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官場現形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 篇1

看完了《官場現形記》,李寶嘉著,張友鶴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6月第1版,1978年4月西安第1次印刷。這本書大多是繁體字,也有不少簡化字,正是建政初期繁簡過渡時候的面貌。質量很不錯,紙張印刷都是上乘,雖説耽擱了21年才出版,發行了能夠出落得這樣的一個模樣,再比較這本書的各方面素質,也是天理昭然。張友鶴的校已很下功夫,通篇我就查處了兩個錯字,也是形近,字兒小,難免是誤植;注得精到!雖然都是規規矩矩的註解,但這是有選擇的注,不是濫注,堪為唱和,讓人看了知話裏有話又不留痕跡心照不宣。張友鶴在此書後面還編了一個《清代的官制》,對不瞭解清朝官制的我來説真是大大的補了一堂課,來龍去脈,言簡意賅,答疑解惑,茅塞頓開,同時也越發感到近幾年的古裝戲實在沒文化不考究。而且這張友鶴的《清代的官制》還有另外一種好處,基本上可以作為《官場現形記》的概要或者節略,即便沒什麼耐心去看這1000多頁的小説,看了這《清代的官制》也就夠提綱挈領,大可發揮的了。此書開篇是“出版説明”,而本來可以作為“序”的一段話,卻被編到了最後作為“後記”。本來“序”是點睛之筆,此乃清代説部的慣例,如此給放到了後面,不知何意。但我認為如果起初不看附錄裏的《清代的官制》和《後記》這兩篇兒張友鶴的文章的話,這本書未必能夠一次看懂,不過就是笑笑過去了的。

現在那四篇兒魯迅推薦的清末譴責小説我算是都看完了,《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官場現形記》,各有各的妙處,不過統宗的是一本兒《儒林外史》。其中文筆最好最有才情的,當推《孽海花》,結構最大膽的是這本兒《官場現形記》,散得很厲害,但又不失章法,不像《老殘遊記》也同樣散得無邊際,但過於隨意了。論結構的造詣,這四篇都在《海上花列傳》之下。《官場現形記》的最後一章點題相當大氣,弄得我想對該書發議論也説不出更多的啥了。

據我看《官場現形記》的水平要在果戈理的《死魂靈》之上,首先是傳統白話不像老果那樣廢話那麼多,而且諷刺更靈巧尖刻,篇幅差不許多,《官場現形記》大大小小記事過百,而《死魂靈》則僅只有那麼幾個地主官員現眼,靈感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的。論體例,都是隻寫了上半部,下半部《死魂靈》雖然也出了若干,但成色顯然寡淡,不足論的。李寶嘉和果戈理都是以諷刺見長,李寶嘉見好就收,不越雷池一步,知道自己寫不出什麼好形象正派角色來,索性不寫,只託被火燒了;而果戈理則是受了但丁的荼毒,非要寫出個三部曲來才罷休,實在犯不上的這麼勞駕。寫小説,一是揚長避短,一是量力而行,哪怕得到的是個殘篇,不完足,不圓滿,也要比畫蛇添足的好許多了。

《官場》此書通篇都用京話,無論是説在哪兒的事兒哪兒的人,就是説發生在外國的事兒也是如此,只除了寫上海的事情,對話裏用了方言。我想可能是因為此小説一開始是在上海的小説雜誌上發表的,其他地方方言還好敷衍過去,但唯獨上海的讀者是會挑剔的。那段兒寫上海官場的戲,讀起來就有《海上花列傳》的味道了,那股辛辣也就顯得綿軟了許多,不過終歸在上海發生的事兒不多,有兩回左右,於通篇的語言風格倒沒有什麼顯著的顛簸。

