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約翰克里斯托夫》讀後感

《約翰克里斯托夫》讀後感

斷斷續續拖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假期終於看完了《約翰·克里斯朵夫》

《約翰克里斯托夫》讀後感

整整十卷,羅曼羅蘭耗時20年,描寫了一位音樂家的一生。成長,戰鬥,追求自由和創造富有生命力的美,最終歸於平靜。

大概故事就是從小表現出驚人音樂天賦的克里斯朵夫初步認識到了自然和生命之美,發覺身邊的音樂充斥着陳詞濫調和庸俗的機械模仿重複,於是在他的抨擊和大加批評下變得在當地難以立足,終於在一次突發衝突中他逃亡巴黎,認識了一生的摯友奧利維,遇到各種人發生各種事,但一生都在創作和戰鬥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戰前,書裏也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和人的混亂,流露出濃烈的人道主義,反戰和對愛和自由的讚頌。

個人口味的問題,我喜歡克里斯朵夫童年和去了巴黎之後的部分,中間那段實在是無聊的讓我看兩頁放下一次。。。

無數次想放棄不看了 但是想起男神母雞引用過的.傅雷那段話就覺得還是得堅持看完,再一個羅曼羅蘭也是我的男神茨威格的好基友嘛,一個被稱為歐洲最後的良心的人,怎麼也得看完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

真的好喜歡這段話

是的,克里斯朵夫的血管裏燒着整個宇宙的烈火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人物是,舅舅,雜貨店的小寡婦老闆娘,還有好基友奧利維。

書中的友誼比愛情要動人的多。除了不摻雜性,那哪叫友誼,那叫靈魂伴侶

“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兒的時代所説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一天天的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脱腔走板.”

“有的教育,所有的見聞,使一個兒童把大量的謊言與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飽了,所以他若要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少年時期的第一件責任就得把宿食嘔吐乾淨”

“他象飛鳥一般,到了某個固定的季候,覺得有股無名的力,象海洋上的潮汐似的,突然在胸中覺醒,......那便是天南地北到處流浪的本能!在蘇茲老人遺贈他的埃爾特與斐希德的著作裏,他也發見和自己同樣的心靈,......並非俯首帖耳,死守家園的"大地之子",而是永遠撲向光明的"精靈",是"太陽之子".”

“世界上一切的痛苦,竭力要摧毀一切的痛苦,碰到生命那個中流砥柱就粉碎了.克利斯朵夫聽着自己的熱血奔騰,彷彿是心中的一片海洋;還有一個聲音在那裏反覆説着:

quot;我是永久,永久存在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rd2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