歷過都生活的磨難。在那動盪的時空,走過。作者千百次閲讀了林徽因的人生,輕輕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感動了我。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4

近期,我閲讀了作家白落梅所著的林徽因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完後,我頗有感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主要記敍了民國著名詩人,作家林徽因的傳奇一生:她自幼在一個書香家庭長大,在她兒時遊歷歐洲英國時,邂逅了大才子徐志摩,但她還是嫁給了梁啟超之子樑思成,而哲學界泰斗金嶽霖也為她默默等待了一生。

作者白落梅把林徽因比作白蓮:美麗而貞潔,多情但清高,可謂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林徽因一生遇見了三個極其優秀的男子。但我認為林徽因最愛的,還是徐志摩——她的初戀。那一場轟轟烈烈的康橋絕戀無不令人為之動容。窗外正飄着繾綣的綿綿雨霧,屋裏的甜蜜戀人依偎在壁爐前,聊文字,聊生活,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兩人志趣相投,是無比的契合。

但,林徽因終究是狠下了心斬斷這份戀情,她和他還是敗了,敗給了無情而冷漠的紅塵凡世。徐志摩深戀她不假,但他當時已有妻室,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徐志摩一心以為兩個人相愛,無需顧及他人的目光——正如他的第二任妻子陸小曼一般。可他忘記了,忘記了林徽因終究還是個女子,在意旁人的目光;忘記了林徽因是清醒的、理智的,她做事決不會讓自己沒有後路可退;忘記了林徽因是一朵高潔的白蓮,她不會容忍自己的臉上有一條疤痕,不能允許自己的人生有任何的缺憾和不圓滿——儘管內裏的心已經鮮血淋漓。所以,林徽因選擇在康橋轉身天涯。她的心痛嗎?我想是痛的,但她極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因為她知道,此時不了斷個乾淨,以後會愈發痛徹心扉而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林徽因到底還是選擇了那個能與自己歲月靜好,攜手紅塵的樑思成。

我無比欽佩林徽因生命的最後十年:她在患有肺病的情況下,挽救了瀕於停業的景泰藍工藝,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完成了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由此看來,她是個堅強勇敢、敢在死亡面前璨然綻放自己的魅力的女子。但她還是在一份不可知,不可測的愛情面前退縮了——儘管當時他們是多麼的相愛和情投意合。這算懦弱嗎?她只是不敢用自己的一生來賭罷了。

但如今的時代已經相對開放了,人們相對自由戀愛了,雙親也不會早早為自己的孩子定下婚事。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眼前人,不讓本是一樁美談的事,最後卻落個令人唏噓的結果。

林徽因,這個如蓮般的女子,儘管千帆過盡,但心底總有那一份美好,她曾作過一首詩:我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

願你來世能毫無顧忌地與愛的人長相廝守,永遠活在人間温暖的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5

前陣子因為看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而熟悉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一生。在我看來,那是一個何等清醒、亮麗而又貞絕的女子。

説她清醒,是因為她在每一個時刻都明白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因為清醒,故而有了與徐志摩的決絕,也成就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建築家,也才有了在美國在轟炸日本奈良之前與樑思成一起保護奈良古建築的美談。

説她亮麗,卻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裝扮、服飾,更因為她在文學創作上的亮麗、輕盈。她説: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她也説:你舒伸的像一湖水向清空裏白雲,又像是一流冷澗澄清;她又説:冬有冬的來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多麼亮麗的話,多麼亮麗的詞語!

而説她的貞絕,是因為她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貞與決絕。不是因為這樣這個女子何來的勇氣在保護北平古建築的問題上和北平市長拍案而起,又何來的力量在物質極為匱乏、生活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斷然拒絕美國友人邀請留在國內。也是因為貞絕這個女子在國破城毀時方能和她的孩子説“我們的家門前就是揚子江”的話。

但這個女子的一生豈又是這三個詞能形容概括的了的,她的清高、她的達觀、她的機智、她的幽默……哪個詞不是描寫的林徽因呢?