這部小説體例上已經不拘泥於老話本那樣非要有鎮場詩,給説書的人一個摔醒子的機會,僅是個“且聽下回分解”,這點已有近現代的小説的意思了。而且通篇看也還有“連載”的痕跡,前面幾回的語言多少有些急躁,話趕話,雖説此時李寶嘉已經是小説的老手了,初入一個題材,難免要籠絡聽眾,緊張是難免的,到第十回時候吧,差不多就説得入港了,舒暢多了,什麼俏皮話京片子也就十分樂意往外甩,越到後面説得越帶勁兒,言語間也就越不給那些官場人士們留面子,那羣豬狗淋漓盡致,現在看着也是大快人心的。

雖説現在社會發展了許多,但官場總的生態性質貌似是沒什麼變化的,原來是考科舉,現在是考公務員,當然還有黨政的路數,與“聖眷憂隆”差不多,還有官商的路數,與“捐班”“捐花樣”也是手心手背的,另外還有勞動模範之途,與“孝廉”無異,國企的領導,也和“鹽道”“漕道”“製造局”什麼的是一個路數,無非是社會發展了,科技進步了,花樣更多了一些,官場世界更大,遊戲空間更廣闊了而已。那什麼收納姨太太、年敬、釐捐,現在識字的人更多些,自然玩兒更靈巧多端了,關注一下新聞天天都會看到這本兒《官場現形記》的繼續。剛才大概查了一下,編寫《新官場現形記》《續官場現形記》等等名目的戲也得有二三十出,還不論那些官場小説、反腐小説,看了都是可圈可點涼爽宜人的。從五代《世説新語》,到元末《水滸傳》,到這《官場現形記》,官場好事貌似是説也説不完的,真不知如果中國沒了官或者民主了,小説家們會過怎樣的生活。其實就是很簡單的“磕頭請安”,《官場現形記》裏説一個官突然腿摔折了,家裏實在着急,説是這就丟了吃飯了傢伙了,沒了腿,就不能磕頭請安了,那以後還怎麼掙錢養家餬口呢?就這麼點兒事兒,卻又能兩千年仍然樂此不疲津津樂道,這就是中國小説的功夫了。不過看現在的官場小説能夠像李寶嘉這麼撕破臉皮説話的實在很少,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到現在仍是有其教科書意義的。雖説現在的世界已經沒有那麼多老禮兒要講了,見領導也不必“老父台”“老憲翁”的呼喚,也不必作揖打千下跪磕頭,給點兒臉的握握手,隆重點兒的鞠一躬,疏遠點兒的點點頭,親熱點兒的我也見過擁抱耳熱的,操行雖然不同吧,但還是同樣一個肏性。

有藥沒藥可救不可救,這樣的大話我説不來,我在科研界雖説時常與領導首長們過面兒,當終歸更多的時間是和“非社會世界”打交道的。不過現在科研界的專家、院士們也漸漸顯見的唯領導是瞻了,都怕擔責任,“科學家”説來是一頂烏紗帽吧,不管是忽悠的還是機關算盡強取豪奪的,哪怕是個掛名兒的虛銜兒,也算是個功名呢。前兩天我看我們單位武警部隊出的宣傳欄,説軍人要培養“四做到”,前三個我忘了,無非是不怕死怕怕死之類,第四個是“力爭榮譽”,也就是功名。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實話説我也迴避不得呀,身在江湖麼,也想着能自己掌控兩個課題,順順當當的做兩天自在試驗,多少我還是愛科學的呢。於是這幾天也不免為了官場的事兒發急,痰迷心竅,説了些領導的不乾不淨的話。咋辦呢?看看《官場現形記》聊以自我安慰吧,反正那個“土饅頭”我是一直沒在乎過的。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 篇2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説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譴責小説之一。共60回,結構安排與《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後即轉入下一人,如此蟬聯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場為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醜惡的情形。這裏既有軍機大臣、總督巡撫、提督道台,也有知縣典吏、管帶佐雜,他們或齷齪卑鄙或昏聵糊塗或腐敗墮落,構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醜圖。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是我國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直面社會而取得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説,也是譴責小説的'代表作,首開近代小説批判社會現實的風氣。全書從中舉捐官的下層士子趙温和佐雜小官錢典史寫起,聯綴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長吏、省級藩台、欽差大臣以至軍機、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們為升官而逢迎鑽營,矇混傾軋,可以説為近代中國腐朽醜陋的官場勾勒出了一幅歷史畫卷。

