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牛虻的讀後感範文

牛虻的讀後感範文

讀《牛虻》,我們可以學習到亞瑟那堅韌不拔的頑強性格,以及對國家、事業的滿腔熱情。小編收集了牛虻的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

牛虻的讀後感範文

牛虻的讀後感範文【一】

不管我活着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隻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這首小詩,是牛虻最後的字跡,寫完它,他就上了行刑場,然後他死了。

他死得很艱難,因為給他行刑的士兵,都是那麼愛戴他,他們拿槍的手在顫抖,他們的淚在臉上淌,可他們還是必須殺死他,那是工作。在無數發子彈聲後,牛虻還是死了,全身都中了彈,可是死得那麼堅強,那麼燦爛。

蒙泰尼裏看着自己的兒子死去,是他親手殺死了他,是他,在上帝和兒子之間,毅然選擇了虛假的慈悲的上帝,而放棄了自己那麼可憐又那麼需要愛的兒子。他註定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他註定被自己逼瘋,最後,偉大的紅衣主教還是瘋了,還是死了,上帝不是慈悲的,上帝沒有因為他的忠誠而對他忠誠。

亞瑟是可憐的,瓊瑪的一個巴掌把他從意大利打到了南美,多少年的苦難,他全忍了下來,終於,他又回到了意大利,他又見到了瓊瑪,他們相愛,卻得不到永遠。他死了,她哭了,他痛苦的所有時間,她也痛苦着。而正當她知道他還活着,她可以釋然,她可以漸漸忘記自己曾經的錯誤時,他又一次活生生地死在了她的面前。

亞瑟在17歲時,明白了上帝只不過是一尊用榔頭就可以敲爛的泥塑,他最親愛的padre騙了他,上帝不是慈悲的,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亞瑟在苦難中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憎恨那些虛偽的禱告,憎恨所有的神父,可是他知道,無論如何,他還是愛padre,他不恨他,只要padre能夠在餘生好好愛他,他就會滿足,他就會得到幸福。可是蒙泰尼裏沒有這樣做,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可是他的選擇依然是上帝,只有上帝……

作為偉大的紅衣主教,選擇上帝是理所當然的,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他註定是慈悲的,他註定可以接受所有人的懺悔,而他能做的,也僅僅是接受懺悔而已。他並不能為人們做什麼,他不能,他救不了蒙泰尼裏,更救不了亞瑟。可是蒙泰尼裏不懂,一直都不懂,他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子,是多麼得不公平,可是他卻不瞭解,他被上帝所迷惑,他的心裏只有那個空洞的上帝。

而當蒙泰尼裏終於醒悟,而真的必須面對天堂抑或地獄裏的那個上帝時,他又會説什麼,他還愛上帝嗎?還堅持自己的信仰嗎?他會後悔,一定會。他會明白,並把上帝砸成碎片,他會把上帝從心裏扔掉,他真心愛的,是自己的兒子。可是這一切已經晚了,天堂是無限高的,地獄是無底深的.,他永遠也找不到自己心愛的兒子了……

再次懺悔嗎?

於是無補……

牛虻的讀後感範文【二】

“今天來了一批重傷員。一個頭部受重傷的紅軍戰士被安置在病室角上。他叫保爾·安德烈葉維奇·柯察金。……他常常疼得失去知覺,但是從來沒有哼過一聲。他傷勢好轉後我問他原因,他説:‘您讀一讀《牛虻》就明白了。’”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人們讀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這一段時,一定會對《牛虻》這本書產生巨大的好奇心。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能使保爾有着如此堅毅的性格呢?那就不妨來讀讀它吧。

《牛虻》的故事發生在幾百年前,意大利人為了推翻奧地利的殖民統治,成立了意大利青年黨,進行各種革命活動。十八歲的大學生亞瑟就是它的成員之一。因為接受懺悔神父的誘騙,單純幼稚的他無意中泄露了黨的機密,自己也被朋友誤解。於是假裝投海自盡,實則通過一艘輪船偷渡到南美。經過十三年的磨難,他由一個神父最愛的學生、虔誠的宗教徒變成了一個堅定的革命者。他以“牛虻”為筆名,在報刊上發表各種諷刺文章,來支持黨的運動。在一次起義行動中,牛虻被捕,經受住敵人的種種折磨,最後英勇就義。

小説非常通暢,容易理解,不失為一部經典名著。讀完它後,我倒感覺有點像外國版的《紅巖》。不過寫作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牛虻》帶有意大利人濃郁的宗教氣息和女作家細膩、憂傷的敍事格調,和許多中國革命小説是不太一樣的。

書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亞瑟這個人物形象了。十八歲時,他還是一個單純天真的愛國青年,神父最喜愛的學生。因為宗教信仰,他無意中泄露了黨的祕密,導致自己和同志被捕。出獄後,因為朋友的誤解才無奈走上了出國歷練的道路。我們無法想象他在南美洲遭遇了怎麼樣的痛苦,僅憑書中的一些片段來看,那一定是極其難以忍受,不僅是肉體上,還有精神上的——他的尊嚴也在被人踐踏。這些無法想象的痛苦,被亞瑟一一隱忍了下來。痛苦,磨練出了他那堅韌、頑強的性格。他完全變了一個人兒。回國之後,他以像十三年前那樣不改的熱情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去,卻少了一份青澀,多了一份隱忍。他的語言犀利、辛辣,猶如一把長劍刺入敵人胸膛。同志們形容他是一隻牛虻,這再貼切不過了。他像一隻牛虻,叮得敵人瘙癢難忍,不覺露出了醜陋的真實面孔,暴露在世人面前。怪不得敵人對他又恨又怕,語言啊,永遠是最具有威力的武器。