都説讀一本書就是與書中的人進行了一段對話,而我正是因了這本書,面前站了一位林徽因。

因為讀《林徽因傳》的緣故,也順帶了解了民國的另外幾位才女,如陸小曼,如張愛玲,如宋清如,如張幼儀。這幾個女子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美,她們共同的便是有才。但我不喜歡張愛玲在情感中的沉迷,不喜歡陸小曼的放縱揮霍;而張幼儀雖後來成為一代女企業家,但更顯然她似乎在徐志摩帶給她的自卑裏走不出來;而宋清如雖為朱生豪奉獻一生,晚年也更從容達觀,但她的一生似乎更平穩和清麗。

而相對於她們,林徽因的一生似乎要更濃墨重彩,也有更大的舞台。她不僅有她的家庭,她的愛情,更有她的建築,有她的藝術,有她的設計,有她的文學。

雖然説她不一樣的人生給了她更多的體驗與建樹,但首先因她的智慧,她才會將他人的學識和論點用作己用,充實自己的思考與創造吧。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6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如夢江南,曾何幾時,有人記起那個蓮開的季節,有這樣一位女子,為一朵花低眉,為一片雲駐足,為一滴雨感動。

曾何幾時,看盡繁華,驀然回首引入眼簾的背影有多少柔情,恍然醒悟,繁華只是雲煙過眼。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太薄弱,是人們美麗的想象。

人生路漫漫,有人過的迷糊,有人過的清醒,迷糊之人在求清醒,清醒之人在歎何時迷糊。我們不能説誰對誰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而林徽因就太過清醒,康橋之戀,我們總説她轉身太倉促,卻不知她抽身如此之快是怕受傷。而從一場轟轟烈烈的初戀中倉皇潛逃,又怎麼能毫髮無傷?但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徐志摩的憂鬱,心痛的又何止是他,康橋下那個嬌小的背影,一路上撒下了多少傷心淚。

如果真的愛上了一個人,怎能不害怕和他分離,而我們必須接受現實。有些事情,即使短暫也會刻骨銘心。

昨天的人,怎能又在今天劃下一道影。

人生若只初見,經歷過滄海桑田,總會回首為枝頭那一抹燦爛駐足。

陌上花開,人行陌路,木閣小樓人聚散,人生幾載摺子戲,當年春秋幾時回。

曾何幾時,潮起潮落,我們在人生的驛站邂逅,還未來的及相知,就已背上行囊,成為匆匆過客。回首,中間隔了一生的距離。

歲月總將一切變得太薄涼,你若轉身,也許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後會無期,山水不相逢。

相遇、分離,不過是緣起緣落,皆有定數。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7

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林微因

江南的柔情似水,總令人會不知不覺愛上江南,愛上這裏的人和事,更會勾起人們對詩意美好的瞳想,她便出生於此。

幼時的林徽因對普通官宦人家女兒所喜愛的物置之不理,獨愛卷卷散發着墨香的書。在大姑母林澤民的啟蒙下,開始識文斷字。她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也是才華出眾的。天生清秀的她在學習上十分有天賦,更在年紀輕輕時便愛創作多着令人驚歎的詩作。每個人的童年回憶都是最美好的,對於林徽因來説也不例外。曾幾何時,總有一個白蓮一樣的女子,靜坐窗邊,任時光再鋒利,任韻華再磨人,她卻還如當初一般,恬靜,美好,還是那個天真童稚的林徽因。

十六歲,對於許多花季少女也許是情竇初開的年齡。康橋的那次邂逅成就了一段曠世浪漫的故事。但這就算無果,卻也為日後兩人的友誼打下了基礎。或許命運就是這般安排,只有與樑思成攜手才可成就她事業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同樣,另一位文學泰斗金嶽霖也為她終身不娶。林徽因的一生愛得理智,愛得清醒,她及時從她的少女夢中醒來,走向成就,對過去隻字不提,卻將那份情永遠珍藏心底。她是一個智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行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作為中國赫赫有名的女子建築家,她曾參與中國人民解放碑的設計。她對待工作亦是一些不苟。可一次又一次的疾病摧殘了她的身心,戰火硝煙衝散了往日的甜蜜,加之徐志摩的死訊又令她心痛。但生活在壓力卻未曾她退卻,在她的言詞從未透露半點,又生的放棄。她永遠都是紅塵之上的一朵浮雲,她好強但不孤傲,她嚮往煙火卻又不會任性揮霍時光。她只在歷史中走過幾年的光陰,卻令多少為之傾倒。林微因永遠像一朵白蓮一般淡然素淨,甚至淡到令人覺不到滋味。她就像一本書,就本令人翻閲千遍卻又不忍放下的書。

蝶兒又飛舞在人間在四月天裏,戀着春日的花朵,而她的身影在花叢中忽隱忽現,在時光中踽踽獨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3y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