《官場現形記》寫的多是實有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這確是不假。胡適曾在為此書做的序言中論説過這種情況:“就大體上説,我們不能不承認這部《官場現形記》裏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當日官場的實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華中堂之為榮祿,黑大叔之為李蓮英,都是歷史上的人物,不用説了。那無數無名的小官,從錢典史到黃二麻子,從那做賊的魯總爺到那把女兒獻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説是完全虛構的人物。”胡適對《官場現形記》做過較深入的研究和考據,他的話無疑是有根據的。當然,實際上小説中的某個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未必完全是影射某一個人,而可能是包括這一個在內的幾個實有人物的集合。比如小説中的華中堂,可能主要指的是榮祿,但也可能包括了其他某些官僚。小説中華中堂回答賈大少爺請教的問題時説:“多碰頭,少説話,是做官的祕訣。”華中堂説的這個祕訣,榮祿可能的確説過,但據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識》載,大學士曹振鏞也曾對下屬説過,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筆記》又載,曾國藩每見到地方上來人到京,也總是教以“多叩頭,少説話”。這種情況表明,“多碰頭,少説話”實際上已成為晚清官場上通行的做官訣竅,同時也説明《官場現形記》確是如孫寶所説,“多實有其事”,又如胡適所説,“可以代表當日官場的實在情形”。

由於《官場現形記》在晚清官場上風行,寫的又多是實人實事,所以關於此書的種種消息,很快傳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裏,於是,“慈禧太后索閲是書,按名調查,官吏有因以獲咎者”。看來慈禧太后讀到此書後很是生氣,並把清末政令倒行、法紀廢弛的責任都歸罪到了官員們的腐敗,胡來,不爭氣,她還把《官場現形記》當成了懲辦官員的黑名單,按圖索驥,抓人辦人。當那些官員們正搖頭晃腦地翻讀着這本為他們描形畫像的《官場現形記》時,哪裏想得到,此時太后老佛爺也正翻看着這部書,盤算着怎麼整治他們呢!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 篇3

晚清時期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是最有代表性的四大譴責小説之一。小説以晚清官場為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醜惡的情形。這裏既有軍機大臣、總督巡撫、提督道台,也有知縣典吏、管帶佐雜,他們或齷齪卑鄙或昏聵糊塗或腐敗墮落,構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醜圖。

小説所寫大多是當時社會上的實際人物,只是改名換姓而已。胡適曾在為此書做的序言中論説過這種情況:“就大體上説,我們不能不承認這部《官場現形記》裏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當日官場的實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華中堂之為榮祿,黑大叔之為李蓮英,都是歷史上的人物,不用説了。那無數無名的小官,從錢典史到黃二麻子,從那做賊的魯總爺到那把女兒獻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説是完全虛構的人物。”當然,實際上小説中的某個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未必完全是影射某一個人,可能是包括這一個在內的幾個實有人物的集合。

作品還揭露了統治階級對帝國主義奴顏婢膝的醜態和喪權辱國的劣跡。外國人打死中國小孩子,當地官員迫於羣眾壓力,將兇手判處監禁五年。而清政府的總理衙門,卻按照“同外國人打交道”“只有順着他辦”的邏輯,竟依照外國公使的要求,將巡撫撤換,並由他們指定的人接任巡撫。徐大軍機糊里糊塗地在出賣安徽省礦產的契約上簽字,將國家主權拱手獻給洋人。這些描寫充分地揭示出朝廷大小官吏懼怕外國人的無恥嘴臉。

官場的黑暗和骯髒是不可聞睹的,中國古代的官場尤其如此。幾千年了,那陰穢依然如故,真叫人痛心,歎息、憎恨!官宦們凌駕於百姓之上,大官凌駕與小官之上,層層疊疊使百姓不得翻身,不見天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8nno0.html
專題