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微習慣》讀後感(精選6篇)

《微習慣》讀後感(精選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微習慣》讀後感(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微習慣》讀後感(精選6篇)

《微習慣》讀後感 篇1

你是否認為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懶惰、拖延和浪費時間的“壞習慣”?是否發現自己總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數計劃都難以最終執行、不了了之?縱然年復一年地制定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決心/計劃),那些表過決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現,等待被完成。

我曾經聽朋友轉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經歷。想擁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鍛鍊的過程中會失去信心,難以堅持,最後,健身這樣短期內成效不明顯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很典型的兩個故事是,有的人因為辦了卡,為了不浪費,終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開卡時到健身館一兩次,卡快過期時才想起去一次,其他時候都沒能鼓起勇氣去做這樣的難事。

“懶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個事事勤奮的人,他需調動整個生命系統支持無論鉅細的計劃/目標/任務,其實也只會過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實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堅韌、毅力足的人,畢竟是少數。意志力薄弱的人註定一事無成嗎?百里走,可能是比較艱鉅的任務,對於其他並不要求時限、也相對容易達成的目標,有無什麼方法途徑可供參考呢?《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認的是,健身上難堅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對堅持了更久。在開始微習慣策略之前,還要回答兩個先決問題。一個是我真的希望達成這個目標嗎?我真的熱愛這件事嗎?這需要相對明確的回答,不然,隨着堅持的難度增加,熱情消退,會很快或極輕易放棄這個目標。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嗎?如果是的話,即使做不到不受影響,也要體認到自身的狀況。

需知,正常情況下,人幾乎不可能一夜之間改造自己擁有強大意志力;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壞習慣”。本書作者憑藉着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習慣策略:任務量小到不會猶豫、但需堅持並養成習慣,最後“習慣成自然”,自己樂於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務。

習慣的力量,已經被心理學家、教育專家所認識。現在的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都有關於養成習慣的課。那些從小養成了刷牙、洗手等好習慣的小朋友,將終生受益於這樣的“習以為常的動作”。微習慣的妙處在於,設定一個量比較小的目標,每天執行,克服“猶豫”的危險,先從“不排斥”開始,最終形成習慣。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成,從18天到254天不等。對比下現在多數人都有的早晚兩次刷牙習慣,我們其實到點了想都沒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異味清除,心裏高興(適當精神鼓勵/酬賞)。哪天實在忙錯過了刷牙,也會惴惴不安,怕呼氣影響與他人的近距離溝通。在其他事上,如能養成習慣,最後“不做都難受”,那麼微習慣策略就大功告成了。

這真是普通人的法寶,希望大家親驗,原書有原理和過程的詳細闡述,值得參考。

《微習慣》讀後感 篇2

習慣的養成只需要21天。”最開始聽到這句話是來自我的高中班主任,在班會上為了激勵我們努力學習,培養好習慣而提出的。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我拿出紙和筆,制定計劃,每天打卡,連續四十幾天的堅持,後來因為一些事情中斷了幾天,再後來就完全失去了堅持的動力。

而這本書的作者直接否定了以上的觀點,21天沒那麼容易培養一個好習慣。自身經歷也用經驗告訴我,作者説的在理,繼續讀下去。作者在書中舉例,每天做一個俯卧撐,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小行動,讓他培養了健身的習慣。因為規劃的目標已是小得不能再小了,所以大腦對此就不會進行深入思考,也不會產生強烈的牴觸感。

一本好書,在翻閲的同時,大多都會潛移默化地讓人往好的方面發展,看完本書對於我自身也還是有些益處的。

首先一點是:背單詞的量逐漸增多。剛開始我發覺背單詞真的會上癮,背完原計劃的一組,想着再背第二組,第三組。期間,我覺得既然一天能背那麼多的單詞量,索性我就把計劃難度提高,然而僅持續了兩三天就覺得有些厭倦,看見單詞就容易犯頭疼。因為不再像從前那般簡單背個十幾分鍾就可以休息,自從要求背誦量難度變大後,每天都在消耗我堅持的意志,背單詞也不像從前那麼有積極性了,慢慢的就有些排斥,煩躁感也就隨之而來。

我在培養微習慣一段時間後再回過頭來看這本書,發現作者提出的方法論很容易做到,但有一點之前被我忽略了,那就是當你感到疲倦時,記得把這個大目標分解成小小小目標,最好小到看起來不費力的那種,那樣的話,你就不會對這個小目標有太多期待值,而超出預期又是一件很令人喜悦的事。