讀《牛虻》,我們可以學習到亞瑟那堅韌不拔的頑強性格,以及對國家、事業的滿腔熱情。這些優秀的品質,足夠我們受益終生。

牛虻的讀後感範文【三】

當我看完《牛虻》的最後一行字時,我怔住了。這個黯然銷魂的故事,使我深深觸動。主人公亞瑟和蒙泰里尼最後都喪生了,原因不同,但都讓我受益匪淺,也有不同的見解。

亞瑟,當我剛翻開這本書時,他給人一種弱小怕事的印象。他是依賴他的老師---蒙泰里尼而生活的。讀到第三章時,突然出現了牛虻,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傷,他是個堅強,勇敢的人。沒想到他就是亞瑟。在他的身上,我們能看出一個革命者為了自己堅定的信念,而不屈不撓,勇敢奮鬥的精神。他在一次行動中,掩護其他人,但最後不幸被捕。牛虻被敵人打了六槍,但他被擊中每一槍時,都沒有屈服,還在諷刺他們,牛虻對於犧牲表現出從容不迫,永遠堅持意大利能獨立的思想態度,使我油然而生一種敬佩的感受。

牛虻這種執着、勇敢、頑強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值得我們讚歎與學習。讓“牛虻精神”永遠成為我們的目標吧!

蒙泰里尼,他是個盡責的老師,也是個忠實的神甫。我並不是十分認同他,因為他的行為與決擇無法使我覺得他是個慈愛的父親。

蒙泰里尼面臨牛虻給他的決擇,孩子與上帝之間,他無情地選擇了上帝。他的選擇給亞瑟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啊!我想,他的選擇我不認同。雖然紅衣主教選擇上帝理所應當,上帝在教徒眼裏註定是慈悲的,任何人都能在他面前懺悔。但要知道上帝並不真的存在,他無法改變蒙泰里尼兒子牛虻的命運,他無法改變這一切。蒙泰里尼的忠心耿耿是好,但是這也説明了在他眼裏只有上帝。最後,牛虻死了這本不應該是他的結局。神甫不該這麼對待兒子,他選擇上帝,但上帝沒有給他好的回報。他就這麼痛苦地離開了人世。我想,我也希望,這個結局,使蒙泰里尼醒悟:上帝永遠代替不了他最寶貴的親人。

“一隻小牛虻,不管生與死,終日飛上天,時時樂悠悠”希望牛虻能快樂,也感謝他使我感受到了人生中的“真、善、美”。

牛虻的讀後感範文【四】

在看完《牛虻》一書後,我深刻體會到成長,是需要努力,是需要堅持,是需要驚人的毅力的。正如《牛虻》的主人公,亞瑟,在這麼坎坷的一生中,依然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為堅守自己心中的信念而努力堅持,雖然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故事的主人公牛虻(亞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曾經天真地認為這個世界是多麼地美好。名義上他是勃爾頓與後妻所生,但實則是後妻與蒙太尼裏的私生子。牛虻從小在家裏受異母兄嫂的歧視,精神上很不愉快,卻始終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牛虻崇敬蒙太尼裏神甫的淵博學識,把他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蒙太尼裏對自己的關懷。但是,當他接觸了青年意大利黨人,看到了自己懺悔神父的間諜行經、認清了教會和反動當局狼狽為奸、鎮壓革命的殘酷現實之後,他大徹大悟,從而走上了與他們進行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鬥爭的道路。

她,瓊瑪——牛虻在亞瑟時代就對她心生愛慕,只可惜由於無意中泄露了組織祕密,被視為叛徒。瓊瑪的一記耳光打碎了亞瑟的心,他的愛情也從此暗淡下來。13年後,當亞瑟化作牛虻歸來,身心俱已大變。他記恨瓊瑪對他的傷害,即使在她面前內心再次強烈地翻滾着愛情,也不承認自己就是曾經的亞瑟,這種殘酷的折磨讓瓊瑪一直生活在悔恨和內疚中。直到死前,他才給瓊瑪留下一封告別信“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承認了自己的身份,那種撕心裂肺的愛情讓瓊瑪悲痛欲絕。“在你還是一個難看的小姑娘時,瓊瑪,我就愛你。那時你穿着方格花布連衣裙,繫着一塊皺巴巴的圍圍脖,扎着一根辮子拖在身後。我仍舊愛你”。

牛虻的死也是非常的悽慘。被自己親生父親處決!在一次偷運軍的行動中被敵人突然包圍,牛虻掩護其他人突圍,自己卻因為蒙太尼裏的突然出現而垂下了手中的槍,不幸被捕。牛虻的戰友們設法營救他,但牛虻身負重傷,暈倒在越獄途中。敵人決定迅速將他處死。前來探望的蒙太尼裏企圖以父子之情和放棄主教的條件勸他歸降;而牛虻卻企圖打動蒙太尼裏,要他在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做出抉擇,但他們誰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仰。蒙太尼裏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籤了字,自己也痛苦地發瘋致死。

可憐的牛虻!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出賣,被自己最愛的人誤解,被自己親生父親判死!對於一個天真的,認為世界時美好的人來説是多麼殘酷!他做過苦力,做過小丑,還四處流浪。這一切的坎坷,都鍛鍊了他的冷酷,堅強,無情。在經歷過這麼多風風雨雨後他終於心力交瘁了,不再相信任何人,不再對愛情抱有希望,只專心於革命事業。因為只有他的追求,能安慰他,能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持。

讀完這本書,我深感自己的幸福。有和睦的家庭,舒適的環境,知心的朋友。但自己卻常因為些小事埋怨。相對於坎坷的人生我更是滿足與平靜的對世界充滿希望的現狀。

標籤: 範文 讀後感 牛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9v4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