其次,微習慣的培養,讓我開始注重對於身材的管理,開始有意培養一些動作簡易的鍛鍊習慣。每天幾分鐘熱身,做一些簡單的拉伸動作,同時也在暗示我耐心在不斷變長,之後可以考慮嘗試其他強度不同的運動。再逐步進階,強化鍛鍊意識。

我們都想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何不趁着在家的這幾天充實自己,縮短這個漫長過程實現自己的完美蜕變。

《微習慣》讀後感 篇3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還會幫助你改變自己的生活。每天至少看兩頁,記一句話筆記,持續的習慣就養成了。

一個好的習慣替代一個不好的習慣,也只是在大腦裏的一個念頭,開始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就要有實際行動,做不到也比什麼都不做好。

本書由七章組成,本書的終極目標是幫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習慣性行為方式。前三章將探討習慣建立過程、大腦、意志力、動力以及這些因素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的。如何利用這些知識達到最佳效果呢?接下來的兩個章節將探討合理、科學的途徑。最後三章教你如何具體應用。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很想試着去分享,應該怎麼來講,可我會習慣地把一本書概括成一句話,微習慣的養成就是要靠我們自覺去遵守一些規則,日積月累就會養成一個習慣。

但具體的應該怎麼來做呢?書寫的那麼詳細,怎麼來介紹呢?感覺無從下口,要麼就照書的讀一遍吧。這樣就有什麼效果呢?就會覺得還不如讓大家自己看啊,自己看的感悟更深一點。

這樣的話,我又在分享什麼呢?都沒有表達出那個讓人有想看的衝動和慾望,其實這是一個失敗的分享。

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吧,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嘛,我是不是應該去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呢?

通常情況下,我看過一遍就算了,好像是讀懂了,實際是非懂似懂,根本沒有真正讀透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我也沒有真正去思考文章帶給我的感受是什麼。雖然我記了一句話筆記,但記的只是表層。

《微習慣》寫的很貼合我們的實際的情況,讓我感受到一個微小動作的養成,是可以的,在日後也會是變成宏大的效果。也讓我很受益,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我們的耐心,日復一日的重複。

試着靜下心來,修改以前寫的文章,會不會有另一種新的感悟,這可能是我將要養成的一個習慣吧。

《微習慣》讀後感 篇4

《微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斯蒂芬?蓋斯,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本書,他教會了我怎樣朝着目標更進一步。如果你想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建議大家可以讀一下這本書。微習慣體系的基礎在於微步驟,那些小的不可思議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個俯卧撐、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養成每天做100個俯卧撐的習慣,堅持下來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幾天之後你就會覺得太累,或者沒有時間,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如果把習慣變成做一個俯卧撐,每天幾秒鐘就能完成,有時候狀態好可以做幾十個,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後你的大腦會給你反饋不會再排斥做俯卧撐,甚至不做就渾身不舒服。總的來説,微習慣就是強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

我的一點親身體會分享給大家:步入社會到現在,身邊有兩個人讓我感受到微習慣的重要性。

一位是熱愛音樂的退休阿姨,從認識到如今兩年半的時間,每天七點半到八點間給我發一句“早上好”或者一個早安圖片,兩年多來我早已習慣了阿姨的習慣,我知道這有可能是羣發,但我打內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常人能堅持下來的事情。看《微習慣》這本書之前,我會兩三天回覆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這本書到現在兩個月了,我也堅持每天回覆阿姨的微信,有時我會提早先跟她説“早上好,阿姨”。我知道這樣不會有太多意義,但我已習慣,這不僅是尊重,也是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如果這麼小的事情我堅持不下來,那我還能堅持什麼?

另一位是大學教師,有幾次見面之緣讓我認識了他。他的微習慣來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轉發五篇優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學和藝術。我在他的習慣中收穫很多,也轉發了很多,這樣的微習慣不僅讓自己受益還能傳遞給別人,這應該就是微習慣的力量吧!人的大腦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變,而細小輕微的量變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腦的運作規律的。長此以往,在正確的方向前提下,量變導致質變,好的質變強化加深人的興趣和能力,這就是複利效應。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複利效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好的習慣養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微習慣》讀後感 篇5

接觸《微習慣》這本書,當然要感謝仁和讀書會的“福利”,而深入《微習慣》這本書則是被“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的牛皮風颳到,想看看作者這怎麼把微習慣吹成一本書的。

作者斯蒂芬是個大懶蟲,從一天做一個伏卧撐,寫50個字,看兩頁書,到成為一個身材較好的作家,我們從另一側面也可以發現每個成功的懶人背後都有一套極具個性的方法,這也讓我想起費雷德·格拉頓的《懶人成功有方法》,他通過贊懶惰、如何無為而無不為等,把生活和工作提升到“玩”的最高境界。或許有時是因為我們過於勤勞的四肢而忽略了我們強大大腦的功能,或許有時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時間而給我們低效率提供温牀,這點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想更應該時時注意,因為我們必須堅守我們是腦力勞動者的底線,才能用自身的智慧之光去開啟學生的心智,使之成為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靠體力、耗時間去燃燒自己燒傷別人。

《微習慣》是一本自我管理法則的參考書籍,它藉助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種科學依據和自身實踐的成功案例,讓我們深信其做法的科學性的有效性,躍躍欲試之情也油然而生。

感覺自己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定下小目標外,在教學上也可以對後進生採取這一策略,如每天背一個句子、每天練幾個字等,讓學生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果感,從而不斷拓展自己的舒適區,向常態化的`人發展。

《微習慣》讀後感 篇6

“微習慣策略的精髓便是擺脱高期待值等外在條件的無形限制與心理壓力,讓自己一身輕鬆地行動起來。只要開始行動,你便有機會做得更多,當行動成為習慣時,你會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曾經覺得可望不可即的目標。用一句現成的話來概括這個過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後記”

所謂的微習慣是指設定一個或幾個微小到幾乎不足掛齒的目標,然後堅持執行。微習慣比習慣更容易成功,在心理上的牴觸也遠沒有形成一個好習慣那樣大,通常形成一個習慣需要大量的意志力去堅持執行,但微習慣不用,甚至在完成一個微習慣後還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因為微習慣的目標着實過於微小。

微習慣的成功之處也在於此。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高樓尚是從地基修起,習慣的養成也必從行為開始。在形成一個習慣的過程中,往往還沒開始行動,就因為設定的目標太大,過度的心理抗拒,以及幻想出的壓力而夭折,想來不止我一個人對着每天設定的任務想了一大堆有的沒的,最後堅持不過數天便放棄。

微習慣則不然。沒有太多的任務,就沒有過高的期待值和過大的心理牴觸,它會讓你覺得完成它就像抬手舉足般輕易——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習慣難以堅持都是被想象中的困難所嚇住的。一旦感覺做這件事是很輕鬆的,並且對自己有利無害,那麼大腦就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情,去堅持這個微習慣。

正如後記所説的,微習慣的過程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常大腦見到成效有自我激勵,而未完成任務會產生挫敗感,習慣因為設定的目標大,要求高,一個沒完成就會有挫敗感,並且,所有習慣的養成都是需要過程的,不會一開始就見到成效,也就是説,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不僅多挫敗少激勵,還一直消耗意志力,而意志力消耗過多,會產生自然的疲憊厭倦感,這對於習慣的養成有害無利。

微習慣的好處在於它的要求低,每天的任務能夠輕鬆完成,那麼挫敗感就會少了,對意志力的消耗也不多,並且,微習慣的目標只是一個開始,它具有充分的靈活性,你可以選擇超額完成,也可以做完當天的任務就不用再管,事實上,在開始了之後,並不是那麼很容易停下來,這也是微習慣的一個特點。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最難的是從不做到做的環節,一旦開始後,會想着哎呀才做這麼一點我還可以繼續,然後繼續下去。

微習慣靈活,簡單,輕鬆,門檻極低,相較於強制性的讀書一小時,我更喜歡説好的看兩頁書卻不知不覺看着忘記了時間,這種滿足感是我讀一小時書不會有的,我只會有終於完成任務的慶幸。

微習慣的着眼點依舊是養成習慣,但是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新的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不需要花過多的意志力就能使自己變得更優秀的生活方式,也許見效稍慢,但比一成不變要好得多。

最後,在瞭解了微習慣的原理之後我就迫不及待的設置了四個小目標,現在都完成得很好,也不會有説什麼今天太累了太晚瞭然後拖着不完成的情況,微習慣的目標可以設得非常非常小,可能有人問這麼小對養成習慣真的有用嗎?事實上,我認為微習慣的作用不在於養成習慣,而在於讓你行動起來,一點一點離開現有的舒適圈,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儘量減少大腦的阻攔,最終形成習慣。

標籤: 讀後感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l44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